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大气科学   13篇
地质学   1篇
综合类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对2003午8月29日平顶山区域性暴雨天气过程的环流形势、影响系统、物理量场的分析,揭示了此次暴雨的成因,并总结出这种类型暴雨的预报着眼点。  相似文献   
2.
根据有效温度和风冷指数 ,结合漯河地区的天气与气候特点 ,用多因子权重回归方法建立了适合漯河地区的有效温度和风冷指数数学模式 ,在此基础上制作出人体舒适度专业预报产品 ,并把人体舒适度与着装量建立关系 ,更好地服务于人民生活。1 数学模式夏季模式为tez=1.2 5ta- 0 .5× (ta - 10 ) (1-U) - 0 .5冬季模式为Wz=- 0 .0 44 (10 0V +10 .45 -V)× (33-ta) +33.88其中 ,tez为有效温度 ,Wz 为风冷指数 ,ta 为气温 ,U为相对湿度 ,V为风速。2 专业产品发布为更好服务于人民生活 ,将舒适度等级、有效温度、风冷指数…  相似文献   
3.
利用实况资料,通过对影响系统、环流形势演变、地面变压场、高空辐合、冷高压强度与移动方向、引导气流等物理因子的合成分析,揭示了2004年3月15~18日平顶山市区域性寒潮天气的成因,并找出寒潮天气的预报因子.  相似文献   
4.
根据有效温度和风冷指数,结合漯河地区的天气与气候特点,用多因子权重回归方法建立了适合漯河地区的有效温度和风冷指数数学模式,在此基础上制作出人体舒适度专业预报产品,并把人体舒适度与着装量建立关系,更好地服务于人民生活.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2005年平顶山地区秋季连阴雨天气过程中环流形势和影响系统分析发现连阴雨天气不是由单一的天气系统形成的,从大尺度形势来看,往往是欧亚阻塞高压和北方大低涡同时存在而产生的.南支急流与北支急流上的槽脊在亚洲位相不同甚至相反,南支向黄淮流域输送的暖湿气流与北支急流输送的冷空气在平顶山地区交汇,在中、低层形成切变线,在地面图上形成准静止锋,在这种天气形势下,有一次小槽活动,就有一次降水过程;在鄂毕弯附近不断形成深槽,其东移的过程中在贝加尔湖附近形成横槽,在横槽扩散冷空气南下的过程中不断分离出小槽,这种小槽的不断形成和活动,造成持续的阴雨天气;青藏高原对气流的分支作用,使北支上的超长波冷急流与南支暖湿气流在平顶山地区交汇,是产生连阴雨的温湿条件.鄂毕弯附近高压的形成、横槽解体与阻塞高压崩溃,标志着连阴雨天气过程的结束.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2003年8月29日平顶山区域性暴雨天气过程的环流形势、影响系统、物理量场的分析,揭示了此次暴雨的成因,并总结出这种类型暴雨的预报着眼点.  相似文献   
7.
利用实况资料,通过对影响系统、环流形势演变、地面变压场、高空辐合、冷高压强度与移动方向、引导气流等物理因子的合成分析,揭示了2004年3月15~18日平顶山市区域性寒潮天气的成因,并找出寒潮天气的预报因子。  相似文献   
8.
利用实时资料,分析了平顶山2003年6月19日局地冰雹天气的环流背景、地面形势、大气不稳定层结及单站要素,揭示了冰雹天气的成因.  相似文献   
9.
利用实时资料,分析了平顶山2003年6月19日局地冰雹天气的环流背景、地面形势、大气不稳定层结及单站要素,揭示了冰雹天气的成因。  相似文献   
10.
采用CAP震源机制解方法反演2015-03-01沧源MS5.5地震的震源深度和震源断层面解。反演结果表明,震源机制解类型为节面高倾角左旋走滑型地震,发震断层为NE向活动构造带。最佳双力偶解为:节面I走向332°、倾角82°、滑动角156°;节面Ⅱ走向66°、倾角66°、滑动角9°;P轴方位20°、倾伏角6°;T轴方位288°、倾伏角22°;矩震级MW为5.2,最佳反演震源质心深度为9.4 k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