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结合我国首例定向井双重套管开窗例钻修井实例,详述了定向井侧钻工艺及其应用效果,介绍了提高定向井侧钻效率、降低成本的方法,指出定向井开窗成败主要取决于导斜器的安装方位。  相似文献   

2.
向军文 《探矿工程》2007,34(9):37-38
结合土耳其碱矿对接井工程,分析对比了最小曲率法、平均角法、校正平均角法及曲率半径法4种定向井数据计算方法的误差,并介绍了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3.
中深层地热单井换热是一种"取热不取水"开发地热能的技术,该技术具有不破坏地下水环境、取热量大等优势,但目前就深度3 000 m以上的单井换热数值计算研究较少,本文针对西安地区地热地质条件,采用数值法计算了不同井型结构(L型定向井、丛式定向井)的中深层地热单井在连续运行一个采暖季情景下的换热量。计算结果表明:同一流速及地温梯度下,在系统连续运行120 d后,L型定向井的出口温度、单位时间取热量及延米取热量高于丛式定向井;同一流速下,地温梯度越大其出口温度越高,单位时间取热量及延米取热量也越大;同一地温梯度下,流速越大其出口温度越低,单位时间取热量及延米取热量越大。丛式定向井井斜30°的出口温度、单位时间取热量及延米取热量高于井斜45°,随着流速的增加,两种井斜下的出口温度、单位时间取热量及延米取热量的差异逐渐减小。从出口温度、单位时间取热量及延米取热量角度考虑,L型定向井的换热效率优于丛式定向井;从钻井施工的难易程度角度考虑,丛式定向井优于L型定向井;丛式定向井的两种井斜结构中,井斜30°的丛式定向井优于井斜45°。所得不同工况的计算结果,可为中深层地热的开发与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定向井工艺在复杂基岩地层地热钻井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定向井工艺首次在北京复杂基岩地层地热钻井中的成功应用,对指导类似地区地热资源的勘探开发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本文以YR-2定向井的施工过程为例,介绍了定向井的钻井工程设计和区域地质构造条件,详细论述了定向井的地质构造条件、井身质量参数及钻探施工工艺,对应用定向井工艺的经验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5.
在论述定向原理、定向方法的基础上,介绍了泉丛2324-1井的定向设计方案,总结出了陕北油田定向井的施工工艺和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6.
油田定向井井身轨迹选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吴井军 《中国煤田地质》2001,13(4):60-61,69
论述了定向井井身轨迹设计及优化的技术要点,介绍了笔者在陕北油田勘探实践中的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7.
陈晓林 《探矿工程》2007,34(9):75-77,81
定向水平井取心技术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国内在中、长曲率半径定向井取心系统比较成熟。水平井取心工具也比较成熟。详细介绍了JQX系列和DQX系列水平井取心工具和SP-8100型水平井取心工具的结构特点;还介绍了定向井取心的钻井方法和岩心定向的内容。  相似文献   

8.
徐波 《探矿工程》2008,35(10):16-17,35
在分析了PDC钻头特性及破岩机理的基础上,结合螺杆钻具和PDC钻头在鄂尔多斯工区定向井中的应用,总结了螺杆钻具使用时的注意事项,并介绍了螺杆钻具和PDC钻头组合在鄂尔多斯工区定向井中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9.
梁福成 《探矿工程》2001,(6):56-57,64
介绍了任324-斜1井Φ178mm套管开窗施工情况,探讨了Φ178mm套管磨铣开窗侧钻施工及小井眼定向井轨迹控制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10.
郭梁栋 《探矿工程》2004,31(5):58-59
结合冀东油田大斜度大位移井施工实例,论述了定向井岩屑床的形成及危害、岩屑床的清除方法。  相似文献   

11.
定向对接连通井轨迹设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向军文 《探矿工程》2011,38(5):11-14
定向钻井轨迹计算方法很多,但在轨迹处理及图示反馈上均不直观清楚。通过坐标变换,建立了以井口与靶点连线为基准参考面的定向对接连通井轨迹设计方法。比较校正平均角法和最小曲率法,通过两次坐标旋转,说明建立以井口与靶点(或靶井)连线方位为参考面的坐标系的定向对接井轨迹设计方法及优点。并且这种设计方法也可用于其它轨迹计算方法中。通过本设计方法,可及时反应自井口到靶点(靶井)的钻井轨迹与目标的误差偏离。通过EXCEL编程及图示,运用EXCEL功能及时跟踪设计,使定向对接井设计与施工简单直观。采用此法累计已成功完成的对接井达100余对。  相似文献   

12.
基于EXCEL的定向钻井应用程序及其工程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定向钻井轨迹设计及控制软件较多,为方便工程现场应用,采用EXCEL计算公式及绘图功能,编制了EX—CEL在定向对接井的应用程序,通过工程实例,说明EXCEL能满足定向对接连通井计算精度要求。该程序简单易用,通过与地层信息相联,可及时判断轨迹穿过地层情况,大大地减少水平落平点失误。其EXCEL在定向对接连通井方面的应用,对长距离水平定向井、定向井和非开挖工程精确设计和施工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针对天津市地热定向井施工中存在的孔壁不稳的问题,经过摸索,采用聚合物防塌钻井液进行护壁堵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介绍了聚合物防塌 井液的组分、作用机理、特点以及现场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14.
在定向钻进井眼轨迹计算时,以前方位计算只考虑磁偏角,而没有考虑子午线收敛角对定向控制精度的影响。在井距400m以上时,子午线收敛角最大误差可达10m以上,说明子午线收敛角对水平定向钻进精度影响较大。文中给出了通过井口的地理坐标简便计算子午线收敛角方法,其误差在20%以内,可满足对接连通井工程需要。并通过与美国产高精度磁中靶系统RMRS在土耳其29对对接连通井工程应用进行了验证,结果中靶误差较小。说明在定向钻进井眼轨迹计算时,考虑子午线收敛角对长距离水平定向井、定向对接连通井和非开挖工程精确设计和施工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静观ZK1号地热井施工概况和设备机具选择,简述了分层钻进措施:采用"三开两固"成井,各次钻具配套,泥浆性能指标,固井工艺措施及抽水试验方法。经测定其井口水温63.5℃,由于其井口自流量仅为421.9m^3/d,不便于下一步开发利用,拟定在距原井700 m处再施工一定向井,并提出了定向井的初步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16.
煤层底板高承压奥灰水治理中,地面定向井设计与施工优化,主要依托二维AutoCAD地质图件开展。为避免复杂地质条件下目标靶区钻遇率低甚至脱靶等问题的产生,提高精准靶向水害治理的效果,提出基于三维地震动态地质建模开展水害防治定向井优化的技术。通过对比分析钻井优化技术方法的现状与问题,以地面防治水钻探工程的特定需求为出发点,指出地质模型导向适用于靶向水害防治定向井优化。在建模理论分析基础上,研究以地震数据为中心的体模型建模方法,分析定向井轨道设计相关的地质模型关键要素,探讨模型动态更新与井轨迹调整策略。以唐家会煤矿6煤底板奥灰水治理地面钻探工程为例,定向井设计阶段,基于地震数据,应用体模型建模方法构建包含地层、断层、异常体的三维地质模型,在异常体三维几何形态和地层裂缝属性的控制下,拾取关键靶点,提供多分支水平井轨道设计;定向井施工阶段,跟踪随钻数据及时修正地质模型,提供靶向倾角调整建议,提高井轨迹目标地层着陆精度和异常体钻遇率。实践表明,基于地震动态地质建模的定向井轨道设计与轨迹优化,有利于提高钻探工效、创造良好的注浆条件,达到提高异常靶区治理效果的目标,为奥灰水害防治的智能化决策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7.
针对目前在煤层气勘探开发领域尚未解决的空间定向钻孔轨迹设计问题,提出了分支孔斜平面设计法。该法使空间定向钻孔设计简化为斜平面内定向钻孔设计。而斜平面内定向钻孔设计又可借助于垂直平面内定向钻孔的设计方法。因此,使用该法不仅解决了空间定向钻孔轨迹设计问题,而且方法简单,设计灵活。   相似文献   

18.
以山东肥城海晶盐化有限公司100万t/a卤折盐采输卤工程钻井项目中H17/H18对接井为例,首先介绍了定向钻进对接技术在采卤井中的应用以及定向钻孔轨迹设计,在对地层详细勘探的基础上对定向钻孔进行可靠精确的轨迹设计是钻探施工的基础。其次,介绍了定向水平井的施工工艺。本项目关键技术是MWD无线测斜仪技术和旋转磁铁测距系统(RMRS),以及钻进时钻井液选取和参数调控。MWD无线测斜仪技术和旋转磁铁测距系统(RMRS)可以实时测量钻进方向,进而根据工程需要调整钻进方向,保证了中靶作业成功连通。本项目施工过程中的难点及所采取的技术对策可为同类钻井施工提供借鉴和指导依据。  相似文献   

19.
根据空气定向钻井特点,将井段按直井段、造斜段及水平段3部分进行分析,详细介绍空气定向钻井设计和计算方法。为更好地应用到工程中,对理论计算注气量进行了流速修正法、地层因素法、井斜经验法和实验修正法4种修正方法的对比。结果表明:综合诸多因素,认为采用实验修正法更具安全性及可靠性。根据干空气或湿空气钻进计算方法确定出携岩“关键点”, 即变截面处。如果存在多个变截面,选择动能最小点作为计算的“关键点”,算出满足“关键点”单位体积最小动能(149.806 J/m3)对应的注气量,然后采用本文的实验修正法得到的注气量,即将理论计算的井底压力扩大1.7倍以后对应的注气量作为实际注气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