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对锡铁山铅锌矿床的矿石矿物包裹体进行了系统研究,查明早期火山喷发沉积或矿热液和火山作用期后主要成矿热液的温度、压力、含盐度、密度、化学成分以及它们的差异,还探讨了主要成矿热液在成矿过程中的不混溶作用以及物理化学条件的演变。火山喷发沉积成矿热液温度110-140℃,含盐度0.85%-5.1%;火山作用期后热液成矿流体温度137-360℃,含盐度33-34.7%,压力260-470b,相当于2000-3000m深处,形成具火山喷气沉积,热液叠加改造型块状硫化物多金属矿床。 相似文献
2.
锡铁山铅锌矿床流体包裹体特征及成矿环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分析流体包裹体特征的基础上,提出锡铁山铅锌矿床两种矿石类型成矿流体的特点:条带状矿石具有中低温度(182℃~229℃),低盐度或较低盐度(5.3%~21.9%),密度小于1×103kg/m3,弱酸、弱还原环境;块状矿石具有中高温(224.5℃~341℃),较高盐度(22.8%~34.7%),密度大于1×103kg/m3,中性、弱还原环境.两种不同类型的矿石也说明了该矿床具有两个不同成矿期次的热液:火山喷流沉积成矿热液在裂谷凹陷盆地富集形成条带状矿石;火山作用期后热液叠加改造前者形成块状矿石.两个不同成矿期次的热液造成锡铁山矿床的矿体和矿石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锡铁山铅锌矿床的矿石矿物包裹体进行了系统研究,查明早期火山喷发沉积成矿热液和火山作用期后主要成矿热液的温度、压力、含盐度、密度、化学成分以及它们的差异;还探讨了主要成矿热液在成矿过程中的不混溶作用以及物理化学条件的演变。火山喷发沉积成矿热液温度110-140℃,含盐度0.85%-5.1%;火山作用期后热液成矿流体温度137-360℃,含盐度33-34.7%,压力260-470b,相当于2000-3000m深处,形成具火山喷气沉积、热液叠加改造型块状硫化物多金属矿床。 相似文献
4.
通过会泽矿山厂铅锌矿床闪锌矿流体包裹体显微测温和成矿物理化学条件参数计算,结合前人研究结果,得出以下认识:会泽矿山厂铅锌矿床闪锌矿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为126280℃,具有较宽的变化区间,盐度(w(NaCl))为3.2%22.8%;白云石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为86163℃,大部分盐度较低,为1.1%-14.8%。3个成矿阶段闪锌矿和白云石中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和盐度具有较明显的分布特征:从热液成矿期Ⅰ阶段→Ⅱ阶段→Ⅲ阶段→围岩蚀变,流体呈现中高温-高盐度→中温-中高盐度→中低温-中高盐度→中低温-低盐度的演化规律。在整个热液成矿过程中,有两种不同盐度的流体参与了作用,流体混合可能是矿物沉淀的主要机制。pH值计算结果表明,迁移阶段时,成矿流体呈酸性,从成矿阶段Ⅰ—Ⅳ,流体pH逐渐增大,主成矿阶段Ⅱ—Ⅲ时,闪锌矿和方铅矿在中性、弱碱性下大量析出。受控于CO、CO_2、O_2间逸度平衡的CO_3~(2-)和HCO_3~-缓冲对调节了成矿流体的pH值,碳酸盐岩在铅锌的运移沉淀中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赤普铅锌矿床位于扬子地台西南缘川滇黔成矿区内,是川滇黔地区重要的铅锌矿床之一.通过野外和显微镜下观察,将成矿期形成的石英划分为Ⅰ、Ⅱ、Ⅲ三个阶段.本次选取了21件样品进行研究,对保存于石英、闪锌矿及硅化白云石中的原生包裹体进行的详细研究,赤普铅锌矿床中包裹体类型相对较为单一,以气液包裹体为主.Ⅰ、Ⅱ、Ⅲ阶段石英中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和盐度范围分别为230℃~270℃和2.74~19.68wt%(NaCl),150℃~200℃和3.71~16.99wt%(NaCI)和180℃~220℃和0.70~16.15wt%(NaCl)三个区间.主成矿阶段的闪锌矿流体包裹体的均一温度和盐度范围为127℃~210℃和4.34%~22.17%(NaCl).该矿床成矿流体均一温度和盐度范围主要在130℃~200℃和8.5%~17.0%(NaCl)之间,属于低温、中等盐度铅锌矿床.成矿流体为H2O-NaCl-CaCl2体系;成矿过程中成矿流体始终处于相对还原环境.成矿物质来源于上地壳,成矿流体主要来自围岩地层;成矿机制可能为含金属和舍还原硫流体混合成矿.该矿床应归属于密西西比型铅锌矿床. 相似文献
6.
7.
8.
9.
10.
锡铁山铅锌矿床产于青海省柴达木盆地北缘早古生代裂陷的中基性火山-沉积岩系中,是我国规模最大的铅锌矿床之一.流体包裹体的温度、盐度、气液相成分测试以及同位素组地球化学研究证明锡铁山矿床形成于喷流沉积系统.管道相成矿流体以深源为主,深源流体的CO_2等气相组分溢出及深源流体与海水的混合作用导致了成矿物质沉淀,层状矿体中石英岩是管道相向SE方向位移、喷流的结果,锡铁山铅锌矿床是VMS型与Sedex型系统的复合或过度. 相似文献
11.
叶庆同 《《地质学报》英文版》1983,57(4)
锡铁山铅锌矿床氧化带发育得很完善,是我国西北干旱地区铅锌矿氧化带的一个典型代表。在1958年矿床勘探过程中,原西北地质局锡铁山地质队的同志和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涂光炽、李锡林等同志曾做过研究,在氧化带的矿物、分带和发育特征等方面取得了大量的实际资料和认识。现在,由于露天和地下开采,矿床氧化带几乎全部被揭露出来,这为深入研究提供了有利条件。1980年我们在青海省地质局、青海省地质研究所和锡铁山铅锌矿等单位的支持和帮助下,在前人工作基础上,对矿床氧化带进行了较系统的观察和研究。本文主要论述该铅锌矿氧化带形成的物理化学条件和成矿机理。 相似文献
12.
青海省沱沱河地区楚多曲铅锌矿为近年来发现的一处大型铅锌矿床.铅锌矿体主要呈脉状产出,主要受控于切割碳酸盐岩地层的陡倾断裂.通过对系统流体包裹体研究,结果表明,石英中流体包裹体较为发育,主要为气液两相包裹体.成矿流体均一温度为160~220℃,盐度w(NaCl)为8%~10%,密度为0.90~0.95 g/cm3,具有低温、低盐度、低密度的特征.估算成矿压力为11~13 MPa,深度为1.1~1.3 km,属浅成深度.成矿流体δD为-96.4‰~122.1‰,δ18OH2O值为2.1‰~9.5‰.综合区域构造背景、铅锌矿体形成特点、流体包裹体特征及矿石组构等相关信息,认为楚多曲铅锌矿矿床成因类型为受断裂控制的中低温热液脉型铅锌矿床.该认识可极大拓展青海省沱沱河地区铅锌矿的找矿潜力,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维拉斯托铅锌矿床发育在大兴安岭南段西坡成矿带内。矿区出露的岩浆岩主要为石英闪长岩、花岗闪长岩以及碱性花岗岩等;矿体严格受断裂构造控制,属典型的热液脉型矿床。矿床的热液期可划分为3个阶段:Ⅰ石英-毒砂-黄铁矿阶段、Ⅱ多金属硫化物-石英阶段和Ⅲ石英-碳酸盐阶段。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维拉斯托矿床矿石主要发育气液两相、富CH_4以及含CH_4-CO_2的包裹体。Ⅰ阶段3种类型包裹体均发育,Ⅱ阶段以气液两相和含CH_4-CO_2的包裹体为主,Ⅲ阶段仅发育气液两相包裹体。Ⅰ阶段包裹体均一温度范围为243.1℃~398.5℃,盐度为4.8%~12%NaCleqv;Ⅱ阶段均一温度为190.0℃~331.1℃,盐度为3.5%~9.1%NaCleqv;Ⅲ阶段均一温度范围为180.0℃~240.0℃,盐度范围为3.7%~6.7%NaCleqv,显示成矿流体具有中温、低盐度和低密度的特点;激光拉曼光谱分析包裹体气相成分主要为CO_2、CH_4和H_2O。氢、氧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成矿流体具有岩浆水和大气降水的混合特征;硫同位素结果显示成矿物质具有深源的特点。综合分析认为,矿床的形成与燕山期中酸性岩浆活动密切相关,深部岩浆在上升过程中与下渗的大气降水发生混合,导致矿物质在近东西向的\"S\"型压扭性断裂中沉淀并富集成矿。 相似文献
14.
金顶铅锌矿床流体包裹体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29,自引:1,他引:29
金顶超大型铅锌矿床主要工业矿体形成于热卤水成矿期。本文通过对流体包裹体的温度、压力、盐度、密度、成分、氢氧同位素及流体性质等地球化学研究表明,金顶矿床具有浅成中-低温、中-低盐度矿化的特点,成矿流体源于沉积盆地热卤水和古大气降水的混合,部分源于深部,从热卤水矿化的早期到晚期,随着古大气降水的加入,流体的T,p,S,δ^18O,δD,fo2,fco2,fs2均具降低趋势,而PH,Eh值略有增大。 相似文献
15.
16.
锡铁山铅锌矿床有机包裹体及其研究意义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主要成矿阶段中有机包裹体的发现和对其进行初步研究表明:锡铁山矿床不是块状硫化物型或其他具有生特点的矿床,而是与一种对赋矿围岩而言为后期的,外来的有机质有关的热液型矿床,这项研究,为重新认识和评价有机质在金属矿床成矿中的作用,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途径。 相似文献
17.
赤普铅锌矿床成矿物理化学条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对矿物共生组合特征讨论的基础上,利用包裹体测温和成分,以及矿物共生相平衡分析,通过物理化学计算方法,获得了赤普铅锌矿床中各主要成矿阶段的物理化学参数及其变化。并利用气液平衡原理─—亨利定律来探讨成矿流体中气体成分的物理化学行为。 相似文献
18.
大东沟铅锌矿床位于阿尔泰山南缘克兰盆地内,矿体呈层状展布,与地层产状一致,直接容矿围岩为下泥盆统康布铁堡组火山-沉积岩,矿石构造以条带状、浸染状、细脉状为主,矿石矿物成分相对简单,主要为方铅矿、闪锌矿和黄铁矿等.文章对大东沟铅锌矿床不同成矿阶段的石英、方解石和闪锌矿中的流体包裹体进行了测温,对石英和闪锌矿中的流体包裹体进行了激光拉曼光谱分析,并对部分石英样品进行了气相及离子色谱分析.结果表明,大东沟铅锌矿床流体包裹体主要有NaCl-H2O、CO2-H2O±CH4和CO2-H2O-NaCl三种类型;均一温度变化范围较大,为973~480℃,主要集中于140~300℃,流体盐度w(NaCleq)为02%~571%,主要集中于32%~148%;流体包裹体气相成分主要为CO2和H2O,含少量CH4、N2、H2等,液相成分以Na+、Ca2+、F-、Cl-为主,K+、SO42-次之,并含少量Mg2+、Br-和NO-3,计算所得的离子浓度为366%~580%.结合已有的稳定同位素资料,方解石中的δ13CV-PDB值为-42‰~04‰,石英流体包裹体中的δDV-SMOW为-89‰~-127‰,计算所得的石英及方解石的δ18O水值在-114‰~76‰之间,表明成矿流体主要为岩浆水与大气降水的混合物,流体中的碳主要来源于海相碳酸盐岩,成矿流体的物理化学条件的改变及流体的不混溶作用在成矿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云南毛坪铅锌(银、锗)矿床是川滇黔成矿域滇东北地区以碳酸盐岩为主岩的中-大型铅锌(银)矿床的典型代表。矿体空间分布严格受NE向层间断裂带和猫猫山倒转背斜的控制。主要脉石矿物(铁方解石、方解石及白云岩)中的流体包裹体发育,一般较小(3~15μm),主要为纯液相和液相包裹体,常沿矿物结晶面密集成群展布。成矿流体属Na^+-K^+-Ca^2+-Cl^--F^-型,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为180—218℃,盐度为4.1wt%-9.5wt%NaCl,成矿压力为406×10^5~570×10^5Pa。在主要脉石矿物流体包裹体中,Na^+/K^+(1.54~4.53)与Cl^-/F^-(0.72~156.33)较高,而重晶石流体包裹体中Na+/K^+(0.32~8.36)与Cl^-/F^-(1、06~16.77)较低。成矿流体的(D为-23‰~-64‰,方铅矿、闪锌矿和黄铁矿中流体包体(^18OV-SMOW依次为0、3‰~6.2‰,-9.0‰-3.4‰和-6.8‰~-12.7‰。脉石矿物的(^13CV-PDB为~1.1‰~-3.7‰。以上信息更好地揭示了成矿流体是变质水、岩浆水和建造水混合的产物,它们与沉积作用、昆阳群基底的变质作用及岩浆热液作用有关。该矿床本身可能是富含铅、锌、银等成矿流体对流循环沿构造“贯入”而成。该矿床不同于典型的MVT型铅锌矿床,是一碳酸盐岩为主岩的铅锌多金属硫化物矿床。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