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兴和岩群为一套层状无序构造岩石地层。岩石组合为麻粒岩、片麻岩、石英岩、透辉石岩、斜长角闪岩,通过岩石学、矿物学、岩石化学、地球化学等综合分析认为为一套火山—沉积建造,形成于活动大陆边缘。变质程度高角达闪岩相—麻粒岩相,系区域中高温、中高压变质作用产物。以太古宙高级区为代表,PTt为逆时针演进形式,早期增温为主,峰期温压均较高,峰期后为近等压冷却过程,它们反映地壳因岩浆底侵而增厚的动力学机制。  相似文献   

2.
东南极拉斯曼丘陵地区代表性的原岩为镁铁质岩的暗色麻粒岩,其中猪石的U-Pb同位素年代测定表明,本区在泛非事件之间的晚元古中期可能经历过一次麻粒岩相变质作用主要由斜方辉石-单斜辉石-斜长石-石英组成的暗色麻粒岩的U-Pb不一致年龄结果为772.4+71.1/-48.0Ma。  相似文献   

3.
东南极拉斯曼丘陵地区代表性的原岩为镁铁质堆晶岩的暗色麻粒岩,其中锆石的U-Pb同位素年代测定表明,本区在泛非事件(500Ma)之前的晚元古中期可能经历过一次麻粒岩相变质作用,主要由斜方辉石-单斜辉石-斜长石-石英组成的暗色麻粒岩的U-Pb不一致线年龄结果为772.4+71.1/-48.0(2σ)Ma。结合野外地质证据,此年龄可能代表了该区已识别出的早期中压麻粒岩相变质作用事件并对应于罗迪尼亚事件  相似文献   

4.
内蒙古中北部太古界乌拉山岩群变质作用演化及其PTt轨迹表现为顺时针形式,温度在600。C—800。C,压力在0.5—1.0Gpa之间。压力的变化幅度相对较大,地壳由构造增厚到抬升减薄过程速度快。由早期角闪岩相的变质作用到麻粒岩相的变质作用温度增加200。C,压力增加0.3Gpa左右。峰期变质属于高温高压的变质条件,峰期变质之后,降温降压作用明显加快,显示地壳的抬升减薄作用是乌拉山岩群变质作用主要的特征。  相似文献   

5.
1、区域地质概况内蒙古中部大青山地区是华北地块北缘前寒武纪变质结晶基底岩系出露区之一,到目前为止最古老的地质体为古太古界兴和岩群,其建组剖面位于内蒙古乌兰察布盟兴和县附近。西乌兰不浪地区的兴和岩群二十世纪70年代1∶20万区域地质调查时称其为古太古界五台群,1987年《内蒙古地层表》称其为古太古界集宁群,李树勋等(1986)认为其相当于色尔腾山岩群的高级变质岩系。同时,部分学者认为大量  相似文献   

6.
内蒙古中北部太古界兴和岩群变质作用演化及其PTt轨迹表现为逆时针形式,峰期温度高达800℃~850℃,压力0.90Gpa~1.00GPa,反映了增温增压的地壳动力学过程,强烈的构造变动和区域性高热流共同作用的结果;从第二阶段峰期变质到第三阶段近等压冷却过程为区域性重熔事件的产物。直至第四期角闪岩相的退变质阶段显示出地壳减薄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兴和岩群按斜长石和二辉石的含量进一步划分为二辉麻粒岩、二辉斜长麻粒岩、长英质麻粒岩等。其中,二辉麻粒岩含磁铁矿品位在mFe5%~12%,为超贫磁铁矿的主要赋矿层位[1],本文研究了兴和岩群中二辉麻粒岩的岩石学、岩石化学特征、原岩环境以及所含超贫磁铁矿品位、选矿一般工艺流程等。  相似文献   

8.
内蒙古中北部太古界兴和岩群变质作用演化表现为增温增压的地壳动力学过程,强烈的构造变动和区域性高热流共同作用的结果;从第二阶段峰期变质到第三阶段近等压冷却过程为区域性重熔事件的产物。直至第四期角闪岩相的退变质阶段显示出地壳减薄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对东南极普里兹湾Sstrene岛石榴辉石麻粒岩的变质年龄通过Sm-Nd法做了重新测定,得出604±28(2σ)Ma的石榴石-辉石-斜长石-全岩矿物内部等时线年龄,并指出本数值代表了该区主期中压麻粒岩相变质年龄。至于与其北东部的Bolingen群岛、拉斯曼丘陵的关系,通过岩石组合,变质叠加及其空间变化特征并结合变质时代推断,自Sstrene岛至拉斯曼丘陵后期低压变质叠加逐渐增强,早期中压及晚期低压变质可能代表了同一变质旋回的不同阶段  相似文献   

10.
对东南极普里兹泫Sφstrene岛石榴辉石麻粒岩的变质年龄通过Sm-Nd法做了重新测定,得出了604±28Ma的石榴石-辉石-斜长石-全岩矿物内部等时线年龄,并指出本数值代表的该区主期中压麻粒岩相变质年龄。至于与其北东部的Bolingen群岛拉期曼丘陵的关系,通过岩石组合,变质叠加及其空间变化特征并结合变质时代推断,自Sφstrene岛至拉斯曼丘陵后期低压变质叠加逐渐增强,早期中压及晚期低压变质可  相似文献   

11.
内蒙古中部太古界乌拉山岩群变质作用峰期变质的温度为830~948℃,压力为0.942GPa。是麻粒岩相变质作用发生于地壳大幅度增厚的环境,强烈的构造变动和区域性高热流共同作用的结果。从第二阶段峰期变质到第三阶段近等温减压过程为区域性地壳减薄的开始,直至第四期角闪岩相的退变质阶段显示出地壳大幅度减薄和抬升剥蚀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化德县大兴牧村一带属华北陆块北缘晚古生代增生带,地层系统属华北地层区内蒙古草原地层分区.古元古界宝音图岩群岩石组合为一套变质陆源碎屑沉积一火山地层,为测区最古老的变质地层,呈不规则状捕虏体或残留体产出,总体呈北东东向条带状展布,地层内部褶皱构造发育,断裂构造以挤压、走滑为特征.宝音图岩群为一套低绿片岩相的变质岩系,其变质共生矿物组合为红柱石、白云母、黑云母、石榴子石.由变质作用形成了红柱石,变形作用使得红柱石产生了显微变形构造.  相似文献   

13.
杨宏博  丁心科  朱雪莲 《西部资源》2013,(1):147+149-147,149
内蒙古中部前寒武纪变质杂岩经历过高角闪岩相—麻粒岩相的变质作用,提出了麻粒岩系和出露孔兹岩系之间时空演化关系的相关问题,解决的方法是利用最先进的SHRIMP测年技术,结合野外地质标志及变质反应,讨论研究高级变质岩的形成演化机制。通过区域对比研究讨论高级变质岩的形成时代。  相似文献   

14.
东南极格罗夫山存在一套经历了峰期麻粒岩相变质作用的镁铁质麻粒岩和斜长角闪岩。对含石榴石的镁铁质麻粒岩的详细研究则显示了近等温降压 (ITD)的顺时针PT演化轨迹 ,与拉斯曼丘陵有相似的演化历史。岩石的主量元素组成和玄武岩一致 ,并且具有拉斑玄武岩演化趋势。进一步的地球化学研究表明 ,这套玄武岩为洋岛型玄武岩 (OIB)和洋中脊型玄武岩(MORB)的组合。OIB型具有大体类似的地球化学性质 ,它们均富集Ti(TiO2 =2 .68% )、REE( =2 0 2 μg/g)、LREE[(La/Yb) N=4.8]、Ti/Y( =343)、Zr/Y( =3.1 ) ,具洋岛玄武岩的特征 ,推测岩浆来源于富集地幔源区 (EM)。而MORB型以低Ti (TiO2 =1 .1 %— 1 .31 % ) ,明显低于OIB的P的含量 (P2 O5=0 .1 %— 0 .2 % ) ,低REE ( 4 7— 93μg/g)、LREE/HREE( 2 .2 7— 2 .5 4 )、(La/Yb) N( =1 .30— 1 .62 )为特征 ,具洋中脊玄武岩的特征。MORB和OIB组合的出现说明在泛非期该区可能存在过洋盆。  相似文献   

15.
在东南极普里兹湾拉斯曼丘陵地区变泥质岩和长英质片麻岩中,定向分布着透镜状、扁豆状和香肠状镁铁质、超镁铁质麻粒岩。这些岩石主量元素、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其原岩化学成分具镁铁质堆晶岩特征,并可能代表岩墙的构造作用残留体。在米洛半岛发现石榴子石周围有斜方辉石和斜长石的反应边,斜方辉石和斜长石由下述反应形成:石榴子石+石英→斜方辉石+斜长石。这个反应为减压反应,应用地质温压计确定其温度和压力分别为747±48°C和6.3±0.5kbar,本文首次应用石榴子石-斜方辉石-斜长石-石英组合确立本区早期中压麻粒岩相事件的存在。本文还对镁铁质麻粒岩的原岩成因及矿物中的减压结构所代表的构造意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东南极的格罗夫山是普里兹造山带向南极内陆的延伸部分。对格罗夫山不同碎石带中收集的高压麻粒岩和正片麻岩进行锆石U-Pb年代学研究。四个高压麻粒岩的锆石多数为变质新生锆石,仅少数保留有继承核,其年龄为2633—2502 Ma。在变质锆石中获得~570 Ma和~555—545 Ma两个阶段变质年龄,锆石微量元素特征显示为重稀土亏损,结合前人研究结果,推测这两阶段年龄分别代表了变质作用过程中的进变质和高压峰期变质年龄。两个正片麻岩的锆石普遍发育核-边结构,由一个发育振荡环带的岩浆核和均匀无环带的变质边组成。正片麻岩的原岩年龄存在差异,在样品GR14-3-4的锆石核部获得了1060±40 Ma的上交点年龄,其原岩可能来自格罗夫山东南部的冰下高地,而在样品GR14-5-4的锆石核部获得的原岩年龄为917±4 Ma,与格罗夫山基岩中的基性麻粒岩和正片麻岩的原岩年龄一致。在锆石边部获得的变质年龄较为一致,为~530 Ma,与以前在高压麻粒岩中获得的退变质年龄相当。本次研究确认了高压麻粒岩在格罗夫山地区不同碎石带中分布的广泛性,表明其可能普遍存在于格罗夫山冰下高地之中。同时也进一步证明格罗夫山冰下高地并没有受到格林维尔期构造热事件的影响,而是只经历了泛非期的单相变质构造旋回。  相似文献   

17.
调查区变质岩区跨东昆仑变质地区和南昆仑变质地区。从前寒武纪至晚古生代地层均有分布,文章正对前寒武纪金水口岩群白沙河岩组变质岩进行研究。总结其变质作用及其变质演化特征,希望为该地区地质研究工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通过1:25万区域地质填图(修测),对1:25万马尔康幅的地层、岩浆岩和构造单元进行了重新厘定,对区内的区域变质岩进行了初步重新划分,根据特征变质矿物组合进行了变质相带划分,初步划分了变质期次,重新厘定了三级变质岩带。  相似文献   

19.
华北陆块北缘西段主要由古太古代兴和岩群、中太古代集宁岩群和乌拉山岩群的麻粒岩、片麻岩组成。该区主要赋存铁、金、石墨矿,如产在兴和岩群中的毫赖沟铁矿,乌拉山岩群中的贾格尔其庙铁矿、查汗木胡鲁和黄土窑石墨矿,乌拉山岩群、色尔腾山岩群中的条带铁矿床,早元古代伟晶岩浆作用形成与花岗伟晶岩有关的白云母矿、与透辉石伟晶岩有关的稀土磷矿。这些矿产的形成,受深断裂带、成矿构造环境、地层和岩浆作用等因素控制。  相似文献   

20.
区内出露地层比较简单,异常主要分布在太古代集宁岩群矽线榴石斜长片麻岩、榴石钾长片麻岩、矽线榴石钾长片麻岩夹麻粒岩中,该地层是Au富集成矿的有利地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