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塔院金矿床赋存于下石炭统下岩组滨浅海相火山碎屑岩夹碳酸盐岩建造中,金矿化严格受断裂构造控制。赋矿主岩为蚀变结晶灰岩、蚀变碎裂大理岩、英安质火山角砾岩及英安质凝灰岩。金矿化与碳酸盐化、赤铁矿化、黄铁矿化等热液蚀变关系密切。矿床成因类型属中低温热液溶滤型,工业类型属微细浸染型。  相似文献   

2.
胡家沟金矿是川西北地区重要的金矿类型-微细浸染型,通过对矿区地质特征、金矿化蚀变特征及控矿规律进行分析,认为区内成矿地质条件好,有较好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3.
黔东地区金矿床类型及其基本特征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陶平  王尚彦  戴传固  王敏 《贵州地质》2005,22(4):229-235
本文对黔东地区金矿进行了矿床类型划分,并综述了各类型的基本特征。该区中-低温热液作用形成的金矿均属产于沉积岩建造中的金矿床,与岩浆岩在成因上没有直接联系。其中,天柱-锦屏-黎平地区、梵净山地区及从江地区金矿为变碎屑岩中脉型及蚀变岩型金矿床。三都-丹寨地区金矿为细碎屑岩-碳酸盐岩中微细浸染型金矿床,天柱-锦屏-黎平地区及梵净山地区的变碎屑岩中脉型金矿床(点)暴露表生环境后可形成冲积型砂金矿床。  相似文献   

4.
蒋岫芸 《铀矿地质》1995,11(3):161-161
西秦岭北带泥盆系金矿成矿前景展望蒋岫芸(甘肃天水市西北地勘局213大队甘肃天水市741020)区内金矿化主要类型为碎屑岩一碳酸盐岩建造中的微细浸染型金矿,金矿化沿呈近EW向的高桥一罗坝区域性大断裂两侧分布,形成了长约20km的金成矿带,高一罗大断裂北...  相似文献   

5.
分别对川西北哲波山微细浸染型金矿的构造、蚀变、矿化三者进行了详细的阐述,总结出该区构造活动的多发性和继承性制约着矿化的多阶段性的叠加性。矿化、蚀变的广度不能超越构造的限度。构造-蚀变-矿化三者之间的变化存在密切的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南秦岭震旦系中发现微细浸染型金矿隗合明(西安地质学院,西安710054)关键词震旦系,微细浸染型金矿,矿源层,韧-脆性剪切带,南秦岭80年代以来,黔东南、桂西北、川西北、南秦岭等地区相继发现了微细浸染型金矿带和一批较大规模的金矿床,由此我国的金矿地质...  相似文献   

7.
中国微细浸染型金矿床围岩蚀变地质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吴烈善  彭省临 《地质找矿论丛》2005,20(3):151-155,160
微细浸染型金矿的围岩蚀变一般较弱,主要蚀变类型以硅化、碳酸盐化、粘土化、绢云母化为主;围岩蚀变与容矿岩石类型及其岩性组合密切相关,化学组分的变化因围岩的性质而异;金矿化强度与围岩蚀变强度和蚀变组合复杂程度成正比,金矿体出现在蚀变中心部位或蚀变分带的内带.  相似文献   

8.
“桂西北”是我国以微细浸染型金矿为主的重要金成矿集中区之一,具有重要的找矿前景和研究价值.文章通过对“桂西北”以高龙、金牙两典型微细浸染型金矿床为主要研究对象,重点分析其地质特征、成矿地质条件,进而总结了研究区微细浸染型金矿的成矿作用机制、成矿模式.最后,结合桂西北地区特定的沉积古地理特征、构造、围岩蚀变及已有地球化学、矿产等材料,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初步圈定了5个可供进一步找矿的远景区  相似文献   

9.
甘肃丁家梁金矿主要为微细浸染型和石英脉型金矿床,产于志留系的变质碎屑岩中,矿化受160°~340°方位主应力挤压形成的复式背斜构造所控制,矿体赋存于复式背斜核部及其北翼的蚀变破碎带中,围岩蚀变具明显的分带性。矿床成矿作用受地层岩性、次级构造及印支期岩浆活动诸因数控制,适宜的容矿环境和适当的温压条件是金成矿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0.
中国金矿矿产预测评价模型及资源潜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全国金矿资源潜力评价基础上,将全国金矿矿产评价模型总结为12类:与中深成侵入岩有关的热液型、破碎蚀变岩型、斑岩型、矽卡岩型、海相火山岩型、陆相火山岩型、微细浸染型、变碎屑岩地层中热液型、绿岩建造型、砂金型、风化壳型和砾岩型。其中,以与中深成侵入岩有关的热液型、破碎蚀变岩型、微细浸染型为主,其预测资源量约占总预测资源量的38%,21%和14%。根据资源量的空间分布及成矿地质背景划分了55个金矿成矿区带,通过对不同成矿区带对预测资源量、累计查明资源储量统计分析,金矿主要集中分布于胶东、华北地台南缘、西秦岭、东秦岭、辽东、滇黔桂、哀牢山成矿带等。根据金矿的成矿地质背景,结合金矿资源潜力及近年来金矿勘查进展,对下一步的工作部署提出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11.
海涛 《地质与勘探》2014,50(Z1):1224-1231
“桂西北”是我国以微细浸染型金矿为主的重要金成矿集中区之一,具有重要的找矿前景和研究价值。本文通过对“桂西北”金矿集中区进行详细的野外地质工作,并以高龙、金牙两典型微细浸染型金矿床为主要研究对象,重点分析其地质特征、成矿地质条件,进而总结了研究区微细浸染型金矿的成矿作用机制、成矿模式。最后,结合桂西北地区特定的沉积古地理特征、构造、围岩蚀变等地质信息,已有的地球化学、矿产等资料以及前人研究成果,初步圈定了5个可供进一步找矿的远景区。  相似文献   

12.
鄂东南微细浸染型金矿是80年代发现的.矿床赋存于两个大地构造单元衔接带上,受控于背斜与断裂叠加的复合部位.志留纪和三叠纪是主要成矿时代.细碎屑岩—泥岩、不纯碳酸盐岩和蚀变硅质岩是主要赋矿岩石.  相似文献   

13.
清河沿金矿的矿床成因和成矿类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河沿金矿产于中元古代长城系和蓟县系的碳酸盐岩地层中;区域上成矿受冷口大断裂控制;部分矿体产于角砾岩带中;具微弱低温热液蚀变;金在其中呈微细浸染状分布,这些特征同卡林型金矿的基本特征相同或相似。清河沿金矿应属卡林型金矿。根据清河沿金矿近矿围岩蚀变十分微弱和其中的金呈微细浸染状分布的特点。提出清河沿金矿中的金是以气态形式迁移和沉淀成矿的。并根据矿床成因特点指出在本区寻找卡林型金矿的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14.
川西-藏东地区的主要金矿类型有破碎蚀变岩型、与韧性剪切带有关的微细浸染型、黑矿型、斑岩型;结合各类型金矿产出的大地构造背景,以典型矿床为例,阐述了矿床地质特征;通过对各类型金矿的遥旬与分析,指出了各金矿类型的线,环遥感影象模式。  相似文献   

15.
川西北发现新的金矿床类型——交代石英岩-矽卡岩型金矿床陕甘川“金三角”地区同时发现许多岩金矿床,其矿石类型主要为硅质板岩、碳质板岩、硅化灰岩、硅质岩、杂砂岩等,金矿化以微细浸染型金矿化为主,成因主要由加热的下渗天然水通过环流将矿源层中的成矿物质活化并...  相似文献   

16.
内蒙朱拉扎嘎金矿成矿地质条件及找矿方向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朱拉扎嘎金矿床产于中元古界渣尔泰山群浅变质细碎屑岩中 ,矿层赋存在阿古鲁沟组一段中部层位 ,选择性的产于变质粉砂岩和变质钙质石英粉砂岩等孔隙度较好的岩性层中 ,矿区构造复杂 ,金与岩浆热液关系密切 ,且与 Ag、Cu呈正相关 ,金矿物主要是自然金和银金矿 ,围岩蚀变为中低温热液蚀变类型 ,属层控微细浸染热液交代大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17.
川西北马脑壳金矿床流体相分离作用及其成矿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马脑壳金矿床是近年来在川西北地区发现的一大型微细浸染型矿床。本文通过对流体包裹体系统研究,指出了石英-(白钨矿)-辉锑矿脉型金矿化阶段成矿流体曾发生过较强的相分离作用,并运用热力学原理探讨了流体相分离机制下金的沉淀成矿机理,提出了微细浸染型金矿床形成过程中流体相分离作用与成矿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黔西南和黔东南是贵州的两个主要产金地区,大部分金矿都产于浊积岩中。但黔西南的金矿主要是含金蚀变岩型(或称卡林型、微细浸染型),以不可见金为主;黔东南的金矿却是含金石英脉型,以明金为主。这两种金矿都产在造山带,赋矿围岩是浊积岩,区内岩浆侵入作用不显著,成矿受背斜与断裂控制,成矿温度不高,矿石物质成分基本一致。研究表明,产生不同类型矿化的原因主要在于:黔东南地区的容矿岩石是浅变质的硅质碎屑岩,碳酸盐矿物很少;而黔西南地区是未变质的富钙硅质碎屑岩,碳酸盐矿物多。前者形成石英脉型金矿床,后者形成蚀变岩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19.
安家岔金矿床是由砂金追根溯源而找到的矿床。矿床产于中泥盆统西汉水群安家岔组浅海相碎屑-碳酸盐沉积建造中。金矿化受层位、构造、蚀变控制明显。低品位的矿化呈微细浸染状产于蚀变的砂质板岩中,金矿体为似层状;高品位的矿化受断裂和脉体控制,呈脉状、透镜状产出。经研究初步认为安家岔金矿床是同生沉积后生叠加再造的层控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20.
甘肃岷县寨上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初探   总被引:17,自引:6,他引:17  
寨上金矿床位于西秦岭岷-礼前渊盆地西侧南部,发育在不同岩性和不同粒度组成海底斜坡扇环境下的浊积岩系中。主要的含矿建造为晚泥盆系e组的一套沉积岩系。岩石具有碳-钙-泥质沉积岩高频叠置组合。控矿构造属于韧性-脆性递进剪切变形构造性质,该构造呈NWW向延伸,南倾,倾角30°~50°,具有递进多期多阶段活动的特点,是本区控矿和成矿的主要决定因素。含矿围岩热液蚀变作用微弱,主要表现为浸染状、细脉状-浸染状的含砷黄铁矿化、毒砂化、微细脉与细网脉状硅化、铁白云石化,均与金矿化密切相关。矿石构造以微细粒稀疏浸染状构造、微细脉-稀疏浸染状构造、团块-浸染状构造、草莓状构造为主,矿石结构以自形-半自形微细粒状结构、半自形-他形粒状结构、增生环带结构、包含结构为主。矿区发现了南、北两个矿带,北矿带主要发育黄铁矿型金矿体、黄铁矿-毒砂型金矿体、锑-金型金矿体;南矿带主要发育铜金矿体。因此认为,①中泥盆统e组细碎屑岩-碳酸盐岩为本区矿源层;②寨上金矿区控矿构造属于韧-脆性递进剪切变形构造性质,具有递进多期多阶段活动的特点,是本区控矿和成矿的主要决定因素;③含砷黄铁矿、毒砂的增生环带,是由含砷低的黄铁矿或毒砂内核和含砷较高的黄铁矿或毒砂增生环带构成;④矿床具有后生中低温热液特点,将寨上金矿确定为经典卡林型矿床类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