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含明金的矿床中,金的分布往往是不均匀的,地质品位变化大,难以圈出矿体获得工业储量.但在生产中,这类矿床有的也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 例如,湖南某石英脉型金矿在1976~1980年期间,人平均采金达10两左右,每年都上缴较大的利润.该矿每年的生产品位都高于地质品位.根据有关资料,按年度对生产品位和采区的平均地质品位统计对照如下:  相似文献   

2.
英德白水寨钨矿床位于粤北钨多金属成矿带雪山嶂矿田内,是近年来新发现的石英脉型钨矿床,初步探明储量已达中型规模。矿区浅部发育白钨矿线脉-细网脉密集带,往深部演化成黑钨矿细脉带,并在钙质地层发育地段形成了白钨矿体。与典型的石英脉型钨矿相比,该矿床具有浅部线细网-细脉带钨矿物"上白钨矿下黑钨矿"、发育细网脉与矽卡岩共存的白钨矿(化)体、矿石矿物组合中出现大量黄铁矿的特征,但总体属于石英脉型钨矿床,深部含矿岩浆热液是成矿的重要条件。详细的野外勘探资料显示,该矿床已具有"五层楼"成矿规律的雏形,物探成果指示深部岩体埋深0.5~1.2 km,而地表-浅部矿化带处于"五层楼"模式的细网脉标志带-细脉带的空间位置,矿区深部勘查脉带型钨矿有很大空间。  相似文献   

3.
区域变质作用、韧性剪切作用和超高压变质作用为SiO2富集创造条件,印支期-燕山期的构造活动为石英脉富集定位创造构造环境。东海群地层、韧性剪切带、超高压变质带为石英脉的形成提供了SiO2物质来源。  相似文献   

4.
小秦岭位于河南省灵宝县和陕西省潼关县境。地处秦岭纬向构造带北缘的小秦岭复背斜中。区内主要出露地层为太古界混合杂岩及侵入其中的元古代和中生代花岗岩。区内主要构造为老鸦岔脑背斜、五里村—安家瑶背斜、西阴—雷家坡向斜。断裂构造发育,控制了一系列脉岩。其中尤以展布在复背斜主轴附近,走向近东西的压性、压扭性断裂最发育,是控制含金石英脉的构造(图1)。  相似文献   

5.
石英脉型金矿床作为金产出的主要类型是人所共知的,找金矿的地质工作者们特别注意石英脉,一般的野外工作常常见到石英脉,但是,含金石英脉有什么特点?它与不含金石英脉有何不同? 从物理性状上看,含金石英脉常有铁染现象,外观上往往呈褐黄色或浅褐色。在脉的裂隙或与围岩接触的边缘褐色显得更深,有时呈褐红色。其次较常见的还有烟灰色,乳白色。含金石英脉往往多裂隙,有时在裂隙或节理上有细脉状或薄层状、浸染状的黄铁矿。有些含金石英脉,因风化石英呈多孔的不规则块状,有时被粘土质矿物包裹,不连续地出现在褐红色的粘土质风化、氧化带中。不含金石英脉大多数呈白色或无色透明,石英较纯净,无黄铁  相似文献   

6.
在调研西凤山金矿床地质特征的基础上,选择有代表性的q_6含金石英脉进行原生晕地球化学测量和异常建模评价工作。对该含金石英脉10项元素的测试分析结果表明:地表Au原生晕强度大于钻孔和坑道Au原生晕强度;q_6主矿脉地表原生晕Au2极度清晰,且达到矿体原生晕规模;q_6矿脉地表原生晕横向分带总体呈对称分布,并指示了矿体具有向北陡倾的趋势,横向分带序列显示出主成矿元素具异常高强度与较大线规模等特点。该主矿脉中元素的分布及变化规律的研究,对该矿区进一步的矿体追索与工程布置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8.
内蒙古达茂旗哈力齐地区金矿的主要类型是石英脉型,本区存在两种空间分布、形态、产状截然不同的石英脉。本文作者阐述了含金石英脉的特征,尤其是含金石英脉标型特征;同时得出结论:本区含金石英脉,分布于奥陶纪中酸性岩浆岩带附近,走向为近东西向,且地表表现为呈浅灰—灰白色、透明度低、网格状破裂、裂隙中有大量黄色、褐色次生矿物的石英脉可作为本区石英脉型金矿的找矿指示标志。  相似文献   

9.
10.
11.
近年来,国内外十分重视剪切带与金矿床关系的研究,提出了含金剪切带和剪切带型金矿床等新概念。何绍勋等(1992)按矿床特征将剪切带型金矿划分为“剪切带糜棱岩型金矿”和“剪切带脉型金矿”两种基本类型。含金石英脉型矿床是剪切带脉型金矿的主要类型。  相似文献   

12.
针对小秦岭金矿田地质找矿亟待解决的问题,结合矿床实际特点,提出了现阶段该区含金石英脉找矿评价模式,并从控矿构造,岩石地球化学,矿物包裹体,黄铁矿标型特征等方面探讨了找矿评价的指标问题。  相似文献   

13.
本文拟将我队几年来工作的实际资料,对矿床的地质特征与成矿规律作一介绍,希同志们批评指正。一、矿田地质简述:矿田内所出露的地层主要为下、中泥盆纪,上泥盆纪仅在向斜盆地内局部保存,下泥盆纪莲花山组砾岩、砂岩夹页岩厚约357米;四排组页岩厚384米。中泥盆纪郁江组砂岩及页岩,夹薄层泥质灰岩及1—2层铁质粉砂岩,厚409米;东岗岭组灰岩,泥质灰  相似文献   

14.
某铜锌钨矿床,是三下四上的老矿点.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我队广大职工在毛主席光辉哲学思想的指导下,加强综合研究,正确对待前人资料,勇于实践,不断总结经验,坚持地质、物探、钻探密切配合,使这个"下马"矿区获得了新生,相继又发现了白钨矿.经几年的找矿勘探工作,初步查明为一中大型矿床,其储量为原结论的五十多倍.在现有认识的基础上,对矿床主要特征做一介绍,以资交流.  相似文献   

15.
汪昌亮 《地质与勘探》2015,51(6):1201-1208
印度尼西亚北苏拉维西省西南某金矿大地构造上处于欧亚板块、大洋洲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交汇部位,属西太平洋火山-岛弧的一部分,其主构造呈北东-南西向展布,并伴有北西-南东向次级断裂构造,在这些构造交汇部位常分布有多个大型金矿床。2008年~2010年,相关方面对该金矿实施了系统的地质勘查工作,本文基于勘查获得的地质资料,对该矿的矿区地质、构造特征、矿体几何形态、矿石结构构造、矿物组成和蚀变等作了系统的研究,认为含金矿体主要发育于遭受断裂活动的灰岩和安山岩的接触界面,断层下盘灰岩中发育不规则的溶洞充填型矿体,由于渗透性差,断层上盘安山岩中矿化不发育。硅化角砾岩是矿区及周围找矿的重要标志。矿区内已探明矿体两端延伸方向及其深部是下一步找矿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16.
陈梦熊 《矿产与地质》2003,17(4):519-522
以湖南湘西金矿及其外围(东部)脉石英为例,研究了脉石英包裹体的气、液相成分特点,提出包裹体中的CO2、HCO3^-、CO2/H2O、HCO3^-/Cl^-及离子总浓度(∑1)可作为评价石英脉含金性的标志,并总结出石英脉含金性评价的矿物学特征,预测了湘西金矿外围四个工作区的成矿远景。  相似文献   

17.
瑶岗仙脉钨矿床地质特征与找矿标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瑶岗仙钨矿是湖南首次发现的"五层楼"式脉钨矿床.矿区位于湖南东西构造带北缘.区内寒武纪变质砂板岩构成南北向基底复式背斜,寒武系是含矿的主要层位.上覆泥盆纪砂岩、灰岩和侏罗纪砂页岩,组成新华夏系复式背斜,背斜两翼不对称,北陡南缓,轴向北东-北北东.燕山早期复式花岗岩侵入其中,构成含矿围岩之一.瑶岗仙钨矿赋存于燕山早期花岗岩体内外接触带,以外带为主,尤以岩体隆起部位的中心地带最发育.矿内四组(北北西、北西、北西西及近东西向)脉带是迄今矿区发现的规模最大、下延最深、品位较富的隐伏  相似文献   

18.
辽宁五龙金矿含金石英脉中石英晶体的塑性变形显微裂隙和熔融现象普遍发育,在无矿石英脉中上述现象则不发育或缺失.气液包体在含金石英脉中数量多.成矿温度阶段性明显,沸腾现象也较发育.而在无矿石英脉中则反之.据包体化学成分推测成矿溶液化学成分属CO2-H2O-Cl-Na-Ca型,而无矿石英脉热液成分为CO2-H2O-F(Cl)-K-Ca(Mg)型,石英中微量元素浓集克拉克值(Ck)及相关系数表明Au、Sb、Bi、W、Ag为本区主要成矿元素.且含金石英脉的Ck值均大于无矿石英脉.热发光曲线在含金石英脉中主要为双峰和多峰型,而无矿石英脉则为单峰型,上述石英标型特征作为五龙金矿床石英脉中找金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9.
肖增岳  丁奎首 《矿床地质》1993,12(2):129-137
西准噶尔阿克阔依金矿化带内已发现30余个金矿点或矿化点,为石英脉型矿脉,其分布受NEE和EW向裂隙控制,在矿脉走向和倾向上均呈平行排列和成群出现。它们与海西晚期花岗岩有密切成因关系。含金矿物为自然金和银黝铜矿。经石英气液包裹体测试表明:金矿化主要温度170~310℃。矿化条件为还原和酸性环境。成矿物质从花岗岩岩浆热液析出和围岩中萃取。岩浆热液与天水,形成混合的、富挥发分及成矿元素的成矿热液。  相似文献   

20.
辽宁五龙金矿含金石英脉中石英标型特征及其找矿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