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大气科学   4篇
  2021年   3篇
  201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基于2016年8月13日-2017年7月31日激光云高仪(CL51)和搭配红外测温仪的微波辐射计(MWR-IRT)的云底高度(CBH)观测资料,对比分析CL51和MWR-IRT的CBH观测结果的差异,探讨不同天气条件下CL51和MWR-IRT的云高观测性能。结果表明:CL51和MWR-IRT对中低云的识别结果较为一致,对高云识别存在一定差异;云天时,CL51和MWR-IRT观测的CBH较为一致,统计均值分别为1.91 km和2.03 km,二者相关系数为0.65;与MWR-IRT相比,CL51观测的高云较高、低云较低;不同天气条件下CL51和MWR-IRT的观测结果表现不同,雾天和重度霾时其观测结果差异较大,轻雾天时其观测差异有所降低,非雾/霾天、雾霾天、轻度霾天、中度霾天时两者观测结果较为一致。

  相似文献   
2.
利用华中区域代表性站点金沙国家大气本底站2007—2018年的PM2.5、PM10颗粒物质量浓度数据,2019年3月—2019年6月反应性气体数据,对华中区域空气质量进行整体评价,并分析了颗粒物浓度的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反应性气体CO、SO2、NO、NO2质量浓度其日平均最大值、平均值均达到一级标准,O3日...  相似文献   
3.

基于湖北省地面加密自动站2010-2015年的分钟雨量数据,利用滑动累积的小时雨量识别短时强降水事件,对比分析了鄂东南、鄂东北、武汉、江汉平原、鄂西北和鄂西南等六个预报区域的短时强降水日数、频次的时空分布特征,并对极端短时强降水进行初步探讨。结果表明:(1)短时强降水年均日数有明显的局地特征,强降水中心主要集中在鄂东南、鄂东北、武汉、鄂西南等区域;月变化呈显著单峰型特征,峰值在7月。(2)短时强降水的频次分布也具有明显的月变化和日变化特征。从月变化上看,江汉平原、鄂东南呈双月峰值分布(6月和7月),武汉和鄂东北地区的主峰在7月、次峰在6月,鄂西北和鄂西南地区的主峰在7月、次峰在8月;从日变化上看,鄂西北(04时和19时,北京时,下同)、鄂西南(01时和17时)、鄂东北(08时和16时)、鄂东南(07时和16时)呈双峰分布,江汉平原呈单峰分布(07时),武汉呈多峰分布(07-14时)。(3)极端短时强降水阈值范围为53~124.8 mm,具有夜发性特征,峰值在午后15时到凌晨01时,空间分布较为零散,相对而言,武汉地区观测到极端短时强降水的可能性最大,鄂西南和鄂西北最小。

  相似文献   
4.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NCEP 1°×1°逐6小时再分析和咸宁地基微波辐射计资料,对咸宁2018年4月22—23日(“1804”过程)和5月6日(“1805”过程)两次强天气过程进行分析。两次过程影响系统有相似性,但系统发展、强度、位置、高低层配置有明显差异,主要体现在“1804”过程有很强的动力抬升条件,配合较好的水汽、能量条件,产生强降水;而“1805”过程动力条件较差,低层能量聚集,层结更不稳定,利于发生雷暴大风天气。从微波辐射计资料分析发现,前一次过程在临近降水时有整层水汽含量明显减少,整层液态水含量明显增加,云底迅速降低的特征,而后一次过程则没有,这种明显差异对预报暴雨和强对流天气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