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桑园在杭嘉湖平原地区占有较大的比重。该区蚕茧常年亩产70公斤左右,根据任德基等的研究结果推算(15公斤桑叶产1公斤茧子),每亩桑园生产干物质的光能利用宰仅0.44%,生产桑叶的光能利用率仅0.19%,远远低于本地区水田的光能利用率(1.0~2.0%)。因此,科学地分析桑园的光能利用状况,实行间作套种,充分合理地利用其宝贵的光资源,不仅对全区农业生产的综合发展有重要作用,而且也不失为增强蚕桑生产后劲的一项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
夏谷是一种耐旱作物,对于山原旱地来说,是个适宜栽培的优良品种。为了配合农业部门,在干旱年份,扩大播种面积,改进生产措施,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我们对千阳夏谷的水、光、热气象条件进行了初步探讨和分析。  相似文献   

3.
《气象》1977,3(1):11-11
采取不同的间作套种方式以及相应的栽培措施,科学地协调作物共生期间的遮荫和窝风的矛盾,是提高农作物复合群体光合作用,创造高产的重要途径。据我们对农田小气候的调查,间作套种与光、气、热的关系如下: 一、小麦预留行宽窄与通风透光的关系。 小麦抽穗后,麦林构成屏障,预留行宽窄不同,行间通风透光差异也不同。 一般预留行在50—100厘米之  相似文献   

4.
随着“农业学大寨”运动的深入发展,近年来,扶风县油菜连年获得丰收,一九七六年创历史最高水平,全县平均亩产二百七十斤。法门公社四千零八十亩油菜平均亩产三百八十六斤二两。为了探讨油菜丰产的水、热条件,我们以法门公社  相似文献   

5.
采用胡麻间作套种马铃薯的种植模式 ,可较大幅度提高单位耕地面积的产量和自然资源的利用率 ;  相似文献   

6.
红壤旱地玉米、大豆间作生态系统的农田减灾效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红壤旱地进行了玉米、大豆间作生态系统的田间试验,并对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相对于单作生态系统而言,间作生态系统具有明显的减灾效应,具体表现在3个方面:一是提高土壤含水量,降低系统白天的温度,减缓温差,从而增强系统的抗旱能力;二是减轻病虫害,并且能增加天敌数量;三是抑制农田杂草的发生、发展,减轻杂草危害。研究结果认为,在红壤旱地推广该间作种植模式,可减轻灾害,减少农药使用量,保护红壤旱地生态环境,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农田可照条件的理论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根据农作物的几何结构,提出计算农田日出日落时角的理论公式,并据此分析了作物高度、行向、行距以及亦纬、地方纬度对农田日照条件的影响,指出:在夏半年,在一般情况下,东西行的可照条件最优越。同时,还研究了冬半年东西行农田可照时数超过南北行的条件,并得到计算临界赤纬的公式。  相似文献   

8.
在作物气象的研究中,选择对因变量影响较大的自变量因子,多是采用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相关分析,但此法未考虑自变量之间的效应,致使一些单相关系数较小,而  相似文献   

9.
利用布设在黑河流域中游的张掖绿洲区的一套自动气象观测系统在2003-2004年的资料,分析了一个完整年度内春小麦和夏玉米间作农田生态系统的辐射收支及其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太阳辐射Rs年平均为192.9 W.m-2.d-1,冬、春季较小,夏、秋季较大。反射辐射Rr平均为37.8 W.m-2.d-1,在土壤裸露时较大,随着作物覆盖度的增大呈下降趋势。地表反射率平均为0.22,在年内的变化趋势与反射辐射Rr基本一致。地面向上长波辐射Rlu和向下长波辐射Rld年平均分别为353.3 W.m-2.d-1和278.0 W.m-2.d-1,两者在1月份最小,从2月开始增大,到7月达到最大,随后持续降低至12月。有效辐射(Rlu-Rld)在农作物主要生长期的5~9月为70 W.m-2.d-1左右,春末夏初增加较大。净辐射Rn全年日均值为79.8 W.m-2,占太阳辐射量Rs的35%。在作物的主要生长季节(5~9月)Rn日平均达141 W.m-2,在无作物生长的季节(1~2月和11~12月),Rn日均值在8 W.m-2左右。光合有效辐射PAR全年累积值为2580.9 MJ.m-2,日均82.7 W.m-2,占太阳辐射量Rs的42.2%。PAR在年度内变化大。在无作物生长季节,PAR日均值一般在40~50 W.m-2。3月PAR迅速增大,日平均值达到78 W.m-2,PAR在7月达到最大,日均值为128 W.m-2。  相似文献   

10.
龚绍先 《气象》1978,4(7):32-33
密植作物的丰产栽培实践表明,为夺取每亩千斤左右的高产,其主要矛盾是发展群体结构引起田间通风透光不良,造成抽穗后的倒伏问题。因此,研究密植作物群体内的光分布规律和确定农田光条件的适宜指标,对创造合理的群体结构,以充分地利用光照条件有重要意义,同时也给农田小气候观测和服务方法  相似文献   

11.
利用盘县1961—2005年逐日平均气温观测资料,对盘县近45 a秋风天气发生的特征及影响因子进行了初步分析。分析发现,近45 a来盘县半数以上的年份没有秋风天气发生,在发生秋风天气的22 a中,共有秋风天气过程25次,平均每个秋风天气过程为3.6d;盘县秋风天气的发生与前期2月份东亚大槽强度指数和极涡强度指数有很好的相关性;进入21世纪后盘县秋风又有逐年增加的趋势,为防御秋风天气的危害,必须了解秋风的变化规律,尽早做好秋风预测,积极采取防御措施。  相似文献   

12.
研究农田中的辐射平衡特征,对揭示农田热状况、特别是温度状况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意义。可是直至今日,由于观测方法以及农田观测条件的复杂性,国内外在这方面的研究是很不够的。1978年夏季,我们在山西交城广兴大队对几种主要农作物间断地进行了辐射平衡流动观测,并取得一些初步成果。观测所用仪器系国外引进的辐射平衡表和反射辐射表(澳大利亚产),使用前后经检定性能可靠。  相似文献   

13.
夏季金塔边界层风、温度和湿度结构特征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利用2004年6~7月在河西走廊金塔陆-气相互作用试验的观测资料,分析了该地区夏季夜间和中午风、温、湿的垂直结构特征,结果表明:夏季夜间,当地面风较小时,金塔绿洲高空可能为偏西风气流,夜间稳定层高度大致在100~190m。夏季中午,当低空为偏东风时,风速随高度的变化比较复杂。总的来说,存在着东风急流,急流高度在1000-4000m之间,大气边界层顶盖(即逆温层底)约在3000-3600m高度,在500-800m高度以下存在绿洲内边界层;当低空为偏北风或西北风时,高空都为偏西风或西北风气流,低空风速随高度的变化比较平缓,风速有时存在极大值,大气边界层顶盖(即逆温层底)在3500m左右,在1200m以下可能存在绿洲内边界层,绿洲内边界层高度有时会很低。  相似文献   

14.
为了充分利用光能和空间,充分利用土壤养分保持地力,减轻病虫草害,增加复种指数,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和经济效益,考虑目前农业生产安排,可在花生、大豆、红薯、西瓜及蔬菜中间套种一季玉米.本文以花生套种玉米为例,介绍玉米套种的农业气象条件和主要技术措施:1 适期播种据调查,套种玉米苗比平作玉米苗光照少20%,地表温度低2~4℃,气温低3~8℃,空气湿度高13~37%,套种玉米的梗越窄,不利的小气候特点越明显,使套种玉米苗小、弱、黄、瘦,发育缓慢,在选择玉米播收应掌握两个原则,一是尽量缩短共生期,做到共生期内玉米不进入拔节,二是套种玉米能正  相似文献   

15.
《气象科技》1976,(7):44-44
现在国外有一种光、热、电、化学综合制氢方法。这种制氢方法的能源直接取之于太阳光辐射。据说到目前为止,利用太阳能制氢效率最高,理论上可达25%,实验装置已达10%。基本原理:见图所示,太阳光透过菲涅耳透镜被会聚在n—p(铋、铁、硒—铋、铁、锑)型光、热半导体  相似文献   

16.
面向资料同化风廓线雷达水平风产品质量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立娟 《气象》2015,41(12):1494-1502
为了实现我国风廓线雷达资料能尽快应用到业务数值预报同化系统,以改善数值预报模式初始场,文章对风廓线雷达水平风产品质量特点进行分析,为质量控制和同化应用提供依据。通过该类资料与数值预报背景场的对比并结合探空和降水等资料,分析了风廓线雷达水平风产品数值预报应用的质量特点并明确了质量控制需要关注的问题。分析的风廓线雷达水平风产品的数据来源是国家气象信息中心国家级气象资料存储检索系统(MDSS),分析资料时间时段为2012年5月1—31日。结果显示:针对资料同化应用,小时平均采样风优于实时采样风;现有风廓线雷达水平风产品包含大量超过有效探测高度的数据,这些数据相对数值预报背景场偏差异常偏大;在各自设定有效探测高度范围内的资料,PA型号雷达水平风产品相对数值预报背景场偏差最小,PB型号次之,LC型号最大;在设定有效探测高度范围内的资料相对数值预报背景场基本无偏,偏差在一倍标准差范围内的数据量达到89%以上,二倍标准差范围内的数据达到97%以上,三倍标准差数据达到98%以上;降水是影响资料质量的重要原因,应用时需针对降水进行细致分析与质控。  相似文献   

17.
农桐间作农田的太阳辐照特征与小麦产量效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在田间实测基础上,根据泡桐树冠的几何学特征和辐射在植冠中传输的理论,模拟出不同天气条件下、不同农桐间作田内辐照度的时间、空间分布与树木阴影的移动规律,以及它们对小麦产量的影响。得出农桐间作的最佳模式依间作年期而异,以辐照分布与农林综合效益确定最佳树行距,间作3年以内可为10m,第4—5年为20m,间作6年以后应为40m。  相似文献   

18.
三江地区光、热资源及作物生产潜力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方光迪 《气象学报》1985,43(3):321-331
三江地区位于我国东北端,包括三江平原、兴凯湖平原及其毗邻地带,面积约10万余平方公里,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和垦区之一。本文分析计算了三江地区的光、热资源,着重探讨了光温潜力。考虑温度对不同作物生产力的影响,我们提出一种计算C4作物、C3喜凉作物和C3喜温作物的温度影响参数的经验公式。据此,估算了三江地区春小麦、大豆、玉米和水稻等四种主要农作物的生产潜力;并与实际高产值作了比较。最后,就三江地区光、热资源的开发利用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9.
为配合河西商品粮基地的建设和规划的需要,1983年6月我们在甘肃张掖地区农科所冬麦大田进行了热状况和辐射状况的短期观测研究。希望通过辐射和风、温、湿梯度观测,对河西灌溉农田蒸散量作出初步估算,为今后开发河西提供依据。 本次试验研究的辐射观测项目有:辐射平衡(B),反射辐射(R_k)以及与此有关的反射率(A)。所使用的仪器为日产CN-11型净辐射表和MR-21型反射率表;装置高度距地面  相似文献   

20.
利用1953~1989年年末北疆山、绵羊总头数资料及1954~1989年北疆9个代表站的逐月平均降水量和温度资料进行相关性普查。普查结果表明:(1)前年冬半年降水偏多(少),温度偏低(高),则北疆羊增(减)产;(2)头年冬半年降水偏少(多),温度偏高(低),则北疆羊增(减)产;(3)当年8月降水多(少),则北疆羊增(减)产,在此基础上本文进而对北疆重大牧业增减产年景进行了分析,发现上述三个关键期对北疆牧业生产具有不同的物理意义及有机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