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长江三角洲南部地面沉降与地裂缝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过量开采地下水导致长江三角洲南部产生严重的地面沉降和地裂缝,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地面沉降和地裂缝的发生和发展在时空上与地下水开采具有密切联系,在地下水开采高峰期,地面沉降速率明显增加,在地下水位稳定期和回升期,地面沉降速率显著减小,甚至出现少量回弹。平面上,地面沉降分布形态与主采层地下水位分布形态具有很强的关联性;垂向上,地面沉降分布形态与沉降层、主采层及土层的厚度、压缩性等有关,弱透水层和含水层都可能成为主要沉降层。开采地下水条件下土层的变形与其经历的地下水位变化过程有关,不仅弱透水层存在塑性和粘塑性变形,在一定水位变化条件下含水砂层也存在塑性和粘塑性变形。地面沉降是地表下所有受影响土层的变形之和,为了控制地面沉降和地裂缝的发展,应限制地下水的开采量,尤其是避免出现地下水位低于土层历史上曾经达到的最低水位。  相似文献   

2.
地质灾害指自然因素或者人为活动引发的危害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灾害。随着瑞安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类工程活动规模与强度不断加大,滑坡、崩塌、泥石泥等地质灾害时有发生,  相似文献   

3.
地面沉降与地裂缝是北京平原区的主要地质灾害。本文在大量的实际资料的基础上,分析了地面沉降、地裂缝在时间、空间和活动方式上的关联,认为二者在加剧活动时间上具有同步性,在活动特征上具有相似性;但发育起点不同,分布上也存在某些不一致性。并以高丽营地裂缝为例,分析了地面沉降与地裂缝之间的相互作用,通过八仙庄地面沉降监测站分层监测结果、地下水监测孔的年水位变幅和勘察孔揭露的地层情况,计算出地裂缝两侧土层不均匀沉降差占地裂缝垂向位错量的30%。研究结果可为二者的联合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由于长期过量开采地下水,苏州、无锡和常州(苏锡常)的局部地区地裂缝发育,在深层地下水禁采十多年后的今天有些地裂缝还在发展。地裂缝的发育及发展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其具体力学机制尚不明确。为了查明影响地裂缝发育的因素、确定各因素对地裂缝的影响程度,本文在苏锡常地裂缝发育现状的基础上,利用基于确定性系数计算权重法对苏锡常地裂缝发育危险性进行预测分区。模型考虑了基岩埋深、基岩坡度、累计地面沉降量、沉降坡度、第二含水层厚度、第二含水层厚度变化梯度、第二含水层水位降深、第四纪沉积相等8个主要影响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苏锡常地区北部地裂缝易发,东南部发生地裂缝的危险性较小。计算结果与苏锡常地裂缝的分布及发育情况基本一致,验证了该方法在地裂缝预测方面的有效性。本研究对苏锡常地区地下水开采及城市建设规划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西安市地热水开采的现状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西安地区承压井和地热井水位及开采量和分层沉降量等资料分析后得出:西安市区地面沉降和地裂缝活动是由于过量开采承压水所引起的。目前西安市深层地热水开采还没有加剧西安市区地沉降和地裂缝活动。控制并减少承压水的开采量,是减弱西安市区地面沉降和地裂缝活动的最在效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6.
苏锡常地区主要地质灾害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苏锡常地区由于超量开采深层地下水,相继出现了地面沉降、地裂缝等地质灾害,已造成了大量的经济损失,成为影响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本文在分析苏锡常地区地质环境条件的基础上,总结出本地区地质灾害主要类型、分布特征以及形成条件等,并对人类活动可能遭受地质灾害的危险性进行分析,进而提出地质灾害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7.
本文依据对地裂缝的监测资料并结合地震及地面沉降等多方面研究成果,提出了西安地裂缝发展具有三个活动周期:Ⅰ级活动周期400~700年,Ⅱ级活动周期20~22年,Ⅲ级活动周期为一年,当前正值地裂缝活动高潮期。文中又据地裂缝的垂直活动速率及其对建筑物的破坏程度对地裂缝活动强度进行了分级,并提出减轻地裂缝危害的防治对策,这对西安市的城市建设和规划将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临汾盆地属于成长型盆地,是地裂缝发育较多的地区。本文通过详细的野外调查,查清了地裂缝的分布概况,总结了地裂缝的平面展布特征,通过探槽揭示了地裂缝的剖面结构特征,并概括了地裂缝的灾害特征。临汾盆地86条地裂缝主要分布在新构造活动强烈的临汾凹陷、侯马凹陷以及襄汾凸起等新构造单元区,与下伏断裂具有一致性和相关性。地裂缝发育的基本特征有平面展布特征、剖面结构特征、运动特征和活动特征。地裂缝平面展布特征多样,具有定向性、多样性、成带性和分段发育特征; 剖面结构有阶梯型、Y字型和梳状型; 运动特征是横向水平拉张、竖直位错; 活动特征具有活动间断、受降雨控制、活动差异和持续扩展。地裂缝引起的地面变形特征可分为剪切型和拉张型。地裂缝对房屋建筑的破坏类型有墙体开裂、屋顶开裂、楼梯断裂和门窗变形。  相似文献   

9.
苏锡常地区地面沉降及地裂缝灾害较为严重,尤其是地裂缝造成的危害较为明显。本文通过对江阴市河塘镇地裂缝分布区的勘查,从地质条件及人为活动两方面剖析了地裂缝的形成原因、发展趋势及相应对策,并对地质灾害的勘查工作提出方向性建议。  相似文献   

10.
刘学峰  邵爱武 《地下水》2008,30(6):124-126
西安城区存在十多条规模不一的地裂缝,地裂缝两侧地面存在不同程度的沉降。随着地面沉降的加剧,给周边的建筑物、城市道路、市政管道设施等都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和破坏,对城市建设的发展带来了诸多不利因素。西安地区地裂缝的发育和地面沉降的加剧,除了西安地区的地质构造因素外,另一个主要原因是人为过量汲取地下水所致。所以,对地裂缝的防治除了采取一些被动措施,如建筑物规划时应避让地裂缝、地裂缝附近的建筑物均应采取必要的结构措施等外,我们还应采取积极的防治措施,即严格控制深层承压水的开采量,以减小地裂缝两侧地面的沉降速度和沉降量,从而降低地裂缝的危害程度。  相似文献   

11.
阜阳市作为地面沉降的典型城市,近年来,地面沉降已成为阻碍城市发展的重要地质环境问题。研究结合阜阳市现行地质条件,从地面沉降现状、自然因素与人类活动三个方面建立适用于阜阳市的地面沉降危险性评价指标体系,从地面高程、人口密度、单位面积GDP、工程重要性分布4个方面建立易损性评价指标体系共同组建风险性评价指标体系,引入层次分析法-综合指数法完成阜阳市地面沉降风险评价。依据评价结果提出针对性防控建议,取得的研究成果可为阜阳市国土空间开发规划与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地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2001-2020年上海市地面沉降灾害经济损失评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地面沉降是加速潮灾、涝灾等自然灾害的风险源.由于上海市市政建设和高层建筑的建设以及周边地区继续抽取地下水的影响,地面沉降趋势仍在继续.这使上海市在未来必将遭受地面沉降灾害所产生的巨大经济损失.分析了上海市未来地面沉降灾害产生经济损失的可能性、损失程度等.通过对影响未来地面沉降灾害经济损失不确定因素的分析,运用统计方法评估了2001-2020年间上海市地面沉降灾害风险的经济损失.经评估,2001-2020年上海区地面沉降灾害风险经济损失总额为245.7亿元.  相似文献   

13.
西安地裂缝活动特征及勘查思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立峰  李益朝  刘方  朱桦 《西北地质》2005,38(4):102-107
西安地裂缝是在西安断陷构造活动和现代区域引张应力场的作用下,叠加了近期城市过量抽汲深层承压水等非构造因素引起的地表位移变化所致,成为人为因素加速构造地裂活动的典型代表,引起了各级政府以及国内外地学界的普遍关注。地裂缝所经之处,不仅造成地面地下建(构)筑设施严重毁损,而且给城市规划和建设带来了难以估量的经济损失,成为西安市最突出的城市地质灾害。笔者通过阐述西安地裂缝成生地质环境背景及其分布、时空运动规律、发育特征和形成机制,探讨了西安地裂缝勘查工作的思路、技术与方法。  相似文献   

14.
Jakarta is the capital city of Indonesia with a population of about 9.6 million people, inhabiting an area of about 660 square-km. In the last three decades, urban development of Jakarta has grown very rapidly in the sectors of industry, trade, transportation, real estate, and many others. This exponentially increased urban development introduces several environmental problems. Land subsidence is one of them. The resulted land subsidence will also then affect the urban development plan and process. It has been reported for many years that several places in Jakarta are subsiding at different rates. The leveling surveys, GPS survey methods, and InSAR measurements have been used to study land subsidence in Jakarta, over the period of 1982–2010. In general, it was found that the land subsidence exhibits spatial and temporal variations, with the rates of about 1–15 cm/year. A few locations can have the subsidence rates up to about 20–28 cm/year. There are four different types of land subsidence that can be expected to occur in the Jakarta basin, namely: subsidence due to groundwater extraction, subsidence induced by the load of constructions (i.e., settlement of high compressibility soil), subsidence caused by natural consolidation of alluvial soil, and tectonic subsidence. It was found that the spatial and temporal variations of land subsidence depend on the corresponding variations of groundwater extraction, coupled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edimentary layers and building loads above it. In general, there is strong relation between land subsidence and urban development activities in Jakarta.  相似文献   

15.
地质环境背景是城市规划的基础条件之一。而人类工程活动产生的各类地质灾害对城市的扩张规划具有重要影响。以往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本文以济南东部产业带规划为例,分析了济南市东部地区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复杂程度、水文地质条件与岩土体工程地质性质等地质环境背景特征及其对产业带的规划建设的适宜性;同时,论述了区内铁矿开采、道路建设、房地产开发等人类工程活动诱发的诸如采空塌陷、地裂缝、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对产业带的规划建设造成的危害与影响,并提出了防治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6.
主要综述了勘察技术在地面沉降、地裂缝、滑坡、岩溶塌陷等城市灾害地质勘察研究及治理方面的应用 ,以促进勘察技术在城市灾害地质研究领域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辽宁省朝阳县地质灾害基本特征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论述朝阳县地形地貌、地层岩性、新构造运动、水文地质条件和人类工程活动特征的基础上,介绍了区内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和地裂缝地质灾害特征及危害,分析总结了它们的诱发因素和分布规律,提出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要做到因地制宜、因灾设防、科学合理、经济有效、全民动员、全社会防灾的对策,防灾治理工程要做到以灾为主、综合治理,提高防灾减灾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8.
济宁市区地面沉降及防冶措施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地面沉降是近年来我国和世界上许多城市出现的重要的地质灾害之一,济宁城区1988年发现地面沉降,并以25.2mm/a沉降速度发展。本文从新构造运动、地下水开采、第四系砂土特征等方面,分析了济宁城区地面沉降的产生原因,指出新构造运动与超量抽取地下水是造成济宁城区地面沉降主要原因;通过对地下水开采量的变化趋势,中、深层地下水的补给条件的分析,对地面沉降变化趋势作出了预测;根据济宁市地处济宁矿区的特点,提出了综合利用地下水、防治济宁城区地面沉降进一步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冲洪积平原地面沉降特征及主控因素——以北京平原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毅  罗郧  郭高轩  罗勇  雷坤超  王荣 《地质通报》2016,35(12):2100-2110
北京由于长期过量开采地下水,相继引发了一系列地质环境问题,其中地面沉降问题尤为突出。回顾了北京地面沉降发展历史,从平面和垂向上分析了地面沉降特征,在此基础上对北京冲洪积平原区沉降的主控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平面上,沉降分为南、北2个大区,7个沉降中心。北区已由多个单独沉降中心区扩展成一个大区域,南区北扩明显;(2)垂向上,南区第一压缩层为沉降主贡献层,沉降占比42%,浅部地层沉降速率减小,深部地层沉降速率增加。土体变形特征为塑性变形,包含蠕变变形;北区第二压缩层为沉降主贡献层,沉降占比65%,浅部沉降量值很小且波动平缓,深部沉降量相对较大。土体变形特征为浅部以弹性变形为主,深部以塑性变形为主,包含蠕变变形;(3)沉降受构造作用及基底格架控制,北东方向受冲洪积扇上部单一砂卵砾石的地层条件控制扩展范围有限,沉降整体向北西、南东方向扩张;(4)地层结构决定沉降平面和垂向分布特征,尤其北部冲洪积与南部湖相沉积的差异,是产生深浅部地层沉降贡献率不同的重要因素;(5)地下水开采仍是沉降产生的主因,地下水漏斗的扩展和沉降中心的分布高度吻合,主要沉降层地下水位下降速率与沉降速率成正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