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5篇
测绘学   2篇
地球物理   16篇
地质学   16篇
海洋学   15篇
综合类   4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1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于Web Services的相关技术,设计了一个海洋水色遥感数据服务系统,以有效解决分布式异构数据的集成问题并利用Internet为用户提供数据服务。介绍了海洋水色遥感数据服务的现状,详细描述了该系统的具体实现方法和关键技术,最后给出其服务方式和性能评价。与传统架构的服务系统相比,该系统具有易于扩充、方便高效的优点。  相似文献   
2.
海水中的碳水化合物与海洋有机体的生命活动有密切关系。碳水化合物是光合作用产物,是细胞的主要组份,而且又是能量储存形式。研究碳水化合物存在数量和分布变化对了解海洋中生物物质的生化作用过程和地球化学过程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有助于了解人类活动对予海洋环境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将CO2封存于地下深部含水层,是减轻碳排放压力的有效手段之一。CO2-盐水相对渗透率是影响地层中CO2迁移、捕获的最重要参数之一。在借鉴油气资源领域渗透率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详细论述了影响CO2-盐水相对渗透率的因素,包括流体性质、流体饱和历史和岩石结构,认为流体性质对相对渗透率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界面张力、黏度比和毛管数的大小;不同流体饱和历史的相对渗透率曲线存在明显滞后性;岩石结构通过矿物润湿性和孔隙结构差异影响相对渗透率大小;最终得到的相对渗透率曲线是各因素叠加的综合结果。  相似文献   
4.
广西钦防结合带是厘定钦杭构造结合带西南段构造位置的关键所在,该带发生了华南内陆有历史记载以来最大的地震——1936年广西灵山M6(3/4)地震,因此该区域也是研究华南板内地震成因的理想场所.本文展示了一条自北西向南东、跨过广西钦防结合带和灵山地震区的宽频带大地电磁探测剖面,利用三维反演技术获取沿剖面的电阻率结构模型,结合地质、重力、波速比、GPS和大地热流等成果,对钦防结合带主要断裂的深部延展形态和构造属性进行了综合解译,结果揭示:(1)峒中-小董断裂、防城-灵山断裂东支、合浦-北流断裂东支均为超壳深大断裂,深部发育壳幔韧性剪切带,其中峒中-小董断裂和合浦-北流断裂东支分别为倾向北西和南东的电性分界带,防城-灵山断裂在上地壳呈现“花状”构造样式,深部为向东南缓倾斜的电性分界带.(2)峒中-小董断裂西北侧的湘桂被动陆缘具有成层性的电阻率结构和相对稳定的布格重力异常值,符合扬子地块东南缘局部破坏的准克拉通构造属性,其东南侧的钦防结合带和云开岩浆弧呈现电性结构高低阻混杂、高起伏布格重力异常的特征,揭示该区属于历经多期次构造演化改造的物质组合属性;钦防残留洋盆下方的巨型高阻体可能是华南洋消亡、...  相似文献   
5.
6.
通过系统研究华南西部地区震群活动与中强震的关系,发现华南西部地区震群活动主震震级在ML3左右;震群活动与区域强震关系密切,小震群频度的起伏可以反映区域地震活动水平的强弱;华南西部地区震群频次超阈值2为异常,可做中短期预测,通过预测效能检验。区域震群对中强震地点的预测有积极意义:震前2年,震群呈条带状分布,中强震发生在震群条带上,震群时间和地点距中强震都是由远到近,时间跨度超1年,最远距离380 km,中强震震级比震群高2~3级。  相似文献   
7.
中国大陆西部强震前超低频磁场时空变化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2015年至2019年期间中国大陆西部的磁通门磁力仪秒采样观测资料开展了5—100 s频段的地磁垂直强度极化分析,并运用一些数学方法对分析结果进行了处理.结果显示,极化高值在经向和纬向均无明显的形态和幅值变化,且极化高值与地磁外源场扰动无关.在此基础上筛选出18次极化高值异常事件,利用插值方法得到了极化高值异常的空间...  相似文献   
8.
以硅酸盐细菌和正长石、黑云母为实验材料,研究了正长石和黑云母单独存在以及二者共存时,吸附时间和细菌浓度对硅酸盐细菌在其表面上吸附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硅酸盐细菌在正长石和黑云母上单位面积吸附量达到最大的时间分别为40min和30min,对应的细菌浓度分别为25×106个/mL和30×106个/mL;2)在细菌浓度相同时,无论是在正长石和黑云母单一矿物体系还是在二者共存体系中,正长石表面的单位面积吸附量始终大于黑云母;3)在正长石和黑云母共存体系中,硅酸盐细菌倾向于选择性吸附在正长石上,而且细菌浓度越大这种倾向越明显。实验结果有可能为研究矿物的微生物风化机理提供重要的信息。  相似文献   
9.
柴达木盆地贝壳堤保存有大量大小混杂及两壳绞合的双壳类化石,是全球干旱区罕见的地貌景观,为青藏高原东北部中晚更新世的气候与环境演化提供了重要的区域地质记录.该记录在诺木洪西北约20 km出露,将其命名为诺木洪贝壳堤.目前诺木洪贝壳堤的沉积属性存在河湖之争,对该贝壳堤剖面开展系统的介形类分析,建立了8个生物组合带,除1带化...  相似文献   
10.
为获得琼胶酶活性高产菌株,对采集的海水样品进行了产酶微生物的分离、筛选和鉴定。经过平板培养预筛和两次摇瓶培养筛选,从浙江省舟山市普陀区近海海水样品中分离到一株琼胶酶产生菌G-5,该菌株液体培养产酶活力可达到413.8 U/mL。G-5菌株的菌落呈乳白色、半透明、表面湿润;菌体革兰氏染色阴性,大小0.58~0.69μm×1.50~2.26μm;光学显微镜下呈短杆状,略有弧形。G-5菌株的16S rDNA序列与NCBI数据库中15个弧菌属(Vibrio)菌株的16S rDNA有98%的同源性,可以确定G-5菌株是一株弧菌(Vibrio sp.)。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