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三次站由于夜间不守班,2时地面温度用公式法计算求取。规范规定:2时地面温度=1/2(当日地面最低温度 前一天20时地面温度)。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发现通过计算求得的2时地温有时有些反常,特别是受系统冷空气影响时更为明显,冷空气越强,降温辐度越大,求得的地温越反常。 相似文献
2.
<地面气象观测规范>规定,3次站02时地面温度用1/2(当日地面最低温度+前1天20时地面温度)求得.一般情况下,该公式毫无疑问,但08时观测后气温下降,用上述公式求算就会存在一定误差. 相似文献
3.
《地面气象观测规范》规定 ,3次站 0 2时地面温度用 1 / 2 (当日地面最低温度 +前 1天 2 0时地面温度 )求得。一般情况下 ,该公式毫无疑问 ,但 0 8时观测后气温下降 ,用上述公式求算就会存在一定误差。一般来说 ,0 2时地温不会比 0 8时观测的地面最低值低。但在 0 8时观测后 ,测站若受强冷空气或强降水等降温因素的影响 ,温度会急剧下降 ,2 0时观测的最低值就会低于当日 0 8时的极值。也就是说 ,当地温最低值出现在 0 8时至 2 0时之间而不在 2 0时 (前 1日 )至 0 8时之间时 ,用该公式求算 0 2时地面温度值 ,与实际温度就会存在一定的误差。… 相似文献
4.
“地面气象观测规范”在第三篇十六章四节无自记记录仪器一条中规定,三次站02时气温和地温以[当日最低气(地)温度1/2(十前一日20时气(地)温度](简称公式①)的公式计算而得。这个公式的缺点和修正办法《陕西气象》一九八○年第六期郑典同志《读02时温度计算中误差因果》一文作了论述。我赞同和支持郑典同志的 相似文献
5.
《规范》对三次观测站2时无自记仪器项目的记录统计方法中规定,2时地面温度用1/2(当日地面最低温度+前一天20时地面温度)求得。用这个方法统计2时地面温度,在大多数正常情况下是适用的。但在某些不规律的特殊情况下用此方法来统计,就会产生一些误差。 相似文献
6.
7.
地面温度测定的是地表与空气交界面的温度,冬季有积雪时测定的是雪面与空气交界面的温度。在观测工作中,发现冬季地温场有积雪时,14时观测地温有时会出现0cm温度表读数与地面最高温度表读数差值较大的现象。经反复观测,发现是由于地面温度表经过太阳直射,感应部分的积雪融化,与地面脱离,造成0 cm温度表与地面最高温度表读数均迅速上升。观测前30分钟巡视仪器时,因发现温度表下陷雪内,便重新埋放,使0cm温度表感应部分与雪面重新接触,温度迅速下降,而地面最高温度表则不会下降,这就造成了上述情况。 建议在冬季有积… 相似文献
8.
地面温度测定的是地表与空气交界面的温度,冬季有积雪时测定的是雪面与空气交界面的温度.在观测工作中,发现冬季地温场有积雪时,14时观测地温有时会出现0 cm温度表读数与地面最高温度表读数差值较大的现象.经反复观测,发现是由于地面温度表经过太阳直射,感应部分的积雪融化,与地面脱离,造成0 cm温度表与地面最高温度表读数均迅速上升.观测前30分钟巡视仪器时,因发现温度表下陷雪内,便重新埋放,使0 cm温度表感应部分与雪面重新接触,温度迅速下降,而地面最高温度表则不会下降,这就造成了上述情况. 相似文献
9.
10.
气象观测《规范》规定,三次观测站02时记录订正方法是:根据前一天20时和当日08时的时间记号,用内插法确定02时的正点位置,作记号读出自记值,其器差订正值为前一天20时和当日08时两个器差值的平均值。这是《规范》所规定,台站上也都是按照此规定执行的。但我们在预审、审核工作中发现,当温度自记仪器的感应部份被雨水打湿留有水珠或雨止后未及时清除,实测值与自记值值差就明显偏大。其原因是:温度计感应部份双金属片因雷雨大 相似文献
11.
1 引言 现行《地面气象观测规范》中,明确规定了3次观测站02时地面温度的计算方法。笔者在实际工作中,通过对一些计算个例的分析发现,在一些特殊天气情况下,其计算结果与实际值出现较大误差。为消除误差,特提出新的见解。 相似文献
12.
庚辰 《沙漠与绿洲气象(新疆气象)》1991,(1)
《地面气象观测规范》规定,3次观测站02时地面温度用当日地面最低温度和前一天20时地面温度的和之半求得。在正常天气时,用这个公式求得的02时地面温度是比较接近实测值的。但是当冷锋、低槽等天气系统在白天移过测站,使测站日最低温度出现在08时以后时,用上述公式求取的02时地面温度,与实测相差较大。例如,高要站1988年3月16日,地面最低温度13.3℃,08时的地面最低温度为22.8℃,实测当日02时地面温度为24.0℃,前一天20时地面温度25.8℃。按《规 相似文献
13.
地温场土壤疏松与否对地温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按照地面气象观测规范要求 :地温场“裸地表土应保持疏松、平整、无草 ,雨后造成地表板结时 ,应及时将表土耙松”。但执行起来 ,往往没有严格遵守 ,以致造成记录严重失真 ,使其资料无“三性”可言 ,给资料的使用带来严重的影响。1 地温场土壤疏松与否对地面最高温度的影响地温场土壤疏松与否对地面最高温度影响很大。在晴朗、高温、低湿、风力小、能见度好的天气条件下 ,白天板结时的地面温度与疏松时的地面温度相比 ,要低 10℃以上。这是因为板结时的土壤表面光滑紧密 ,其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比松土后疏松粗糙的土壤要大得多 ,因而白天增温… 相似文献
14.
气象台站现用的浅层5cm,10cm,15cm,20cm曲管温度表,测得各深度的地中温度。在日常工作中观测员有时因疏忽,出现记录误读现象。除读错5℃或10℃,凭经验可判断出误读外,那些读差1~2℃的记录就不易察觉。通此情况通过分析地温变化的规律,运用相邻时次记录的差值比较法、结合云天情况、地温的变化规律,从纵向的地温比较和横向的温差日变化对记录进行校对审查,可确定是否误读。本文从统计1990~1994年1月和7月scmdkm、玉scm、2败血地温逐日2)~?(”减2.值),2’~8“,8’~14”,14‘~20‘五年的温差平均表明,温差的变相一般… 相似文献
15.
16.
规范第十六章,三次观测站2时温度(气温、地面温度)在无自记仪器,用1/2[当日最低气温(地面温度) 前一天20时气温(地面温度)]求得。通过实际工作中发现有冷空气活动降温时,温度的日变化规律被破坏,这时用当日温度或地面温度最低值进行计算2时气温或地面温度记录有失真现象。 相似文献
17.
18.
长期以来 ,地温场的整理 ,对各台站的观测员来说 ,都是一件较麻烦的事情 ,因每次整理地温场时 ,都要重新测量地温场的长和宽、对方位、调整水平等 ,而且每逢强降水天气出现时 ,往往容易造成地温场泥土的流失 ,在整理地温场时还得从它处另取土补充 ,无疑增加了工作的难度 ,为彻底解决地温场整理过程中存在的上述问题 ,减少观测员不必要的劳动 ,提高工作效率 ,我们设计对地温场进行改造。根据设计方案 ,2 0 0 1年 2月对贵阳国家基准气候站地温场进行了改造 ,通过改造后一段时间的使用 ,我们觉得效果明显 ,基本解决了地温场整理过程中存在的问… 相似文献
19.
在气象观测规范107页和新规范111页规定无自记仪器的项目,三次观测站02时地面温度应用(当日地面最低温度 前一日20时地面温度)÷2求得。在以往的工作中,发现在特殊的天气条件下,利用规范规定计算出的02时地面温度低于当日夜间地面最低温度,有些还低的很多,通过对乌伊岭气象站和铁力气象站历年资料的统计,发现这种情况普遍存在。 相似文献
20.
当前,我省一般站使用地面测报程序DMCX-B。在使用过程中,发现地面0cm02时计算常出错,主要当前一天20时值和当天最低值的合计值为负数,且第一位小数为奇数时,计算机出错,从而影响日合计和日平均。对照该程序,发现程序599行有所不妥。针对上述情况,分析如下:当两者合计值为正时,原程序计算结果正确;为负奇数(第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