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Landsat遥感数据武汉地区植被覆盖度动态变化监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旨在研究受人类经济活动影响的植被资源及其动态变化趋势的程度,采用基于归一化植被指数的像素二分模型,利用2002—2010年(武汉市每年8月)的卫星遥感数据,对武汉地区6年间的植被覆盖变化进行监测分析。结果表明,植被覆盖度变化与武汉GDP增长率有着紧密联系:2002—2007年,武汉经济较缓慢上升,植被覆盖度基本维持在55%左右;而2007—2008年武汉GDP总值增长率高达26.06%,但随之而来的是植被覆盖度由高峰期的61.68%下降到49.18%,是历年来的最低水准; 2008—2010年经济发展放缓,植被指数有小幅度回升。人类经济活动是影响植被资源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大尺度植被光能利用率(light use efficiency,LUE)的快速准确获取一直是限制植被生产力估算及相关研究的难题.当前LUE的研究存在取值不准、方法复杂、精度不高等问题,而遥感数据时间连续、空间尺度大、易获取的优势为LUE的准确估算提供了可能.以东北地区典型的芦苇湿地为研究对象,利用多时相遥感影像Land... 相似文献
3.
4.
5.
利用遥感技术进行动态变化监测是地理国情监测的重点研究内容之一,动态监测技术方法较多,笔者在对已有方法探讨的基础上,基于World View-2及资源三号遥感影像,提出了一种城市用地变化信息检测的多波段主成分分析方法。该方法通过线性变换生成互不相关的波段组合,对多波段主成分分析后的影像采用直方图统计法进行阈值分割,再经过滤波处理,去除干扰信息。研究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提取两期遥感影像上的变化信息,可以实现动态变化监测。 相似文献
6.
遥感影像植被信息提取方法研究及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植被光谱特征出发,对植被信息提取的方法和现状进行了综述,其中主要介绍了几种具有代表性的植被提取方法,如:植被指数提取法、NDVI与波段合成法、HIS融合法、分级分类提取法、基于知识库提取法等,对各种方法的原理、特点、优势与限制进行了分析、对比、思考,并展望了下一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7.
针对植被目标特点,本文提出了基于注意力网络的遥感影像植被提取方法。首先,针对不同环境地形气候条件下植被差异化的特点和植被与其他地物共生混杂导致植被出现错分的特点,设计了空间注意力模型,对上下文信息进行适配推理以优化网络提取边界。然后,建立完整的注意力网络模型,将影像特征输入softmax分类器进行分类,获取植被提取结果。通过植被数据集进行试验表明,本文提取方法性能优良,且具有较好的泛化能力。 相似文献
8.
植被信息的Landsat8卫星影像提取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传统植被信息提取的信息源多以TM/ETM+等影像为主,在如何应用Landsat8影像提取高精度的植被信息方面研究较匮乏。针对上述问题,该文应用大理市Landsat8影像开展了植被信息提取方法研究。研究过程中通过对原始波段组合法、主成分分量组合法、衍生波段组合法、直接解译法提取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确定最佳波段组合;之后将纹理信息作为最佳波段组合影像新的波段,与光谱信息一同分类,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添加纹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植被信息提取的精度。 相似文献
9.
10.
基于Landsat的多分类器集成遥感影像分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传统的单分类器分类精度低,难以满足遥感影像分类精度要求高的问题,该文提出了一种多分类器集成分类方法。该方法有效地将支持向量机算法、C4.5决策树算法和人工神经网络算法进行了组合,实现了多种分类器集成的优势互补,在提高单个类别分类精度的基础上实现了整体精度的提高。该文基于Landsat遥感影像,利用多分类器集成分类技术,获取广州市自1987年以来的土地利用/地表覆盖数据,以平均3年为一个时段,共制作11期数据。实验结果表明,产品分类的平均精度达到88.12%,Kappa系数平均值达到0.868,高于3种基分类器的分类精度,对各种地物的分类精度也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1.
为提高影像资源的共享度以及实现对已有的大量Landsat遥感影像的高效存储和管理,本文提出一种基于ArcGIS server的Landsat遥感影像在线检索解决方案。方案以ArcGIS Server作为网络地图发布平台,使用Arc-GIS Server提供的Java Web ADF(Application Developer Framework )结合J2EE技术完成遥感影像检索系统的开发。系统将按轨道行列号查询、按经纬度查询、按行政区查询、按空间位置查询、按成像时间查询和影像下载等功能集于一体。初步应用表明:ArcGIS Server与J2 EE技术的结合能够为用户提供良好的交互效果,并为相关部门提供了便捷的Landsat遥感影像存储管理与检索服务。 相似文献
12.
吴艳 《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21,44(2):52-54
选取汶川县作为研究区,利用2007—2017年Landsat5/8遥感影像的6个时序数据,提取汶川县多期植被覆盖度,并对其植被覆盖的变化进行定量分析,以及对地震之后的植被恢复状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汶川县在512地震后至2011年植被覆盖度有一个持续的下降,2011年之后有呈现上升的趋势,并在2017年已超过震前水平,总... 相似文献
14.
通过利用SPOT5遥感影像对湿地资源调查方法的实验研究,探讨了遥感影像的融合方法,选取适合湿地资源调查的数据融合和重采样方法,并解译融合后的遥感数据。从而获取湿地研究区的分类数据。 相似文献
15.
充分结合缨帽变换、遥感影像融合以及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的优点,提出了一种基于缨帽变换的遥感影像融合与NDVI相结合的植被信息提取方法,并与传统的NDVI方法进行了对比。实验表明,该方法很好地改善了遥感影像植被信息的提取精度,特别是提取道路两旁的行道树以及居民小区中的绿地信息,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6.
基于遥感技术的地表植物物候监测,有效克服了传统地面观测站点有限、资料不完整等缺陷,实现了观测方法由点向面的空间尺度转换,因此可表征植被生态系统层面的物候现象.本文选择使用\"植被绿度期\"来代替\"植物生长期或生长季\"等概念,并以中国陆地植被为研究对象,建立了中国植被绿度期遥感监测模型--基于NDVI累积频率曲线的Logistic拟合模型,来计算中国植被绿度始期和绿度末期.为验证本模型结果的可靠性和优越性,使用地面物候观测数据对其结果加以检验,并与其他常见遥感监测模型进行了比较.结果和验证表明,在地处温带地区的牡丹江、呼和浩特、北京、西安和洛阳站点,使用本模型计算的植被绿度始期与地面观测结果相差9-21d,绿度末期相差0-13d,其准确度均优于其他遥感模型,而且年际波动相对较小;在地处亚热带地区的屯溪、仁寿、贵阳和广州站点,本模型结果产生较大误差.通过误差分析可知,在南方以常绿植被为主的亚热带地区,本模型计算所得的植被绿度始期和绿度末期并不是地表植被生长季始末日期的真实反映,而往往用于指示区域气候变化的特征.此外,本研究模型比其他方法具有更好的适用性,而且适合不同空间尺度的植物物候监测. 相似文献
17.
以中梁山片区为实验区,利用landsat8数据对2012—2021年露天矿山植被指数进行变化分析,利用高分数据进行2017—2021年短时间序列变化分析,并对2种遥感数据计算的植被指数进行关联性研究,以期为未来露天矿山修复的监管提供技术支撑。结果表明Landsat8数据与高分数据对矿山植被指数变化趋势反映基本一致,在2017年呈现波谷,随后逐渐变好;高分数据由于分辨率较高,对于植被指数高值区域和低值区域较为敏感,能够更好地反映植被生长初期状况,Landsat8数据则将植被指数进行了平均而中间值较多;两者计算的植被指数具有较好的线性相关性,决定系数为0.739 3,但总体上表现为低值和高值区相关性好,中间部分相关性略差。 相似文献
18.
19.
20.
青藏高原特殊的地理及其气候环境适合冰湖变化研究。传统的方法由于受到冻湖、冰川以及山体的阴影的影响,提取冰湖边界时会出现大量的错分和误分。本文基于NDWI(Normalized Difference Water Index,水体指数法)、DEM(数字高程模型)、RGI(Randolph Glacier Inventory)6.0全球冰川编目数据提出针对不同状态下的冰湖边界提取的分类叠加提取方法。结果表明,分类叠加提取方法能够实现未结冰、半结冰以及全结冰三种状态下的冰湖边界提取,并且能减少冰川以及山体阴影的影响,使用该方法提取三种状态下的冰湖的错分和漏分误差均小于2%且Kappa系数均大于0.81。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