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浅层蠕动型黄土滑坡通常呈面状发育于相对平缓的沟谷两侧,沿黄土-基岩接触面产生周期性低速蠕动,对附近的工厂、道路和管道等设施造成严重破坏。研究这类滑坡的形成机理对其防灾减灾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因此本文以甘肃省天水市罗玉沟流域的一个典型浅层蠕动型黄土滑坡为例展开研究。取滑带泥岩样进行直剪和直剪蠕变试验,以试验数据为基本参数,利用VB编程的二维滑坡运动模型模拟该滑坡的演化过程,并分析了滑坡在运动过程中及河流侵蚀下的稳定性。结果表明,泥岩应力-应变曲线呈弱硬化型,破坏后强度不发生衰减,且其长期强度(φ_∞=10.3°、c_∞=12.8 k Pa)明显低于直剪试验强度(φ_f=11.9°、c_f=40.9 k Pa),有利于滑坡发生蠕动;滑坡演化过程中后缘滑体逐渐向前缘蠕动,滑体稳定系数随之提高,但河流侧蚀又会明显降低其稳定性,导致周期性蠕动下滑;本文采用的二维滑坡运动有限差分模型可较好的模拟这类滑坡的演化过程,可为滑距预测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根据某滑坡区地下水氢氧同位素组成测试成果,系统地研究了该区地下水的起源及形成机制.研究表明,该区地下水具有大气降水补给的特点,其同位素组成具有明显的温度效应和海拔效应,温泉与冷泉水的出露与区域高热流值和构造以及大气降水的补给量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额济纳盆地地下水补给机理研究   总被引:7,自引:9,他引:7  
黑河下游的额济纳盆地,气候干旱,降雨稀少,盆地内分布着复杂的地下水含水层,濒临崩溃的生态系统靠其有限的地下水资源维持着,如何有效的评价地下水资源量,怎样合理的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以及近期黑河治理规划工程实施后,对地下水资源产生何种影响,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对此,应用皮帕尔(Piper)图解法分析地下水的水化学特征类型,结合区域构造水文地质、地下水流场和环境同位素,分析盆地内不同地区的地下水补给机理:发现自流井区为一小区域的沉积中心,其来源不同于其他以黑河河水为补给源的地下水,而是来自中蒙边境山区的补给;古日乃草原地下水主要依靠黑河河水通过古河道渗漏的补给,而不是巴丹吉林沙漠的补给;赛汗桃来沉积中心的深层承压水来自其邻近上游地区潜水的侧向渗流补给。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氚含量,初步估算出不同地区地下水的更新期,其地下水年龄均低于35 a。为评价黑河干流规划对地下水资源所产生的影响、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保护脆弱的生态环境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坡脚开挖、坡面堆载、不合理灌溉等人类活动诱发的工程性黄土滑坡灾害频频发生,对于当地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构成极大威胁。本文以兰州市沙井驿滑坡为研究对象,在工程地质勘测的基础上,研究滑坡的基本特征及导致滑坡发生的关键因素。通过减围压三轴试验研究黄土边坡开挖过程中土体的变形破坏特征。基于FLAC3D数值模拟方法,对黄土边坡的开挖过程进行模拟,分析开挖过程中边坡不同深度的土体应力及变形发展规律,揭示开挖过程中坡体稳定性变化规律及滑坡启动机理。结果表明,沙井驿滑坡是由于坡脚不合理开挖导致老滑坡复活,为牵引式滑坡;在开挖过程中,坡体内发生应力重分布,应力状态不断发生变化,随着开挖的进行,坡体变形逐渐增大;开挖结束后,坡体中部产生大量剪切裂缝,后缘产生张拉裂缝,坡体稳定性降至最低,中上部均有较大变形,最后发生失稳。  相似文献   

5.
灌溉诱发突发性黄土滑坡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飞  许强  亓星  巨袁臻  严越 《山地学报》2020,38(1):73-82
系统揭示黑方台突发性黄土滑坡物理力学机理,对滑坡防治具有重要的作用。自上世纪六十年代年黑方台常年的农业灌溉诱发了大量20~40 m厚的饱和突发性黄土滑坡。本研究在野外调查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滑坡的变形破坏特征,针对分布范围广、危害性较大的突发性黄土滑坡,利用室内GDS三轴试验和模型试验,分析研究了饱和黄土的应力应变特性及突发性黄土滑坡的力学机制。三轴试验结果表明,当围压小于300 kPa时,饱和黄土可产生完全液化,并处于流塑状态;当围压大于300 kPa时,饱和黄土仅产生部分液化,仍具有一定的抗剪强度。饱和黄土的应力—应变模式均表现为强烈的应变软化—剪缩型,并具有一定的稳态特性。模型试验表明突发性黄土滑坡的变形破坏过程可大致分为底部浸水饱和—毛细水上升—持续蠕动变形—突发性破坏4个阶段。斜坡发生突发性破坏时,孔隙水压力激增,但总应力仍大于孔隙水压力,黄土滑坡发生部分液化,饱和黄土仍具有一定的强度,为突发性黄土滑坡发生提供了应力和能量积累的力学条件。研究从有效应力原理的角度阐述了突发性黄土滑坡的力学机理,可以为滑坡的防治治理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通过地质调绘、钻探、原位测试、室内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并结合类似工程经验分析滑坡体的特征、确定滑动面,并提出相应的工程处置措施。  相似文献   

7.
高速远程滑坡超前冲击气浪动力学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超前冲击气浪是高速滑体运动过程中强烈推挤压缩周围的空气所产生。它具有强大的破坏能力,在运动路径上,对滑体前方的建筑物及人民生命财产常造成毁灭性灾难。以典型高速滑坡为原型,运用空气动力学理论,采用计算流体力学软件,建立了二维粘性、不可压缩、定常流模型,再现仿真了高速滑坡超前冲击气浪产生流场的特征,分析了其形成的动力学机理。结果表明:滑坡高速下滑中产生的超前冲击气浪压力与滑体的形态密切相关。滑体前部、尾部壁面倾角越大,滑坡外流场冲击气压越大。直立壁面滑坡体在前方500 m以内产生的冲击气浪压力相当于11~12级风力的破坏能力;翼型滑坡体产生的气浪压力最小,前方100 m以外对建筑物的破坏能力已较小,相当于6级风力。从而得出超前冲击气浪潜在威胁的范围和破坏作用的强度,为超前气浪灾害的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拉力型锚索常用于公路边坡支护工程中,在进行锚固体的结构设计时,注浆体与岩石粘结界面的强度往往被高度关注.在广泛调研西南山区失稳破坏的公路边坡时发现,拉力型锚索最为薄弱的部位并非注浆体与岩石粘结界面.因此,设计11种不同配合比的注浆体,将80根拉力型锚索锚固在软岩及硬岩中,采用拉拔试验对锚索的破坏模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拉力型锚索常见的破坏模式是钢绞线与注浆体之间的脱粘破坏.选择合理的力学计算模型,获得内锚固段两个粘结界面的应力分布弹性解,分析表明:钢绞线与注浆体粘结界面的峰值应力位于锚孔孔口处,应力分布不均匀程度高,致使孔口处的钢绞线注浆体粘结界面首先发生脱粘破坏,脱粘界面以渐进的方式向内锚固段末端传递,最终导致钢绞线从注浆体中旋转拔出.建议上述研究成果在以后的规范修订和锚固工程设计时引起足够的重视.最后,给出了一个钢绞线与注浆体脱粘破坏的工程实例.  相似文献   

9.
窑洞滑坡是黄土地区一种特有的滑坡灾害形式。本文针对窑洞保护和滑坡防治的需求,结合具体窑洞滑坡实例,开展窑洞滑坡相互作用机理研究。论文通过野外资料调查、数据资料分析、物理力学试验,采用三维模型演示窑洞滑坡演化过程,利用Midas/GTS软件对窑洞滑坡进行施工阶段数值模拟计算分析,总结了窑洞滑坡四个变形破坏阶段以及此类滑坡特征,提出了窑洞滑坡相互作用力学模式,达到保护窑洞防治滑坡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额济纳盆地地下水盐化特征及机理分析   总被引:7,自引:10,他引:7  
运用水文地球化学方法,分析额济纳盆地不同含水层地下水盐化特征及其机理。结果表明:额济纳盆地地下水受水文地质条件的制约,潜水的盐化自沿河主要补给区到蒸发排泄区具有明显的分带性,由河流主要补给区向北和向东西两侧,至居延海,进素土海子和古日乃湖中心洼地地下水,地下水由淡水,逐渐过渡为微咸水、中度咸水及极度咸水、盐水;承压水属于微咸水。依据地下水中各离子含量的比值特征的分析结果,控制本区地下水盐化的主要因素为硅酸盐矿物溶解和蒸发沉积作用,硅酸盐矿物溶解主要发生在沿河的地下水补给区;蒸发沉积作用主要发生在地下水径流-排泄区。深层地下水埋藏较深,蒸发的作用大大减弱,因而含盐量少,水质较好。  相似文献   

11.
黑河流域中游盆地地下水补给机理分析   总被引:9,自引:5,他引:9  
张应华  仵彦卿 《中国沙漠》2009,29(2):370-375
分析地下水水循环机理是有效评价地下水资源量和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的前提。对此,利用皮帕尔(Piper)图解法分析地下水的水化学特征类型,结合区域构造水文地质和环境同位素,分析黑河中游盆地内不同地区的地下水补给机理。结果表明,位于黑河较上游地区两个相邻山前冲洪积扇之间的地下水水力联系微弱,分别来自于不同的补给来源;不同区域的黑河沿岸地区,受地理地形控制,地下水补给来源存在显著差异;以榆木山隆起相隔离的张掖盆地和酒泉盆地,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和同位素存在显著差异,处于不同的地下水补给单元;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氚含量,初步估算出不同地区地下水的更新期,其地下水年龄均低于32 a。为合理开发利用黑河中游地下水资源、保护脆弱的生态环境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川藏公路二郎山龙胆溪滑坡滑动机理与整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小丽  周德培 《山地学报》2002,20(6):743-747
通过对二郎山龙胆溪滑坡的环境地质条件和滑坡基本特征的分析,对该滑坡的各种影响因素和滑坡的发生、发展机理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阐明了滑坡的综合整治工程方案。  相似文献   

13.
基于钟山区马落箐地质灾害的地质背景,分析滑坡地质灾害的地面变形特征,研究其可能的影响因子,综合得出其成灾机理为:研究区域下方存在的采空区为该滑坡的内因,长时间的降雨影响以及短时间内强降雨为其外因,并对其防治提供了合理依据。  相似文献   

14.
滑坡碰撞作用及其岸坡环境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卫宏  靳晓光  王兰生 《山地学报》2000,18(5):435-439
研究发现,高速滑坡运动到谷底时,多数会与对岩岩坡发生碰撞,使滑体前部及对岸受撞岩体表部碎裂,形成滑坡碰撞构造。由于强烈的碰撞作用,滑体内部块体之间嵌合紧密。河流下切后,破碎但嵌合紧密的碰撞体卸荷松动,岸坡稳定性随之降低。由此提出滑坡碰撞模式、碰撞构造成分,并对其岸坡环境效应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望谟县金鼎山滑坡的专项工程地质勘察工作,查明了滑坡的工程地质条件和基本特征,在此基础上分析滑坡的形成机理,对滑坡进行稳定性评价,并且提出有效的防治措施,调查研究表明该滑坡为降雨诱发的牵引式滑坡,其治理以抗滑支档结合地表排水为主。  相似文献   

16.
论地下水对地表生态的作用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邓伟  何岩 《地理科学》1993,13(2):161-168
  相似文献   

17.
本文提出了一种计算树木减小丘陵山区浅层滑坡的影响范围的方法。数字成像的计算机工作法用来研究小山坡的航片,在该照片上可以看到大范围栽植的树木和滑坡断痕。得出了侵蚀面积平均比率及其同树木距离的曲线图,由图推算出了树木影响范围的平均值和受树木保护,没有发生滑坡的地面面积,还估算了在其它地方栽植树木有可能保护山坡不发生滑坡的土地面积。为了证实这一方法,用一在大暴雨期间发生过滑坡的小山坡作了研究。计算得出的侵蚀面积平均比率及其同树木距离的曲线图说明,有滑坡趋势的地方距离树木较远。由于树木不是事先有意地栽植在不大可能出现滑坡的位置,因而,有人推断这种选择是由于树木的某种作用所致。这种作用随着与树木的距离增大而减低,在距树11米(36英尺)处已很微弱。暴雨使研究区20.9%的面积直接失去发展草场的生产潜力,这种破坏作用或者是由滑坡,或者是由泥石流堆积,或者是由二者共同造成的。该研究方法预测,如果没有这些白杨树,受破坏的面积将可能是24.2%,也就是说,研究区3.3%的面积免于直接的生产损失。因此,这些树木使暴雨的破坏损失减少了13.8%。如果树木是以10米的间隔作网状配置,并全部成活,则暴雨的破坏损失最少可降低70%。  相似文献   

18.
陶波  李锋  马威  刘建雄  易守勇 《热带地理》2022,42(10):1761-1770
采用工程地质钻探、物探、地质测绘及室内试验等技术方法探讨飞鹅山Ⅲ号滑坡形成机理与防治技术。结果表明:1)滑坡体主要岩性为泥质粉砂岩,飞鹅山滑坡属于新形成的深层中型牵引式滑坡,在平面上呈圈椅状。2)滑坡属于双层滑面滑坡,主滑面以中型深层滑坡为主,主滑体上部发育中型中厚层滑坡。3)滑坡产生的原因为:(1)泥质粉砂岩倾向与坡向基本一致,且岩层倾角为中等倾角;(2)人工开挖使坡脚形成高陡临空面,抗滑力大为降低;(3)雨水沿层面及节理裂隙入渗至坡体深部,大大增加岩土体容重,同时泥质粉砂岩遇水软化,抗剪强度显著降低。4)结合该滑坡区地质环境条件,采用坡面削坡+锚杆(索)+格构梁+双排预应力锚拉抗滑桩+三维网植草绿化+截排水+毛石挡墙的综合治理方法进行防治,监测结果显示该滑坡变形及位移已得到有效控制,整治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