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大气科学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ERA(0.25°×0.25°)再分析资料、通辽多普勒雷达(CINRAD/CB型)探测资料和卫星云图(FY-4A)资料,对2022年6月20日通辽市冰雹天气进行成因分析。结果表明:500 hPa冷涡底部短波扰动和低层低涡切变环境中雹暴云团发展,低层适当的水汽条件、较大的对流有效位能、中高层干冷空气叠加在低层暖湿空气上形成了对流不稳定层结、较强垂直风切变和地面干线的触发作用下不稳定能量释放。对流有效位能(CAPE)、K指数、SI、总指数(TT)等参数均达到强对流天气阈值。两个尺度较小的雹暴云团均沿着环境引导气流方向自西北向东南移动。反射率因子剖面图上,呈中高层回波悬垂,低层弱回波区、回波墙、假尖顶回波等特征。移动较快的“W”形弓形回波有明显的前侧入流缺口和后侧入流缺口。前侧入流缺口有强的上升气流,有利于冰雹的增长,后侧入流缺口表明有强的下沉气流,可能引起雷暴大风。垂直累计液态水含量跃增并维持较高值。雷达产品特征均较好地反映发生冰雹天气。  相似文献   
2.
文章统计新巴尔虎右旗1961—2010年的吹雪和雪暴气象观测资料,分析与吹雪和雪暴发生有关的气象因素和发生这种天气的环流形势。结果表明,吹雪和雪暴的发生与风速、气温和雪面状态有很大的关系。在同样的气温和雪面状态下吹雪雪暴发生概率随着风速的增大而增大,随着气温的上升发生吹雪雪暴所需的临界风速越大。吹雪和雪暴发生的环流天气类型主要有两种,分别是高空冷涡底部型和高空低槽型。成因机制方面主要分析了高低空急流和散度。  相似文献   
3.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多普勒雷达资料等多源观测资料,对通辽市2020年11月18—19日大暴雪过程进行成因分析。结果表明:高空低槽产生的高空强辐散与地面倒槽增强的辐合相互作用以及高、低层系统的适宜配置是产生此次大暴雪的有利环流形势。中层低涡的形成和加强以及低空强暖湿急流的适宜配置也是强降雪产生的一个有利因素。发展强盛的气旋东移过程中入海卷入大量水汽再北上,海上丰沛水汽沿着强低空急流输送,提供了丰沛的水汽。低层850 hPa以下有冷平流,中层西南暖湿气流在低层冷垫上爬坡,不稳定能量释放,是强降雪产生的动力作用。雨或雨夹雪期间出现明显的“零度层亮带”,雨夹雪转为雪后“零度层亮带”消失。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