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6篇
测绘学   1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20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2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小南山含钨石英脉型钨矿床石英包裹体地球化学资料的基础上,我们对锡山矿床又做了进一步实验:采集了45个石英和6个花岗岩样品,分别进行了均一温度、包裹体成分(包括液相和气相)的测定。结果表明,矿脉中石英包裹体均一温度底部稍高于浅部,而元素总的变化趋势是矿脉底部低于顶部,尤其是CO_2。这些现象为地球化学找矿提供了重要线索。  相似文献   
2.
提出了土坡在降雨入渗过程中水土化学作用理论,简要分析其作用类型,阐述其作用主控因素,系统研究其溶解与沉淀作用、交换与吸附作用、氧化还原作用、以及水解与络合作用等水土化学作用机理,同时分析水土化学作用对土的强度与变形特性起到强化或弱化作用。  相似文献   
3.
电阻率成像法在地热勘查中,可以客观较真实地反映断层、热储地质体的基本特征.本文阐述了地电成像的原理、方法以及汤泉池温泉地热地质条件,对4条电阻率成像剖面进行了解释及综合分析,为定井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
为落实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与地下水质监测任务,实现对河南省地下水动态的有效监测,以及对河南省平原、盆地及岩溶山区地下水动态的区域性监控。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和河南省地下水监测工程在河南省监测区共布设国家级地下水监测站点485个,省级地下水自动监测站点387个。监测区控制面积10.86万平方千米,主要监测层位浅层潜水(微承压水)、承压第Ⅰ含水层组地下水(中深层地下水)、承压第Ⅱ含水层组地下水(深层地下水)、承压第Ⅲ含水层组地下水(超深层地下水)、岩溶水、裂隙水,项目工程的建设完成,基本上完善了河南省地下水监测专业站点,提升了对全省区域地下水、国家重大工程沿线及地下水污染高风险区的监控能力,确保了及时、准确、全面的获取地下水动态信息,从而满足科学研究和社会公众对地下水信息的基本需求。根据监测成果将河南省浅层地下水划分为6个埋深分区,埋深区间在1.41~52.68m,平均埋深11.93m。划出降落漏斗两处,划分浅层地下水化学类型11种,主要为HCO3·Cl-Ca型;水质分析综合评价结果显示以Ⅳ类和Ⅴ类水为主。  相似文献   
5.
渗漏污染是建干岩溶地区赤泥堆场的主要环境工程地质问题。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通过查明地下水的渗流特性,从而确定其渗漏通道。试验研究表明,堆场内各水点之间、堆场与外部各水点存在一定的水力联系,其流速受季节影响,在枯水期较为缓慢;地下水流向主要取决于地下暗河的走向;堆场区地下水流向总体是自堆场向北流向右江,局部地下水的流向受构造和岩溶裂隙控制;岩溶管道是渗流的主要通道。因此,存在因赤泥渗流污染居民生产与生活水源地的可能,污染物的扩散途径主要是岩溶通道。  相似文献   
6.
西藏浪卡子至洛扎公路是西藏山南地区环线公路的西段,全长120 km,集交通、外交、军事于一体。由于公路位于高寒、新构造运动强烈的地区,特殊的地质背景、气候因素和地理环境,为该地区地质灾害的发生孕育了良好的条件。涎流冰是指水在持续负温下随流随冻形成的积冰,水源和负温是涎流冰形成的先决条件。公路沿线有10处涎流冰灾害,影响的公路总长457 m。涎流冰灾害对公路的建设和运营构成了极大的危害,对其治理以防为主,采用涵洞或盲沟排水,同时必须防冻。  相似文献   
7.
通过现场振冲砂桩施工及标贯试验,围绕振冲砂桩复合地基砂桩的合理间距开展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本文各种试验工况中,1.4m工况的桩间距为振冲砂桩施工的最优间距.分析认为对于振冲砂桩施工法而言,当地层条件、振动力、振动频率及施工工艺一定时,实际密实效果主要与桩间距有关.在与本文试验场地条件相似的场地进行振冲砂桩复合地基施工...  相似文献   
8.
我们在含矿石英脉型钨-锡矿床上进行了包裹体地球化学找矿试验研究,现将所得的试验结果介绍如下. 地质概况该矿床位于广东阳春地堑式复式向斜西南端核部,地层为下侏罗统砂岩、板岩,矿体周围受角岩化,矿床受两组裂隙控制(北西西、北东东).地表细脉带往深部逐渐变为平行侧幕式排列的含钨石英脉组成工业矿体.矿脉主要产于燕山四期隐伏的花岗岩与砂岩、板岩接触的内外带,矿脉两侧发育不同程度的蚀变,如云英岩化、黄玉化  相似文献   
9.
为进一步提高地球化学找矿的地质效果,近四年来,我们在含矿斑岩体上,研究了黄铁矿和岩石中某些元素存在形式,富集矿物和载体矿物,借以了解元素的空间分布规律,确定元素的找矿意义.工作方法一、对矿物中元素存在形式的测定选出纯黄铁矿磨成砂片,在显微镜下检查独立矿物,测定单矿物晶胞参数,使用激光、电子探针和各种分析手段,以及不同溶剂萃取等方法,测定非独立矿物(类质同象和机械混入物).  相似文献   
10.
郑州地下水均衡试验场的改建,是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主持的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中地下水均衡试验场的改建项目之一。在均衡试验场的改建中试验土柱构建是一个核心问题,涉及到两个方面:试验介质的选择与试验筒装填。据河南省地质地貌特征,分为五地貌单元:黄河北冲积平原、黄河南冲积平原、淮河冲积平原、南阳盆地、豫西黄土丘陵。结合野外调查,概化出了五个地貌单元的岩性与不同岩层的叠置关系,并通过典型地段勘查对岩性及结构的代表性进行论证,以此确定五分区各类岩性的采样地点,为试验土柱构建奠定了地质基础。试验筒的总长达90 m,按设计要求将试验土样装入试验筒。制定小柱体模拟沉降试验,求得按设计要求装填土样之沉降系数,作为试验土样装填试验筒厚度的计算依据。试验土柱装填完成后,对其进行沉降观测,确认沉降趋稳且不影响试验土柱传感器安装时,试验柱才算构建完成。郑州地下水均衡试验场改建共建造25个试验柱,试验柱的高度分别包含1 m、2 m、3 m、5 m、7 m等五个不同高度,每个高度又包含黄河北冲积平原、黄河南冲积平原、淮河冲积平原、豫西黄土丘陵、南阳盆地等五个区域包气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