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地质学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在扬子板块西缘断续分布有多套变质沉积岩系,厘定区内不同岩石单元的时代对于探讨扬子西缘的构造演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出露于扬子板块西缘米易垭口地区的五马箐组变沉积岩以及侵入其中的片麻状黑云二长花岗岩体进行了锆石LA-ICP-MS U-Pb定年和Lu-Hf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区内五马箐组的沉积时代介于1.19~1.01Ga,其地层归属为会理群而非康定群,位于五马箐组之下的“冷竹关组”并非变沉积地层而是一套片麻状黑云二长花岗岩体。五马箐组碎屑锆石年龄存在~1.56Ga、~2.50Ga两个主要峰值以及~1.43Ga、~1.68Ga、~1.87Ga、~2.32Ga、~2.68Ga五个次要峰值,推断其物质来源主要为扬子板块西南缘的撮科杂岩、隐伏的或还暂未发现的太古代基底岩石、同时期岩浆岩和早期变沉积岩的再循环。碎屑锆石的ε_(Hf)(t)值在~1.7Ga发生了显著变化,暗示扬子板块西缘的构造体制由陆壳汇聚向裂谷活动转变,且在~1.56Ga处于裂谷岩浆活动的峰期。花岗岩体正的ε_(Hf)(t)值反映出扬子板块西缘在~1.0Ga有一次新生陆壳生长事件,可能是格林威尔造山后的伸展塌陷构造背景下裂谷岩浆活动的产物。  相似文献   
2.
黄露玉  陈友良  郭锐  殷桂芹  范伟  詹国鑫  郭俏萍 《地质论评》2024,70(3):2024030021-2024030021
扬子板块西缘分布有一系列中元古代晚期—新元古代中期的岩浆岩体,是探究Rodinia超大陆聚合和裂解的重要窗口。黄草坝复式花岗岩体出露于扬子西南缘的云南牟定戌街地区,岩性包括有片麻状花岗岩、二长花岗岩和黑云母花岗岩。这些花岗岩在主量元素组成上均具有高SiO2(70. 77% ~ 78. 79%)、高碱(Na2O + K2O = 7. 15% ~ 8. 73%)、高FeOT/(FeOT + MgO)(0. 70 ~ 0. 98)值和高10000 × Ga/Al(2. 68 ~ 6. 84)值,以及低P2O5(0. 01% ~ 0. 06%)、低CaO(0. 07% ~ 0. 90%)、低MgO(0. 02% ~ 0. 88%)的地球化学特点。在稀土元素组成上均表现为轻稀土相对富集、具明显的负Eu异常特征。在微量元素组成上表现为Rb、Th、U、K、Nd、Sm等元素相对富集,Nb、Zr、Hf等元素相对亏损,Ba、Sr、P、Ti等元素强烈亏损。主微量元素特征表明黄草坝复式花岗岩体属于典型的A型花岗岩。锆石原位微区U- Pb定年结果显示片麻状花岗岩(1090 ± 24 Ma)和二长花岗岩(1063 ± 5 Ma)均形成于中元古代时期,εHf(t) = + 4. 3 ~ + 10. 3,TDM2年龄介于1. 33 ~ 1. 62 Ga,表明成岩物质来自新生地壳的部分熔融。黑云母花岗岩的结晶年龄为782. 4 ± 8. 2 Ma(ICP- MS U- Pb法),属于新元古代,其εHf(t) = -7. 3 ~ -2. 1,TDM2年龄介于1. 80 ~ 2. 14 Ga,表明成岩物质可能来源于古老地壳。结合前人研究资料分析,本文认为黄草坝A型复式花岗岩体形成于中元古代—新元古代时期多阶段造山旋回中的碰撞造山后伸展环境中。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分布于四川米易垭口地区前震旦纪五马箐组变沉积岩的沉积时代属中元古代晚期,但对其沉积物的物质来源和沉积时的构造环境仍缺少深入的探讨。本次研究对米易垭口地区五马箐组变沉积岩的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米易垭口地区五马箐组变沉积岩在主量元素上显示富硅(w(SiO2)均值为73.28%)、富铝(w(Al2O3)均值为13.23%)、贫钙(w(CaO)均值为0.50%)、贫镁(w(MgO)均值为0.85%)的特点,其原岩应为一套以杂砂岩、黏土岩等为主的泥砂质沉积岩。变沉积岩的化学蚀变指数(CIA)均值为71.6,成分变异指数(ICV)均值为0.93,指示变沉积岩物源区为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经历了中等程度的风化作用,属近源沉积的产物。变沉积岩的Al2O3/TiO2比值(均值为27.8)、Al2O3/(Al2O3+Fe2O  相似文献   
4.
扬子板块西缘的康定杂岩为一套由侵入岩和变质岩共同组成的岩浆—变质混合杂岩,是研究罗迪尼亚超大陆裂解的重要窗口。长期以来对康定杂岩中的岩浆杂岩研究较多,但对变质杂岩研究较为薄弱。为全面了解康定杂岩形成的构造背景及成因机制,笔者等对扬子板块西缘的攀枝花大田地区康定群咱里组石榴夕线黑云斜长片麻岩进行了详细的岩相学、矿物地球化学、变质P—T条件估算研究,同时对同一层位的石榴二云片岩进行了锆石LA-ICP-MS U-Pb年代学分析。结果表明:石榴夕线黑云斜长片麻岩可识别出三期变质矿物组合:进变质阶段矿物组合(M1)为石榴子石变斑晶核部及其核部包裹体(石榴子石核部+第一期黑云母+第一期夕线石+钛铁矿+石英),P—T条件为609~690℃—0.2~0.3 GPa;峰期变质阶段矿物组合(M2)为石榴子石变斑晶幔部及变基质矿物(石榴子石幔部+第二期黑云母+第二期夕线石+斜长石+石英),P—T条件为643~732℃—0.20~0.51 GPa;退变质阶段矿物组合(M3)为石榴子石变斑晶边部及变基质矿物(石榴子石边部+第二期黑云母+第二期夕线石+斜长石+石英),P—T条件为602~687℃—0.27~0.3...  相似文献   
5.
张宝玲  陈友良  欧何琼  付于真  殷桂芹  顾孟娟 《地质论评》2022,68(6):2022112026-2022112026
扬子板块西缘的康定杂岩为一套由侵入岩和变质岩共同组成的岩浆-变质混合杂岩,是研究罗迪尼亚超大陆裂解的重要窗口。长期以来对康定杂岩中的岩浆杂岩研究较多,但对变质杂岩研究较为薄弱。为全面了解康定杂岩形成的构造背景及成因机制,本文对扬子板块西缘的攀枝花大田地区康定群咱里组石榴夕线黑云斜长片麻岩进行了详细的岩相学、矿物地球化学、变质P-T条件估算研究,同时对同一层位的石榴二云片岩进行了锆石LA-ICP-MSU-Pb年代学分析。结果表明:石榴夕线黑云斜长片麻岩可识别出三期变质矿物组合:进变质阶段矿物组合(M1)为石榴子石变斑晶核部及其核部包裹体(石榴子石核部+第一期黑云母+第一期夕线石+钛铁矿+石英),P-T条件为609~690℃-0.2~0.3 GPa;峰期变质阶段矿物组合(M2)为石榴子石变斑晶幔部及变基质矿物(石榴子石幔部+第二期黑云母+第二期夕线石+斜长石+石英),P-T条件为643~732℃-0.20~0.51GPa;退变质阶段矿物组合(M3)为石榴子石变斑晶边部及变基质矿物(石榴子石边部+第二期黑云母+第二期夕线石+斜长石+石英),P-T条件为602~687℃-0.27~0.39 GPa。石榴夕线黑云斜长片麻岩记录了具近等压冷却型(IBC)的逆时针P-T演化轨迹;石榴二云片岩锆石U-Pb定年结果表明区内的变质时代为842±10Ma,综合分析表明:扬子板块西缘的变质杂岩形成于拉张环境,结合区内的同期岩浆活动特征,认为区内新元古代变质事件可能与超级地幔柱引发的岩浆活动有关。  相似文献   
6.
火山沟花岗岩体是扬子板块西缘新近厘定的Grenville期花岗岩体之一,对其开展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研究对于阐明岩体的成因与形成环境具有重要意义。本次研究对该岩体开展了系统的岩石学与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岩体在主量元素组成上变化较大,但总体上具有高硅w(SiO2)为72.20%~81.85%,高碱w(K2O+Na2O)为2.82%~10.37%,贫铁w(TFeO)为0.56%~5.16%,贫钙w(CaO)为0.27%~2.09%等特征,属过铝质(A/CNK值为1.38~1.87)钙碱性-高钾钙碱性系列岩石。在微量元素组成上显示出Rb, U,K,Nd, Sm等元素相对富集,Ba, Nb, Sr, P,Zr, Ti等元素相对亏损。其稀土元素总量变化范围很大(20.61×10-6~725.04×10-6),但配分曲线总体相似,呈略微右倾的“海鸥”型分布,以轻稀土右倾重稀土平坦(LREE/HREE为2.75~15.27)和较明显的负Eu异常(δEu为0.08~0.78)为特征。地...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