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地质学   8篇
海洋学   16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1篇
  2011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碳酸盐储层的界定性十分模糊,但它是引起气候变化的可能性因素,因而大陆边缘和永久冻土区存在着甲烷水合物这一现象唤起了人们极大的兴趣。CH4((13C"-60‰)的大规模快速释放可用来解释古新世有孔虫、海洋块体碳酸盐、土壤碳酸盐和齿状磷灰石同位素记录下的(13C负位移、阿普第阶块体碳酸盐的(13C((13Ccarb)位移以及托阿尔阶块体碳酸盐、海洋和陆源有机物中记录的同位素位移。所有这些同位素位移都伴随着大范围的气候变暖。甲烷释放产生的特殊的(13C特征使我们能够识别整个地质历史中其它的甲烷释放事件。我们在这里给出了晚侏罗世甲…  相似文献   
2.
东太平洋海盆沉积物间隙水地球化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东太平洋海盆沉积物间隙水中元素的变化趋势及组合特征。结果表明,经过成岩改造的间隙水化学组成相对于海水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其中K、Sr、B趋于亏损,Ca、Mg、Li则表现出亏损和富集两种不同的变化趋势:Si、Ba、Rb富集,Mn、Fe、Zn、Pb、Cu、Ni、Co则高度富集。R型聚类分析结果表明,间隙水中金属元素可分成K、Sr、Mg、Li、Ca和Mn、Fe、Rb、Co,Zn、Cu、Ni、Pb两组。影响间隙水元素组成变化的主要因素有火山物质的海解作用,硅质生物组分和岩成碎屑组分的成岩作用及有机物的分解作用等。  相似文献   
3.
本文利用“大洋多金属结核调查”期间“海洋4”号调查船HY_4-871、881航次在东太平洋海盆取得的底层水、沉积物、间隙水及多金属结核样品,对比研究了稀土元素(REE)在海底水-沉积物界面系统不同物质相中的分布变化及配分特征。结果表明,在大洋氧化性沉积物间隙水中REE相对于底层水亏损。除Ce外,沉积物与多金属结核REE含量较为接近。底层水、沉积物、间隙水REE配分特征极为相似,都表现出中稀土相对于轻、重稀土的轻度分离和富集,Ce表现为负异常。多金属结核中中稀土也有类似的富集倾向,但Ce主要表现为正异常。随深度的增加,沉积物REE含量增加,但其配分模式不变。  相似文献   
4.
张丽洁  郑步新 《地理教学》2011,(14):58+55-58,55
在高中地理课堂中常见的探究式设问中有两种模式,权且称作“放飞信鸽式”和“放飞风筝式”。放飞信鸽是给出了最终目的地,然后放手让鸽子们去飞,飞行的路径不受限制。放飞风筝则是始终掌控着飞行方向,风筝无法偏离预设的路径太远。  相似文献   
5.
重金属海绵     
19世纪末,铜矿开采工业遗留下大量含有害金属的废弃物,包括As、Pb及其他重金属。仅在美国,就有300多平方英里的土壤和水被污染。最近发现一种矿物能快速清除这种污染物质。  相似文献   
6.
海山铁锰结壳基岩岩石学特征及其生长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研究海山铁锰结壳基岩类型与结壳壳层生长的关系。对麦哲伦海山及中太平洋海山区取得的铁锰结壳及其基岩样品在电子显微镜下进行了观察和研究。结果表明,上述2个区域基岩岩石类型主要有玄武岩,火山熔岩,火山碎屑岩,硅质岩和碳酸盐岩,其中麦哲伦海山玄武岩为块状构造,中太平洋海山玄武岩则主要为气孔-杏仁状构造,多发生蚀变或完全蚀变,硅质岩颗粒物质主要是硅藻,碳酸盐岩则以晶质灰岩为主,结壳壳层厚度在各类基岩类型上都有变化,以在玄武岩和碳酸盐岩上变化最大。  相似文献   
7.
生油评价是含油气盆地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早在本世纪五十年代就受到石油地质及地球化学家的重视,并在找油工作中起到积极作用。近三十年来,由于有机地球化学的进展,特别是石油地球化学的迅速发展,生油评价工作已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对于生油岩的质量评定已建立了一套完整的指标。干酪根裂解成油说及石油演化理论的发展提出了生油门槛新  相似文献   
8.
在总结大量资料及对麦哲伦海山和中太平洋海山冈区铁锰结壳研究的基础上,阐述了海山铁锰壳类型、下伏基岩特征、元素组成变化及其成矿特征。  相似文献   
9.
本文利用“海洋四号”调查船,HY4-871航次在东太平洋海盆CC29站取得的短柱样,研究了沉积物岸性变化特征,分析讨论了元素在沉积物固液两相间的迁移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在短暂的地史时期内,CC29站沉积环境和物质来尖都有变。经沉积物由过去的以陆源和火的为主演变到现在的以陆源和生的源为主。沉积物质来源的变化是引起CC29站沉积物主要化学组分变化的重要原因;间隙水元素浓度的变和与沉积环境有关外  相似文献   
10.
铁锰结核壳生长过程的一种理论假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铁锰结核成矿物质的直接来源是大洋底层水和沉积物隙水,结壳只有底层水,因此,底层水和孔隙水的物理化学特征就成为理解铁锰结核(壳)成矿作用特征与过程的关键。铁锰结核(壳)内部构造的两个明显特征是:①韵律性的环状纹层构造,和②树枝状构造,这两种构造是典型的远离平衡的非线地质使用的产物。正常情况下,海底水-沉积物界面系统的底层水,孔隙水中Mn,Fe是不饱和的。因此铁锰结核(壳)不可能在平衡状态下连续生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