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2篇
  免费   42篇
  国内免费   79篇
测绘学   48篇
大气科学   19篇
地球物理   58篇
地质学   181篇
海洋学   20篇
天文学   22篇
综合类   20篇
自然地理   6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7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Water Self-Softening Processes at Waterfall Site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Many rivers in tropical and subtropical karst regions are supersaturated with respect to CaCO3 and have high water hardness. After flowing through waterfall sites, river water is usually softened, accompanied by tufa formation, which is simply described as a result of water turbulence in fast-flowing water. In this paper, a series of laboratory experiments are designed to simulate the hydrological conditions at waterfall sites. The influences of air-water interface, water flow velocity, aeration and solid-water interface on water softening are compared and evaluated on a quantitative basi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enhanced inorganic CO2 outgassing due to sudden hydrological changes occurring at waterfall sites is the principal cause of water softening at waterfall sites. Both air-water interface area and water flow velocity increase as a result of the "aeration effect", "low pressure effect" and "jet-flow effect" at waterfall sites, which greatly accelerates CO2 outgassing and therefore makes natural w  相似文献   
2.
铲子坪铀矿床是产在下寒武统清溪组地层中受含矿层及层间构造双重因素控制的矿床。根据该矿床中各种岩石、矿石及矿物的铀—铅同位素体系的研究,大多数岩石样品的铀—铅同位素组成明显不平衡,据计算,含矿层及周围花岗岩中的铀主要以丢失为主,丢失量为30—80%。富矿石的一致性图解及铀—铅三阶段模式年令为t_1=523±16M.Y.,t_2=22±2M.Y.。沥青铀矿的等时线年令为75±4M.Y.,43±7M.Y.。岩石年令为416M.Y.。上述结果表明矿床中的铀主要由含矿层本身供给;可以区分出三个成矿阶段:沉积成岩的予富集,加里东期动力变质的初富集和燕山晚期——喜山早期渗流热液的再富集,因而本矿床属沉积再造的层控铀矿床。  相似文献   
3.
青藏高原现代气候与环境存在着明显的区域差异。高原西北部的西昆仑山甜水 海地区是高原上气候最干旱的区域。作者于1995年6月在该区海拔4840m的湖盆首次打钻取芯(TS95孔),获得57m湖泊岩芯,经对样品的实验室测年和多项环境指标分析,表明,TS95孔岩芯覆盖了距今240-17ka间的时间尺度。期间,经历了倒数第二次冰期,末次间冰期,末次冰期早期,末次冰期间冰阶和末次冰盛期几个气候变化阶段。岩芯中  相似文献   
4.
The loess landform in the Loess Plateau of China is with typical dual structure, namely, the upper smooth positive terrain and the lower cliffy negative terrain (P–N terrain for short). Obvious differences in their morphological feature, geomorphological mechanism, and hydrological process could be found in the both areas. Based on the differences, a flow‐routing algorithm that separately addresses the dual‐structure terrain would be necessary to encompass this spatial variation in their hydrological behaviour. This paper proposes a mixed flow‐routing algorithm to address aforementioned problems. First, the loess landform surface is divided into P–N terrains based on digital elevation models. Then, specific catchment area is calculated with the new algorithm to simulate the water flows in both positive and negative terrain areas. The mixed algorithm consists of the multiple flow‐routing algorithm (multiple‐flow direction) for positive areas and the D8 algorithm for negative areas, respectively. The approach is validated in two typical geomorphologic areas with low hills and dense gullies in the northern Shaanxi Loess Plateau. Four indices are used to examine the results, which show that the new algorithm is more suitable for loess terrain in simulating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water accumulation, as well as in modeling the flow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rue surface by considering the morphological structures of the terrain. Copyright © 2013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5.
本文利用采集于我国三大油田的五种原油样品开展了长达210天的溢油风化模拟实验,并依据相对偏差和重复性限数学分析法,进行溢油风化过程分析和诊断比值应用效果评估。研究结果表明:经过210天的风化,溢油鉴定诊断比值发生明显改变;其中来源于萜烷、甾烷和多环芳烃的诊断比值变化率要远低于正构烷烃,可用于中长期风化溢油鉴定。此外,研究发现,在这些有效诊断比值中有4个变化率较小,相对偏差低于5%,保持了较好的稳定性,更适合于重度风化溢油鉴定。  相似文献   
6.
新疆S214(考干-米兰,考米线)公路位于库鲁克塔格沙漠东南缘,穿越台特玛湖干涸湖盆。由于该区气候干旱,风力强劲,沙源丰富,流动沙丘广布且快速移动,风沙危害对公路运输构成严重威胁。通过对风沙环境和风沙危害定位观测和土壤水盐特征系统调查,确定了风沙危害极为严重的公路区段,提出了合理的风沙防护措施及防沙体系结构。结果表明:该区具有明显的单风向风况,主要盛行ENE和NE风,偶有反向风沙活动,起沙风频率、输沙势、输沙率极高,属于高能-大比率风能环境;受土壤水分、盐分含量影响,地表紧实度差异较大,部分地段为极疏松的沙层,部分地段为紧实的盐壳;S214公路风沙危害防护区段为K4+900~K18+200,设计建造的阻-固-输相结合的机械-植物复合防沙体系,防沙效果明显,保障了道路安全运营。这一强风沙、高盐区公路防沙体系建设模式可为类似环境地区工程防沙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京津冀地区植被时空动态及定量归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气候变化的敏感指示器,植被的物候、生长、空间分布格局等特征及其动态变化主要取决于气候环境中的水热条件,因此在气候变化背景下,气候-植被关系成为了全球变化研究的前沿和热点问题。本文综合平均温度、降水、水汽压、湿度、日照时数、SPEI等气候因子,坡度、坡向海拔等地形因子及人为活动因子,应用地理探测器方法针对2006-2015年京津冀地区不同季节NDVI、不同地貌类型区、不同植被类型区生长季NDVI的定量归因研究,揭示了过去10年间植被时空分布格局,及植被对气候、非气候因素响应的季节差异与区域差异,以期为生态工程的建设与修复提供参考意义。趋势分析表明:①2006-2015年京津冀地区NDVI呈现增加趋势,但存在显著的空间差异,如山地生长季NDVI的增长速率大于平原、台地、丘陵等地;②基于地理探测器的定量归因结果表明,降水是年尺度上NDVI空间分布的主导因子(解释力39.4%),土地利用与降水的交互作用对NDVI的影响最为明显(q=58.2%);③NDVI对气候因子的响应存在季节性及区域性差异,水汽压是春季NDVI空间分布的主导因子,湿度是夏、秋两季的主导因子,土地利用是冬季的主导因子;④影响因子对生长季NDVI的解释力因不同地貌类型区、不同植被类型区而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8.
矢量切片是以四叉树模型切割矢量数据而生成的矢量要素描述性文件,Web GIS开发中,矢量切片的配图是通过编写Json样式文件,最后浏览器根据样式文件实现地图在线渲染显示,但这种方式配图效率低,样式单一。为了优化配图过程,本文从矢量切片数据和浏览器渲染两个方面提出了一套基于Mapbox的矢量切片在线配图平台,包括基于Geo Server的矢量切片服务发布、基于MapboxGL的浏览器地图渲染等,设计实现了矢量切片在线配图平台应用于浙江省电子地图配图与在线制图研究项目,简化了矢量切片地图的配图过程,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9.
张世杰  胡修棉  郜周全  赵永强  马安林  许艺炜 《地质论评》2021,67(3):67040013-67040013
西昆仑山新生代隆升变形过程对于中亚的地貌与水系演化、资源和能源矿产分布、气候及环境变迁等都具有重要的影响,然而至今尚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西昆仑山新生代初始隆升与变形的时间存在三种不同观点,分别为古新世、中—晚始新世、渐新世末期—中新世早期。本文通过对塔西南地区地层学、沉积学、物源分析和热年代学的研究综述,详细讨论了西昆仑山古新世、中—晚始新世隆升变形的时间、证据、解释和争议。在此基础上,确定了西昆仑山在古新世发生了隆升变形,中—晚始新世是新生代变形中的一个加速节点。这两期隆升变形分别对应于印度—亚洲大陆初始碰撞、新特提斯洋俯冲板片断离的远程响应,反映了印度板块向北的碰撞拼贴与持续挤压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青藏高原甜水海盆地MIS 3阶段湖泊沉积与环境变化   总被引:3,自引:2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青藏高原西北部甜水海盆地地处内陆干旱区和喀喇昆仑山的东侧雨影区,气候环境极端干旱。但多次考察结果揭示晚更新世时期存在着大湖和高湖面的地质证据。为了探讨该地区过去气候与环境的演变历史,在甜水海盆地(海拔4840m)进行钻探采得沉积岩芯56.32m(TS95),通过对沉积岩芯其中一段的粒度、生物、同位素及地球化学多指标综合分析,探讨了MIS3时期甜水海地区气候环境演化过程。沉积岩芯显示沉积物岩性变化频繁,记录着湖面多次波动、沉积环境多变的演化过程,分别在59~56kaB.P.,49~47kaB.P.,45~41kaB.P.,35.5~34.0kaB.P.和28~25kaB.P.期间存在高湖面和湖水稀释。在其多环境指标的记录中,Heinrich事件和D-O旋回均有反映,揭示了全球变化信号在研究区的响应。同时,不同高湖面阶段内部环境波动也较明显,差别较大,其产生原因也各有不同,归结为3种情况:1)由于气候变暖导致冰雪融水补给增加而产生的高湖面;2)由于冷湿气候导致的高湖面;和3)由于暖湿气候导致的高湖面。本研究揭示出了MIS3时期气候频繁波动的特征和气候的不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