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3.
九龙江口鳗苗溯河生态与资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九龙江口Li苗1994 ̄1996年溯河期为1994年11月20至1995年4月底。1995年12月20日至1996年5月底。鳗苗溯河期水温范围11.5 ̄22.5℃,盐度1.98 ̄25.00,透明度0.2 ̄1.1m,九龙江口打石坑-嵩屿断面溯河鳗苗资源量1995年193kg,1996年208kg;海澄断面1995年35kg,1996年55kg。 相似文献
4.
鳗弧菌W-1对花鲈鱼苗致病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制和生产鲈鱼苗疫苗提供依据,采用人工感染试验方法测试了花鲈(Lateolabrax japonicus)烂尾、出血病病原菌W-1菌株(鳗弧菌Vibrio anguillarum)对花鲈苗的半致死浓度(LD50)及不同保存条件下的W-1菌株的致病力。试验结果表明:W-1菌浴感染花鲈苗的半致死浓度为2.5×107.5个/mL,针刺后菌浴感染花鲈苗的半致死浓度为2.5×107个/mL;该病原菌为一条件致病菌,创伤感染是主要的致病途径;常温多次传代、15℃、-20℃和-80℃等不同保存条件下W-1菌株的致病力均很强,但常温多次传代保存的菌株致病力比其他3种方法保存的菌株致病力稍差一些。 相似文献
5.
东海蕴藏“可燃冰”资源量可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东海蕴藏着储量可观的天然气水合物 (即可燃冰 )”,这是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海洋局海底科学开放实验室主任、海洋二所金翔龙研究员日前宣称的。天然气水合物是天然气 (甲烷类 )被包进水分子中 ,在海底低温与高压下形成的透明结晶。 1 m3的“可燃冰”所释放的能量相当于 1 64m3的天然气。目前在全球公认的“可燃冰”总能量是所有煤、天然气、石油总和的 2~ 3倍。美国和日本最早在各自的海域发现了它 ,我国近年才开始对它进行研究。由金翔龙挂帅的“东海海底天然气水合物资源潜力研究”等有关课题组发现 ,东海有“可燃冰”存在的迹象。这… 相似文献
6.
日本科学家最近在日本东海发现了一个海底下沉地带.这一地带位于东海纪伊海域的南海海沟东南5070km处.通常被称为“大地震巢”. 相似文献
7.
做了飞机的俘虏乍一听起来,不着边际,简直有点天方夜谭,可这是千真万确的事实。1941年8月,德军U-570号潜艇在冰岛以南悠然自得地游弋,为了和基地联系,潜艇必须浮在水面上发报(当时的技术所限)。可天有不测风云,正当U-570浮出了水面时,被盟军的一架巡逻机发现,并向潜艇投下了重磅炸弹,虽然没有击中潜艇,但爆炸的冲击波把潜艇内部许多设备震毁,灯也灭了,更可怕的是震坏了蓄电池造成大量氯气泄出,致使潜艇无法下潜,艇员只能挤在狭小的指挥台前的甲板上。而这时巡逻机又飞了回来,一看有机可乘,照着潜艇就是一… 相似文献
8.
1979,1980年春季,作者在采自宁波的两种鳗类体上找到两种孔肠科(Opecoelidae Ozaki, 1925)吸虫,经鉴定为两新种,描述于后。
文内测量单位一律为mm,卵子为μm。模式标本保存在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相似文献
9.
日本海和中国东海学术讨论会(即“JECSS”)是在美国和日本一些著名海洋学家的发起下组织起来的。该讨论会的主要目的是:(1)交流和讨论有关东亚边缘海域(包括黑潮和亲潮区)环流和有关水文现象的研究成果;(2)探讨上述海域在不同时间和空间尺度上的海水性质、生物和沉积物等方面与西北太平洋的相互作用。第一次“JECSS”会议是1981年6月1日至4日在日本召开的。当时出席会议的有美国、日本和南朝鲜,共41人。提交论文21篇。在那次会议上,除了进行学术交流外,还作出了以下三个决定:(1)第二届讨论会于1983年4月仍在日本举行;(2)寻求国际海委 相似文献
10.
据现有文献及我们近年对东海海洋调查资料的初步分析得知,在东海北部即济州岛西南海域有一个气旋型涡旋(下称“冷涡”)。它不仅在秋冬两季存在,而且在夏季亦出现,因而似为永久性的。为了验证这一现象的存在并进而研究它的有关特性,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于1980年7月在上述海区进行了一次 相似文献
11.
12.
随着我国海洋开发的不断深入, 开发领域已由传统的“ 捕鱼摸虾” 扩展到海水增养殖业、海洋石油工业、海洋能源工业、海洋药物和食品工业、海水直接利用业等, 海洋科技在传统海洋产业的技改, 新兴海洋产业的发展壮大,以及为未来产业做技术储备等不同层次上的支持作用也越来越重。一些海洋劳动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企业强烈感觉到, 由于缺乏海洋高新技术的支持, 而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局面的痛苦, 具有应用价值的海洋高新技术能够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已成为海洋企业界的共识。尽管这样, 海洋科技转移到海洋生产领域的道路却不像人们想象的那么通畅,制约的“瓶颈”很多,其中比较主要的就是缺乏有效的海洋技术中介工作。 相似文献
13.
14.
南黄海和东海“人工水母”投放试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1984—1986年,作者在南黄海和东海投放大量“人工水母”测量底层流。本文介绍了“人工水母”的投放、回收和漂流概况,根据这一实验结果,参考有关黄、东海海流研究的成果,绘出了调查试验海区的底层流模式。 相似文献
15.
16.
“东海风暴潮学术交流研讨会”于2002年11月13日至16日在浙江省绍兴市召开。 来自国家海洋局、水利部、中国气象局、总参气象局系统以及沿海省、市有关部门等30个单位的51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有20名专家学者在大会上宣读了内容涉及 相似文献
17.
长江口环境条件对日本鳗鲡(Anguilla japonica)鳗苗溯河洄游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江口是日本鳗鲡鳗苗的手要产区,利用2007年1-5月在长江口的长兴岛、横沙和杭州湾小洋山4个取样点得到的日本鳗鲡鳗苗渔获量数据,初步研究了鳗苗的补充时间分布以及补充量与潮汐、月相等环境因素之间的关系.发现鳗苗在长江口的补.充时间从1月下旬开始到5月中旬结束,鳗苗日产量峰值出现日期从长江口外向内逐渐推迟,与其洄游路线致.长江口附近潮汐为半月潮,每月有两次涨落潮,鳗苗溯河量与潮汐周期呈现一定的节律性,每月有两次鳗苗峰值.河口区鳗苗溯河具有潮流选择性,长江口内鳗苗溯河量起汛潮多于落汛潮:长江口外鳗苗溯河量和潮汐振幅呈现正相关趋势.日本鳗鲡鳗苗的溯河量与月相变化也有一定的关系;朔月望月的平均单网捕捞量之和占总平均单网捕捞量的93.13%,而上下弦只占6.87%.经过方差检验,朔月鳗苗溯河量多于望月,且二者之间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 相似文献
18.
本文全面地分析了此段海流的流路与流速结构,首次提出研究海域近底层的环流示意图。指出在夏季,韩国南岸和日本九州北岸均存在着一支南下的逆流,九州西岸出现两种或多种形式的流路。对马暖流在源地流速很弱,流向不稳定,流路时隐时显不明显,只有离开源地后才逐渐显示出一支海流轮廓;强流区在朝鲜海峡附近。该海流可明显地划分为三段。流速夏强冬弱,夏季流幅宽约80km。 相似文献
19.
“桑吉”轮事故溢出的凝析油和燃料油对漂油途经海域的海洋生态会产生长期灾害性影响。对溢油污染水体的漂移轨迹和污染程度及范围的预测可为海洋环境保护及污染评估提供重要基础信息。基于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研发的海洋环境业务化预报系统,本研究较精确预测了“桑吉”轮事故发生后至沉船位置的漂移轨迹;继而利用拉格朗日粒子追踪法预测了撞船后60天内的油粒子漂流轨迹。结果表明,沉船点附近的溢油主要向东北方向输运,大部分油粒子进入西边界强流黑潮并在黑潮带动下迅速进入黑潮延伸体海域。基于预报系统2009-2017年历史表层海流资料,对溢油影响程度和范围进行了风险概率分析,结果显示受溢油影响最大的区域为沉船点东北方向海域。 相似文献
20.
对马暖流“东海段”的流路与流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全面地分析了此段海流的流路与流速结构,首次提出研究海域近底层的环流示意图。指出在夏季,韩国南岸和日本九州北岸均存在着一支南下的逆流。九州西岸出现两种或多种形式的流路。对马暖流在源地流速很弱,流向不稳定,流路时隐时显不明显,只有离开源地后才逐渐显示出一支海流轮廓;强流区在朝鲜海峡附近。该海流可明显地划分为三段流速夏强冬弱,夏季度幅宽约80km.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