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万家寨水库右岸岩溶渗漏试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水库岩溶渗漏是水资源持续利用与安全运行的不利因素。由于岩溶发育的空间不均匀性,渗漏调查难度大。通过微量元素多元示踪试验、地下水环境同位素及水化学分析和数值模拟相结合,对万家寨水利枢纽右岸岩溶渗漏进行综合研究,查明渗漏途径和渗漏强度,为水库渗漏治理提供依据,探索北方水库岩溶渗漏调查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三元连通试验在岩溶渗漏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应用Cr、Mo、Cu三种化学元素对江坪河水电站河间河湾地块进行了三元连通试验,查明了长度分别为5 250m、7 200m、2 200m的3条岩溶管道的空间分布,为分析河间河湾地块中的地下水流向、地下水分水岭空间分布,同时为后期的勘探布设和渗漏条件分析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周洪文  邹成杰 《中国岩溶》1996,15(4):325-334
运用岩溶地下水参流场分析法、地下水化学场分析法、岩溶化岩体压渗系数分析法及岩溶管道水汇流特征分析法等,研究马畔塘水库在防渗处理前后库首地区岩溶地下水动力条件及岩溶渗漏的发生规律和基本特点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北京地区边坑水库为例,应用 径迹法探寻拟防渗区内隐伏岩溶相对发育的部位即水库渗漏相对集中的部位,收到了比较满意的效果。根据连通试验结果,认为Z(?)隐伏可溶岩层中的地下水运动仍以分散流为主。并据此建立数学模型反求水文地质参数,从一个侧面探讨了拟防渗区内岩溶发育以及渗漏的一般特征。   相似文献   

5.
邹成杰 《中国岩溶》1989,8(2):143-150
岩溶发育,不仅受控于碳酸盐岩性、构造和地下水等条件,而且还受控于地温场中不同温度的地下水相混合后的温度混合溶蚀作用。在水电站和水库建设地区,常见的是冷水地温场,亦见有热水地温场。利用地温场来探索和研究岩溶的发育和岩溶渗漏问题,此种研究方法,笔者称之为“地温场”分析法。文中对不同的钻孔水温曲线,按其形成机理,划分为五种类型,即直线型、抛物线型、对数曲线型、正异常型和负异常型。文中还列举了猫跳河、江垭、彭水及法国特里约等几个工程和地区的地温场和地温梯度的研究成果,在此研究工作的基础上,利用地温梯度分析法,对二个电站坝区的岩溶发育和岩溶渗漏以及防渗处理问题进行了实例分析。实践证明,对地温场的研究,在岩溶渗漏分析中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水库岩溶渗漏及防渗研究综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赵瑞  许模 《地下水》2011,33(2):20-22
岩溶地区水库渗漏是可溶岩地区兴建水利枢纽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之一,尤其是在可溶岩广布、岩溶发育强烈、地形复杂地区,岩溶渗漏成为了该类地区水利水电工程的一个普遍问题.库区的岩溶渗漏不仅影响建坝后的正常蓄水,还将危及坝体的安全与稳定.因此,有必要对库区渗漏,特别是岩溶地区的库区渗漏进行渗漏机理、渗漏特征、渗漏条件等进行详细分...  相似文献   

7.
北川县通口水电站拟建于湔江中游通口河段,该地区岩溶发育,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在野外水文地质调查的基础上,用食盐作为连通试剂,用电导仪监测接收点水样,在通口河支流鱼洞子沟进行连通试验. 通过分析,把鱼洞子沟桃儿坪至五嘎楼明、伏流段的地下水划分为鱼洞子泉地下水系、赵家田坝地下水系、犀牛洞地下水系和五嘎楼地下水系.  相似文献   

8.
贵州省马畔塘水库岩溶渗漏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洪文  邹成杰 《贵州地质》1996,13(2):190-195
本文主要论述在防渗处理前后库首地区首溶地区水动力条件及岩溶渗漏的发生规律和基本特点,为此,应用多种新的分析研究方法,以寻坟解决岩溶地下动力条件及渗漏问题的途径。这些新的分析研究方法,实践证明,是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9.
岩溶渗漏河段来水量与渗漏量间关系测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娘子关泉域桃河岩溶渗漏段上下断面14次洪峰过程测流结果分析,建立了河流来水量与渗漏量间的非线性方程,对河流来水量大小、水量在时间上的动态分布特征和计算过程中所采用的时间尺度对河流渗漏量的影响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
赵有美  刘小平  齐欢 《中国岩溶》2023,42(1):161-170
为了解济南趵突泉泉域重点渗漏带下伏可溶性岩补源渗漏特征、影响因素及对泉水的影响,以小岭重点渗漏带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调查、地球物理勘探、钻探、补源试验、模型评估等方法,分析小岭重点渗漏带下伏可溶性岩石岩性、厚度、岩溶发育情况、影响因素及补源渗漏量,评估补源效果。结果表明:小岭重点渗漏带下伏岩层为炒米店组,岩性主要为中厚层微晶灰岩、薄层状灰岩、泥质条带灰岩,厚度自东向西从7.6 m向56.3 m增厚,岩溶发育较弱,受千佛山断裂影响,发育规模大的断裂带两侧岩溶越发育,岩溶发育带越宽,补源渗漏能力越强。在钻孔补源条件下,小岭重点渗漏带断裂两侧精准补源地段炒米店组地层补源渗漏量为20 023 m3·d−1。在综合考虑其他补源措施的情况下枯水期补源量为15 000 m3·d−1、补源时长1个月对泉水的影响值为2 cm。  相似文献   

11.
广西岩溶洞穴鱼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周解 《中国岩溶》1985,4(4):377-386
<正>前言 岩溶是一种重要的地质现象,在各个地史时期都可以得到发育。作为岩溶洞穴的分支学科——洞穴生物学(尤其是鱼类)的科研资料不多,且比较零星。丹麦人塞特博士1849年曾根据不同的生活条件,对洞穴生物进行了分类。1870年以后洞穴生物的调研工作渐有发展。1886年,帕卡顿发表了关于北美洞穴生物的专著。1896年,哈曼发表了《欧洲洞穴动物群》一书。1927年法国学者贾内尔完成了《法国洞穴动物志》。  相似文献   

12.
赵建 《中国岩溶》2006,25(3):263-268
作为一种独特的天然空间,溶洞往往可以成为一种重要的文化载体,蕴涵丰富的文化内涵.山东已知溶洞约有360多个,其中所含的人文景观和文化遗存十分丰富.本文从史志文献对溶洞的记载描述、史前文化发现、古代宗教活动、及古文化艺术遗存等方面对山东的溶洞文化做初步论述.  相似文献   

13.
中国东部喀斯特洞穴沉积物铀系年代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报导采自中国东部喀斯特地区128个洞穴沉积物的230Th/234U年代测定结果。最年轻年龄为4300年,最老年龄大于35万年。中国东部洞穴沉积物有三个发育时期,它们是距今4000—13,000年,35,000—60,000年和75,000—12万年;也有两个不发育期,是距今15,000—35,000年和65,000—75,000年。这五个时期分别与V28-239深海岩心同位素记录的第一、第三、第五暖期和第二、第四冷期相对应.   相似文献   

14.
清江流域溶洞发育特征   总被引:6,自引:8,他引:6  
清江流域是我国岩溶最发育的地区之一,国内第一大洞— —腾龙洞即位于其中。文中着重分析了区内溶洞发育的区域特征及形成条件,从物质与能量输入— 输出系统的水动力条件出发,将溶洞划分为伏流型和汇流型两类,并分析了各类溶洞的发育特征   相似文献   

15.
梅正星  陈林桂 《中国岩溶》1984,3(2):111-119
<正> 东门河水库位于黔西北的仁怀县城郊,系位于下游的盐津河水电站调节水库。库容1250万立方米,设计坝高63.5米,当坝高建至16米时,库内发生严重渗漏,水位一直不能抬升,成一停工待处的岩溶病害水库。库区属中低山地形,地势东北高,西南低,切割剧烈、山脉、河流与主体地质构造均作北北东向展布,河流基流量0.2立方米/秒,两岸有大量的溶洞、漏斗、洼地,呈裸露型层状岩溶地貌景观(图1)。   相似文献   

16.
贵州荔波岩溶洞穴发育特征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荔波位于云贵高原岩溶向广西岩溶丘陵和孤峰岩溶平原过渡的岩溶斜坡地带。区内岩溶洞穴极其发育,岩溶洞穴(在时空分布上受区域碳酸盐岩地层分布的控制,表现出对地层岩性的选择性和洞穴发育的成层性特点,岩溶洞穴的发育规模、方向明显受断裂、裂隙构造的控制,表现出极强的方向性。本文主要依据洞穴的形成条件、洞穴空间展布的控制特征以及洞穴沉积物的特征等,论述了区内岩溶洞穴的发育特征。   相似文献   

17.
岩溶地区水库渗漏是碳酸盐岩地区兴建水利枢纽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之一,尤其是在可溶岩广布、岩溶发育强烈、地形复杂地区。拟建兴文县新坝水库地处岩溶地区,存在岩溶渗漏的可能性。通过对该水库库区地质概况、岩溶水系统进行分析研究,论证了水库潜在的三条岩溶渗漏途径均不会发生渗漏;并利用库区降雨量与泉流量进行水均衡计算,计算结果进一步论证了该水库不存在岩溶渗漏问题。  相似文献   

18.
徐秀登 《中国岩溶》1990,9(3):265-276
本文慨述了金华北山50多个溶洞的规模和特征,分析了它们的形成条件,探讨了其分布规律。在此基础上,针对当前存在的“农、游”矛盾,提出了“全面考虑、统一规划”和“旅游为主、采石为辅”的开发方针和“以四条地下河为主线,扩大两个艺区(双龙、洞源区)开发两个新区(九龙、洞殿下区)”的开发远景和初步建议  相似文献   

19.
中国东都喀斯特洞穴沉积物铀系年代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报导采自中国东部喀斯特地区128个洞穴沉积物的230Th/234U年代测定结果。最年轻年龄为4300年,最老年龄大于35万年。 中国东部洞穴沉积物有三个发育时期,它们是距今4000~13,000年,35,000~60.000年和75,000~12万年;也有两个不发育期。是距今15,000~35,000年和65,000~75,000年。这五个时期分别与V■深海岩心同位素记录的第一、第三、第五暖期和第二、第四冷期相对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