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4篇
海洋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1.
石油二次运移物理模拟及运移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石油二次运移是一个复杂的地质过程,本文通过利用饱和地层水的低孔低渗储层砂岩来进行石油二次运移模拟实验,初步研究了此过程的变化特征。研究表明 :在静水条件下,石油水平运移带的平均含油饱和度达 15 %~2 5 %。运移过程中饱和烃、芳烃及非烃与含油饱和度呈正相关性。在运载层物性相差较小的情况下,运移驱动力是运移效率的主导因素。在孔渗性好的运载层,含油饱和度容易达到稳定。  相似文献   
2.
对青海湖沉积物中粒度参数、总有机碳(TOC)含量及其δ^13C值的形成条件与环境气候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暖湿时期,沉积物中有机碳含量(TOC)较高,有机质的δ^13C值较高,沉积物的平均粒径较细;反之,在冷干时期,沉积物中有机碳含量(TOC)较低,有机质的δ^13C值较低,沉积物的平均粒径较粗。反映出沉积物中TOC含量、有机质δ^13C值及粒度特征与气温具有良好的相关性。结合^14C测年,分析了湖区古气候演化序列,表明自8500aBP以来湖区气候经历了4个演化阶段:即暖湿-凉干-温湿-冷干的变化过程。  相似文献   
3.
旅大X油田地质特征复杂,属于释压-增压组合型走滑派生构造,由于区域内断层发育,导致钻井过程中极易发生漏失,严重制约了油田高效勘探开发.结合地震及测井资料总结并分析漏失井、未漏失井的地质工程特征参数之间的差异,明确了研究区井漏的主要控制因素.研究认为地质因素主要由走滑断层及其调节断层、高渗透砂岩共同作用导致井漏;工程因素主要由井轨迹平面与断层的夹角的大小控制,夹角越小越易诱发裂缝变形开启,导致井漏风险变大.本文建立了基于地质力学模型的井漏风险评价方法,并提出了待钻井井漏风险分析方法及防漏对策,优化了高风险井井眼轨迹与钻时把控措施,成功规避了高风险井漏的发生,研究结论有助于提高对研究区的井漏风险认识,同时该井漏风险评价方法也为类似易漏失区块提供了有效防漏对策.  相似文献   
4.
渤南地区是渤海海域近年来油气勘探开发的热点,新生界火山活动为油气成藏提供优势条件的同时,也给油气田开发带来了难题.内部非均质、高温剧烈的火山通道影响了周缘地层的裂缝发育,引发了严重的裂缝性井漏,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亟需对火山周缘膨胀型裂缝进行有效表征.根据测井、岩心、地震等资料,识别刻画火山岩岩相特征,分析周缘地层裂缝发育情况;通过岩心矿物分析、薄片观察等手段,确定火山活动温度场边界条件;基于能量守恒定律和地质力学,引入热力耦合原理,采用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对火山活动引起的岩石热膨胀裂缝进行定量预测.基于热力耦合分析火山通道对周缘裂缝发育的影响,确定了火山对井漏风险的影响范围,对渤海油田钻井安全、火山相关油藏预测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金川镍矿含矿岩体的稀土元素及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通过对采自金川镍矿I矿区露天矿的第二期侵入岩体中。样品的稀土元素、微量元素进行全岩等离子质谱(ICP-MS)测定发现第二期侵入的岩体具有明显的轻稀土元素富集和无明显铕异常的特征,是上地幔低比例平衡部分熔融和分离结晶共同作用的产物。岩体中镍黄铁矿、磁黄铁矿、黄铁矿成条带状出现,表明其形成时低氧逸度的成岩环境。  相似文献   
6.
柴达木盆地中东部地区储层特征与天然气成藏条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柴达木盆地中东部地区第四第七个泉组是重要的储集层,也是主要的产气层段。通过研究储层的沉积特征以及气藏形成条件认为:()储集层的岩石粒度普遍较细,以粉砂岩、泥质粉砂岩为主,属滨浅湖沉积体系;(2)储集层成岩程度低,岩石结构松散,原生孔隙发育并具有良好的渗透性;(3)在第四纪更新统湖盆总体上经历了扩张-稳定-收缩的变化过程,因而沉积相在垂向上表现为滨湖、浅湖、较深湖的相互交替;(4)研究区的气藏具有自生、自储、自盖的特点,产气层主要分布于K2-K10层段。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