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1篇
测绘学   4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质学   1篇
海洋学   1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1996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基于GPS重力位水准原理,研究利用重力位差实现广东沿海地区跨海高程基准传递的可行性及其精度。利用湛江市GPS/水准数据进行有关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利用重力位差进行跨海高程传递,在实验区域高程传递中误差小于6 cm,满足广东沿海地区跨海高程基准传递的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2.
在线巡查技术是指巡查人员通过移动终端连接服务器在线交互数据的一项技术,是近年来逐步发展应用于土地执法较为成熟的技术,对于需要外业调查以及室内审核的项目同样具有很好的应用效果。随着技术和装备的不断更新,全国土地变更调查工作也在提出新的要求,为适应新的形式,广东省首次利用已建成的省级在线巡查系统辅助开展县(市、区)土地变更调查,本文对省级在线巡查系统设计模式应用于土地变更调查工作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3.
结合广东省航道平高控制测量工程实例,基于GPS、精密水准和精密大地水准面模型,探讨了航道测量三维控制网的设计、数据采集、基线解算、网平差及水准平差计算的方法。结果表明,建立的高精度三维控制网能够满足技术要求,可为广东省航道安全运营提供坚实的测绘保障。  相似文献   
4.
光学遥感数据在多云多雨地区应用受到限制,而具有全天候、全天时的雷达数据在该类地区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采用3期ALOS PALSAR雷达数据对广东省东莞市进行土地利用分类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多时相雷达数据相比单时相雷达数据可以提高土地利用分类精度;剔除土地利用变化信息、融合多时相雷达数据、选择合适的解译标志是多时相雷达数据进行土地利用分类的关键步骤。  相似文献   
5.
徐天有  韩群柱 《地下水》1996,18(4):177-179
本文通过理论和试验完整地对多孔介质(主要指粒状介质)进行了分析,并认为粒状介质的渗透规律是受外部因素(水力梯度)和内部因素(介质本身和流体)综合构成的属性,其渗透规律乃是一个完整的物理过程。通过理论分析给出了多孔介质的统一表达式,并通过试验着重研究了孔隙率和流态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本文将郭晓岚1974年提出的在热带系统中对流潜热释放的参数化方案,经过一些修改后,用于研究中纬度地区的暴雨。1982年7月29至8月2日,黄河三门峡至花园口之间出现一次暴雨,它具有显著的强对流天气特点。本文利用修改方案计算了这次过程中的潜热释放量,并换算为雨量。其结果表明,雨量的两小时计算值与实测值比较一致。在可能最大降水方面,根据水汽通量辐合因子与降水的关系,用对流方案中的水汽通量辐合因子进行了降水量放大,得到了本次暴雨放大的三小时可能最大降水,并与传统的可降水放大法放大的结果进行了分析比较,前者在理论上更为合理,实用上也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7.
嫦娥一号卫星搭载的干涉成像光谱仪(Interference Imaging Spectrometer, IIM)用于获得月表元素的含量. IIM光谱左右色调不均一, 影响元素制图精度, 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平场校正, 消除探测器各像元的光谱响应不一致对图像产生的影响. 在嫦娥一号卫星在轨运行1 yr期间(2007年10月至2008年10月), 干涉成像光谱仪共获得576轨数据, 之前已有学者进行过平场校正, 但是校正结果不能适用于月表所有地区. 结合了2008年11月和12月获得的130轨数据, 采用基于光谱特征的反射率归一化方法, 通过选取大量太阳矢量与卫星轨道面夹角beta对称的轨道中的均一平坦、无曝光过度地区的光谱数据, 对其平均求得平均行, 利用平均行求得校正因子实现平场校正. 对比校正前后光谱图像和反射率曲线, 月球不同地形的色调不均一现象和条纹均得到有效的消除, 这将有利于后续元素的反演和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8.
唐玲  姚琴  徐天 《海洋信息》2021,(1):53-58
海洋资源作为自然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时代和新形势下,已被纳入国家自然资源统一监管体系.结合海陆统筹要求,基于自然资源调查监测体系,构建海洋资源调查监测体系内容框架,梳理海洋调查标准体系建设情况、海洋资源调查监测开展现状及存在问题.同时,提出广东省海洋资源调查监测对策及建议,为广东省今后开展海洋资源调查监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中国南海北部海域在CZMIL海道测量模式下的最大可测水深的空间分布情况,首先探讨了现有的南海北部海域漫衰减系数Kd(490)反演算法,运用南海北部海域水色实测数据建立了漫衰减系数Kd(490)和Kd(532)之间的数值关系,总结了漫衰减系数Kd(532)和CZMIL系统最大可测水深之间的关系。通过2014年Aqua-MODIS遥感光谱数据得到了南海北部海域1月、6月、10月的海水漫衰减系数Kd(532)参数,研究发现6月份时该区域平均漫衰减系数相对较小,于是进一步合成了该月份的CZMIL系统测深能力空间分布图。结果表明:CZMIL系统在南海北部海域的可测水深约为0~71.18 m;6月份比1月、10月更适合激光测深作业。该研究为南海北部海域开展激光测深作业的时间选择和飞行方案的制订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