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6篇
海洋学   11篇
综合类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天然气在开发过程中,储层有效压力和含气饱和度均会发生变化,研究有效压力和含气饱和度的变化对地震响应特征的影响,在基于时移地震的剩余气分布预测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天然气和石油的声学性质有着明显的差异,油藏时移地震的研究成果不能直接应用于气藏,因此需要开展气藏的时移地震研究。利用Shapiro模型表征干岩石弹性模量随有效压力的变化,借助Batzle-Wang方程描述流体速度随压力的变化关系,联合Gassmann理论进行流体替代,表征饱和流体岩石速度随含气饱和度的变化,建立了饱和流体岩石速度随有效压力和饱和度变化的岩石物理模型。基于该模型,对不同含气饱和度和不同有效压力下的气藏储层模型进行了多波时移地震叠前振幅变化(AVO)模拟。结果表明多波时移地震AVO技术可以有效地区分有效压力变化和含气饱和度变化,为进一步开展气藏多波时移地震流体监测提供了理论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大坎波斯盆地是世界深水沉积勘探的热点盆地,但针对其北段的埃斯皮里图桑脱盆地盐上油气富集规律的系统研究尚未展开。为进一步指导埃斯皮里图桑脱盆地盐上的油气勘探,综合利用钻井、测井和地震资料,对该盆地的油气成藏特征和主控因素进行了综合分析。研究表明:①埃斯皮里图桑托盆地发育盐下湖相和盐上海相2套烃源岩,且储层主要为盆地北部上白垩统—新近系深水水道砂岩;②依据盐岩层滑脱变形的构造特征,可将盐上构造格局划分为盐滑脱带、盐底辟带和盐推覆带;③盐滑脱带成藏模式表现为盐下和盐上烃源岩生成的油气分别通过盐窗和盐相关断裂运移,最终在盐滑脱形成的滚动背斜等圈闭中成藏;④盐底辟带成藏模式表现为盐上烃源岩生成的油气通过盐相关断裂运移,最终在盐底辟相关背斜和盐侧翼遮挡的圈闭中成藏;⑤储层、盐相关铲式断层和盐岩活动是油气成藏的主控因素。  相似文献   
3.
南大西洋两岸盆地海相烃源岩特征与控制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大西洋两岸盆地漂移期层系油气资源十分丰富,通过对两岸重点盆地漂移期主力烃源岩发育层位、生烃潜力、识别特征和分布范围对比分析,明确两岸发育早、晚两套主力海相烃源岩。其中,晚期的赛诺曼—土仑阶海相烃源岩分布范围较广。整体上,两岸北段和赤道段盆地漂移期主力烃源岩地化指标优于中段和南段盆地,西非一侧海域盆地烃源岩地化指标优于南美一侧盆地。在对重点钻井的矿物元素化验分析、沉积相和古地理分析基础之上,总结了局限海湾的古地理背景和沉积相带类型控制优质海相烃源岩发育程度和分布范围的规律,并进一步指出南大西洋两岸北段和赤道段盆地漂移期成熟生烃灶平面分布范围内的深水沉积砂体是主要有利勘探方向,以找油为主,中段含盐盆地内紧邻盐微盆的漂移期深水沉积砂体勘探潜力次之。  相似文献   
4.
巴西盐下湖相碳酸盐岩是现今海外油气勘探的热点领域, 但中国关于该类储层特征的研究相对薄弱。通过综合应用岩心、薄片、物性测试等资料, 系统研究了储层岩石类型、储集空间类型、储层物性特征、成岩作用类型及其对物性的影响情况。研究表明微生物灰岩和生物碎屑灰岩是盆地的主要储层类型, 其中微生物灰岩由叠层石和鲕粒灰岩互层组成, 生物碎屑灰岩由贝壳灰岩组成。盐下微生物灰岩储层的孔隙类型以溶孔、晶间孔、粒间孔等次生孔隙和受过改造的原生孔隙为主; 生物碎屑灰岩储层的孔隙类型以铸模孔、溶孔、溶洞及晶间孔为主。盐下湖相碳酸盐岩储层整体物性较好, 具有中-高孔渗特征; 白云岩化和溶蚀作用是改善盐下湖相碳酸盐岩储层的主要成岩作用类型, 储层主要处于中成岩阶段, 少量处于早成岩阶段。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南大西洋两岸南、北部含盐盆地裂谷层序构造演化、沉积充填、盆地结构、油气地质特征和油气分布、富集特征的对比研究,总结了两岸南、北部盆地构造演化与沉积充填、盆地结构、石油地质条件和油气分布的差异性。分析表明,两岸南、北部盆地裂谷期构造演化存在北早南晚、北长南短的时序特点;盐下盆地结构呈现东西分带、南北分块、隆坳相间的构造格局;北部盆地裂谷期发育2套湖相烃源岩,南部盆地仅发育了1套优质湖相烃源岩;储层平面分布具有"北砂南灰"的分区分布特征;西非一侧油气呈现"内油外气"的分布特征,而巴西桑托斯盆地则具有"内气外油"的分布特征,油气垂向富集受盐岩盖层控制,油气平面富集受烃源岩、储层和构造等多重因素制约。  相似文献   
6.
下刚果盆地深水区的油气显示出了海相原油的特征,盐上海相烃源岩开始受到关注。通过对下刚果盆地海相烃源岩地球化学资料分析,综合评价了盐上4套海相烃源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和生烃潜力,研究了其成因并划分了成因类型,同时探讨了不同成因类型烃源岩发育的主控因素。结果表明:下刚果盆地盐岩层之上发育海相烃源岩,有机质丰度中等—好,干酪根类型为Ⅱ、Ⅲ型,成因上以海相内源型和海相混合生源型为主;盆地海相烃源岩整体在3 500m左右深度进入生油窗,成熟的海相烃源岩是下刚果盆地深水区油气的重要来源之一;由于上升洋流、缺氧环境(大洋缺氧事件)和古河流的作用,以及海洋、河流两种地质营力此消彼长的关系,自晚白垩世至中新世,盆地沉积环境从海湾变迁到受河流作用逐渐加强的开阔海洋,有机质来源从以海洋有机质为主过渡到河流携带来的陆源有机质比例加重,直到以陆源有机质为主;海-陆二元有机质输入量的相对变化和海洋沉积环境的变迁从根本上决定了海相烃源岩的特征。  相似文献   
7.
奥坦尼瓜盆地位于非洲大陆最南端,为典型被动大陆边缘盆地。晚侏罗世,盆地随着东西冈瓦纳大陆的解体,由非洲、南美和南极洲三大板块的裂开而形成。盆地经历了裂谷期(J3-K1凡兰吟期)、过渡期(凡兰吟期)和漂移期(K1欧特里夫期至今)三大构造演化阶段,发育漂移期下白垩统欧特里夫阶和巴雷姆—阿普特阶2套烃源岩,以Ⅱ2/Ⅲ型干酪根为主,偏生气。主要储集层为下白垩统凡兰吟阶浅海相砂岩,其次为下白垩统阿尔比阶深水浊积砂岩。圈闭发育具有典型的两分特征,裂谷期以构造圈闭为主,漂移期以构造—岩性圈闭为主。截至2014年,盆地已发现41个油气田/藏,石油可采储量2 042万m3, 凝析油可采储量2 016万m3, 天然气可采储量1160亿m3。平面上, 油气呈现西多东少的特点;垂向上,绝大多数油气发现集中在裂谷期顶部凡兰吟阶储层中。通过对盆地南部阿古拉斯走滑带的分析认为,阿古拉斯走滑带的活动是造成盆地东、西部油气富集差异的主要因素。在对盆地油气分布特征基础上,认为勘探前景区应聚焦盆地西部。  相似文献   
8.
刚果扇是渐新世以来快速堆积的巨型深水扇体,浊积水道广泛发育,油气成藏条件优越。精细标定水道集中发育的年龄、期次及其与同期地质事件之间的关联,对认识水道发育的主控因素和分布规律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测井、地震和古生物资料的综合分析,将盆地北部渐新统—中新统划分为2个二级层序、8个三级层序;通过微体古生物带和海平面变化旋回精细确定了各层序界面的年龄;进而在层序格架内明确了刚果扇北部浊积水道的发育期次和演化规律,认为刚果扇在盆地北部可划分为3个演化期次,即渐新世晚期快速填充期、中新世早—中期稳定沉积期和中新世晚期大规模水道发育期。实验研究发现,盆地中新统孢粉化石由早到晚出现水藓孢属-栎粉属、光面球藻属-盘星藻属-单束松粉属、拟桫椤孢属-凸瘤水龙骨单缝孢属、粗肋孢属-水龙骨单缝孢属-拟桦粉属4种组合类型,表明盆地中新世气候变化频繁,且大规模水道发育期与降温事件及海平面快速下降期高度吻合。此外,3次大规模水道发育期与西非海岸3次构造抬升事件关系密切。由此认为,刚果扇浊积水道的发育直接受控于降温事件,而构造隆升是源头性的触发因素。  相似文献   
9.
重力滑脱构造是大西洋两岸被动大陆边缘盆地普遍发育的一种构造样式,南大西洋两岸整体发育2种不同塑性层的重力滑脱构造,一类以下白垩统盐岩、硬石膏为塑性层,另一类是以上白垩统-新近系海相泥岩为滑脱塑性层。且均可从陆向海依次划分为拉张区、过渡区和挤压区。为了厘清2种不同类型重力滑脱构造样式差异及对油气成藏影响,选取2个代表性盆地——下刚果-刚果扇盆地与尼日尔三角洲盆地进行对比剖析,从而查明2种不同类型重力滑脱构造在相应构造带内构造样式及其油气成藏差异。整体上,盐岩塑性层重力滑脱构造在拉张区表现为盐构造活动剧烈,油气成藏条件优越,油气发现多;过渡区盐构造活动强度减弱,油气富集程度高;挤压区构造活动强烈,盐岩大规模聚集,烃源岩和储层条件差,油气发现少。相比于盐岩塑性层重力滑脱构造,泥岩塑性层重力滑脱构造在拉张区构造活动相对较弱,断块圈闭与储层、烃源岩匹配良好,是主要的油气富集区;过渡区,大量塑性泥岩堆积,泥底辟规模大,深缓底辟型构造是油气有利富集区;挤压区以典型逆冲叠瓦状构造为主,烃源岩、储层和油源断层配置良好,油气富集程度高。针对上述2种不同类型重力滑脱构造样式在烃源岩、储层及油气成藏的差异影响分析,为相关类型重力滑脱构造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过去的几十年里,三维地震技术已经成为描述地下地层和沉积体系必不可少的工具。地震地层学和地震地貌学的快速发展大幅度提升了应用3D地震数据解释深水区沉积地层的能力。时间切片和层属性分析等技术能够增强对古地貌的解释,并且当与地层分析手段相结合时,能够对储层和盖层分布进行预测。多属性叠加技术能够进一步突出其常规技术方法容易忽视的地质现象。本文提出将频谱分解的不同组分与相干属性叠加突出深水水道沉积要素的边界和砂体分布,进而精细描述水道结构要素。通过应用该技术在研究区识别出四种沉积要素(1)点坝,(2)迁移的曲流环,(3)侵蚀水道,(4)决口。研究发现深水水道平面上从低弯曲度向高弯曲度变化。这个技术方法有助于解释人员识别复杂的沉积要素并且可以定性预测水道富砂要素,这对于勘探和开发中降低钻井风险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