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传早年间,有位潘姓老渔翁。一日出海,竞从渔网中捞上几个“小人”来,他们遍身是毛,惟头顶无发,见人即呈“合掌顶礼状”,且“言语不可晓”。不知是怕是怜,老渔翁放生了这些“小人”。后有人告知他,抓来那“海怪”作腊肉,可保1年不饥。  相似文献   

2.
世界气象组织3月份发表公告说,大多数由电脑进行的气候模拟显示,发生于去年春夏之交的厄尔尼诺于今年6月以后趋于消退。但一些模拟结果则预测,厄尔尼诺结束后其姐妹——拉尼娜(LANINA)会接踵而至,将于今年7-9月来临,故世界天气仍难恢复正常。这一预测已得到许多厄尔尼诺研究专家的赞同,并受到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由于人们称厄尔尼诺为“圣婴”,继其之后到来的拉尼娜,自然成为它的姐妹。拉尼娜也译作拉尼尼亚,在西班牙语中为“仙姑”之意,是指反厄尔尼诺现象,即赤道附近东  相似文献   

3.
在上个世纪,“厄尔尼诺”现象带给人类巨大生态灾难。据统计,一次厄尔尼诺发生会给人类带来600-800亿美元的损失。而仅近50年以来,就已发生了13次。因此,用肆虐无忌、危害最烈来形容“厄尔尼诺”现象,已绝非危言耸听。在新世纪之初,人们在密切注视着厄尔尼诺、在紧张预测着厄尔尼诺现象的发生。同时,也成了世人共同话题、关注焦点。  相似文献   

4.
最近许多国家的学者致力研究了形成全球气候变暖的过程。这个过程形成的原因是地球上在碳的长期作用下,人类不断活动的结果。但直到现在,科学家们对许多问题还没有形成共识。根据预测到2020年,大气中的CO_2浓度将要加倍。学者们认为,在中纬度上产生飓风也与温室效应气候的变暖有关。美国的研究认为,全球气候将要变暖,首先引起海水温度的变化。在1989年12月旧金山召开的地理学学术讨论会上,学者们认为:由于温室效应到2052年海平面可能提高0.3~0.7m。全球大气平均温度将提高3~5℃。 HOAA在80年代完成的海洋遥测资料证明:每年温度平均提高0.1℃,而海平面平均提高  相似文献   

5.
6.
WCRP一lWCRP一2WCRP一3WCRP一4WCRP一5WCRP一6WCRP一7WCRP一8WCRP一9WCRP一10WCRP一11WCRP一12WCRP一13VALIDATION OF SATELLITE PRECIPITATION MEASUREMENTS FOR THEGl矛OBAL PRECIPITATION CLIMATOLOGY PROJECT(Report of an internationalWorkshop,Washington,D.C.,17一21 November 1986)(WMO/TD一No.203)WOCE CORE PROJECT 1 PLANNING MEETING ON THE GL()BAL DESCRIP-TION(Washington,5.C.,10一14 November 1986)(WMO/TD一No.205) INTERNAT…  相似文献   

7.
地球上之所以有适合生物和人类生活的气候,极地系统功不可没。极地系统是地球整体系统的一部分,它直接影响全球大气环流、大洋环流和气候变异,因而它成为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器和驱动器之一。也就是说,在人类活动对极地产生影响的同时,极地也反作用于人类。  相似文献   

8.
9.
利用国际热带气旋最佳路径资料集的历史热带气旋(TC)资料和Hadley中心海冰和海表温度资料集的海表温度(SST)数据,对能量耗散指数(PDI)、风破坏力评级指数(WDP)和风暴潮与波浪破坏力评级指数(SDP)进行统计,研究了1949-2019年近70 a来全球海域TC破坏力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 发现:全球各海区累积破...  相似文献   

10.
新生代主要全球气候事件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质历史时期发生的全球气候变化事件正在成为地球科学界的研究重点。新生代以来的许多全球气候变化事件都接近于现今的地球系统,对其研究有助于理解现今地球系统过程在气候快速变化时的响应。这些主要全球气候事件包括古新世—始新世最热事件(PETM)、渐新世初大冰期事件(EOGM)、中中新世冷事件、北极冰盖形成事件、中更新世气候周期转型事件(MPT)、Dansgaard/Oscheger事件、Heinrich事件、新仙女木事件和中全新世冷事件。CO2浓度在全球气候变化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全世界由于工业化进程的发展,人类向大气层排放过量的CO_2和其他废气,从而引起全球性增温,致使两极冰川融化而产生海平面上升。现今气候变暖已为人们直接感觉;而海平面上升虽不易察觉,亦为仪器观测记录到。80年代以来,各国科学家们对这种全球性气候变暖和海平面上升的趋势,开展了大面积的区域性观测研究。有关变暖和上升的报道接连见诸于报刊,其资料数据各国各地不一,特别是对未来  相似文献   

12.
针对重金属污染的特殊性和危害性以及广州市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现状,分析了全球气候变暖对广州市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可能影响,并根据新近提出的“化学定时炸弹”(CTB)的新概念(思想),初步提出了动态监控重金属污染以防止灾难性事件发生的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13.
辛华 《海洋世界》2008,(6):36-36
英国《焦点》月刊2007年9月号发表文章,题目是《潜伏的灾难》,作者是自然灾害专家比尔·麦圭尔。他在文章中说,忘记全球恐怖主义吧,因为地震、超级火山和飓风像定时炸弹正在滴答作响,对于全球大多数人来说,它们的威胁要比恐怖主义大得多。  相似文献   

14.
朱瑾 《海洋世界》2007,(4):22-27
自1860年开始应用气象仪器观测以来,全球平均温度上升了0.6℃。2006—2007年冬季我国全国平均气温为-2.4℃,较常年-4.3℃偏高1.9℃,仅次于1998—1999年冬季的-2.3℃,为自1951年以来历史同期第二高值。  相似文献   

15.
众所都知,人为的温室气体正在大气层累积,尤其是二氧化碳及氟氯碳化合物(CFC)。这些气体是一种气候强制力,并且会像毯子一样吸收红外辐射(热辐射),这些辐射本该从地球表面及大气层逸失到太空中。据美国航天总署(NASA)哥达德太空中心估算,这些人为气体  相似文献   

16.
<正>截至1月31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秘书处设定的提交期限截止前,共有55个工业化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已经提交了到2020年减少或限制温室气体排放的目标,这是各国为促进气候变化谈判取得成功而发出的积极信号。共有35个工业化国家向公约秘书处提交了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中期目标,20个发展中国家提交了限制排放的中期目标。提交承  相似文献   

17.
游佳 《海洋世界》2010,(1):30-33
<正>2009年12月7日,引人注目的世界气候大会在童话王国丹麦的哥本哈根召开。192个国家、超过130位国家和国际组织领导人出席了此次大会,这在联合国历史上是史无前例的。所有与会领导人都承诺应对气候变化,所有国家都表现出了要采取行动的意愿。各国希望通过这次会议商讨《京都议定书》第一阶段承诺到期后的后续方案,并就未来应对气候变化的全球行动签署新的协议。同时,各国所代表的不同利益集团也展开了讨价还价。此次会议被称作拯救地球命运的最后  相似文献   

18.
《海洋世界》2016,(4):3
正自1954年以来,北美洲平均出现的龙卷风次数逐渐上升,这种恶劣的气候现象会持续几天时间。目前,最新一项研究表明,伴随着全球气候转暖趋势日益严峻,将增大超级龙卷风现象的概率。研究人员表示,温暖气候对龙卷风现象产生一定的影响,但是当前研究方法的有限性阻碍了正确谜底的揭晓。目前,他们致力于分析龙卷风现象日益增多的危险性以及何种原因产生这种变化。目前研究小组正在努力分析哪种气候类型导致龙卷风现象的日益增多,他们认为,未来气象频率和极端条件可能会受到温暖气候的影响,意味着全球气候转暖趋势与龙卷风现象密切相关。这种最简单的气候变化将有助于理解整个气候分布变迁。  相似文献   

19.
我们现在正经历这个星球上的一个紧急状况,它正威胁着所有文明的未来。我知道‘地球的紧急状况’这一提法听起来有些不同寻常,但它确实是对我们现在所面临的处境的一种准确描述。  相似文献   

20.
《海洋世界》2007,(12):5-6
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近日发布了第四份全球气候评估报告,报告中首次指出全球海洋酸化对全球气候变化所造成的影响,呼吁世界各国重视气候变化并采取行动。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表示,在抗击全球变暖的过程中,中国和美国应发挥建设性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