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疆东天山地区首次发现自然铜矿化带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新疆东天山地区是重要的铜矿产地,已发现有斑岩型、岩浆熔离型、火山岩型和夕卡岩型等铜矿床。近两年新疆地质调查院又在该区发现了具有较大资源潜力的自然铜矿化带。东天山自然铜矿化带位于新疆东天山地区十里坡—长城山一带,隶属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鄯善县和哈密市管辖,北(直)距哈密市约 14 0km。目前该带内已发现的自然铜矿化主要集中分布于长城山和十里坡两个地区。长城山自然铜矿是 2 0 0 1年新疆地质调查院第一地质调查所在对 2 0 0 0年大调查项目喀拉塔格一带 1∶5万化探所圈出的铜异常进行查证时发现的,该矿化带东西断续长约 2 0余千米…  相似文献   

2.
尹芳  刘磊  张继荣  周军 《地球学报》2014,35(5):561-566
中酸性小岩体易被地质填图遗漏,严重制约了该类型矿化的发现。在新疆西准噶尔谢米斯台地区找矿工作中,首先利用ETM+数据进行小岩体扫面,进而选取重点区采用ETM+和中巴资源卫星02B HR数据进行分辨率融合后解译、识别中酸性小岩体,并利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取蚀变遥感异常,结合地质、化探信息综合分析后确定重点检查区域。利用此方法共解译出14个钾质花岗岩和3个黑云母花岗岩小岩体,这些小岩体大多被野外检查所证实。经野外检查发现了5处铜、金矿化点,证实了该方法的有效性。本研究中采用的方法可以为西部地区地质填图和中酸性小岩体型矿产资源勘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新疆谢米斯台地区斑岩型铜矿化的发现及其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继在新疆谢米斯台地区玄武岩中发现自然铜矿化后,在谢米斯台地区中-酸性次火山岩中发现具有一定规模的斑岩型铜矿化。原生硫化物主要为黄铜矿、黄铁矿和斑铜矿。斑岩型铜矿化主要发育于蚀变的英安斑岩、流纹斑岩和安山玢岩中,矿化岩石中发育强烈的绿帘石化、绿泥石化、碳酸盐化、硅化,局部发育泥化。区内斑岩型铜矿化的发现,表明新疆谢米斯台地区存在两种类型铜矿化,有望取得铜矿找矿新突破。矿化次火山岩及其下部的浅成侵入体可能是区内斑岩型铜矿床找矿评价的重要目标。  相似文献   

4.
不同岩石矿物和矿化蚀变具有不同的光谱特征, 这是利用遥感技术进行岩石矿物和蚀变信息识别的基础。本研究在谢米斯台地区进行岩矿样品采集, 利用ASD野外光谱辐射仪采集光谱反射率数据, 通过去噪处理、标准化处理、微分处理和去包络线处理, 开展了典型岩矿样品、风化面与新鲜面样品和不同矿化蚀变的光谱特征提取和光谱分析。研究发现, 岩矿在380~1 100 nm波段的光谱特征, 主要是金属离子产生;在1 100~2 500 nm波段的光谱特征, 主要是阴离子基团中的羟基、碳酸根和水分子产生;矿化蚀变光谱具有可诊断性特征谱带, 是其矿物组成中的各种蚀变矿物特征信息的反映;受到矿物含量改变和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 光谱的整体形态或局部特征都发生变化。岩矿光谱特征的提取和分析, 将提高和改善高光谱技术对不同区域同种类型的矿床勘查。  相似文献   

5.
准噶尔谢米斯台铜矿的发现及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近年来,新疆西准噶尔金、铜矿床找矿勘查取得了重大突破,谢米斯台区野外地质工作过程中,发现S24铜矿点.通过地质填图、地球化学扫面和深部地球物理测量,发现S24铜矿点存在火山机构,矿化受火山机构和区域断裂联合控制.地表圈出3个矿化体,发现地球物理异常达地下400 m,火山机构深部可能存在斑岩型矿化.经钻孔验证(孔深350 m),发现地下3层矿化体,估算铜资源量5×104 t.认为S24铜矿点具小型铜矿床规模,将其命名为谢米斯台铜矿.含矿火山岩锆石U-Pb年龄为(422.5±1.9) Ma.谢米斯台铜矿是西准噶尔地区形成于早古生代火山岩型铜矿.  相似文献   

6.
新疆谢米斯台成矿带火山岩型铀矿预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谢米斯台成矿带是中国新疆北部重要的铀多金属成矿带,铀矿勘查突破令人期待。文章通过对典型铀矿床观察研究,建立了火山岩型铀成矿预测模型,在GIS平台系统提取了赋矿地层、含矿围岩、控矿构造、航磁推断隐伏岩体及断裂构造、U-Be元素组合异常、铀矿床和矿化点等各类成矿、找矿信息,采用MRAS系统中的特征分析模块进行铀矿产定位预测。按照后验概率大小划分了三级有利成矿远景区,其中A级包括赛力克、白杨河和七一工区3个远景区,显示出较大的铀成矿找矿潜力,在今后的找矿勘查中应给予充分重视。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新疆西准噶尔金、铜矿床找矿勘查取得了重大突破,谢米斯台区野外地质工作过程中,发现S24铜矿点.通过地质填图、地球化学扫面和深部地球物理测量,发现S24铜矿点存在火山机构,矿化受火山机构和区域断裂联合控制.地表圈出3个矿化体,发现地球物理异常达地下400 m,火山机构深部可能存在斑岩型矿化.经钻孔验证(孔深350 m),发现地下3层矿化体,估算铜资源量5×104 t.认为S24铜矿点具小型铜矿床规模,将其命名为谢米斯台铜矿.含矿火山岩锆石U-Pb年龄为(422.5±1.9)Ma.谢米斯台铜矿是西准噶尔地区形成于早古生代火山岩型铜矿.  相似文献   

8.
传统上,新疆西准噶尔谢米斯台地区的火山岩地层被归属为泥盆系-石炭系。这种归属主要依据区域地层对比,缺乏确定的科学依据。本文报道了该区火山岩地层的三条剖面,并对区内出露的主要火山岩类型进行了详细描述。根据火山岩地层中岩石的不整合接触关系、岩石组合及蚀变特征将其分为两套不同时代的火山岩,并提供了代表性火山岩的锆石U-Pb测年结果,提出谢米斯台火山岩的时代(423.6~394.1 Ma)属于晚志留世-早泥盆世而不是中晚泥盆世-石炭纪。晚志留世火山岩主要为安山岩和英安岩,夹少量火山凝灰岩和蚀变砂岩。下泥盆统主要为安山质-英安质火山碎屑岩,夹有大量砂砾岩。该区地层的产状总体南倾构成一个单斜。此外本文探讨了该区火山岩地层的大地构造归属及其时空联系性,认为谢米斯台火山岩是东哈萨克斯坦博什库尔-成吉斯早古生代岩浆弧向东的延伸,可与东西两侧的火山岩地层构成一个连续的晚志留世-早泥盆世火山岩带。  相似文献   

9.
新疆西准噶尔谢米斯台山地区位于西伯利亚板块与准噶尔板块之间的古生代萨吾尔—阿尔曼太复合岛弧内。该地区的火山岩以安山岩—英安岩—流纹岩组合为主,有少量的粗面岩产出。在地球化学特征上,火山岩SiO2含量变化范围较大(5391~7571 wt%),K2O/Na2O 比值为045~189,Al2O3含量较高(1081~1794 wt%),铁含量低(120~726 wt%), TiO2含量低(019~178 wt%),大离子亲石元素及轻稀土元素富集,微量元素具岛弧火山岩特征; 地球化学的特征以及在该地区发现的大量铜矿化,预示着该地区将是一个有利的成矿远景区。  相似文献   

10.
西准噶尔谢米斯台地区是研究准噶尔洋盆构造演化的关键地区,新发现的双峰式火山岩为开展研究提供了直接的载体,对其物质组成特征、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和锆石U Pb年代学等进行研究,判别成因机制和大地构造环境,对恢复造山带大地构造格局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次研究获得如下认识:该套双峰式火山岩为碱性玄武岩-钙碱性流纹岩组合,流纹岩LA ICP MS锆石U Pb年龄(4318±23) Ma;玄武岩来源于俯冲流体交代的地幔部分熔融,流纹岩来源于地壳物质的部分熔融;双峰式火山岩形成于早志留世弧后盆地初始演化阶段;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认为西准噶尔谢米斯台地区在早古生代存在完整的沟-弧-盆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