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格尔木冲洪积扇地下水含有丰富的锶,地下水的水化学分带异于一般的冲洪积扇地下水水化学分带性规律。通过室内水-岩模拟试验以及野外监测,证明地下水及山区沉积物的物质不是基岩就地风化的产物。通过对区域地球化学背景及物质搬运的动力来源分析,指出风力作用是形成本区地下水水化学异常的控制因素,化学组分源于柴达木盆地西北部含盐地层及盐湖盐类晶粒。  相似文献   

2.
赵立新 《地下水》2003,25(2):92-94
禹门口冲洪积扇地下水资源丰富,有利于当地招商引资。因此,较大的企业相继在此落后及当地企业不断撅起和发展。由此开发又带来水源地资源浪费,水环境恶化等诸多问题,本文对如何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地下水资源,实现可持续利用发展进行了研究,分析了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3.
王东胜  任福弘 《地球科学》1995,20(4):469-473
在分析格尔木含锶矿水田供锶环境和水迁移条件的基础上,将形成含锶矿水田的地质空间分为两个区:山区淋溶迁移区和平原迁移聚集区,运用物质流通量分析的观点,对锶的迁移聚集进行了系统分析,山区为锶矿水的形成提供了物质环境,平原区为锶矿水提供了贮存环境。  相似文献   

4.
《地下水》2017,(3)
潮白河冲洪积扇地区是北京市最重要的地下水供水水源地区,年开采量达到6亿方左右。持续过量开采地下水已经诱发了水位严重下降、水质变差和地面沉降等地质环境问题。本文在深入分析研究区水文地质条件基础上,选取地下水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采用层次分析法对白河冲洪积扇地区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进行分析评价。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中地下水可持续利用较好区域占24.82%,主要是由于其补给条件较优,并且具有丰富的补给水源;可持续利用中等区域占70.06%,由水位下降严重或补给条件差造成;可持续利用较差区域占4.11%,主要原因是地下水可更新能力差,中深层承压水水质较差,同时是地面沉降主要发育区。  相似文献   

5.
格尔木冲洪积扇地下水含有丰富的锶,地下水的水化学分带异于一般的冲洪积扇地下水水化学分带性规律。通过室内水-岩模拟试验以及野外监测,证明地下水及山区沉积物的物质不是基岩地地风化的产物。  相似文献   

6.
为了建立新疆玛纳斯河冲洪积扇地区的地下水资源管理模型,首先恰当地建立了适合于该区水文地质条件的地下水流动有限元数值模拟模型系统,并对地下水模拟系统进行了一系列线性化处理,以适应管理方法的要求.然后采用“响应矩阵法”将数值模型和线性规划方法结合,建立了平稳流与非平稳流两类管理模型,对该区整个含水层各分布点的各种水力状态进行全面管理.最后得到一系列满足该区发展目标的决策方案.  相似文献   

7.
依据钻孔岩性,水文地质资料,将文峪河冲洪积扇平原分为上游单一潜水区和中下游承压水区,中下游垂向划分为上部弱水含水层和下部较强承压水含水层,对上游潜水和中下游承压水用二维侧向流数学模型,对中下游弱潜水用一维垂向流数学模型,在计算了现状开采条件下的水资源基础上,进一步计算出,在扇上游集中采水时,按工业开采和农业开采,以地下水多年总补排均衡,水位长期稳定的约束条件地下水可开采量。  相似文献   

8.
北京永定河冲洪积扇地下水人工调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地下水模型是研究地下水运动与储存的有效方法之一,可用来进行地下水调蓄研究。以永定河冲洪积扇为例,在分析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建立地下水模型,利用该模型确定了五种调蓄方案,并以其中一个具有代表性的方案为例对调蓄方案进行效果分析。经计算,研究区的实际最大回灌能力为24243.84×104m3;调蓄后,均衡差由-4033.88×104m3增加为18538.50×104m3;水位回升明显,回灌效果显著。利用地下水模型研究地下水调蓄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禹门口冲洪积扇水源地地下水水质评价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李红军  杨烨 《地下水》2004,26(2):105-106,144
本文采用单项组分和综合指数法评价了禹门口冲洪积扇水源地地下水水质,分析了各项超标组分的形成机理,并提出了进一步加强水源地地下水环境保护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天山南麓迪那河洪积扇地下水资源的形成及开发利用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探讨了天山南麓迪那河洪积扇地下水资源的形成及其开发利用条件,以期使有限的水资源为经济发展发挥出更大的效益。  相似文献   

11.
结合研究区已有的基础地质、水文地质资料, 基于水化学数据, 运用数理统计、舒卡列夫分类、Piper三线图、Schoeller图、Gibbs图、离子比值等方法, 分析冲洪积扇不同区域地下水水化学特征, 讨论不同区域地下水演化的主要控制因素, 研究地下水水环境污染状况. 结果表明: 太子河冲洪积扇地下水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弱, 扇顶地下水水化学类型主要为HCO3·SO4-Ca型和HCO3·SO4·Cl-Ca型, 扇中地下水水化学类型主要为HCO3-Ca型和HCO3·SO4-Ca型, 扇缘地下水水化学类型主要为HCO3-Ca型. 太子河冲洪积扇不同部位地下水演化受到的岩石风化作用和离子交换作用影响的强度和方式不同. 太子河冲洪积扇地下水中\"三氮\"污染问题主要受采矿、冶金、化工等工矿活动和农业活动的影响, 空间分布特征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 对太子河冲洪积扇地下水水化学类型和特征、水化学成因以及\"三氮\"污染现状的分析和研究, 可为下一步地下水源地开发利用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基于GIS的浑河冲洪积扇地浅层地下水防污性能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DRASTIC方法为基础,结合浑河冲洪积扇地区的实际情况,利用AHP法重新确定了防污性能评价指标的权重.充分借助GIS软件,进行了浅层地下水防污性能的综合评价和编图.评价结果与区域环境水文地质条件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13.
格尔木冲洪积扇戈壁带右翼上段水质变咸的原因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刘永宏 《青海地质》1998,7(2):45-49
格尔木冲洪积扇右翼浅埋潜水层上,下段出现的水质变异,是在地层含盐背景下,地下水开采扰动和水位上升综合作用引起的,地层含盐量因溶出减少和区域水位下降,水质进一步恶化的可能性较小。格尔木未来水源地应尽可能选择在戈壁带左翼或右翼傍河区。  相似文献   

14.
利用环境示踪剂估算滹沱河冲洪积扇地下水天然补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包气带是降水补给地下水的一个主要环节,是了解补给变化的地质信息载体。以滹沱河冲洪积扇河北省正定试验场包气带剖面为研究对象,利用环境示踪剂(氚和氯)方法,估算了该区地下水近三十多年来的天然补给强度。研究结果表明:近30年来天然降水平均补给强度约为0.089m/a,在天然条件下该区降水垂直运移速度约为0.6m/a,其变化趋势主要受降水量变化影响,并表现出一定的滞后性。  相似文献   

15.
周巍  牛权森  顾冬梅  李亚莉 《地下水》2012,34(6):221-223
为了更好地实行地下水总量控制动态管理,提出以地下水动态水位埋深、地下水位变化和地下水蓄变量为动态监测指标,以地下水开采系数、农业灌溉定额系数为动态管理指标的地下水总量控制动态管理方案评价指标体系,并以此确定了洮儿河冲洪积扇区各乡镇地下水控制总量动态管理方案,既压缩开采、控制开采、稳定开采、微潜力开采、可扩大开采.  相似文献   

16.
以滹沱河冲洪积扇为研究区,基于地下水背景值进行劣质劣变水评价,尝试区分地下水所受到的外界胁迫作用类型,划分不同类型水的分布范围,并结合人类活动要素验证评价结果的可靠性。在此基础上,利用因子分析技术进一步分析归纳地下水水质的具体胁迫方式。评价结果表明:一级劣变水区面积占整个研究区的65.9%,二级劣变水区占15.7%,研究区大部分区域在人为活动影响下其地下水水质朝恶化方向发展。胁迫作用分析表明:一级劣变水主要受过量抽取地下水作用影响,改变了天然水化学场,并引起区内含盐水平整体增高;二级劣变水主要受生活和工业废水、养殖场和垃圾场渗滤液等污染物输入影响,使地下水遭受较严重的污染;此外,铁离子为研究区天然劣质组分,主要受地层岩性、水文地质条件等天然因素控制,并在人为污染输入的影响下部分地区浓度值超过其背景值上限,发生了进一步劣变。  相似文献   

17.
差分流量测量、一维热传输方程、环境同位素和水化学等常规手段仍不能精细刻画高寒流域冲洪积扇复杂河段地下水与地表水交互机制. 因此,利用分布式光纤对葫芦沟流域冲洪积扇东支到干流河段的河床与河水表面进行高时空分辨率的连续温度监测,发现东支观测河段有12个地下水排泄点,干流观测河段均为地下水排泄带,排泄方式分别为集中流和扩散流. 并结合该流域的水文地质条件,提出了高寒流域冲洪积扇地下水与地表水交互作用概念模型,描绘了局部河段地下水排泄点/带,认为粉质粘土体的存在影响了地下水与河水的交互关系. 高寒流域冲洪积扇含水层的非均质性是影响地下水与地表水交互关系的重要因素,且影响的时空范围会随着气候变暖而逐步增大.  相似文献   

18.
北京潮白河冲洪积扇地下水水化学的分层分带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探讨北京潮白河冲洪积扇第四系地下水系统水化学分布特征,依据地层结构及水文地质条件,于2008年枯水期采集浅、中、深层水样293组,用于水化学分析。利用数理统计法计算了总硬度、溶解性总固体、氨氮、铁、氟、硝酸盐、亚硝酸盐、氯化物、重碳酸根、硫酸根等10种组分上、中、下游不同含水层的算术均值和均方差。结果表明,浅层地下水除了NO3–外,其余9种组分的算术均值均呈现由上游到中下游增大的趋势,均方差则中游较上游和下游大;整个冲洪积扇地下水均属偏碱性水,水化学类型多样,由上游的HCO3-Ca·Mg型逐渐过渡到中下游的HCO3-Ca·Na·Mg型和HCO3·SO4-Na·Ca·Mg型;随着往下游径流,地下水的化学类型趋于复杂多样,Cl–、矿化度和硬度等组分浓度升高。TDS、硬度、Cl–、NO3–和电导率均与取样深度呈反相关关系,pH值则与深度成正相关。水化学结果显示冲洪积扇地下水具有良好的分层分带特征,上游地区水质均一性高,是单一含水层结构,上下贯通,水动力条件好的反映,而中下游水动力条件较差,含水层分层明显。从测试组分的浓度分布范围和数值来看,均表现出浅层水样中层水样深层水样。地下水质量表现为上游好于中游,中游好于下游,分带特征明显。组分含量较高的样点和超标点绝大多数为浅层水样,这一点反映了中下游地区较强的人为输入和多源补给的特征。  相似文献   

19.
诺木洪冲洪积扇地下水氢氧同位素特征及更新能力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诺木洪地区是柴达木盆地中发育较为典型的冲洪积扇,研究其地下水同位素特征及更新能力对于整个盆地地下水资源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分析了诺木洪地区地下水中的2H、3H、18O同位素特征,利用3H数据建立相应的数学物理模型,计算出冲洪积扇不同位置地下水的更新速率,并以此为依据定性划分了当地的地下水流动系统。山区至冲洪积扇中部地下水更新速率达5%/a~10%/a,更新能力较强。冲洪积扇前缘地下水更新速率为0.08%/a~1.4%/a,而在溢出带以下至盆地中心地下水更新速率小于0.07%/a,更新能力极弱。  相似文献   

20.
北京市永定河冲洪积扇地下水环境背景值的调查研究王小玲,刘予,张志林(北京市地质环境监测总站)1.前言地下水环境背景值的研究与水文地球化学的发展是联系在一起的。地下水环境背景值是指在未受污染的情况下,地下水中化学元素和能量的正常含量水平。在水文地球化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