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河北牛圈热泉型银(金)矿床成因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牛圈银(金)矿床是冀北地区近几年来新发现的重要银矿床之一。本文从硅质角砾岩成因,成矿的阶段划分,成矿物理化学条件,矿物包裹体等方面入手探讨了该矿床成因并提出了成矿模式,该矿床成矿温度稍高(220-350℃),成矿压力很低(小于260×10^5Pa)形成深度为0.42-0.86km亚地表环境,成矿流体以低盐度(小于3.35wt%NaCl)富K^+,Cl^-,F^-,SO^2-4,贫Na^+,Ca^2 相似文献
3.
湖南地洼型金、银成矿规律及找矿方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湖南地处中国东南地洼区的北西缘[1977,陈国达],区内发育有地槽、地台、地洼三大构造层,境内跨越了两个二级构造单元:东部为湘赣地洼系,具有“槽-洼”双层结构特点。省内金、银矿产资源丰富,据资料统计,金矿床(点)865处。银矿床(点)110多处,是我国黄金、白银资源的重要基地之一,其金、银的成矿,具有地洼型成矿规律。 相似文献
4.
5.
近一、二十年,欧美及苏联等国开始重视岩溶成矿作用,并发现了一批有重要经济价值的矿床,如美国亚利桑纳州北部的矿化溶蚀塌陷角砾岩(?)群,已成为美国U、Cu、Au等的重要资源基地。一些长期争论不休的、赋存于碳酸盐岩中的矿床,应用岩溶成矿理论,得到了令人信服的解释。近年来,岩溶成矿理论在我国也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并发现了一批古岩溶矿床。 相似文献
6.
7.
本文论述了Кубака金-银矿床的主要地质特点,确定了矿床在中心式古火山构造中所处的位置,并对矿化围岩、矿体、近矿交代岩和自然金进行了描述,根据含矿火山岩的年龄为中晚泥盆世和早石炭世,以及沉物中存在矿石碎屑确定矿化发生在晚泥盆世。 相似文献
8.
牛圈银(金)矿床流体包裹体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国辉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1995,(3)
牛圈银(金)矿床流体包裹体研究张国辉(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北京100029)关键词流体包裹体,银(金)矿,均一温度牛圈银(金)矿床位于河北省丰宁县四岔口乡境内,为华北地台北缘新发现的一类典型矿床。有许多问题尚待进一步探讨。确定矿床成因类型归属、建立... 相似文献
9.
10.
11.
河北丰宁牛圈热泉型银(金)矿床成因及其找矿标志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牛圈银(金)矿床是北地区最近几年来新发现的重要银矿床之一。本文在前人工作基础上,基于大量的地表、采坑、岩心观察,把该矿床成矿阶段划分为绢云母化阶段、硅质岩阶段、富硫化物阶段、黄铁矿-石岩阶段、紫萤石阶段、白萤石阶段、高岭土化阶段。该矿床成矿温度略高,成矿压力低,盐度也低,流体以大气水为主,成矿物质来源于红旗营子群变质岩及花岗岩。硅质角砾岩作为最主要含矿地质体既不是构造成因,也不是岩浆隐爆成因,而是 相似文献
12.
13.
14.
滇黔桂三角区金(银)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条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桂西、黔西南与滇东南金三角区内,发现并勘探微细粒浸染型金矿床及其伴生的金、银矿床30多个,金矿床受控于各地质时期的区域穿壳深断裂带上的台沟、微型裂谷中的相对深水沉积还原环境,特别是断隆区内各时期的沉积间断面上的层间断层破碎蚀变带,对微细粒金矿床的形成起着主导作用.并分析了各地层金银合矿性,认为泥盆纪台沟相和台地相的碳酸盐是矿源层;石炭纪台沟相碎同岩和硅质岩层为金矿源层,而台沟相碳酸盐岩为银矿源层,下中三叠统中粘土岩层和凝灰岩层是金矿源层.为该区域内金矿普查和勘探提供了资料依据. 相似文献
15.
安徽铜陵鸡冠石银(金)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鸡冠石银(金)矿床是铜陵地区一个具中型规模的银(金)矿床,在整个长江中、下游地区都有其代表性。矿床分四个主要成矿阶段:夕卡岩阶段、氧化物-硫化物阶段、石英-硫化物阶段和石英多金属硫化物-碳酸盐阶段。对矿床的微量元素分析结果表明,独立的银、金矿物和含Au、Ag低的硫化物、含Ag硫盐矿物,主要形成于热液成矿期中晚阶段;矿床的轻、重稀土元素总深度比值与辉石二长闪长岩相近,反映出二者的同源特征;稳定同位素 相似文献
16.
虎家尖矿床是以银为主,伴生有金、砷等可综合利用组份的中型矿床。经初步技术经济论证分析,矿床经济效益比较理想。 相似文献
17.
吴学益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1992,16(2):189-190
<正> 按地洼学说及递进说所编制的1/400万中国大地构造图的划分,东南地洼区位于我国东南部,常称为华南地区。它包括云南东南部、贵州东南部,广西、湖南、江西、广东、福建、浙江、江苏南部、安徽南部及台湾海峡西部等的广大地区。东南地洼区可以分为:(1) 闽浙地洼系;(2) 浙粤地穹系:(3) 干桂地洼系:(4) 雪峰地穹系;(5) 滇桂地洼系和(6) 雷琼地洼系等六个二级构造 相似文献
18.
南沙海槽的构造和沉积受控于南海的构造运动和加里曼丹西北大陆边缘的演化,具有适于天然气水合物形成的物源基础、温压条件、输导系统和储藏场所。似海底反射层(BSR)出现在水深650~2 800 m、海底下65~350 m深的晚中新世沉积物中,与褶皱、逆冲推覆构造及穹窿构造有关;沉积物中的甲烷含量和孔隙水的SO24-含量表现出异常变化特征,硫酸盐-甲烷界面(SMI)深度仅为8~11 m;表层沉积的自生石膏和黄铁矿的成岩环境与甲烷流体排溢引起的厌氧甲烷氧化(AOM)有关,这些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指标均指示南沙海槽发育天然气水合物。研究表明,南沙海槽沉积物的甲烷以二氧化碳还原型微生物成因为主,少量为混合气,海槽东南部可能是最有潜力的天然气水合物远景区。 相似文献
19.
20.
中国东部地洼阶段岩浆建造与瓷石矿床成矿作用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灵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1992,16(2):152-153
<正> 瓷石是中国传统的陶瓷原料。中国瓷石矿产资源十分丰富,它们主要分布在中国东部的华夏期地洼区,其中又以华中地洼区、华北地洼区和东南地洼区的分布最广泛。中国瓷石矿床主要是酸性岩类经中低温热液蚀变而成,也有少数是由岩浆自变质作用或风化作用形成,其成矿作用与地洼阶段的岩浆建造有着密切的关系。中国瓷石矿的有益矿物组分主要为石英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