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深层砂岩钠长石化,钠长石溶蚀形成次生孔隙笔者于1988年提出,在研究油气储层过程中,发现砂岩中一些储集空间钠长石被溶蚀而成,为进一步证实钠长石化作用的普遍性,规律性及对流体矿藏形成的重要意义,近年来对国内东,西,北三个不同大地构造部位,不同地质年代,不同深度地层的含长石砂岩进行了探井岩心样品的显微镜下细致观察和电子探针,能谱定量分析,进一步证实钠长石化的普遍性及与次生孔隙形成的重要关系。 相似文献
2.
再论东河砂岩孔隙成因:以塔中地区为例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塔里木盆地井下东河砂岩埋藏深、储成质,属国内外罕见,对其成因众说纷纭。本依据岩石学特征,针对不同类型的孔隙演化特征与其物性参数,对孔隙的成因类型进行分析后认为东河砂岩储集空间类型主要以压实剩余的原生粒间孔为主,在部分压实或半充填的剩余(残留)粒间孔隙北景中发育有以溶蚀石英及铝硅酸盐等,而微度扩大的次生和原生混合型浊。原生粒间孔隙保存的条件与多种地质因素联合、复合作用关系极为密切。 相似文献
4.
5.
目前“双碳”减排的背景下,砂岩咸水层是最具潜力的二氧化碳封存介质,其孔隙结构特征决定了流体的运移及封存效率,对其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分形维数常用于定量表征砂岩孔隙结构在三维空间中的分布规律,但以往对砂岩孔隙迂曲度分形特征进行研究时,多依赖于孔隙率、平均孔隙半径、平均迂曲度等特征值计算分形维数,并不能很好的反映岩石孔隙排列分布及孔隙连接的非均质性。文章将砂岩孔隙结构概化为具有迂曲度的毛细管,首先通过核磁共振成像(MRI)技术获取岩石片层图像,以盒维数法获得孔径分布分形维数;随后以孔径分布分形维数为目标值,结合不同迂曲度下的毛细管数量与孔径的分形标量关系,迭代计算迂曲度分形维数。与传统的分形维数计算方法相比,该研究确定的迂曲度分形维数更能体现岩石内部不同孔隙排列方式引起的迂曲度差异。 相似文献
6.
渗透率是决定致密砂岩储层渗流能力并最终决定产能的关键因素。【目的】由于致密砂岩储层孔隙结构复杂、非均质性强,其渗透率变化范围大,预测困难,亟需开发适用于致密砂岩的渗透率预测模型。【方法】以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KS2气藏白垩系巴什基奇克组致密砂岩为研究对象,综合物性测试、薄片鉴定、扫描电镜成像分析、高压压汞技术、核磁共振技术及分形理论,对致密砂岩孔隙结构进行定性、定量表征。【结果】基于分形理论,充分考虑孔隙结构非均质性对渗透率的影响,提出了两个新的、基于分形理论的致密砂岩渗透率预测模型。【结论】与rapex渗透率预测模型相比,r20分形模型、SDR((>40))分形模型的渗透率预测精度分别提升了42%与20%。 相似文献
7.
塔里木盆地石炭系东河砂岩沉积环境分析及储层研究 总被引:35,自引:1,他引:35
东河1井石炭系下部发现巨厚细粒石英砂岩,完井测试获高产工业油气流,这个重大发现揭示并证实这套细粒石英砂岩作为勘探目标的良好前景。相继在塔中4号构造和塔中10号等石炭系下部相当“东河砂岩”段发现高产油气流,并形成现今发现的最大油田——塔中4构造油田,因此,对东河砂岩沉积及储层特征作深入研究,详细地分析沉积环境,并建立沉积模式,掌握其储层分布规律对油气勘探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8.
9.
松散砂粒孔隙结构、孔隙分形特征及渗透率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多孔介质孔隙结构特征是决定流体微观运移机制的重要方面。文章用环氧树脂固结松散石英砂磨制出二维多孔介质薄片,并用孔隙结构图像处理方法提取出孔隙结构参数信息;根据孔隙结构参数,建立描述孔隙结构的分形几何模型,分析松散地层孔隙结构的分形特征;进行多孔介质渗透率的实验测量和分形计算。结果表明:多孔介质的孔隙率和孔径与粒径之间存在线性相关性,拟合度分别达到-0.976 5和0.996 6;在方格边长ε和含有孔隙的格子总数N(ε)的双对数坐标系中,lnε-lnN(ε)数据点近似成直线,且不同样品的孔隙分布分维数值比较接近;而在孔径r与大于该孔径的孔隙总数N(r)的双对数坐标系中,lnr-lnN(r)的数据点必须进行分段回归分析,以便能更好地反映孔隙结构的实际情况;孔隙分布分维数和孔径分维数与粒径也存在较高的对应关系;中砂渗透率的实验测得值是5.19×10-5mm2,孔径分维数分段回归法计算的大孔隙多孔介质渗透率为5.75×10-5mm2,测量值与计算值较为接近,孔径分维数可以计算多孔介质的渗透率。 相似文献
10.
11.
塔中地区东河砂岩的成岩作用和孔隙演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郑秀才 《西安地质学院学报》1997,19(2):34-41
塔中地区下石炭统巴楚组东河砂岩储层主要为一套滨海沉积成在的石英砂岩,其平均成分组成石英83%,长石8%,岩屑9%。以两口井为例,应用阴极发光,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和图象分析等测试手段,研究了区内东河砂岩的成岩作用,认为影响砂岩储集性能的主要成岩作用是压实,胶结和溶解作用。 相似文献
12.
分形理论在描述土壤大孔隙结构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壤大孔隙结构对土壤中水流及溶质运移以及地下水环境有着深刻影响。确定土壤大孔隙结构,可以很好地理解和预测水及溶质在有大孔隙土壤中的运移,保护地下水环境。由于土壤大孔隙的分布呈现分形规律,因此可以采用分形理论研究土壤大孔隙结构。根据CT对原状土柱各断面的扫描图像,得到了各断面土壤大孔隙的分形维数,为进一步研究土壤大孔隙的水力性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应用分形理论研究煤孔隙结构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淮南、淮北两个研究区内各煤矿不同煤级煤样进行的压汞法孔隙测量结果的分析,表明用分形维数可以表示煤的孔隙结构特征,而且煤孔隙体积分形维数随着变变质程度的增高而减小,渗透性随煤级的增加而减弱。 相似文献
14.
塔里木盆地古生界砂岩热成熟度与有效储层的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砂岩热成熟的概念,认为塔里木盆地古生界砂岩的孔隙度主要受控于与地热场、埋藏时间和盆地沉降有关的砂岩热成熟度。用热成熟度比用深度可更合理地解释砂岩孔隙度的发育特征及其成因。TTI值可综合反映热成熟程度,TTI值越大,砂岩的热成熟度越高,成岩强度越大,被保存的孔隙度越小。若已知盆地的地温梯度,可计算出预测储层的TTI值,并可用本文提出的砂岩热成熟度--孔隙度和热成熟度--深度的两个定量关系预测砂岩 相似文献
15.
土壤大孔隙结构对土壤中水流及溶质运移以及地下水环境有着深刻影响。确定土壤大孔隙结构,可以很好地理解和预测水及溶质在有大孔隙土壤中的运移,保护地下水环境。由于土壤大孔隙的分布呈现分形规律,因此可以采用分形理论研究土壤大孔隙结构。根据CT对原状土柱各断面的扫描图像,得到了各断面土壤大孔隙的分形维数,为进一步研究土壤大孔隙的水力性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17.
沁水盆地南部高煤级煤储层孔隙分形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沁水盆地南部的20个高煤级煤样品的压汞实验和煤岩煤质分析的结果为依据,探讨了孔隙分形维数的计算方法,分析了盆地南部地区高煤级煤孔隙分形特征。研究表明,高煤级煤孔隙分形无标度区为50nm~100μm,孔隙分维数在2.94~3.21,孔隙分维数与煤变质程度、孔隙度、大孔含量、体积中值孔径呈负相关关系,与中孔含量、吸附孔含量、退汞效率、灰分产率呈正相关关系,而固定碳含量、镜质组质量分数、挥发份产率、兰氏体积则以孔隙分维数3.05为拐点呈双U形或倒双U形变化。孔隙分维数可以作为反映高煤级煤储层吸附能力和解吸能力的一个重要参数,并依据孔隙分维数划分出该区富气易解吸区、富气难解吸区及含气解吸区。 相似文献
18.
高煤阶煤与中低煤阶煤在孔隙结构特征方面存在明显差异,分形理论为定量描述高煤阶煤储层孔隙特征提供了有效手段。基于扫描电镜、压汞实验和孔渗测试,以华北地区最大镜质体反射率(Ro,max)在19%~295%之间的9个煤样为研究对象,采用分段回归的方法对各样品进行不同孔径段分形维数计算,并讨论了孔隙结构分形维数与孔隙体积百分比、Ro,max、孔隙度和渗透率的关系。结果表明,高煤阶煤微小孔发育,半封闭孔含量较高,孔隙连通性一般,且孔隙结构具有明显的分段分形特征,同一煤样的超大孔(孔隙半径r>5 μm)、大孔(05 μm<r<5 μm)、中孔(005 μm<r<05 μm)和微小孔(r<005 μm)的分形维数依次减小;各煤样超大孔、大孔、中孔分形维数均随Ro,max增加而增加,随对应孔隙体积百分比增加而减小;孔隙度或渗透率与超大孔、大孔和中孔、微小孔分形维数分别呈二次相关、线性正相关、负相关;各分形区间分形维数分布的偏度和峰度与孔隙度或渗透率分别呈高度正相关和负相关,这为高煤阶煤孔隙度、渗透率提供了理想的线性方程(y=ax+b)预测模型。 相似文献
19.
胜利油区埋深在35000m以下的孔店组和沙四段砂岩发育粒间孔,粒内孔,填隙物内孔和裂缝孔隙,而填隙物内孔和裂缝孔隙是主要孔隙类型,造成储集层普遍具有渗透性,高能条件下形成的砂岩粒间孔隙发育,有助于次生孔隙形成,是极好的深部储集层,裂缝孔隙在深部砂岩中亦较发育,是油气运移的通道。依据砂岩储集层的物性特征及也隙结构特征,划分出三种储集层类型,低渗型储集层分布最广,是深部由气储集的主要类型,致密型储集层 相似文献
20.
页岩气作为非常规气,是一种重要能源。页岩的孔隙结构特征是衡量与评价页岩储层存储能力与可压裂性的重要参数。选取威远海相页岩(1#)、龙马溪海相页岩(2#)、瑶曲凝灰岩(4#)以及瑶曲陆相页岩(5#,6#),进行压汞实验、氮气吸附性实验以及核磁共振实验。利用分形理论,表征孔隙结构的非均质性,揭示分形维数和孔隙结构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孔隙在0.1~100 μm范围采用压汞实验,陆相页岩样品得到的分形维数要比海相页岩样品大;孔隙在2~200 nm范围采用氮气吸附实验,海相页岩的分形维数比陆相页岩大;相比之下,孔隙在10 nm~10 μm范围采用核磁共振实验得到的焦石坝海相页岩与陆相页岩的分形维数大小比较接近。尤其是本文统计的氮气吸附实验样本中,焦石坝海相页岩的分形维数最大,即焦石坝海相页岩的微孔结构最为发育,非均质性最强。因此分形维数可作为一种用于评价页岩孔隙非均质性与储存压裂效果的重要参数。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