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目前公认的最古老超大陆为中元古代的哥伦比亚超大陆,在此之前是否存在着更古老的超大陆一直未得到解答。根据许多太古宙克拉通古元古代裂谷的记录,部分研究推测目前分离的一些克拉通在古元古代之前就曾形成一个被称为肯诺兰的超大陆(Kenorland),而另一部分研究则表明不同的克拉通存在着不同的克拉通化时间,因此认为太古代并不存在统一的古老超大陆,而仅仅是存在着几个独立超级克拉通。  相似文献   

2.
研究区内的中元古代魏家沟岩群原岩为一套碳酸盐岩、陆缘碎屑岩及火山岩建造,形成于大陆裂谷-活动大陆边缘阶段,并于1036 Ma左右遭受变质变形.通过岩浆岩形成构造环境的判别,研究区中元古代岩浆活动贯穿于板块碰撞前、同碰撞及碰撞后.伴随着造山带的演化,本区中元古代经历了3期韧性变形,分别形成于大陆裂谷、活动大陆边缘及碰撞造山阶段.通过上述研究,确定了本区中元古代造山带的存在,并经历了大陆裂谷-被动大陆边缘-活动大陆边缘-碰撞造山的地质演化过程,证实了格林维尔造山运动在华北板块北缘的存在和对中元古代末期Rodinia超大陆拼合的响应.  相似文献   

3.
赣东北珍珠山群同位素年代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赣东北婺源—乐平地区浅变质地层珍珠山群的地质时代,以往普遍认为归属于中元古代,但由于缺乏高精度的同位素测年资料,时代归属尚存争议,目前主要有中元古代、古元古代和晚古生代3种认识。近期开展的1:5万区域地质调查工作,采用单颗粒锆石U-Pb法获得一批介于1113±118Ma~1379±65Ma间的同位素年龄数据,从而将珍珠山群时代合理地厘定为中元古代蓟县纪;此外,还获得了代表捕获晶体或残留的继承性浑圆状锆石表面年龄2497±19Ma和含量极少的结晶锆石年龄1827±76 Ma,推断珍珠山群之下还掩埋着古元古代地层或岩石,为区域深层构造研究提供了新的资料。  相似文献   

4.
一、区域地质概况伊尔岗地块(Yilgarn Block)位于西澳大利亚地盾的南部,是地盾的两个太古代古陆核(nucleii)(伊尔岗和皮里巴拉)之一。这两个古陆核间被不同程度变质和形变了的元古代盆地隔开,周围被宽阔的元古代变质岩和深成岩的线形岩带或称活动带包围着。伊尔岗地块的东南部边缘以变质作用年令为13亿年的阿尔巴尼弗雷塞省(Albany  相似文献   

5.
<正> 阿穆尔壳块常称布列亚地块。它包括中国的黑龙江省、苏联的阿穆尔州和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的一部分。在地质文献中对它有不同的解释(古生代褶皱带的边缘、古生代褶皱系内部的中间地块、地洼区、后海西地台)。阿穆尔壳块内保存着残留体(微大陆)和卡累利阿期大陆型壳(太古代和早元古代变质岩、早元古代磨拉斯、陆相火山岩和花岗岩)。  相似文献   

6.
华北地区古元古代真核生物化石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孙淑芬  朱士兴 《地质学报》2000,74(2):116-122,T002
在华北地区古元古代滹沱属豆村亚群的大石岭组、青石村组(约2500~2400Ma) 和长城群的常州沟组、串岭沟组(1800~1700Ma)中存在着大直径的球形态呈三 角形、多角形及船形微古植物,根据它们的大小、外部开矿和内部结构等综合判别,它们可难属于单细胞真核浮游生物。这些资料表明,地球早期单细胞真核生物可能始于古元古代早期的滹沱群底部(约2500~2400Ma),而到古元古代晚期的长城群(1800~  相似文献   

7.
扬子地块西、北缘中元古代地层的划分与对比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耿元生  旷红伟  柳永清  杜利林 《地质学报》2017,91(10):2151-2174
广泛分布于扬子地块西缘和北缘的中元古代地层经历了强烈的变形和绿片岩相的变质改造。根据形成时代,该区的中元古代可以识别出两个阶段,中元古代早期(1.8~1.4Ga)和中元古代晚期(1.4~1.0Ga)。中元古代早期的地层包括大红山群、东川群、河口群和通安组(1~4段),中元古代晚期的地层主要由分布在扬子地块西南缘的昆阳群、会理群和分布于扬子地块北缘的神农架群和打鼓石群组成。新的锆石原位定年结果表明,通安组的凝灰岩形成于1744±14Ma左右,河口群角斑岩形成于1659±23Ma左右,侵入会理群天宝山组的辉长辉绿岩形成于1026±7Ma左右。根据岩石组合、形成环境以及年代学资料,中元古代早期的大红山群、东川群、河口群和通安组(1~4段)形成时代相近,地层组成基本相同,它们都含有与岩浆热液有关的铁氧化物铜金(IOCG)矿床或层状铜矿床(SSC),都在1.75~1.45Ga期间形成于大陆裂解环境。扬子地块北缘的火地垭群也可能属于中元古代早期地层。中元古代晚期地层在扬子地块西缘北缘均有分布,其中的昆阳群和会理群大体形成于1.2~1.0Ga,神农架群和打鼓石群形成于1.4~1.0Ga,它们的顶界可能延伸到新元古代早期。在中元古代晚期的地层中含有大量叠层石,表明它们形成于温暖潮湿的浅海环境。除上述的中元古代晚期地层之外,云南元谋地区的苴林群、川西的登相营群、通安组五段等也属于中元古代晚期的地层。  相似文献   

8.
古元古代-中国重要的成矿期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古元古代是中国十分重要的成矿期,矿种多、成矿规模大、矿床类型复杂。与太古宙相比,古元古代构造体制发生了本质的变化,由太古宙全活动体制转换为活动带和稳定地块并存的构造格局,因而其成矿特征与太古宙有明显差别。太古宙成矿主要与绿岩带有关,相应形成铁、金、铜锌等矿床。在古元古代,与成矿有关的构造环境主要是与拉伸、裂陷和伸展活动有关的裂谷环境,其次为活动大陆边缘裂谷及弧后盆地和被动大陆边缘盆地,有少部分与伸展构造有关,产在深大断裂带中的矿床。因而古元古代成矿是以裂谷、裂陷为主的成矿体系。在古元古代形成华北陆块北缘东段辽吉与古元古代裂谷作用有关的硼、铁、菱镁矿、滑石、铅锌、铜镍、岫玉等矿床成矿系列、华北陆块南缘中条山-王屋山与古元古代裂谷作用有关的铜矿床成矿系列、佳木斯微陆块与古元古代沉积变质作用有关的石墨、金矿床成矿系列等11个主要矿床成矿系列。相应大规模成矿的有铁、铜、金、铅锌、金红石、钛铁矿等金属矿床及石墨、菱镁矿、硼、滑石等非金属矿床。就是同一种矿产,与太古宙相比,矿床类型也有明显差别,如条带状铁建造(BIF)型铁矿,在太古宙为阿尔戈马型,而古元古代则以苏必利尔湖型为主。  相似文献   

9.
会理—东川元古代海相火山岩带的特征与形成环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论述了会理-东川地理元古代海相火山岩的分布、岩石组分、岩浆系列与演化,探讨了该区元古代火山岩形成的构造环境,指出该区中元古代为一坳拉槽,新元古代为撞击裂谷。  相似文献   

10.
根据国内外发现的地洼区及其与铀成矿时代的关系,分为早元古代、中元古代、晚元古代、早古生代、晚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等7个不同时代的地洼区。铀的成矿富集,发生在地洼阶段激烈期向余动期的过渡时间内。元古代地洼区地壳固结早,铀成矿年龄值大,地洼余动期时间长。中新生代地洼区地壳固结晚,铀成矿年龄值小,地洼余动期时间较短。  相似文献   

11.
根据近几年来的综合研究和区调工作,对柴达木盆地及其南北缘前南华纪物质组成、变质变形等研究的基础上,首次按照不同地质构造演化阶段,将柴达木盆地及其南北缘前南华纪构造单元划分为:湟源中元古代古陆块、全吉新太古代—古元古代古陆块、达肯大坂古元古代古陆块、金水口古元古代古陆块、宁多中元古代古陆块5个一级构造单元以及8个二级构造单元,论述了各构造单元的地质特征,重塑了前南华纪地质阶段柴达木盆地及其南北缘地质过程与古陆块的演化历史。结合研究区内重要地质事件将柴达木盆地及其南北缘前南华纪地质演化厘定为新太古代古陆核形成、古元古代早期古陆块裂解、古元古代晚期—中元古代早期古陆块形成、中元古代早—中期陆内裂解沉降、中元古代晚期—新元古代早期陆块汇聚、新元古代陆块裂解6个地质过程,响应了全球Kenorland、Columbia、Rodinia三个超级大陆旋回事件。  相似文献   

12.
精确的古地磁方法和同位素测年方法的发展,有助于探讨深部构造的地震层析成像术的应用.以及基础地质新理论、新方法、新观点的迅猛发展,都推动着当前古元古代构造格架的研究,并取得一些重大进展和认识.本文着重评述研究古元古代构造格架的几种方法,综述了这几种方法的进展及利用该方法取得的成就。  相似文献   

13.
可以近似地把地质历史时期的碳循环看做为在沉积碳酸盐和沉积有机碳化学库之间的平衡。碳循环研究直接关系重建地球古大气、古海洋、古气候和古环境演变的历史,关系正确认识沉积矿产的成因。现在,人们已经对显生宙时期、对晚元古代碳循环进行了较多的研究,并取得了进展,但是对整个元古代和太古代碳循环的研究工作十分薄弱。预料元古代和太古代碳循环研究将成为未来地球科学重要的前沿研究领域。我国存在适于元古代碳循环研究的地质条件,建议开展相应的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14.
闽北前寒武纪变质岩的P—T—t轨迹和其形成的动力学过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梅华林  庄建民 《福建地质》1993,12(3):182-194
闻北前寒武纪变质岩是华夏古陆基底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对闽北麻源群和马面山群变质岩详细的变质变形关系的研究和石榴子石环带测定P-T-t轨迹的应用,结合构造地质和同位素年代学的资料,证实了麻源群变质岩形成于早元古代或更老年代,在早元古代末期遭受过中压、中高温变质,但在晚元古代晋宁期与中元古代形成的马面山群岩石一起经历了强烈的变质变形作用,表现为早元古代麻源群岩石遭受强烈改造,具有早期地壳再活化特点。麻源群岩石完整的晋宁期变质P-T-t轨迹不支持正常大陆碰撞的假说,它的形成与异常的地幔热流有关,很可能为一种地壳增厚和地幔减薄的动力学模式。  相似文献   

15.
根据对沉积建造、地层不整合面和岩浆、变形、变质事件的再研究,提出了中元古代伸展裂陷作用至中元古代末期-新元古代早期碰撞造山作用构成一个完整的威尔逊旋回;中元古界形成于扬子陆块结晶基底的裂陷槽环境,马槽园群和莲沱组分别为挤压型和拉张磨拉石建造;前人命名的神农运动和花山运动,实际上是描述同一造山作用过程的不同阶段,建议合称为“神农运动”,用于代表中元古代末期至产析元古代早期(1000-800Ma)的碰撞造山作用。  相似文献   

16.
文章依据地质构造单元、主要矿种和主要成矿类型,将赞比亚划分为古元古代班韦乌卢金-铁-锰多金属成矿带、中元古代基巴拉锡-钽-钨成矿带、中元古代伊鲁米德金-铜-铁成矿带、新元古代中非铜-钴成矿带、新元古代谦比西金-铜-钴成矿带、古生代-新生代卡鲁金刚石成矿带以及卡拉哈里沙漠等7个Ⅲ级成矿区带,并阐述了其中赞比亚主要的中元古代伊鲁米德金-铜-铁成矿带和新元古代中非铜钴成矿带的地质特征。  相似文献   

17.
关于中国元古宙地质年代划分几个问题的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简略回顾了我国元古宙划分的进展和问题。在我国地质文献中,元古宙通常以2.5Ga、1.8Ga、1.0Ga.和0.57Ga为年代界线划分为早、中和晚元古代。本文建议以古、中和新元古代代替早、中和晚元古代的命名。古元古代介于2.5Ga至1.8Ga之间,可包含三个纪,内部年代界线置于2.3Ga和2.05Ga。文中未对三个纪的名称和代表性地层单元提出明确的建议。中元古代通常包含长城纪和蓟县纪,纪的界线置于1.4Ga,而该代的顶部时限置于1.0Ga。然而,中元古代内位于1.6Ga、1.4Ga和1.ZGa均有明确的地层界线,所以有可能进一步划分为四个纪。新元古代包含青白口纪和震旦纪,以0.8Ga作为它们的分界,但对于震旦纪的时限存在着明显的分歧,其底界年龄有置于0.9Ga、0.85Ga和O.8Ga等不同意见。有些地质学家建议震旦纪可再分为二个纪,亦有以冰碛层的底或顶为界的不同划分方法,因而内部界线分别置于0.7Ga或0.65Ga。本文作者倾向以国际上建议的0.545Ga代替我国现行使用的0.57Ga,作为震旦纪与寒武纪的年代界线。  相似文献   

18.
龙首山古裂谷带的基本特征及其演化历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新虎 《西北地质》1992,13(1):6-13
在阿拉善地块南部边缘的龙首山、合黎山地区,发育一套中、晚元古代的沉积-火山岩系。该套岩系是在早元古代克拉通基础上发育起来的断陷槽沉积,沉积建造较为特征,火山岩碱质偏高,同时代的酸性侵入岩具有富硅、钾、铝、镁、钙的特点。形成有深成侵入的镁铁岩-超镁铁岩杂岩体及大量基性岩墙群,产有超大型铜镍(铂族)矿床及一些铀矿床,这一系列特点均与陆缘裂谷带特征有相近之处。该裂谷带是在早元古代结晶基底之上发育起来的。中元古代早期由于受异常地幔活动,地壳成穹、破裂、扩张,形成中、晚元古代裂谷,并在晚元古代末演变为宽阔的海域。  相似文献   

19.
东秦岭华北地台区岩浆活动的时代及地壳增长和再改造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黄萱  孙宝山 《岩石学报》1995,11(2):171-178
同位素年龄资料表明,东秦岭华北地台区,先后在晚太古-早元古代(太华群火山岩)、早中元古代(熊耳群火山岩、张家坪片麻状花岗岩)、中元古晚期-晚元古早期(龙王幢碱性花岗岩)、晚元古代(陶湾群火山岩)、古生代(洛南粗面质火山岩)和中生代等时期,发生过岩浆活动。Sm-Nd同位素地质研究揭示,在上述几个时期岩浆活动中,晚太古代和早中元古代的岩浆活动与地壳增长有关,其它时期岩浆活动主要反映地壳自身的再改造。另外,就华北地块大陆地壳整体看,地壳的增长从早太古代至少持续到早元古代。东秦岭华北地台区,在中元古代早期仍然存在有壳-幔分异作用。  相似文献   

20.
姚世齐  孙江华 《新疆地质》2012,30(4):377-383
新疆克孜勒塔格地区长杠子南中元古代变质花岗岩序列侵位于北山岩群中,从古元古代到二叠纪该地区岩浆作用非常活跃。1∶5万区域地质矿产调查工作,初步查明该区中元古代变质花岗岩的岩石学、岩石地球化学、同位素年代学等特征。通过对长杠子中元古代花岗岩序列岩石地球化学和同位素年代学研究,探讨该期侵入岩成因与就位机制及侵位时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