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本文叔述了在冀中平原油井水力压裂应力测量原理。通过该地区十口井油井的水力压裂应力测量结果表明,在1500~3200米深度范围内,三个主应力是随深度成线性增加的,它们之间的关系为:S_H>S_V>S。此外,根据在河北省易县的水力压裂应力测量和震源机制解结果,表明该地区的最大水平主应力方向为北东到北东东向。由此证明,冀中平原地区的现代地壳运动是以水平作用为主。同时还表明该地区的四组断裂的活动性质:NE和EW向断裂为引张类型,NNE向断裂为右旋走向滑动类型,NW向断裂为左旋走向滑动类型。 相似文献
2.
本文研究了唐山、天津和沧州地区的油井压裂记录,发现已充砂裂缝比未充砂裂缝条件下测得的瞬时闭合压力明显增高,并指出这一差值乃是由裂缝内砂子的支撑作用引起的。因此,在采用油井压裂记录确定地应力时,应考虑裂缝中砂子支撑作用带来的影响。 本文还对该地区具有未充砂条件下的油井压裂记录进行了分析,讨论了油井水力压裂应力测量的力学机制和解释方法。 最后讨论了油井水力压裂应力测量结果,得出该地区0——4000米深度范围内主应力随深度的线性变化关系,表明分布在该地区的北北东向断裂的现今活动,是属于右旋走向滑动类型。 相似文献
3.
4.
随着国内外页岩气勘探开发的不断深入,水力压裂微地震监测技术重要性越来越大,而该技术的核心是微地震事件定位.近些年前人对微地震事件的定位方法做了比较深入的研究,形成了众多定位方法.为此,依据目标函数构造及其求解方式对微地震事件定位方法进行了分类,主要介绍了两大类具有代表性的微地震事件定位方法:(1)基于走时的射线追踪定位方法;(2)基于波形的偏移定位方法.然后对其算法思路流程、优缺点等方面进行了归纳总结,分析了各类算法的研究现状及两种典型算法的应用实例,最后对微地震事件定位方法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水力压裂法是当前世界上直接测定深部地下应力唯一有效的方法。在美国兰吉里油田,曾利用深井测定了震源区1900米处的地应力。结合地震断层的产状和孔隙压力的情况,解释了诱发地震的成因,提出了控制地震的设想,此后,地下应力测量日益受到重视,目前已达5100米的深度。深井测定地下应力取决于石油开采技术的发展。我国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在石油开发研究院与华北有关油田的关注及配合下,开展了地下应力与压裂裂缝方位的测定研究。 相似文献
6.
7.
x射线衍射法,是定点长期连续观测地应力绝对值的一种理论基础较为牢靠而观测技术也较为有前途并且使用起来也比较轻便的方法。它可测量现今地应力,也可测量至今仍然存在着的区域和嵌镶两种古构造残余应力。本文,重点介绍用x射线衍射术测量现今地应力和古构造残余应力的大小及主方向的原理和方法。 相似文献
8.
9.
为了测量距地表1 000 m以下位置的地壳应力状态,我们研究并开发了钻孔千斤顶压裂技术.技术的原理是:当钻孔千斤顶对钻孔壁加载时,与钻孔轴向平行的方向将会产生两个相对的新裂隙;卸载之后,如果千斤顶对钻孔壁的同一个地方进行施压,这对裂隙将会再次张开.与钻孔轴向垂直的平面上的两个主应力的大小和方向分别是由重张压力和裂隙的方... 相似文献
10.
11.
12.
以凯瑟效应测量岩石试样先存应力,声发射探头与试样的耦合是不共重要环节,国内外学者采用的耦合方法,归结起来主要是面耦合与线耦合两种方式,作者以同一试样作了这两种耦合方法的对比实验,证实地耦合的测量效果优于面耦合,作者指出:使用圆柱状试样不仅制作简便,节省制作费用,而且由于探头与试样作线耦合获得更高的测量精度。 相似文献
13.
14.
15.
17.
由弹性波纵横波速比计算得到的泊松比,在利用地震波反演地下结构和物质组成时,可以提供比单纯地利用纵波或者横波波速更强的约束. 为了研究不同岩石中泊松比及其各向异性随围压的变化,选取19块典型的岩石样品,在不同围压下沿相互正交的3个方向同时测量纵、横波速度,并通过计算得到了泊松比及其各向异性. 结果表明,在大部分样品中泊松比各向异性与纵波速度各向异性有一定的相关性,但在有的样品中泊松比各向异性与纵波速度各向异性没有明显的关系,甚至表现出完全相反的变化规律. 由于泊松比也表现出很强的各向异性,在排除微裂隙的影响后有的仍可以达到30髎以上,在利用实际地震波传播数据通过泊松比反演地下物质结构时必须考虑其各向异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