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
四川芦山中林地区飞来峰的特征及形成演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陶晓风 《成都理工学院学报》1996,23(2):69-73
四川芦山中林飞来峰由四套次级飞来峰组成。这此级飞来峰在空间上层层叠置,并形成构造倒序结构。飞来峰的母体为宝兴杂岩体及其盖层,其成因为重力滑覆,形成时期为喜马拉雅期。 相似文献
3.
4.
彭县地区飞来峰的特征及形成演化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石绍清 《成都理工学院学报》1994,21(3):8-13
彭县地区飞来峰根据其内部构造特征和力学成因可分为两类-推覆体和滑覆体。推覆体是挤压环境下的产物,它形成于晚三叠世末期的印支运动。滑覆体是拉张环境下重力滑动的产物,它形成于燕山-喜马拉雅期。推覆体是滑覆体的“母体”。 相似文献
5.
在野外考察、室内分析的基础上对清平飞来峰的构造特征、形成机制进行了研究。其结果表明清平飞来峰具有明显的叠覆式特征,共分5层。各层峰体特征、成因各具特色,下部两层为推覆体,上部三层为滑覆体。推覆体与滑覆体共同构成同一飞来峰,为龙门山飞来峰中所少见。从而证实了龙门山飞来峰先发育推覆体,后发育滑覆体的地质景观确实存在。 相似文献
6.
7.
龙门山中段推覆构造的变形特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论述了龙门山三大推覆体和推覆面的构造变形特征,认为耿达一汶川推覆体为褶皱冲断推覆体,映秀一白水河推覆体为冲断推覆体,彭灌推覆体为冲断褶皱推覆体,并将其划分为两个次级推覆体,而相应的推覆面分别为韧性变形为主叠加后期脆性变形;脆一韧性变形以脆性为主及脆性变形的特征,其形成次序由北西向南东,即前展式扩张方式,主要活动时期为印支期和喜马拉雅期。 相似文献
8.
概述了龙门山前缘“飞来峰”成因研究的历史和现状,并报道了近年来的新发现和新进展,进一步讨论了“飞来峰”冰川成因。 相似文献
9.
10.
李生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2004,24(1):70-77
锦屏山地区推覆构造带滑移面均为韧性剪切带,而且整个推覆构造带由多个岩片推覆堆叠在一起,在其前缘则出现飞来峰群。通过对韧性剪切带和飞来峰群的精细研究,厘定其缩短距离约30km。同时厘定了扬子西缘的边界断裂——茶铺子-巴折区划性("槽-台"边界)复活断裂带(韧性剪切带),修正了锦屏山断裂为扬子西缘的边界断裂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根据赋存方式,天井山古油藏的沥青主要可分为(1)下泥盆统平驿铺组石英砂岩中的孔隙型沥青;(2)下寒武统杂砂岩中的孔隙型沥青;(3)下寒武统杂砂岩中顺层分布的"扁豆状"沥青;(4)下寒武统脉沥青.这几组沥青的反射率分别为1.07%(一期),0.23%(二期);3.99%;0.98%(一期),0.23%(二期);0.37%~0.42%.氯仿沥青"A"的含量较高,其中下泥盆统沥青可达4 244.1×10-6,反映沥青的演化程度较低.低反射率的沥青不是源自下古生界自身,而是源自较新的地层;有机地球化学资料显示其源于二叠系和下三叠统.两组低反射率的沥青还反映了区内存在两期油气成藏与演化.下泥盆统石英砂岩沥青含量分布自下而上表现为高-较高-低-较高-低(以至无)的变化现象,其间并无隔层,这可能是由天然气的幕式充注及气洗作用和构造抬升后处于开启环境的水洗氧化、生物降解等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四川广元地质遗迹景观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元地处龙门山造山带北段,复杂的地质构造演化,铸就了广元优越的自然生态环境和独特旅游资源,它也是地球演化的历史档案,是不可再生的、不可移动的自然遗产。2005年以来,通过系统的资料查阅和多次的现场调查,根据广元主要地质遗迹和资源分布的地质背景,对地质遗迹景观类型进行了划分研究,在资源品质、开发条件初步评价基础上,提出了地质遗迹景观开发建议。 相似文献
13.
宁夏中西部香山—天景山地区逆冲推覆构造的特征及演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宁夏香山-天景山地区逆冲推覆构造由天景山北麓断裂带(主滑脱断裂)和香山-天景山冲断席(可分为9个次级逆冲推覆岩席)组成,推覆岩席前端为一系列形态相似的铲式叠瓦状逆冲推覆断层,构造变形强烈;岩席内部构造变形相对较弱.整个推覆构造带主要遭受了燕山期和喜马拉雅期挤压逆冲推覆作用,燕山期主压应力σ1方向为44°,由南西往北东推覆,总位移量26.6km;喜马拉雅期主压应力σ1方向为75°,由南西西往北东东逆冲推覆,晚更新世以来还兼有左行走滑,总位移量大于4km. 相似文献
14.
The Wenchuan earthquake in 2008 has resulted in 50% of Guangyuan city facing recovery from different extents of damages. The massive reconstruction provides a good opportunity for Guangyuan city to response to the National Council??s call for tackling climate change by developing a harmonised and low-carbon economy. However, there are many arguments about the definition of ??low carbon?? and the framework that low-carbon development should follow. Low-carbon development in an economically least developed region such as Guangyuan would provide evidence and contribute to the discussion. The paper employs CO2 emissions as an environmental indicator in scenario analysis to investigate Guangyuan??s future carbon performance in following the national call of reducing 40% of carbon intensity by 2020 and an alternative low-carbon development path. The results have demonstrated that a ??win?Cwin?? solution can be reached??keeping rapid economic growth while reducing CO2 emissions, however, only by addressing the ??correct?? determining factors. Technology improvements and production structure changes have been identified as the key determining factors to affect both carbon intensity and CO2 emissions in the future. The two factors are also interdependent. Governmental policies should give appropriate guideline to address both factors but with strong emphasis on production structure decarbonisation in order to avoid the mistake of ??polluting first and deal with the pollution later?? during the emission-intensive industrialisation processes that many western countries and China??s coastal regions have followed. 相似文献
15.
广元恐龙化石埋藏地是四川盆地中侏罗世重要的恐龙化石点,恐龙化石埋藏于中侏罗统沙溪庙组之中。笔者对该恐龙化石埋藏地沙溪庙组泥质岩的常量元素、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特征进行了研究,并根据泥质岩的地球化学特征讨论了物源区性质、构造背景以及物源区的风化特征。主量元素和稀土元素表明其物源区以长英质岩石为主,构造背景为被动大陆边缘:指示化学风化程度的CIA指数及成分成熟度的ICV指数,表明物源区经历了中等的化学风化作用,反映了中侏罗世恐龙生活在半干旱的古气候环境之中。 相似文献
16.
四川盆地上二叠统大隆组富有机质硅质泥岩是页岩气勘探的一套重要目的层系.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元素地球化学等方法探究大隆组有机质类型、分布特征及富集因素,对该地区非常规油气勘探具有指导意义.根据扫描电镜图片,上寺剖面大隆组有机质按形态可分为形态有机质、弥散有机质和沥青.三者成因不同,形态有机质是选择性保存的结果,以离散状分布在所有岩性样品中;弥散有机质是大隆组有机碳总量(total organic carbon,TOC)的主体,主要分布在硅质泥岩样品中,硅质灰岩样品中极少,体现了粘土矿物的吸附作用;沥青是可溶有机质运移进入孔、缝系统,经高热演化后形成的块状有机质,主要分布于硅质灰岩和灰岩样品中.该剖面地球化学数据显示缺氧沉积环境有利于有机质保存,但海洋表层生产力才是控制TOC含量变化的主要因素.研究表明,晚二叠世海平面上升导致上寺剖面大隆组表层生产力增加及底层海水缺氧,该组富有机质黑色硅质泥岩段高TOC是沉积环境与矿物吸附共同作用的结果,同时也反映了原生有机质保存情况.更好的理解泥质烃源岩中有机质赋存类型有助于烃源岩评价及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工作. 相似文献
17.
根据1:5万区域地质调查资料,对研究区岩土体工程地质类型进行了划分,论述了各类岩土体工程地质的特征,在此基础上将测区划分为三个工程地质区,四个工程地质分区。研究了测区主要工程地质问题,提出了防治这些工程地质问题的措施。 相似文献
18.
四川广元地质景观类型及其形成条件与综合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广元境内地质景观主要集中分布于四个区中,即广元区、剑门关区、唐家河区和七里峡区,以岩溶地貌、丹霞地貌、典型地质剖面和水体景观为主,具有独特性、典型性、科学性和系统性、浓厚的历史文化性等特征。受构造条件、成景地层和流水侵蚀作用方式不同的影响,广元区以岩溶地貌和水体景观为主,剑门关区以丹霞地貌为主,唐家河区以地质构造剖面和变质岩剖面为主,七里峡区以岩溶地貌为主。按资源价值、景点规模与组合、环境状况和旅游条件等对四个区的地质景观进行综合评价,认为目前广元区和剑门关区具备构建国家地质公园的基本条件,唐家河区和七里峡区具备构建中型省级地质公园的基本条件。 相似文献
19.
四川省大邑地区地处龙门山南段,是有名的地震多发地区。文章基于现代构造地质学理论,通过地震解释及构造几何分析、断层相关褶皱原理与几何分析方法、运动学正演模拟方法,开展了对大邑地区断裂带活动多期性研究,结果表明大邑地区断裂带活动具有多期性的特点。自印支期以来主要经历了两期三次构造活动:印支晚期的低角度逆冲推覆过程,须家河组四段(T3x4)中上部形成生长地层;喜马拉雅期Ⅰ幕,隐伏断层再次活动,造成侏罗系与下伏三叠系的变形差异;喜马拉雅期Ⅱ幕,龙门山构造带区域应力场向前传递,大邑地区形成高角度逆冲断层,断层沿深部滑脱层在大邑地区向上逆冲直至地表,早期隐伏断层被错断,伴随次级断层、反冲断层产生。 相似文献
20.
丁家林-太阳坪金矿带与丁家林-太阳坪脆-韧性剪切带同位分布、同能源作用、同步生成,是脆-韧性剪切变形形成的石英脉型金矿,总体走向NE,主要由丁家林和太阳坪2个金矿床组成,分石英单脉、单脉密集带、复脉带3个亚型。丁家林以含Au石英复脉为主,太阳坪以含Au石英单脉为主;成矿物质来源于富含Si质的志留系黄坪组,成矿流体主要是构造水;内生成矿作用分脆.韧性剪切变形-构造分异热液期和韧-脆性剪切变形-构造分异热液期,与2期脆-韧性剪切变形相对应,第2期为主成矿期。其成矿机理是脆-韧性剪切变形动力成岩成矿。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