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2篇
测绘学   32篇
大气科学   8篇
地球物理   6篇
地质学   11篇
海洋学   29篇
天文学   23篇
综合类   17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7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从采自青岛近海的红藻多管藻(Polysiphonia urceolata)中分离到一株毛壳霉属真菌球毛壳菌(Chaetomium globosum.),对其发酵代谢产物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采用溶剂提取、分配,硅胶柱层析、葡聚糖凝胶柱层析以及制备薄层层析等技术已分离获得6个单体化合物,通过一维、二维超导核磁共振技术、质谱技术等鉴定了其中4个化合物的结构,均为苯甲醛类衍生物,分别为2-(1-庚烯基)-3、6-二羟基-5-(3-甲基-2-丁烯基)苯甲醛(Ⅰ)、2-庚基-3、6-二羟基-5-(3-甲基-2-丁烯基)苯甲醛(Ⅱ)、2-(3、5-庚二烯基)-3、6-二羟基-5-(3-甲基-2-丁烯基)苯甲醛(Ⅲ)、2-(1、3、5-庚三烯基)-3、6-二羟基-5-(3-甲基-2-丁烯基)苯甲醛(Ⅳ)。  相似文献   
2.
传统卡尔曼滤波算法要求噪声模型符合高斯分布,在UWB室内定位中,由于载体本身的机制等干扰,观测噪声不仅仅是白噪声,也存在有色噪声的情况,而粒子滤波可以处理有色噪声的问题。本文通过增加似然分布自适应调整来改进粒子滤波用于目标跟踪的精度,同时研究在白噪声、有色噪声下似然分布自适应调整粒子滤波和拓展卡尔曼滤波在UWB中的优势与不同。试验结果表明:观测噪声为白噪声时,拓展卡尔曼滤波和粒子滤波均可以较好地实现对行人的定位跟踪;观测噪声为有色噪声时,自适应粒子滤波定位效果优于粒子滤波、拓展卡尔曼滤波。  相似文献   
3.
针对海南省台风、洪水灾害频繁的特点,论述了海南省防洪应急指挥系统的总体设计、系统结构设计和主要功能模块设计等内容。该系统已在实际中得到了应用。  相似文献   
4.
快速准确地了解灾害现场状况是救灾过程中的重中之重。通常发生灾害都会使用无人机进行现场勘察,但是无人机视频难以与实际的地理场景关联起来,为此本文提出了一种移动视频与地理场景的融合方法。该方法首先采用具有仿射不变性的ASIFT算法检测特征点,将匹配后的特征点采用RANSAC算法进行迭代剔除噪点,计算视频与地理场景最优的透视变换矩阵模型参数;然后将计算得到的透视变换参数应用到视频数据,恢复视频角点坐标;最后通过内插得出所有视频帧的角点坐标,实现视频与DOM的精确融合。试验结果表明,对视频数据匹配的间隔帧越短,其整体融合精度越高,通过本文方法进行视频与地理场景融合的误差标准差低于10 m。  相似文献   
5.
海洋红树林植物木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昉  李晓明  王斌贵 《海洋科学》2010,34(10):24-27
采用多种柱层析方法从红树植物木榄(Bruguiera gymnorrhiza(L.)Lam.)中分离获得9个单体成分,综合运用现代波谱技术鉴定了所有成分的化学结构,分别为格榄酮(I)、槲皮素-3-O-β-D-吡喃葡萄糖苷(II)、黄芪苷(III)、芦丁(IV)、3-O-甲基槲皮素(V)、羽扇豆醇(VI)、羽扇豆酮(VII)、蒲公英赛酮(VIII)和胡萝卜苷(IX),其中化合物II~V为首次从木榄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6.
海洋红藻多管藻内生真菌EN-22 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采自广西涠州岛近海多管藻(Poiysiphonia urceolata)分离到的一株内生真菌EN-22的次生代谢产物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利用正相硅胶柱层析、葡聚糖凝胶Sephadex LH-20柱层析、制备薄层层析(PTLC)以及重结晶等分离手段从该菌发酵液中分离得到15个化合物,通过一维、二维核磁共振技术、质谱技术等鉴定了所有化合物的结构,分别为:4-(4-喹啉)-4-羟基-2-丁酮(1),3-羟基-3-(2-氧丙基)吲哚-2-酮(2),3-吲哚乙醇(3),3-吲哚甲酸(4),2-羟基-3-吲哚丙酸(5),2-酮-3-吲哚乙醇(6),3,3-二吲哚-2-羟基-丙醇(7),β-咔啉(8),尿嘧啶(9),环-(S-脯氨酸-S-异亮氨酸)(10),(22E,24R)-3β,5α,9α-三羟基麦角甾-7,22-二烯-6-酮(11),(22E,24R)-5α,6α-环氧麦角甾-8,22-二烯-3β,7α-二醇(12),5α,6α-环氧-24(R)-甲基胆甾-7,22-二烯-3β-醇(13),胡萝卜苷(14),过氧化麦角甾醇(15);其中化合物1和2为新天然产物,并首次报道化合物1的碳谱数据.  相似文献   
7.
由于D/H之间同位素分馏很大,在高压下氢气易通过管壁渗漏,使实验室测定矿物-水之间的氢同位素分馏产生特殊困难。另外,矿物的成份也会影响氢同位素分馏。其中普遍受到注意的是矿物中二价铁离子的含量。这样使我们对自然界中氢同位素分馏至多只有半定量了  相似文献   
8.
三山岛金矿床位于山东省掖县境内,是我国著名的蚀变岩型原生金矿床之一。本文通过对该矿床中各类样品的氧、氧,碳稳定同位素研究,特别通过对各种产状石英的氧同位素“序列分析”,提出了山岛金矿床的矿液主要来自花岗岩浆热液,成矿温为400°—300℃以下。在成矿作用后期,有少量大气水混,控矿断层上下盘的氧,氢稳定同位素成分的差异,表明其为正断层。  相似文献   
9.
含金斑岩铜矿床以其规模之大,并可顺便回收之优点,在金产量中愈益占有重要地位。国外如巴布亚新几内亚,美国,苏联和菲律宾等的斑岩铜矿都产大量的金。如巴布亚新几内亚的布干维尔大型斑岩铜矿每年可生产金达20吨。我国目前伴生金储量占总储量的43%,其中含金斑岩铜矿中金的储量占有重要位置。如江西德兴和黑龙江多宝山斑岩铜矿中金的储量为几十吨的大型金矿。近来又在山东七宝山王家庄等地发现了含金斑岩铜矿床,这将更加引起我们对本类矿床的重视。  相似文献   
10.
1 kHz—15 MHz岩石介电常数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平行板电容法是低频段测量介质介电常数的一种方法,本文介绍使用HP16451B低频段介电测量装置测量岩石介电特性的方法。给出岩石介电常数与岩性、孔隙度、含水饱和度矿化度和频率的关系,为进一步研究岩石低频段介电特性和机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