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34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6篇
地球物理   12篇
地质学   57篇
海洋学   31篇
综合类   22篇
自然地理   5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南沙海区NS90-103柱样为例,利用各种古生产力指标物,如有机碳含量,有孔虫壳和有孔虫碳同位素,重建了200000a以来古生产力变化,并对结果予以讨论。  相似文献   
2.
南海南部大陆架的残留沉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南海南部大陆架的残留沉积物的粒度、石英砂表面结构特征、生物分布等,并指出残留沉积普遍遭受改造。按其早期的形成环境差异和改造作用不同,划分出加里曼丹-巴拉望残留沉积区和亚南巴斯-纳土纳残留沉积区。  相似文献   
3.
城市缺水是目前带有普遍性的重大问题 ,但在城市建设过程中 ,宝贵的地下水资源遭到浪费的现象又大量存在 ,解决好施工降水与环境保护问题是关系到城市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 ,结合郑州市的工程实践 ,谈谈施工降水中的环境保护及水资源合理利用问题。  相似文献   
4.
钟振  范广学  鄢建国  陈世国 《地质学报》2021,95(9):2692-2702
月球热演化研究需要丰富的月表热流数据.当前唯一的月表热流数据不完全可靠,单一数据也不足代表月球全球热流特征,通过月球岩石圈弹性厚度估算月表热流将会是有效的替代方案.针对弹性厚度估算的问题,概要回顾了以往估算的研究方法和成果,并对近年来利用重力地形导纳估算弹性厚度的理论方法进行了详细的介绍.近年来的研究结果表明月球全球岩石圈的Te可能较小,暗示月表地形形成于岩石圈冷却前较长的一段时间.个别研究成功地估算了个别质量瘤盆地的Te ,但大部分质量瘤盆地的较难估算,这不仅与质量瘤盆地复杂物理过程有关,还可能与岩石圈复杂的补偿机制有关.由于Te仅仅是岩石圈强弱的表征,不同研究方法得出的Te值存在差异是可能的.随着后续探月活动的开展,与国际社会合作布设月球热流载荷,结合后续研究对月球内部结构、月壳和月幔流变学特征的丰富认识,有望优化现有Te估算的理论与方法,进而为全球热流估算及热演化研究提供约束.  相似文献   
5.
汪玮  张世国  章超  方海涛  王敏 《气象科技》2020,48(2):163-170
从系统测量原理、组成结构、计算过程及测量效果等方面介绍了一种自行研制的透射式能见度测量系统。该系统使用白色LED光源,实现发散角为1mrad的平行光路;利用积分球进行分光监控以补偿光能量变化;使用非球面镜实现全光斑接收。系统与积分浊度计在2~10km量程内能见度测试误差小于10%。从透射式能见度测量原理与计算过程,分析了影响系统测量性能的因素。结果显示定标准确性、测量线性度与系统稳定性是影响系统测量性能的主要因素,同时给出了该系统的定标准确性、测量线性度与系统稳定性的评估方法及评估数据,验证了该系统的测量性能。  相似文献   
6.
阚生雷  孙世国  李晓芳 《岩土工程技术》2010,24(5):267-270,F0003
对排土场滑坡破坏模式进行了FLAC3D模拟分析。结合具体工程实例,分析形成潜在滑坡、泥石流灾害的原因。针对排土场灾害,强调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思想。提出以逆序排土工艺及倾斜分层排土工艺进行排土,提高排土场自身稳定;结合坡面疏导排水、底部泄流体等综合技术,对排土场灾害进行防治。对排土场灾害的预防与治理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Acidic polysaccharide, which has various biological activities,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components of sea cucumber. In the present study, crude polysaccharide was extracted from four species of sea cucumber from three different geographical zones, Pearsonothuria graeffei(Pg) from Indo-Pacific, Holothuria vagabunda(Hv) from Norwegian Coast, Stichopus tremulu(St) from Western Indian Ocean, and Isostichopus badionotu(Ib) from Western Atlantic. The polysaccharide extract was separated and purified with a cellulose DEAE anion-exchange column to obtain corresponding sea cucumber fucans(SC-Fucs). The chemical property of these SC-Fucs, including molecular weight, monosaccharide composition and sulfate content, was determined. Their structure was compared simply with fourier infrared spectrum analyzer and identified with high temperature 1H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um analyzer(NMR) and room temperature 13 C NMR.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Fuc-Pg obtained from the torrid zone mainly contained 2,4-O-disulfated and non-sulfated fucose residue, whereas Fuc-Ib from the temperate zone contained non-, 2-O- and 2,4-O-disulfated fucose residue; Fuc-St from the frigid zone and Fuc-Hv from the torrid zone contained mainly non-sulfated fucose residue. The proton of SC-Fucs was better resolved via high temperature 1H NMR than via room temperature 1H NMR. The fingerprint of sea cucumber in different sea regions was established based on the index of anomer hydrogen signal in SC-Fucs. Further work will help to understand whether there exists a clos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geographical area of sea cucumber and the sulfation pattern of SC-Fucs.  相似文献   
8.
Lei  Chao  Ren  Jianye  Pei  Jianxiang  Liu  Bowen  Zuo  Xiang  Liu  Jiaao  Zhu  Shiguo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英文版)》2021,64(11):1893-1908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 The Red River Fault, which originated from the southeastern margin of the Tibetan Plateau, has a great significance for obtaining a further understanding of the...  相似文献   
9.
复合采动影响下边坡岩体变形机制的数值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各类矿产资源的开采过程中,有许多矿区属地下与露天复合开采情况。依据采区的空间对应关系,两种采动影响域中的一部分相互重叠,致使其采动效应相互作用和相互叠加,从而组成一个复合动态系统,因此,边坡岩体变形机理更加复杂,与单一露天开采相比有较大的差异。然而,过去在处理此类问题时近似地按单一露天采动影响下的分析方法,结果与实际情况有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10.
为了充分考虑桩间距范围内滑体对抗滑桩受力的影响,从单排抗滑桩加固边坡的整体稳定角度出发,在采用传递系数法分析指定设计安全系数情况下抗滑桩的内力时,提出对一个桩间距范围内的加固坡体进行整体分析,将抗滑桩所在部位单独划分条块,该条块包括桩体受荷段及其两侧桩间距范围内的滑体。推导了与此分析模型相应的桩体受荷段底端内力计算公式,并给出了在滑坡推力线性分布条件下作用于受荷段的净滑坡推力计算表达式。分析结果显示,在不考虑与完全考虑受荷段两侧桩间距范围内滑体抗力作用时,得到是桩体内力及位移的上、下边界值。实例分析进一步表明,理论分析与数值模拟结果具有良好的一致性。所提出的方法比传统方法更有利于抗滑桩设计的经济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