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论我国南海资源的特点及开发利用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南海我国可管辖的海域面积近200万km^2,具有丰富的生物,油气,矿产等资源,是我国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强大支持和保障因素,具有海域面积大,资源丰富,区位优势明显,未来开发潜力大等特点,应从强化“寸海寸金”的海洋国土意识出发,通过创新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建立强有力的海上统一执法队伍,按照统一规划,相对集中,由远及近的原则实施重点区域开发战略,全面提升南海国土资源开发利用的水平和效益。  相似文献   

2.
南海是中国四大海区吕最大的海区 ,海域面积辽阔 ,其中大陆架面积约占总面积的一半以上 ,仅北部大陆架 (2 0 0 m等深线以浅 )海域面积约 3.74× 1 0 5km2 ,海区平均水深 1 2 1 2 m,海洋水文环境相对稳定 ,具有热带和亚热海洋的特征。南海北部地下自然环境优越 ,沿岸入海河流多 ,径流量大 ,水质肥沃 ,渔业资源丰富 ,渔场广阔 ,全区海底为大面积平缓地带 ,为发展海洋渔业提供了有利条件。但是 ,目前南海区海洋捕捞渔业的形势并不乐观。1 渔业现状1 .1 渔船数量及其功率不断增加  据报告 ,南海区海洋捕捞机动渔船从 1 95 3年的 4艘 ,发展到…  相似文献   

3.
南海位于4°N~23°35′N,105°40′E~117°30′E之间,是中国四大海区中最大的海区,面积为3.5×106km2,其中大陆架面积约占总面积的一半以上,仅南海北部大陆架(200m等深线以内)海域面积约3.74×105km[1]。南海北部地理自然环境优越,渔业资源丰富,渔场广阔。南海渔民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根据资源和渔场的实际情况开发了具有南海特色的各种适应性渔具渔法,大大地推动了南海渔业的发展。1 渔获概况  南海区(包括广东、广西和海南三省)海洋捕捞业渔获量80%来自南海北部沿岸近…  相似文献   

4.
我国是海洋大国,拥有18000多公里的海岸线,管辖海域面积近300万平方公里.海洋中蕴藏的丰富资源,为祖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了巨大的能量和动力.  相似文献   

5.
《国土资源》2012,(7):25-27
南海宝藏丰富 南海是中国四大海域中最大、最深、自然资源最为丰富的海区,但自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南海的资源战略意义被肯定以来,这片空虚的战略要地迅速被周边其他国家抢夺。  相似文献   

6.
经过几代石油人的艰苦探索,油气勘探取得了一系列重大进展。琼东南盆地、珠江口盆地、台西南盆地等南海深水海域的油气重大发现表-明,我国海域南海区域具有较大的油气资源潜力,可能成为我国油气资-源的接替产地之一。勘探实践证明,勘探理论的创新,勘探思路的及时转变,勘探战略的正确选择是油-气再发现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7.
根据 1997年 12月至 1999年 6月在南海北部陆架区海域进行的底拖网渔业资源调查的资料 ,统计分析了南海北部陆架区海域深水金线鱼性腺成熟期的组成及分布、季节性变化和水深变化规律。结果表明 ,南海北部陆架区海域深水金线鱼的产卵场位于广东沿海水深 6 0~ 15 0m海区 ,尤其是珠江口外海区的群体更为密集 ;该生殖群体的产卵期较长 ,且分布范围大 ,未见有显著性变化。  相似文献   

8.
我国南海面积广阔,海岸曲折,港湾棋布,滩涂更为平坦辽阔。海岸线长达6,000多公里,加上大小岛屿罗列,共有600多个,岛岸线长约2,500多公里。可供浅海养殖的滩涂面积约200万亩。我国最大的水系之一的珠江流入南海,加上其它河流如南流河、韩江等也流入南海,总计迳流量每年约达3,000亿立方米以上。这样带来了硝酸盐、磷酸盐等海藻所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南海又处于热带和亚热带,气候温和,沿岸海水温度一般在20℃以上。且海面下有许多起伏成群的岩礁及珊瑚礁等,这种地理条件很自然地造成了特别丰富的南海海藻资源,而红藻中的江蓠不管是种类或者数量,在全国都是名列前茅的。  相似文献   

9.
<正>金线鱼属(Nemipterus)隶属于硬骨鱼纲(Osteichthyes)、鲈形目(Perciformes)、金线鱼科(Nemipteridae),主要分布于印度洋和太平洋的热带、亚热带海域。金线鱼肉质鲜美、营养丰富,是我国东南沿海的重要经济鱼类,是南海北部区域最主要的渔获种类之一[1],有巨大的资源开发潜力和  相似文献   

10.
近日,我国自主研发、亚洲最大的深海油气处理平台——荔湾3-1气田中心平台上部组块在南海浮托安装完成。这将为我国首个深水气田投产创造条件,对我国海洋石油工业从浅水到深水领域的跨越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荔湾3-1气田中心平台组块在距珠海200多公里的南海深水海域顺利安装完成,标志着我国在深海超大型油气平台的设计、建造和安装等方面取得历史性突破,实现了世界上首次在南海开敞海域整体浮托安装中心平台上部组块。  相似文献   

11.
Gas hydrate research has significant importance for securing world energy resources, and has the potential to produce considerable economic benefits. Previous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the South China Sea is an area that harbors gas hydrates. However, there is a lack of systematic investigations and understanding on the distribution of gas hydrate throughout the region. In this paper, we applied mineral resource quantitative assessment techniques to forecast and estimate the potential distribution of gas hydrate resources in the northern South China Sea. However, current hydrate samples from the South China Sea are too few to produce models of occurrences. Thus, according to similarity and contrast principles of mineral outputs, we can use a similar hydrate-mining environment with sufficient gas hydrate data as a testing ground for modeling northern South China Sea gas hydrate conditions. We selected the Gulf of Mexico, which has extensively studied gas hydrates, to develop predictive models of gas hydrate distributions, and to test errors in the model. Then, we compared the existing northern South China Sea hydrate-mining data with the Gulf of Mexico characteristics, and collated the relevant data into the model. Subsequently, we applied the model to the northern South China Sea to obtain the potential gas hydrate distribution of the area, and to identify significant exploration targets. Finally, we evaluated the reliability of the predicted results. The south seabed area of Taiwan Bank is recommended as a priority exploration target. The Zhujiang Mouth, Southeast Hainan, and Southwest Taiwan Basins, including the South Bijia Basin, also are recommended as exploration target areas. In addition, the method in this paper can provide a useful predictive approach for gas hydrate resource assessment, which gives a scientific basis for construction and implementation of long-term planning for gas hydrate exploration and general exploitation of the seabed of China.  相似文献   

12.
南海占我国海洋国土的2/3,不仅是中国国家安全的天然屏障和重要的出海口与战略通道,而且是我国未来重要的能源接续区与资源基地、地缘政治经济问题的多发区。对南海争端发展态势进行空间分布与关联性GIS分析,是重要的辅助决策支持。结果表明:(1)文献研究和网络爬虫等方法可以快速有效地获取南海争端历史地理数据,GIS技术能够对南海争端历史地理数据进行时空变化的深入分析;(2)就争端事件的时间分布而言,事件数量随时间推进呈现显著增长,个别发生重大南海争端事件的年份出现突增的现象;(3)就争端事件的空间分布而言,与越南及菲律宾相关的南海争端事件尤甚,其他周边国家则相对较少,这主要源于越菲两国的战略利益与南海所在区域交叠,使得越菲不断挑起事端;(4)越南、菲律宾与马来西亚等国的利益诉求区主要位于南沙群岛,各国诉求区分布明确,局部交错。网络GIS技术丰富了历史地理研究的途径,为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3.
四川"9.3"大暴雨中的水汽输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对四川“9.3”大暴雨中水汽来源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这次暴雨的水汽主要来源于南海、西太平洋地区;异常水汽输送在这次暴雨中占了较大的比例。暴雨日及前3天的异常水汽输送表明,造成此次川东暴雨的异常水汽来源于西太平洋经南海、东海、黄海的向北水汽输送和暴雨区北方的向南水汽输送,以及青藏高原的异常偏西风输送,孟加拉湾的水汽输送对异常强降水并没有明显的作用。大暴雨发生的前期,副高突然异常加强西伸。  相似文献   

14.
浅谈南海渔业管理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南海渔业资源衰退的主要原因是捕捞过度和海洋生态环境破坏。由于海洋生态过程是动力学过程,很多生态因素的变化会相应引起生态过程的变化,同时生态动力学过程的因素又是多方面的,因此南海渔业资源的管理和生产方式应该从过去的开发型管理向着管理型管理方向转变。这种管理方式涉及面较广,必须实施从渔业资源管理、渔业水域管理、渔业水域周围环境管理到加强对渔船与船员管理、捕养并重、健全法制、强化治政队伍与执法力量配置以及开展国际渔业合作等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15.
The South China Sea locates at the convergence center of the Eurasian Plate,the Pacific Plate and the Indo-Australia plate. The Cenozoic seafloor spreading in the South China Sea Basin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tectonic evolution of the South China Sea that records information of the continental margin tectonic history and its impact on regional geologic evolution. Magnetic data contains abundant geological structure information from the surface to deep. This paper reports magnetic data of the South China Sea. Through the conventional processing of these magnetic data,we report general results on the regional magnetic anomalies,such as the upward continuation graph,the polar magnetic anomaly map and the magnetic anomaly partition map. The magnetic anomaly field in the South China Sea is divided into eight areas,of which the characteristics are explained,and the tectonic evolution of the South China Sea is preliminarily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6.
南海区域渔船活动时空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海洋资源的不断开发利用,使得海洋空间规划变得尤为重要,其中以渔业资源占主要比重。为了对渔业资源监测与规划提供辅助决策信息,本文通过对南海及周边国家2018年船舶自动识别系统(AIS)数据进行预处理,采用数理统计和GIS空间分析方法,实现了南海区域渔船活动强度时空特征分析。结果显示: ① 2018年南海及周边国家渔船以区域性分布为主,集中在中国和越南沿海岸100 km以内区域,在秋季11月捕捞活动频繁,全年渔船平均活动强度白天大于夜晚,16:00 PM 时达到最大渔船活动强度; ② 中国在广东省、广西省和海南省各主要港口渔船活动强度呈现聚集性点状分布,渔船活动强度多大于100,部分港口附近海域呈条带状分布,西沙群岛相较南海其他群岛渔船活动强度较大,除越南外其他周边国家靠近南海附近海域部分海湾和港口有聚集式分布,渔船活动强度都小于2; ③ 越南渔船区域性分布明显,在胡志明港口呈现稳定的块状聚集性分布,且一年四季活动强度变化趋势不大,近岸渔船活动强度保持在50~100,越南渔船在中国南海禁渔线内靠近海南省西南部有两处活动较强的块状分布区域,2018年全年在此区域活动频率占采样天数的87.71%,且平均每小时有7~10艘渔船在该海域活动,休渔期内平均每小时渔船数量大于5,给中国南海海域渔业资源造成巨大威胁。本文通过AIS数据研究分析渔船活动可为海洋空间规划与政府相关部门提供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测高卫星同时应用于重力模型和地形模型时对计算南海地区岩石圈有效弹性厚度的影响,该影响可能会高估有效弹性厚度值。对比多项研究认为,南沙群岛地区岩石圈的有效弹性厚度约为9 km。通过对南海地区岩石圈的有效弹性厚度分布进行计算发现,南海海盆的有效弹性厚度最小约为4 km,南海周边的有效弹性厚度值较高,与海底岩石圈年龄的空间分布有较强的相关性,符合南海海盆扩张的历史。  相似文献   

18.
采用实证分析法,分析了对马来西亚南海战略利益及政策,认为马来西亚南海政策具有较为明显的务实性、矛盾性、两面性特点,未来具有解决南海问题多边化、国际化的趋向,我国对此发展趋向应予以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9.
南海北部花斑蛇鲻生长死亡参数估计及开捕规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南海北部花斑蛇鲻分成南海北部大陆架和北部湾两个不同海域群体 ,计算花斑蛇鲻的生长与死亡参数。得到的VonBertalanffy生长方程的相关参数为 :南海北部大陆架L∞ =4 5.5cm ,K =0 .2 8,t0 =- 0 .4 6 0 ;北部湾L∞ =4 0 .0cm ,K =0 .30 ,t0 =- 0 .4 43。计算自然死亡系数得南海北部大陆架为 0 .6 3;北部湾为 0 .6 7;捕捞死亡系数南海北部大陆架为 0 .79,北部湾为 1.11。据等渔获量曲线建议南海北部大陆架花斑蛇鲻开捕体长由 13.3cm增加至 2 0 .0cm ,同时 ,捕捞死亡系数可由当前的 0 .79放宽至 1.0 ;北部湾花斑蛇鲻开捕体长由 13.5cm增加至 19.0cm的同时 ,捕捞死亡系数可由当前的 1.11放宽至 1.5。  相似文献   

20.
为了适应斑节对虾高密度养殖业迅猛发展的需要,研制了粤海牌斑节对虾饲料。该饲料配方合理,工艺先进,不加粘结剂,能达到水中稳定性的要求。试验结果表明:饵料系数1.39~2.18,饲养79~126d,产量6870~9240kg/hm2,收虾规格54~72尾/kg;饲养的斑节对虾肌肉饱满,活力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