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1篇
  免费   68篇
  国内免费   37篇
测绘学   2篇
大气科学   90篇
地球物理   90篇
地质学   38篇
海洋学   3篇
综合类   5篇
自然地理   8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江苏镇江韦岗铁矿区深部找矿前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黄震  黄建平 《江苏地质》2008,32(3):184-188
镇江韦岗铁矿是一个已经勘查开发数十年的老矿山,目前保有资源储量保证程度已达严重危机。分析矿区成矿地质条件和矿床特征,铁矿体主要分布在碳酸盐岩层与中酸性侵入岩的接触带上,铁矿体普遍磁性强,且在地表形成一定规模的磁异常,梯度北陡南缓,向南有规则地递减呈梯形散开,说明矿体有一定的延伸。深部已施工的见矿钻孔和井中磁测异常对应,反映矿区深部-200m~-800m找矿前景良好。  相似文献   
2.
西北地区不同类型云的时空分布及其与降水的关系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1983年7月~2001年9月国际卫星云气候计划ISCCP D2的月平均资料,对西北不同区域不同类型云的云量和云水路径的时空分布及其与降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高原气候区是各种云出现最多的地区,特别是积状云的云量明显高于其他两区,但这些云的云水路径值低;西北地区大多数云云量的高值区出现在天山山区、北疆地区、陕西东南部和青藏高原的部分地区。高云和部分中云云量空间分布特征与降水有着较好的一致性:沿着天山—昆仑山—祁连山一带以及陕南和/或陇南地区是高值区,低值区在塔里木盆地—内蒙古西部戈壁沙漠—黄土高原西北部一带;绝大多数云类春夏季节云量维持较高,秋冬季节云量较少。云水路径值较大的层状云类的云量多寡与降水多寡相一致;积状云类和层积云类云量多少与降水没有一定的关系,在降水偏少时,这类云的云量大多与降水正常时相近,有些云的云量甚至比降水偏多时还要多。  相似文献   
3.
西北地区空中云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征   总被引:12,自引:6,他引:12  
利用1983年7月至1998年12月国际卫星云气候计划ISCCP D2的月平均云资料,对西北地区空中云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三个不同区域的月平均总云量、光学厚度和云水路径的区域平均值分别在52.5%~58.3%,2.6~6.6和44.9~77.6 g.m-2之间;西北地区空中云水资源多年平均分布有其沿地形分布的特点,总云量、中云量、总光学厚度和总云水路径的高值区均在天山、昆仑山、祁连山一带,而低值中心一般分布在塔里木盆地—内蒙古西部戈壁沙漠—黄土高原西北部一带。此外,祁连山、青海所在的高原气候区云水资源近年呈上升趋势,特别是总光学厚度和总云水路径15年来呈明显上升趋势,分别约上升了0.8和16.4 g.m-2。  相似文献   
4.
江苏西南部晚侏罗世西横山组为一套粗碎屑岩—细碎屑岩及泥灰岩组成的陆相沉积岩,普遍含有火山物质。从地层分布、岩性特征、碎屑岩粒度统计分析表明,天生桥盆地和西横山盆地基本上是连续、贯通的,自东向西,由冲积扇相—河流相—湖泊相逐渐过渡,属于同一水中盆地中不同沉积相的产物。沉积物主要来自盆地东部,可能与“古茅山”隆起带有关。  相似文献   
5.
利用中尺度大气化学模式WRF/Chem对2013年3月6日华南地区一次平流层入侵事件及其对对流层低层臭氧的影响进行模拟研究。通过加入UBC(Upper Boundary Condition)上边界处理方案,弥补WRF/Chem模式未考虑平流层臭氧化学反应的不足。结合臭氧探空廓线资料、地面O3、CO、NOx、相对湿度、温度和风速等观测资料以及再分析资料对模拟结果进行定量评估,结果表明模式能较为真实地模拟本次平流层入侵过程。模拟分析进一步揭示:(1)副热带高空急流是本次平流层入侵的主要原因。当华南地区处在副热带急流入口区左侧下沉区域时,平流层入侵将富含臭氧的干燥空气输送到对流层中低层。(2)本次平流层入侵对对流层低层臭氧收支有重要影响,导致香港地区近地层臭氧体积混合比浓度明显上升,如塔门站夜间臭氧浓度升高21.3 ppb(1 ppb=1×10-9)。地面气象场和化学物种的分析进一步确认了平流层入侵的贡献。(3)采用动力学对流层顶高度时零维箱式模型和Wei公式计算得到的平流层入侵通量相当,分别为-1.42×10-3 kg m-2 s-1和-1.59×10-3 kg m-2 s-1,这一结果与前人研究相吻合,且与采用热力学对流层顶高度计算所得到的结果具有可比性。  相似文献   
6.
中国利用星载激光雷达开展沙尘和污染研究的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激光雷达作为一种新兴的主动遥感探测工具,被广泛应用于大气遥感、环境监测等领域。星载激光雷达由于其较广的探测范围、较高的时空分辨率、可获得连续的廓线数据等优势,已经成为全球及区域气溶胶和云特性观测研究的强有力工具。本文总结了自2006年CALIPSO卫星发射以来,中国科学家在利用其开展沙尘气溶胶及污染研究方面的工作,重点阐述了沙尘气溶胶的时空分布、远距离传输、分类识别、光学特性、沙尘释放、辐射与气候效应,以及灰霾和烟尘特性等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对以上研究成果的梳理,有助于深入理解中国在利用星载激光雷达开展沙尘与污染研究的水平,也为未来开拓中国自主研发星载激光雷达的遥感应用领域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利用重力和地形观测反演中国及邻区地壳厚度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尝试了直接利用布格重力数据和地形数据反演计算中国及邻区的地壳厚度的方法. 为减小区域不均衡性和重力反演中的不唯一性的影响,本方法利用地表地形起伏修正传统反演方法中的参考深度,并经过多次的迭代使得反演结果逼近真实值. 在此基础上,绘制了中国及邻区1deg;times;1deg;网格的地壳厚度图,对中国及邻区的布格重力异常和莫霍界面的起伏数据进行了相关性分析, 其相关性系数为-0.993. 其地形起伏与莫霍界面的起伏之间也呈现出了海、陆不同的线性相关,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96和0.91. 相关性计算结果显示,重力数据揭示的大陆和海洋的交界大致为水下800 m. 为了探讨地球曲率对该算法可能的影响, 还分别计算了分区反演以及整体区域反演两种模式,研究发现两者得到的地壳厚度偏差在5km以内,并分析了可能产生偏差的原因. 比较本文结果与地震测深及其它研究结果表明,独立使用布格重力异常和地形数据,能较为可靠地反演出中国及邻区地壳厚度.   相似文献   
8.
In this study, the temporal structure of the variation of North Atlantic Oscillation (NAO) and its impact on regional climate variability are analyzed using various datasets. The results show that blocking formations in the Atlantic region are sensitive to the phase of the NAO. Sixty-seven percent more winter blocking days are observed during the negative phase compared to the positive phase of the NAO. The average length of blocking during the negative phase is about 11 days, which is nearly twice as long as the 6-day length observed during the positive phase of the NAO. The NAO-related differences in blocking frequency and persistence are associated with changes in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surface air temperature anomaly, which, to a large extent, is determined by the phase of the NAO. The distribution of regional cloud amount is also sensitive to the phase of the NAO. For the negative phase, the cloud amounts are significant, positive anomalies in the convective zone in the Tropics and much less cloudiness in the mid latitudes. But for the positive phase of the NAO, the cloud amount is much higher in the mid-latitude storm track region. In the whole Atlantic region, the cloud amount shows a decrease with the increase of surface air temperature.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re may be a negative feedback between the cloud amount and the surface air t.emperature in the Atlantic region.  相似文献   
9.
江苏省镇江市韦岗铁矿位于长江中下游铁(铜)成矿带宁镇成矿区中段,为一隐伏高硫磁铁矿床,累计查明铁矿石总储量为1710万t。随着开采规模的逐步加大,截至2006年底,矿山保有储量为339万t,仅可维持开采4年。2006年12月,韦岗铁矿被列为全国危机矿山接替资源找矿项目。江苏省地调院承担后,在对以往该区勘查资料进行综合研究的基础上,对该矿区成矿地质条件、物探重磁异常进行分析研究,认为矿区地表以下500m~800m有较大矿体赋存的可能。2008年,项目组先后开展了坑探、磁测、钻探等工作,  相似文献   
10.
张衡一号电磁卫星是中国地震立体观测体系的天基观测平台,其科学目标是获取全球电磁场、电离层等离子体、高能粒子数据,对中国及其周边开展电离层动态实时监测和地震前兆跟踪,弥补地面观测的不足,探索地震监测预测新途径.张衡一号电磁卫星系列的第一颗试验卫星于2018年2月成功发射,现已在轨稳定运行4年多;第二颗同类电磁卫星将于2023年6月左右发射.在轨测试、交叉定标工作表明张衡一号电磁卫星具备良好数据质量.在科学产出方面,张衡一号卫星全球地磁场参考模型是全球地磁场参考模型(IGRF)构建一个多世纪以来,唯一由中国科学家牵头且唯一采用中国数据制作的全球地磁场参考模型;基于张衡一号的电离层电子密度3D模型很好地重现了电离层结构特征;张衡一号电磁卫星在地震等自然灾害、空间天气事件监测方面显示出了良好的响应能力;在圈层耦合机理方面,关于地震电磁波跨圈层传播全波计算方法能够计算出岩石圈-电离层波导及电离层中的电磁场变化,证实了张衡一号卫星电磁场载荷探测地震低频电磁异常的能力.张衡一号卫星能够反映岩石圈的地震、甚低频发射站、岩石圈磁异常、大气层的闪电等活动.科学研究结果表明张衡一号电磁卫星与其它观测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