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85篇
  免费   366篇
  国内免费   716篇
测绘学   217篇
大气科学   503篇
地球物理   1160篇
地质学   1735篇
海洋学   330篇
天文学   151篇
综合类   179篇
自然地理   492篇
  2023年   60篇
  2022年   81篇
  2021年   76篇
  2020年   55篇
  2019年   71篇
  2018年   76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54篇
  2015年   64篇
  2014年   101篇
  2013年   91篇
  2012年   147篇
  2011年   172篇
  2010年   97篇
  2009年   122篇
  2008年   148篇
  2007年   179篇
  2006年   166篇
  2005年   161篇
  2004年   140篇
  2003年   119篇
  2002年   149篇
  2001年   114篇
  2000年   184篇
  1999年   63篇
  1998年   65篇
  1997年   67篇
  1996年   66篇
  1995年   93篇
  1994年   83篇
  1993年   119篇
  1992年   86篇
  1991年   125篇
  1990年   135篇
  1989年   102篇
  1988年   117篇
  1987年   112篇
  1986年   69篇
  1985年   90篇
  1984年   101篇
  1983年   84篇
  1982年   53篇
  1981年   36篇
  1980年   49篇
  1974年   20篇
  1964年   30篇
  1959年   33篇
  1958年   44篇
  1957年   45篇
  1956年   29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07 毫秒
1.
在芝加哥,有一位名叫拉姆的女士是化妆品推销员。每天的午饭,必定会有大马哈鱼(即鲑鱼)下肚。将鲑鱼身上涂抹少许奶油,再放到烤炉里不断调节电磁热辐射量,很快就能烹饪出味美色香的精制鲑鱼。拉姆说, “根据补充营养的标准,鲑鱼肉能使人返老还童。”而且她一直在实践鲑鱼的美容效果。由鲑鱼的价值连城而引发  相似文献   
2.
通常,经济区划的任务包括以下几个主要阶段:1) 确定作为基础区的地域;2)按照基础区选择区划指标系统及其定量评价;3) 选择区域系统模式;4) 阐明课题建立算法,直接把基础区进行分类计算;5)解释已获得的结果,选出最好的区划方案和有关进一步改善工作方法的结论等等。基础区的范围视所要解决的任务性质而定。  相似文献   
3.
本文回顾了国际构造图的创意及编制历史,揭示了该项工作对地质科学发展的重要性。它既反映了关于地球演化观念之变化,也反映了固定论地槽—造山带—地台说为活动论板块构造理论所取代的过程。 早在18世纪就有了编制地质图的最初尝试,但基本上是没有时代概念的岩性图。19世纪初,随着真正地质图的出现,地质学才真正成为科学。然而,普通地质图不能充分反映地壳构造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瓜达卢皮山国家公圆的分区和评价,提出了一种对土地系统和景观单元进行划分的方法。划分土地系统和景观单元,以许多相关因素作为基础。给一些小的区域下定义,然后再将这些小区域合并成大区域。  相似文献   
5.
6.
本文报导研究细粒粉尘物质(黄地)在对称丘陵背风区沉降特征的风洞实验。注意力集中于黄土顺风越过丘陵的沉积模式是否具有波动的问题(可与著名的Karman 涡旋尾流相比较)。实验结果表明,虽然再生沉积的最大值出现在紧接丘陵背风坡的下游一带,却未见沉积尾流。  相似文献   
7.
8.
9.
美国对海洋的控制,是通过庞大的军事基地网实现的。目前,美军在太平洋区域有完整的三线基地网,在大西洋区域建有完备的二线基地网。美军的意图是,战时通过控制全球16条海上要道,赢得对各大洋的控制权。  相似文献   
10.
Radio observations of some active regions (ARs) obtained with the Nobeyama radioheliograph at λ=1.76cm are used for estimating the magnetic field strength in the upper chromosphere, based on thermal bremsstrahlung. The results are compared with the magnetic field strength in the photosphere from observations with the Solar Magnetic Field Telescope (SMFT) at Huairou Solar Observing Station of Beijing Astronomical Observatory. The difference in the magnetic field strength between the two layers seems reasonable. The solar radio maps of active regions obtained with the Nobeyama radioheliograph, both in total intensity (I-map) and in circular polarizations (V-map), are compared with the optical magnetograms obtained with the SMFT. The comparison between the radio map in circular polarization and the longitudinal photospheric magnetogram of a plage region suggest that the radio map in circular polarization is a kind of magnetogram of the upper chromosphere. The comparison of the radio map in total intensity with the photospheric vector magnetogram of an AR shows that the radio map in total intensity gives indications of magnetic loops in the corona, thus we have a method of defining the coronal magnetic structure from the radio I-maps at λ=1.76 cm. Analysing the I-maps, we identified three components: (a) a compact bright source; (b) a narrow elongated structure connecting two main magnetic islands of opposite polarities (observed in both the optical and radio magnetograms); (c) a wide, diffuse, weak component that corresponds to a wide structure in the solar active region which shows in most cases an S or a reversed S contour, which is probably due to the differential rotation of the Sun. The last two components suggest coronal loops on different spatial scales above the neutral line of the longitudinal photospheric magnetic fiel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