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2 毫秒
1.
针对传统的确定性系数法在地质灾害易发性分析中未能考虑各评价因子对地质灾害易发性影响的差异性问题,提出了将层次分析法与确定性系数法相耦合的加权确定性系数法。利用传统确定性系数法计算各因子不同特征变量下的地质灾害易发性指数,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因子的权重大小,并将所有因子的易发性指数进行加权求和,进而分析多因素耦合下地质灾害的易发性大小。以陕西省澄城县地质灾害为例,在GIS支持下分别采用传统确定性系数法与加权确定性系数法进行地质灾害易发性分析的应用研究,结果表明加权确定性系数法对地质灾害易发性分析结果的准确性优于传统确定性系数法。可为区域地质灾害易发性分析的理论方法研究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陆荣鑫  蓝俊康 《地下水》2022,(3):141-146
为了制定田阳县地质灾害防治规划,本文研究采用遥感、地面调查、测绘、物探、钻探等勘查手段对田阳县进行1:50 000的地质灾害详细调查工作,在此基础上采用了层次分析法对研究区进行地质灾害易发性区划和评价。其具体做法是将地质灾害易发性分区评价做为目标层,选择地质灾害的发育特征、基础地质条件和诱发因素构成准则层即二级评价因子,并选取地质灾害发育密度、地质灾害易发村屯密度、地貌类型、地形坡度、风化土层厚度、地质构造、工程地质岩组、水文地质条件、人类工程活动、降雨构成三级评价因子;同时根据田阳县地质灾害形成因素的主次控制条件和各评价因子对不同类型的地质灾害影响程度,确定出各评价因子的权重值,最后采用综合指数法并结合MAPGIS软件的空间叠加统计分析功能,将田阳县的地质灾害易发性进行区划,共分出4个大区16个小区。  相似文献   

3.
张文俊  何毛  郭德岭 《安徽地质》2023,(1):65-69+74
石台县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通过地质灾害综合调查,考虑区内地灾发育现状、孕灾背景条件,选用坡度、地形起伏度、工程地质岩组、与断层缓冲距离、斜坡结构5个因素作为评价因子,建立石台县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指标体系。基于ArcGIS将计算分析得到5个因子图层的信息量,再用层次分析法来校正、完善信息量模型,结合层次分析法得到各因子权重,进行叠加得到每个单元格的总信息量值,即为地质灾害易发指数。经过层次分析法校正与单一信息量法结果上的差异,可知前者更符合实际,易发性评价结果更加准确合理。  相似文献   

4.
江苏省露采矿山地质环境综合评价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以江苏省露采矿山地质环境调查资料为基础,采用层次分析法,通过露采矿山地质灾害易发性和自然环境影响程度两方面的12个评价指标,建立江苏省露采矿山地质环境综合评价体系。在确定各评价指标权重和评价分级标准的基础上,以ARCGIS作为系统运行平台,生成江苏省露采矿山地质灾害易发性区划图、自然环境影响程度区划图、矿山地质环境综合区划图。  相似文献   

5.
张永军  侯云龙  刘武 《甘肃地质》2009,18(4):84-88,71
在研究分析兰州市区地质环境背景、地质灾害类型及其发育特点基础上,选择14项指标为影响地质灾害发育程度的主要因素,其中地质灾害发育因子3项,影响和控制地质灾害的地质环境基础因子8项,地质灾害诱发因子3项,采用层次分析法建立了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体系。利用ArcGIS平台,采用野外调查资料、基础地质资料、遥感数据等对各项指标进行量化。在指标分析和数据归一化的基础上,运用ArcGIS系统的栅格运算功能,将兰州市区各评价因子按照层次分析法所确定的权重进行信息叠加计算,得到兰州市区地质灾害易发性定量计算成果栅格图件。经综合研究分析,划定地质灾害易发区。  相似文献   

6.
辽宁省凌源市山地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凌源市是辽西地区山地地质灾害危害较为严重的区域.作者在GIS技术支持下,选取地形、岩性、构造、降雨、道路、土地利用6个因素作为评价指标,根据历史上已发生的68个山地地质灾害点计算了各指标因子的敏感性,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各指标的权重,利用因子叠置法对凌源市山地灾害易发性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凌源地区的山地灾害易发程度具有明显的地带性,高易发区与区域性大断裂及人类活动密切相关.该研究对凌源地区地质灾害防治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基于GIS与WOE-BP模型的滑坡易发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郭子正  殷坤龙  付圣  黄发明  桂蕾  夏辉 《地球科学》2019,44(12):4299-4312
区域滑坡易发性研究对地质灾害风险管理具有重要意义.以往研究中,将多元统计模型与机器学习方法相结合用于滑坡易发性评价的研究较少.以三峡库区万州区为例,首先选取9种指标因子(坡度、坡向、剖面曲率、地表纹理、地层岩性、斜坡结构、地质构造、水系分布及土地利用类型)作为滑坡易发性评价指标.基于证据权模型(weights of evidence,WOE)计算得到的对比度和滑坡面积比与分级面积比的相对大小,对各指标因子进行状态分级;再利用粒子群法优化的BP神经网络模型(PSO-BP)得到各指标因子权重.综合两种模型确定的状态分级权重和指标因子权重(WOE-BP)计算滑坡易发性指数(landslide susceptibility index,LSI),基于GIS平台得到全区滑坡易发性分区图.结果表明:水系、地层岩性和地质构造是影响万州区滑坡发育的主要指标因子;WOE-BP模型的预测精度为80.8%,优于WOE模型的73.1%和BP神经网络模型的71.6%,可为定量计算指标因子权重和优化滑坡易发性评价提供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是国土空间规划和区域地质灾害防灾减灾的重要依据。为探索适合云南高原低山丘陵区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方法,论文选择云南省昆明市五华区为典型研究区,选择工程地质岩组、距断裂构造线距离、高程、坡度、坡向、坡面曲率、距公路线距离和土地利用类型等8个因素,应用基于贝叶斯理论的证据权法进行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通过对各因素各分级(分类)综合证据权重的近似学生化检验(Student-T)优化了各因素的分级(分类)方案。采用文中所构建模型评价得出的易发性分区结果表明,89.9%和9.1%的地灾点落入高和中易发区,对比分析显示建模结果与地质灾害发育情况吻合度高,较好地揭示了研究区地质灾害易发性特征,可为昆明市五华区及云南高原其它低山丘陵区地质灾害防治规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绵阳市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章阐述了层次分析法应用于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过程及步骤,并运用该方法(AHP)建立地质灾害易发性综合评价的层次分析结构模型及判断矩阵,从而确定了影响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因子的权重,建立了地质灾害易发性单灾种评价及区域地质灾害易发性综合评价的数学模型.绵阳市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应用证明,该方法比较合理、有效,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评价结果与实际地质灾害发育区的拟合率大于90%.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平凉市崆峒区城市地质灾害调查数据的综合分析,采用层次分析法构建崆峒区城区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指标体系,根据城区地质灾害分布发育特征,建立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质灾害易发性层次结构模型,确定其影响因素权重,对崆峒区城市范围的地质灾害易发性进行了分区评价,其评价结果与实际条件比较吻合。其区划成果对崆峒区城市发展规划、减灾防灾以及灾害治理提供了可靠的依据,为开展黄土高原河谷阶地型城市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陕西省是中国地质灾害最严重的省份之一,而陕南秦巴山区地质灾害灾情尤为严峻,因此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对指导防灾减灾工作意义重大。文章以陕南秦巴山区为研究区,基于GIS技术与2001-2016年研究区地质灾害灾情数据,分析研究了区内地质灾害与各指标因子之间的敏感性关系,并确定了高程、岩土体类型、断裂构造、降雨等7个影响地质灾害发生较大的因子作为区域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指标。其次,以各指标条件下地质灾害数量和累计发生频次曲线斜率的突变为依据,对评价指标因子进行状态分级。最后,运用信息量法建立栅格数据模型展开区域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研究结果表明:高危险性、较高危险性、中危险性的地区占研究区总面积的百分比分别为10.52%、28.31%、30.19%,区内地质灾害点的空间分布与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结果基本一致,信息量模型的预测精度为90.16%。文章将经验知识与数据驱动的分析方法相结合,应用于较大范围的地质灾害危险性区划,研究结果可为区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针对香丽高速公路边坡地质灾害,在详细的道路工程勘察设计文件的基础上,结合现场踏勘调查,系统地研究了其边坡地质灾害的主要类型、发育特征和分布规律;提出高速公路等线性工程边坡灾害的基本地质条件、自然诱发因素、人类工程活动和灾害历史记录等完整信息评价指标。采用层次分析法、专家评分法与因素累积法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建立了线性工程边坡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模型,并基于GIS平台完成了香丽高速公路边坡地质灾害的易发性区划。为指导香丽高速公路地质灾害的危险性评价及科学防治提供了重要依据,对类似山区道路等线性工程边坡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研究与实践具有一定的示范作用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山东省地质环境质量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综合指数法为主要研究方法,在充分分析和借鉴前人研究经验的基础上,建立了适合山东省地质环境状况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对山东省各地市目前的地质环境质量进行了总体评价。研究中选取区域地质条件、地质灾害、人类活动和资源4个指标,各指标下又划分了若干子指标,构成了山东省地质环境质量评价的三级指标体系;然后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并对相关数据进行计算,得出山东省各地市的地质环境质量的综合指数;最后根据各地市的综合指数得分将山东省地质环境质量划分为3类:即地质环境条件相对较好的鲁西鲁北地区、地质环境质量居中的胶东半岛地区和地质环境质量较差的鲁中山区。  相似文献   

14.
研究区位于重庆市巫溪县下堡镇内,属渝东盆缘山区,地形切割强烈,地质环境复杂,地质灾害频发。为了研究高陡峡谷区地质灾发育分布规律、风险区划,文章选取高程、坡度、坡向、工程地质岩组、距水系距离及距褶皱距离因子做为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的影响因素,基于ArcGIS平台,利用信息量模型,定量评价了巫溪宁桥片区高陡峡谷区高位地质灾害的易发性,评价模型与地质灾害分布空间契合度较高,评价结果可信度较高。再结合易损性评价对研究区进行了地质灾害风险评价,最终得到研究区地质灾害风险评价模型。为该区域地质灾害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同时对同类高陡峡谷地区地质灾害风险性评价及地质灾害防治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地质环境安全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孟晖  张若琳  石菊松  李春燕 《地球科学》2021,46(10):3764-3776
地质环境安全评价是国土空间规划的基础性工作.其目的是对人类生命财产、城镇和工程建设构成威胁的地质环境问题进行评价.基于人类生命安全至上和灾害链综合风险的原则,选取区域地壳稳定性、突发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和地面沉降易发程度等制约国土空间规划的“短板”要素,以全国为例,采用基于灾害链综合评价的图形叠置法开展地质环境安全综合评价,将地质环境安全程度分为5个等级.地质环境安全程度由高到低所占面积分别为28.34%、29.36%、21.00%、4.51%和4.24%.评价结果宏观反映了地质环境条件和安全程度,揭示了区域分异特征,能够从地质环境安全角度为国土空间规划,特别是城镇和工程建设选址综合安全评价和用途管制等工作提供科学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研究地质灾害易发性的评价方法,对地质灾害防治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青海省西宁市湟中县为研究区域,选取高程、坡度、坡向、地形起伏度、距河流距离、距断层距离和工程岩组7个评价因子,利用确定性系数与逻辑回归模型相结合的方法计算出每个单元格地质灾害发生的概率。同时利用ROC曲线和AUC值对模型分类精度进行验证,最终得到AUC值为0.863,说明该方法对湟中县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具有较强的适用性和客观性。本文研究表明,高层、坡向、距河流距离和工程岩组4个因子对研究区地质灾害的影响最为显著。从地质灾害的空间分布来看,该方法计算结果表明极高、高易发区主要分布在湟水河及其干流两侧低山丘陵地区,低易发区主要分布在研究区北部和西南地区。从评价因子的角度分析,高易发区主要分布在离河流500 m的松散冲洪积岩层和软弱层状碎屑岩岩层上。以上研究结果表明,基于CF-Logistic回归模型对研究区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有较强的参考价值,能为研究区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提供理论依据及方法。

  相似文献   

17.
延川县地处陕北黄土梁峁沟壑区,地质灾害频发。通过遥感解译、地面调查,查明了区内地质灾害类型、规模、特点及其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黑龙江省勃利县为例,采用地质灾害综合危险性指数法对地质灾害进行易发定量评价。首先将勃利县行政区划图进行网格剖分,运用栅格数据处理方法进行剖分,然后根据各单元的地质、地形地貌(坡度)、气候(植被覆盖)以及人类工程活动等条件(上述判别方法),利用MAPGIS空间分析功能,求取评价单元的潜在地质灾害强度指数与现状地质灾害强度指数,分级赋值进行换算叠加,获得评价单元的地质灾害综合危险性指数,再依据地质灾害综合危险性指数,合并相同单元格,划定地质灾害易发区。  相似文献   

19.
陕西省地质灾害防治现状问题与对策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随着《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的颁布施行及经济社会发展对生态环境改善的需求,迫切需要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不断改进.陕西省是我国地质灾害比较严重的省份之一,如何进一步搞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提高地质灾害防治效果,不仅是依法行政,切实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紧迫要求,而且对于保障国家生态安全和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促进作用。文章立足干区域社会经济环境协调发展,以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为目标,首先回顾了陕西省地质灾害灾情,从时空角度分析了地质灾害的分布特征,介绍了陕西省地质灾害调查成果;从7个方面系统总结了近年来陕西省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情况。在此基础上,针对当前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中存在的5个突出问题,提出了今后陕西省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基本原则和总体思路,在具体防治对策上,提出“构建综合体系,形成防治合力”,即构建防御管理、治理、资金保障和应急救援4体系构成的防治综合体系,深入探讨了构建地质灾害防治综合体系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