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
3.
东南亚特提斯构造格架复杂,特别是印支板块西缘琅勃拉邦-黎府构造带构造演化及区域构造线连接更是争议不断. 通过老挝西北部填图工作,首次在黎府构造带北部南莫溪地区发现保存完整的蛇绿混杂岩,为探讨黎府构造带的属性以及区域古地理格局,选取了蛇绿混杂岩中的含放射虫硅质岩、辉长岩以及洋岛海山中的礁灰岩,开展了岩相学、古生物学、锆石LA⁃ICP⁃MS U⁃Pb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研究. 结果表明,该蛇绿混杂岩出露端元包括蛇纹岩、蛇纹石化橄榄岩、辉长岩、辉绿岩、玄武岩和硅质岩,蛇绿岩套层序特征完整;辉长岩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350.4±3.3 Ma,成岩为早石炭世;洋岛海山中珊瑚种属为Thamnopora sp.和Paracravenia sp.,所属时代为中二叠世;硅质岩岩石地球化学元素特征指示其为生物成因,沉积环境为洋盆或开阔的盆地环境,放射虫共鉴定出9属30种,所属时代为中泥盆世-早石炭世. 综合本次研究,反映出南莫溪蛇绿混杂岩所代表的洋盆具有长期的演化历史,从晚泥盆世开始,一直持续到中二叠世还未结束,演化时间至少超过135 Ma,指示了该蛇绿混杂岩代表残留的古特提斯洋盆,而非弧后盆地. 认为黎府构造带向北应与琅勃拉邦构造带相连,且该区域从晚泥盆世开始一直存在古特提斯洋. 相似文献
4.
西昆仑麻扎构造混杂岩的组成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西昆仑麻扎构造混杂岩带是1∶25万《麻扎幅》区域地质调查过程中发现并厘定的。岩块主要由火山弧杂岩、与弧相关的沉积建造和外来岩块3部分15个块体组成。各块体之间均为断层接触。基质分布在岩块的边部,主要由构造片岩和糜棱岩等组成。它包含着古洋壳消减过程中的一些重要信息。对构造混杂岩内角闪石英闪长岩进行SHRIMP测年,结果为(338±10)Ma,为早石炭世。麻扎构造混杂带的发现和研究,不仅丰富了麻扎-康西瓦缝合带的内容,而且将该带的演化时限提前到早石炭世,为西昆仑造山带研究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5.
1998年开展的马池幅1∶5万区调项目,在石泉县—马岭关一带发现一套中浅变质火山杂岩系。通过调查:( 1 )该套变质火山岩系是由大小不等的元古界变质中基—酸性火山岩、变质沉积岩、变质古侵入岩、早古生代脉岩及下古生界变质沉积岩等岩块或岩楔组成,经多期、多级韧性剪切带、脆性断裂分划拼贴形成,呈菱形交织网状岩片拼贴带展布而具构造混杂岩带属性;( 2 )地球化学研究显示,该杂岩中变质火山岩包容有洋溢拉斑玄武岩、岛弧拉斑玄武岩、弧后盆地拉斑玄武岩及板内玄武岩、盖层变质沉积岩等组合,胭脂沟府冲型古侵入岩体侵入其中;( 3)该变质火山岩系夹持于马岭关构造带中,南、北边界分别由推覆构造、剥离断层及断裂构造限定,向西延交于饶峰—麻柳坝断裂带中;向东延伸于茨沟—吕河一线;( 4 )在酸性火山岩中获得1 70 0±1 2Ma (锆石U -Pb)同位素测年值和547±1 4Ma变质年龄值。上述表明马岭关杂岩属一套包容形成于不同构造环境、不同岩类,以多级骨架构造分划、拼贴组成的构造混杂岩,其物质组成复杂,岩浆作用、地质构造演化与古勉略构造带相近,并构成分划南秦岭微地块与凤凰山构造过渡基底的分区界线,应属古勉略构造带的构造物质组成。 相似文献
6.
哈达阳构造混杂岩出露于嫩江黑河构造带之中.根据区域地质背景及构造混杂岩中岩块地质及地球化学特征,划分了基质、原地岩块及异地岩块3部分.基质主要为绿帘黑云绿泥构造片岩.原地岩块主要有绿帘黑云绿泥构造片岩及可能来自海沟外缘缓坡的砾岩.异地岩块主要有角闪石岩、混染闪长岩及变酸性火山岩.角闪石岩及混染闪长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其形成于与消减作用相关的边缘海扩张环境,而变酸性火山岩具有岛弧钙碱性火山岩特征.上述特征说明,哈达阳构造混杂岩与板块俯冲消减-碰撞作用相关.沿红山梁、哈达阳直达依克特一带出露的古生代地层彼此之间均为断块接触,认为在该沿线存在一条早石炭世末的构造混杂岩带.哈达阳构造混杂岩的发现为正确认识嫩江黑河构造带性质,正确分析构造带结构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四川地质学报》2022,(4)
老挝西部沙耶武里巴莱地区位于墨江-黎府火山弧带上,与思茅-彭世洛中新生代盆地的相接,常被认为发育史密斯地层。经调查发现该区域系由以浅变质陆源细碎屑岩、硅泥质岩、基性-中酸性火山岩为主的基质和以浅变质粗-细碎屑岩、基性火山岩、碳酸盐岩等为主的构造岩块组成的混杂岩系。本文在野外地质观察、岩相学、古生物化石研究基础上,归纳和总结了混杂岩系的物质组成、时代,初步阐述了巴莱西班波混杂岩对难河-程逸洋演化的指示意义。结果表明,巴莱西波班混杂岩是一套半深海—滨浅海相浅变质混杂地层,具有水道碎屑流沉积、滑塌沉积和同变形沉积混杂特征;异地同沉积灰岩中的双壳、珊瑚化石和上覆地层接触关系表明混杂岩形成于晚三叠世时期。这一发现为进一步探讨难河-程逸缝合带的空间配置和重塑东南亚构造古特提斯演化历史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8.
9.
10.
11.
12.
Discovery of Bismuth Mineral of the Garqiong Copper-Gold Ore Deposits in Tibet and Its Significance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班公湖-怒江成矿带是西藏自治区重要的铜金多金属成矿带,东西延伸约2000 km,南北两侧与拉萨地块和羌塘地块相接.随着研究程度的深入,近已发现成矿带中铋的矿化呈带状展布.尕尔穷是该成矿带中重要的矽卡岩型铜金矿床,笔者通过野外地质调查采样、显微镜鉴定、扫描电镜观察和能谱成分分析,在矿石中首次发现铋的独立矿物——辉铋矿,这也是班公湖-怒江成矿带中首次发现的重要铋工业矿物.此外还有含锇自然铋、硫铜铋矿、碲铋矿、含硫碲铋矿、未定名的BiTe2等铋的自然元素矿物、碲化物及硫盐矿物.研究成果丰富了成矿带铋矿物种类,对矿床研究和勘查方向的确定有着重要的指示意义.根据镜下鉴定和流体包裹体测温讨论了Cu-Au-Bi共生关系,铋在成矿热液中以硫络合物形式迁移,辉铋矿在高温热液下形成.尕尔穷铜金矿床的含矿岩体LA-ICP-MS锆石U-Pb年龄83.2~87.1 Ma,辉钼矿Re-Os模式年龄86.87~87.29 Ma,矿床类型为岩浆热液接触交代成因的矽卡岩型铜金矿床. 相似文献
13.
14.
乌鞘岭蛇绿混杂岩位于北祁连造山带东段,具有相对完整的蛇绿岩序列,包括:变质地幔橄榄岩单元(蛇纹岩+辉橄岩),镁铁质一超镁铁质堆晶岩单元(橄辉岩+辉石岩),镁铁质侵入岩单元(辉长岩),及基性火山岩单元(玄武岩)。依照TiO,的含量,本文从乌鞘岭蛇绿混杂岩中分出两类玄武岩,即:低n玄武岩(Ti02=0.55%~0.76%)和高Ti玄武岩(Ti02=1.35%-1.99%)。低Ti玄武岩大离子亲石元素含量波动较大,具明显n负异常,LREE呈略富集的配分模式,整体上具有弧火山岩的特征;高Ti玄武岩大离子亲石元素含量在小范围内变化,未见Nb、Ti负异常,LPtEE呈略亏损的配分模式,具有典型N—MORB的性质。在构造环境判别图上,低n玄武岩和高Ti玄武岩分别落入陆缘弧和大洋中脊环境。高Ti玄武岩是鸟鞘岭蛇绿混杂岩的一部分,源于亏损地幔的部分熔融,与陆缘弧型低rri玄武岩构造混杂在一起。乌鞘岭蛇绿混杂岩大概于中一晚奥陶世形成于北祁连造山带老虎山一毛毛山弧后盆地。 相似文献
15.
藏北高原冈底斯火山弧北侧,发现并初步圈定磁铁矿化区和铜、铅、锌矿化区,两者形成NW向的矿化带。矿化带与中生代花岗质岩石与二叠系热接触带有密切的成因关系,该带矿化体一些地段已具工业矿体和富矿要求,成矿条件良好,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异常显示尚有扩大矿化区的前提。 相似文献
16.
17.
18.
在西藏班戈县保吉乡嘎热扎地发现了一套碎屑岩和灰岩互层的地层,产珊瑚和苔藓虫化石。珊瑚化石共计7属3种及4未定种,分别为Procyclolites zizaensis Deng&Zhang,Chondrocoenia?sp.,Parastraeomorpha?sp.,Pamiroseris?sp.,Astraeomorpha multisepta Melnikova,Volzeia sublaevis(Laube&Volz),Radiophyllia?sp.,时代为中-晚三叠世。该套地层的发现表明,措勤盆地存在中-晚三叠世地层,为该地区的古地理研究提供了地层古生物学证据。 相似文献
19.
藏北比如县玛双布上三叠统波里拉组发育震积岩(A)、海啸岩(B)及背景沉积(C)3个沉积单元。它们组成A-B-C,A-C,B-C等3种类型的沉积序列。这些沉积序列分别代表地震—海啸—背景沉积(地震引发海啸)、地震—背景沉积(地震未引发海啸)、海啸—背景沉积(远离地震中心)的事件沉积序列。波里拉组地震事件沉积是特提斯洋进一步扩张的前兆和裂解的标志,也是劳亚—泛华夏大陆裂解的响应。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