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红土型金矿的成矿机理与成矿模式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王燕  谭凯旋等 《地质与勘探》2002,38(4):12-16,32
对红土型金矿的地质特征,主要控矿因素,金的溶解迁移与沉淀富集机理进行了分析。红土型金矿风化壳剖面具有分带性,金矿体主要呈层状,似层状产于铁(硅铝)质硬壳层,杂色粘土层中。金以自然金为主,主要呈显微,次显微状被褐铁矿,蒙脱石,高岭石及伊利石等矿物所吸附,金的成色较高。红土型金矿的形成受干,湿交替的热带,亚热带气候控制,并与基底构造(特别是断裂构造0密切相关。金主要以AuCl4^-,Au(S2O3)2^3-等络合的溶解和迁移,还原作用是金沉淀富集的重要因素。建立了红土型金矿的综合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2.
陕西小秦岭金矿床中金的赋存状态及分布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陕西小秦岭脉状金矿床中,金的赋存状态及其分布与硫化物的发育程度密切相关,金优先赋存于硫化矿物中,只有当硫化物不发育时,才主要以金矿物形式赋存于石英等矿物中。金矿物的Ag/Au比率主要受成矿温度、硫化物发育程度、成矿热液中Cl/S浓度比值等因素制约。  相似文献   

3.
张开永  刘渝燕等 《山东地质》2001,17(5):36-38,53
通过对某难处理含铜金矿的选矿试验,确定了适合该矿性质的浮选-氰化选矿工艺,获得了满意的金回收率,同时对该工艺中影响金回收的主要因素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隐伏金矿地电化学异常形成机制及异常形态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隐伏金矿地电化学异常的形成主要是由于在多金属硫化物矿床内部不同矿物组成的微观原电池作用,矿体产生电化学溶解,导致矿体周围形成金的离子晕;这些金离子晕在地电场,浓差扩散,地下水循环等因素的作用下,向地表迁移形成了地电化学金异常。  相似文献   

5.
邹开顺 《云南地质》2001,20(1):81-85
黄铁矿类硫化矿物是影响镇沅金矿金浸出率的首要因素,黄铁矿的氧化率与金的氰化浸出率密切正相关,其炭浆法的氰化浸出率的影响范围为:10.6%-86.7%,碳物质(原生的和残留浮选药剂,微生物营养液,细菌残骸)在消除典铁矿的影响后即上升为主要影响的因素,即碳物质的“窃金”可达10%左右。  相似文献   

6.
粤西是我国华南的主要金、银矿床集中医,医内金矿床与银(金)多金属矿床具有相间排列的分布规律,即从南到北分为以下5个矿带:廉江地区银(金)多金属矿带、高州-信宜金矿带、罗宁-云浮银(金)多金属矿带、德庆-清远金矿带、连山地区银(金)多金属矿带。本文从区域地层、岩浆岩及成矿作用等方面对粤西金、银矿床区域分布规律进行了探讨,认为影响金、银矿床分布的主要因素是不同区域地层、岩浆岩Au、Ag含量的差异及金矿床与银(金)多金属矿床成矿作用的差异。  相似文献   

7.
粤西金、银矿床成矿规律探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粤西是我国华南的主要金、银矿床集中区,区内金矿床与银(金)多金属矿床具有相间排列的分布规律,即从南到北分为以下5个矿带:廉江地区银(金)多金属矿带、高州—信宜金矿带、罗宁—云浮银(金)多金属矿带、德庆—清远金矿带、连山地区银(金)多金属矿带。本文从区域地层、岩浆岩及成矿作用等方面对粤西金、银矿床区域分布规律进行了探讨,认为影响金、银矿床分布的主要因素是不同区域地层、岩浆岩Au、Ag含量的差异及金矿床与银(金)多金属矿床成矿作用的差异  相似文献   

8.
毛华海  张哲儒 《矿物学报》1997,17(4):463-471
本文依据地球化学热力学方法圈定了东北寨微细浸染型金矿床的成矿条件,探讨了热液中金的溶解迁移形式及成矿过程。研究结果表明,Au(HS)-2和AuH3SiO04为金的主要迁移形式,随着主期硅化的发生,金的有效载体从AuH3SiO04转为Au(HS)-2;而AuCl-2的作用始终微不足道。石英及黄铁矿、辉锑矿等硫化物的沉淀是导致金成矿的主要因素。有机质对金成矿的贡献具有阶段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天马山硫金矿床金的赋存状肪及分布规律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矿床中金主要以独立矿物相存在,少数为细粒分散相,金的载体矿物主要有黄铜矿,毒砂,黄铁矿,综合脉石和磁黄铁矿等,金矿物主要为自然金,银金矿,平均成色745.57,金的嵌布类型有粒间金,包裹金,裂隙金3种,金在矿石中及不同矿体中的分布不均匀,金与流,金与砷的相关性因矿体类型及矿石类型的不同而有差异。  相似文献   

10.
基于包裹体类型、均一温度、压力、盐和氢氧同位素,认为成矿流体主要来源于岩浆,但有天水混合。综合研究包裹体特征,成矿物化条件,微量元素特征和围岩蚀变组合、矿石矿物组合以及金的地球化学性质,提出本区金主要以Au-S,Au-As和Au-Cl变式迁移,构造活动造成的热液系统压力的骤降是金沉积淀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新疆南天山东段红山金矿床地质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毕承彬  熊晓明 《江西地质》1996,10(2):101-110
本文重点介绍了红山金矿床的地质特征,初步探讨了红山金矿矿床成因,金的富集规律及找矿标志。笔者认为红山金矿床金的成矿作用主要受韧性带构造的控制,后期的脆性断裂及其所形在的构造岩是金的主要赋矿部位,金的成矿物质主要来自于闪长玢岩。  相似文献   

12.
叶荣  涂光炽等 《矿床地质》2002,21(3):278-282,303
山西义兴寨金矿床的金主要呈包体金和裂隙金两种产出状态。文章根据成功地球化学动力学理论,论证了金元素在含矿断裂发生脆性破裂和脆-韧性扩张活动中析出的化学反应类型,以及受反应动力学条件的制约,形成矿石中金不同产出状态的规律。指出热认矿中普遍存在的包体金为热液成矿早期阶段断裂发生脆性破裂和成矿流体沸腾,导致快速反应结晶的产物;而裂隙金和晶隙金为成矿晚期金等矿质在流体中残余富集,同时成矿断裂再次发生脉动破裂,即成矿热力学演化与有利的构造动力学因素耦合作用的结果。得出金矿物颗粒的产出状态具有成矿动力学意义的结论。  相似文献   

13.
论述了本区各金矿床的成矿物理化学条件,并以此为基础,结合矿区的地质特征、流体成分和实验数据讨论了金在热液作用过程中的运移和沉淀条件。指出本区金主要以Au(HS)2和AuCl2的形式迁移,溶液的沸腾是引起流体Eh和pH变化,促使金沉淀的主要因素,但不排除早期的流-岩反应和晚期的吸附作用的影响存在。  相似文献   

14.
伏牛山矿床是一个含伴生金的矽卡岩型铜矿床,伴生金的平均品位为0.36g/t,伴生银的平均品位为12.4g/t。本文通过多种分析测试(如:相关分析,配分计算,矿相显微镜观察,透射电镜研究,分步溶解,物相分析等),对伴生金的赋存状态做了较为详细的研究。结果表明:金的存在与黄铜矿关系密切;金的存在形式主要为显微金、次显微金及少量晶格金,其中显微金主要存在于黄铜矿中,次显微金及晶格金主要存在于黄铁矿中。  相似文献   

15.
金的高温热液地球化学新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高温、强还原性流体中,金化合物的热稳定性差,金配合物很难成为金活化、迁移的主要形式。纳米微粒单质金的熔点相当低,纳米液态金则成为金活化、迁移的主要形式。  相似文献   

16.
中国卡林型金矿床金的赋存状态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卡林型金矿的载金矿物主要为黄铁矿和粘土矿物,其次是毒砂和石英。金主要以包裹金形式存在,秦岭地区存在有单体金。金主要赋存在含砷的铁硫化物相中。氧化矿石以游离金大量出现为特征。  相似文献   

17.
从工业利用的角度出发,对210金矿矿石性质及金的赋存状态进行了研究,得出影响金回收率的两个主要因素是有机碳和包裹金的存在。  相似文献   

18.
赵守恒 《安徽地质》2003,13(4):265-269
铜官山铜矿床是我国著名的产铜区,首次在罗村矿段圈定出具有工业意义的金矿体,是本区找矿工作的一个突破。作者通过现场工作获得的第一手资料,经整理分析得出金矿体主要赋存在夕卡岩、大理岩及闪长岩交汇处的次级小断裂或裂隙中,主要受岩浆岩,地层的岩性,接触带构造及次级小断裂或裂隙等多种因素控制,而金大量析出则发生在热液后期的碳酸盐阶段。  相似文献   

19.
黄铁矿载金的原因和特征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对102个金矿床载金矿物的统计表明,黄铁矿是最普遍最重要的载金矿物。造成黄铁矿成为主要载金矿物的原因,有三个矿物学方面的因素,即结构因素、成核因素和电化学因素。结构因素表现在黄铁矿晶体结构中存在对硫 [S2]2-,对硫 形成过程中对金离子具还原效应。成核因素表现在自然金成核常选择原子排布与之最接近的黄铁矿表面为衬底,以降低成核能。电化学因素表现在黄铁矿的热电性导致金离子在其表面发生电化学反应而沉淀结晶。对黄铁矿载金能力的分析表明,细粒、它形、裂隙发育程度高、As和Sb含量高以及P型的黄铁矿载金能力高,自形黄铁矿中的{210}、S面{100}及其聚形晶的载金能力高。  相似文献   

20.
本文主要探讨对中楚科奇金矿的分布规律及其标型特征,区内已探明金;锡矿的潜力极大,是俄罗斯主要的金,锡矿区,近些年来还发现了金-稀有金属矿床。中楚科奇金矿床矿化可划分为4种主要建造类型:层控金-石英脉型,金-银型,金-硫化物浸染型和金-稀有金属型。本区成矿作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构造-岩浆活化作用。中生代地层的金矿远景与金矿床的矿化类型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