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鄂尔多斯盆地东南缘海陆过渡相地层矿物组成复杂,页岩与砂岩、煤等岩性频繁交互,岩性纵向变化快。由于常规测井曲线分辨率较低,且扩径现象普遍,导致海相页岩气评价中常用的岩性识别与优质页岩识别方法效果较差。首先利用反褶积技术提高自然伽马、无铀伽马和铀测井曲线分辨率,然后通过测井交会图组合图版分别识别海陆过渡相地层岩性和页岩岩相,进一步通过新提出的铀-自然电位曲线重叠法识别海陆过渡相优质页岩。结果表明:反褶积技术能有效提高自然伽马、无铀伽马和铀曲线分辨率,利用自然伽马-密度测井交会图识别海陆过渡相地层岩性效果较好;铀-无铀伽马交会图能进一步识别3种岩相页岩(钙质硅质页岩、硅质黏土质页岩和黏土质页岩);在海陆过渡相地层中,新提出的铀-自然电位重叠法比传统ΔlogR法识别优质页岩效果更好。本研究可为海陆过渡相页岩气储层测井评价提供理论支持,提高优质页岩识别准确率。 相似文献
2.
明确致密储层“甜点”的分布是致密储层油气勘探的重点。通过岩心观察、薄片鉴定、X射线衍射、包裹体均一温度测定、常规物性分析等手段,对鄂尔多斯盆地南部彬长地区上古生界致密砂岩沉积特征、储层特征、成岩作用进行了详细研究,明确了储层形成的主要控制因素并建立了优质储层的发育模式。结果表明:沉积相是储层形成的基础,辫状河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心滩微相岩石粒度粗,孔隙结构为小孔-中细喉型,储层物性相对较好;曲流河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及河口坝微相岩石粒度细,孔喉结构为微孔-微喉型,储层物性相对较差。成岩作用对优质储层的发育与分布具有重要控制作用。间歇性火山凝灰质在酸性地层蚀变为高岭石,而在碱性地层蚀变为绿泥石套膜,抑制了石英次生加大和方解石胶结,保护了储集空间。石英次生加大主要为泥岩转化形成的SiO2渗滤到砂岩中形成的,中晚期方解石充填长石、岩屑溶孔为方解石顶底板胶结的主要原因。晚期构造改造形成的微裂缝无方解石胶结,改善了储层物性,对气藏起调整作用。彬长地区在3 750 m和3 900 m埋深段附近为2个溶蚀孔发育带。最优储层为溶蚀孔发育带内火山凝灰质转化形成的富含绿泥石套膜的中-... 相似文献
3.
西湖凹陷C油田浅层柳浪组河流相储层叠置样式复杂,非均质性强,海上油田钻井少,井间距较大,井间砂体分布预测难度大.基于三维地震和钻井岩心、测井资料,在建立等时地层格架的基础上,利用岩心相—测井相分析、等波形层位解释、有色反演、地震属性分析、河道砂体叠置正演分析等技术,对柳浪组储层进行精细刻画.结果表明:柳浪组为近南北向的辫状河—曲流河沉积体系,可划分为1个长期旋回、2个中期旋回、5个短期旋回;辫状河宽度为1.5~2.2 km,曲流河宽度为0.5~1.5 km;其中LL5段早期河道和晚期河道在开发靶区相互叠置,建议沿晚期河道布置水平井开发.该结果对研究区储层评价具有指导意义,可为其他地区河流相储层刻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在对岩心、测井、分析化验等资料综合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区域地质背景与地震砂体预测,对鄂尔多斯盆地渭北地区长3油组沉积微相特征及其与致密砂岩储层非均质性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该区沉积微相以纵向多期叠加、平面快速变化的浅水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微相为主。叠加河道砂体厚度在8~23.5m之间,各单期河道砂体厚度差异较大;在工区东、西部河道规模差异大,顺河道方向河道宽窄快速变化。叠加河道砂体的物性、含油性非均质性强,受单期河道规模影响较大。单期厚度较大的河道砂体中下部物性、含油性整体较好,单期厚度较小的河道砂体受钙质胶结和泥砾影响,物性、含油性整体较差。平面上,水下分流河道展布控制了物性、含油性分布,水下分流河道越宽,砂体规模越大,单期河道砂体越发育,物性、含油性越好,平面非均质性越弱。 相似文献
5.
以川东南A地区龙潭组海陆过渡相页岩为研究对象,总结岩石物理实验和测井响应规律,分析储层低阻成因;结合页岩组分特征,建立页岩储层导电模型,筛选有效总有机碳质量分数数据,推导考虑低阻影响因素的改进并联导电饱和度计算模型。结果表明:川东南A地区龙潭组海陆过渡相页岩黏土质量分数较高、孔隙类型及结构复杂、黄铁矿质量分数较高及炭化页岩和煤发育,具有低阻特征,采用Archie模型及其衍生公式计算饱和度结果精确度较低,采用改进并联导电饱和度计算模型能够提高饱和度预测效果。该结果为川东南龙潭组低阻页岩饱和度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根据岩心观察、薄片鉴定、压汞实验及扫描电镜资料,分析海拉尔盆地苏德尔特地区南屯组一段凝灰质砂岩储层微观非均质性及其主控因素.结果表明:由于火山碎屑物介入,与正常砂岩相比,该地区储层凝灰质砂岩孔隙类型多样,结构更加复杂,微观非均质性更强;凝灰质砂岩沉积微相类型及凝灰质来源成因是形成储层微观非均质性的基本因素,决定岩石的成... 相似文献
7.
伊拉克X油田Mishrif组为巨厚强非均质生物碎屑灰岩,开发难度大。基于岩心、铸体薄片、压汞实验、孔渗、核磁共振实验、测井曲线和开发动态等资料,通过数理统计和储层特征对比,刻画Mishrif储层垂向和平面非均质性;根据层序地层学和沉积学理论,明确储层非均质性成因。结果表明:X油田Mishrif组发育三套稳定隔层、多套夹层和三种成因的超高渗层,隔夹层、超高渗层与围岩存在巨大渗透率级差。Mishrif组垂向上储层特征呈三段式,即MB2段层内均质且孔、渗相关关系好,超高渗层分布在MB2段顶部,夹层发育程度低;MB1段层内非均质性强,物性变化快且幅度大,超高渗层分布规律弱,夹层发育程度高;MA段层内非均质性强,孔、渗相关关系差,超高渗层沿断层带分布,夹层较发育。平面上,储层展布具有“北厚南薄、核厚翼薄、网络状、点厚面薄”4种样式。研究区浅水缓坡沉积背景下发育多期层序旋回是巨厚强非均质生物碎屑灰岩的主要成因。碳酸盐岩缓坡相带分异显著,储层渗透率随沉积水动力增加而增高。开阔水体环境中沉积作用稳定,地层厚度大,储层非均质性弱;高能沉积环境是超高渗层的发育基础;局限沉积环境中夹层发育程度高,非均质性强... 相似文献
8.
松辽盆地青山口组在盆地内广泛分布,自下而上可细分为青山口组一段、青山口组二段和青山口组三段。岩性主要为一套黑色、绿色泥岩和砂岩,下部以泥岩为主,上部以粉砂岩为主。厚度一般为300m~500m。 相似文献
9.
分析孔隙结构和可动流体分布特征是储层研究的关键要素,也是当前研究的重点与热点,对致密砂岩油气勘探及提高油气采收率具有重要意义。以鄂尔多斯盆地庆城地区长7段致密砂岩储层为例,通过物性测试、铸体薄片、扫描电镜、高压压汞和核磁共振实验,结合分形理论,分析了致密砂岩储层孔隙结构、非均质性和可动流体分布特征,讨论了孔喉结构和非均质性对可动流体赋存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区长7段储层储集空间主要由微纳米级孔隙贡献,孔隙连通性较差,孔喉半径主要分布在0.050~0.500μm;孔喉结构非均质性较强,分形维数分布在2.65~2.90;流体可动性较差,可动流体饱和度分布在16.68%~51.74%,可动流体多分布在中孔和小孔内。研究区长7段储层可分为3类:从Ⅰ类到Ⅲ类储层,剩余粒间孔和粒间溶蚀孔发育变少,孔隙连通性变差,孔喉尺寸变小,较大孔喉变少,非均质性变强,流体可动性变差,中孔和大孔内可动流体含量趋于降低,可动流体倾向于在小孔内赋存。研究成果为致密砂岩油气勘探及油气采收率提高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以鄂尔多斯盆地西北部二叠系下石盒子组致密砂岩为研究对象,基于铸体薄片、扫描电镜观测结果,采用核磁共振和氮气吸附孔隙度、渗透率测试等方法,分析下石盒子组致密砂岩储层特征及质量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鄂尔多斯盆地西北部二叠系下石盒子组储层主要由长石岩屑砂岩及岩屑砂岩组成,属于典型的致密砂岩。快速埋藏是储层致密化的最主要原因,压实作用是造成储层质量降低的最主要因素,原生孔隙度下降率为58%;胶结作用进一步使砂岩储层致密,是导致储层质量降低的次要原因,原生孔隙度下降率为24%;成岩作用形成方解石和铁方解石并充填粒间孔隙,储层质量降低。长石的溶蚀提供广泛粒间孔隙,以及刚性石英颗粒的抵抗压实保护部分原生孔隙,改善储层质量。该结果为其他河流相致密砂岩盆地的储层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12.
为了明确致密砂岩气藏储层微观孔喉对气水相渗特征的控制机理,更好地指导气田增储上产,以东胜气田J72井区下石盒子组储层为研究对象,综合多种分析化验资料并细分岩石相探究了微观孔喉参数对气水渗流能力的影响,揭示了不同岩石相对含气性及产能的控制作用。研究结果表明:J72井区下石盒子组岩石相可以归纳为砾岩相、砾质砂岩相、含砾粗砂岩相、中细砂岩相、泥岩相五大类,其中含砾粗砂岩相、砾质砂岩相为优质岩石相;孔隙类型主要为次生粒间溶孔,平均占比达48.5%,含砾粗砂岩相、砾质砂岩相、中细砂岩相的粒间溶孔比例依次减少,三类岩石相均具有多重分形的特征,大孔比例逐渐降低,其中优质岩石相的物性好、综合分形维数小;优质岩石相的黏土矿物含量低、平均孔喉半径大,气体渗流时的可动气体孔隙度和最大有效气相渗透率较大,含气性好。综合研究认为优质岩石相是控制气井高产稳产的关键因素,深入剖析岩石相的微观特征可以为致密砂岩气藏的高效开发提供有力指导。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埋深为5.5~6.5 km极强超压环境下砂砾岩储层特征,以准噶尔盆地南缘四棵树凹陷高泉地区清水河组为例,根据露头、岩心、SEM、CT扫描、铸体薄片等资料,分析岩石矿物学、物性及孔隙特征,探讨沉积、成岩、构造、超压对砂砾岩储层的影响。结果表明:清水河组储层为中砾岩、细砾岩及砂岩,岩石类型为岩屑砂岩,发育粒内溶孔及微米级粒间孔,普遍见微细裂缝,整体为超低孔—超低渗储层;深埋压实是储层致密化主控因素,沉积相带及岩石类型控制储层物性及微观结构,表现为平原亚相河道差于前缘亚相水下分支河道,细砾岩岩相物性、喉道优于中砾岩及砂岩的;超压体系减缓伊利石的转化与储层的压实程度,多期构造运动增缝、高温酸性流体增溶,改善储层品质。 相似文献
14.
模糊数学法在储层评价中的应用——以鄂尔多斯盆地白于山地区延长组长4+5油层组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模糊数学综合评判法,确定储层评判对象因素集,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白于山地区延长组长4 5储集层研究,认为孔隙度、渗透率、排驱压力、分选系数、孔喉均值是储层评判对象因素集.经过储层评判对象因素集逐步回归分析,建立Ⅰ~Ⅳ类储层分类评价标准,其中Ⅰ~Ⅲ类为有效储层,Ⅳ类为非储集层.最后用Q型聚类统计对储层分析,表明白于山地区长4 5储集层属于Ⅱ类,即中等储层. 相似文献
15.
继四川盆地复兴地区涪页10井取得勘探突破后,侏罗系自流井组东岳庙段页岩油气表现出良好的勘探潜力。东岳庙段页岩发育独特的介壳灰岩夹层、黏土矿物含量高(质量分数最高可达60%),储层孔隙类型多样,纵向上具有很强的非均质性。以兴页X井为例,结合测录井资料、岩心观察、氩离子抛光扫描电镜等技术手段,重点剖析了东岳庙段陆相页岩岩相特征及其孔隙发育特征。建立了“夹层+矿物三端元”的陆相页岩岩相划分原则,将东岳庙段陆相页岩纵向上划分为6种岩相,即:介屑纹夹层型黏土页岩相;介屑纹夹层型混合页岩相;介屑灰岩相;粉砂介屑互层型混合页岩相;粉砂介屑互层型黏土页岩相;介壳韵律型混合页岩相。通过氩离子抛光扫描电镜观察发现,该套陆相页岩具有特殊的有机黏土复合体孔,其中介屑纹夹层型黏土页岩相有机孔类型最为发育,而介屑灰岩相有机孔不发育,主要发育粒内溶孔。压汞-氮气吸附联测结果显示6种岩相页岩的孔径分布无明显差异性。综合分析认为,有机质和黏土矿物在成岩演化过程中的相互作用是东岳庙段陆相页岩孔隙发育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岩相页岩孔隙结构是影响页岩气储集及运移能力的重要因素。以鄂西地区五峰—龙马溪组深层页岩为例,采用小角中子散射、高压压汞和场发射扫描电镜等实验方法,对比不同岩相页岩孔隙结构特征,明确不同岩相页岩孔隙结构特征差异及其控制因素。结果表明:鄂西地区五峰—龙马溪组页岩划分为高有机质硅质页岩岩相、中有机质硅质页岩岩相和低有机质黏土/混合质页岩岩相,不同岩相总孔隙度为1.76%~4.27%;高有机质硅质页岩和中有机质硅质页岩储集空间以有机孔为主,低有机质黏土/混合质页岩储集空间以无机孔为主,微裂缝发育程度为高有机质硅质页岩>中有机质硅质页岩>低有机质黏土/混合质页岩;有机质丰度和矿物组分是不同岩相页岩孔隙结构差异主控因素,随总有机碳质量分数和硅质矿物质量分数降低,有机孔密度和孔径显著下降,孔隙结构非均质性减弱,微裂缝发育程度逐渐降低。高有机质硅质页岩相具有较强生烃潜力,微裂缝发育程度较高,为研究区段最优页岩相。总有机碳质量分数和矿物组分是五峰—龙马溪组深层页岩气储层不同岩相孔隙结构特征差异关键因素,高有机质硅质页岩相为研究区段最优页岩相。该结果为鄂西地区下寒武统五峰—龙马溪组深层页岩气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