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地质学   4篇
  2023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内蒙古维拉斯托矿区花岗岩类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构造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维拉斯托铜多金属矿床是近年来在大兴安岭发现的大型银铜多金属矿床,为了深入讨论维拉斯托矿区花岗岩类的大地构造环境及其形成的动力学背景,通过系统观察和分析,讨论了维拉斯托矿区钻孔内出露的黑云母花岗岩、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以及石英闪长岩的岩石学及地球化学特征。黑云母花岗岩及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具高硅特征,A/NCK平均值为1.07,里特曼指数小于3.3,属于钙碱性系列;稀土总量较高,轻重稀土元素分馏强烈,中等Eu负异常;(87Sr/86Sr)t值为0.705 93~0.710 75,εNd(t)值为-4.45~-0.63,具有高分异I型花岗岩特征。石英闪长岩的SiO2含量中等,准铝质,高镁(3.12%~7.58%),高Cr、Ni;稀土总量较低,轻重稀土元素分馏不明显,弱Eu负异常;(87Sr/86Sr)t值0.705 05~0.707 68,εNd(t)值在-0.88 ~1.04,具有赞岐岩的元素组成特点。黑云母花岗岩及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主要来源于年轻陆壳的部分熔融,上侵过程经历较强烈的分异作用;石英闪长岩来源于俯冲流体/熔体或残余洋壳部分熔融对岩石圈地幔改造后的产物,岩浆演化后期并未经历强烈的地壳混染及分异作用。综合研究认为:维拉斯托矿区花岗岩类侵位于晚石炭世,形成于后碰撞环境。兴蒙造山带内大量出露晚石炭世-早二叠世的钙碱性高分异I型花岗岩及A型花岗岩,同时大量沉积学及地层古生物的证据均显示兴蒙造山带该时期已经进入陆内演化阶段。  相似文献   
2.
成土母岩是土壤形成发育的物质基础,其岩石建造类型为土壤的元素地球化学特征提供重要约束。针对新安江流域各类岩石建造发育的土壤,以小流域为调查单元开展了生态地球化学调查,系统开展了不同地质背景下不同层位的土壤及相应母岩的对比研究,获取了该流域主要岩石建造土壤层、成土母质层以及成土母岩等介质中的主量元素、养分元素、重金属元素及其他有益元素的分布及分配特征。结果表明:各类元素在同一土壤-成土母质-成土母岩体系中的地球化学特征表现出一致性,除部分主量元素及pH值在不同岩石建造发育的土壤中存在较小差异外,大部分元素在新安江流域土壤中的组成及分布显著受其成土母岩的岩石建造类型控制。其中,黑色岩系及碳酸盐岩发育的土壤与全区背景差异最大,显著富集Cd、Cu、Se、Mo等亲硫元素,存在一定的环境质量风险;红层发育的土壤普遍缺乏N、P、有机质等养分元素,火山岩与侵入岩发育的土壤普遍富K元素,碎屑岩与变质岩发育的土壤元素地球化学特征与全流域背景差异较小。  相似文献   
3.
新安江流域是长三角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对该流域的植被覆盖情况进行监测并掌握其动态变化特征,对该区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以新安江流域为研究区,利用2000—2021年MOD13Q1数据,针对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变化的持续性,使用Theil-Sen Median趋势分析、Mann-Kendall检验和Hurst指数等方法进行分析,探讨了NDVI的变化趋势与岩性建造、土地利用类型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二十多年以来,新安江流域的年平均NDVI为0.5~0.9,总体呈波动上升趋势,最大值出现在每年7—9月,最小值出现在每年1—3月,呈现“山地高,丘陵和平原较低”的分布特征。NDVI变化类型以改善型为主,改善型区域面积占比>70%,且以持续改善型为主,其中轻微改善型和明显改善型面积占比达85.71%。第四系和白垩纪红层分布区,NDVI严重退化和轻微退化占比较高,NDVI退化情况较严重的土地利用类型为建设用地、草地和耕地。该研究结果可反映新安江流域NDVI的时空变化特征,对于该区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银厂坪花岗斑岩岩体位于扬子陆块的西南缘,处于鲜水河-小江碱性岩带和金沙江-哀牢山富碱斑岩带之间。其主量元素具有高碱,高Na2O/K2O值,低TiO2特征,属于高钾钙碱性系列岩石。微量元素富集LILE,LREE和过渡金属元素(Cu、Ni、Co),具有明显的“Ta-Nb-Ti"负异常,Eu负异常不明显。锆石LA-ICP-MS U-Pb年龄表明该区岩石的结晶年龄为(37.39±0.33) Ma。εHf(t)值为-1.8~+1.8,两阶段模式年龄为996~1 226 Ma。该区岩石具有较低的εNd(t)值(-7.4~-3.6),较高的(87Sr/86Sr)i比值(0.706 077~0.706 231),以及具有造山带铅特征的207Pb/204Pb值(15.567~15.574)和208Pb/204Pb值(38.321~38.335)。对银厂坪岩体的元素地球化学以及Sr-Nd-Pb-Hf同位素组成特征分析研究认为,研究区的花岗斑岩形成于近似大陆弧环境,同位素地球化学属于EMI-EMII过渡型源区,岩体形成于壳幔混合层。银厂坪岩体的地球化学属性更靠近安宁河碱性岩带,是该带分异末端的酸性端员组分。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