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如何避免正点时SSW和NNE风向误记侯华先(汉阴县气象局汉阴·725100)笔者通过预审我站使用该仪器后几个月风的记录、发现一个最容易被观测员疏忽而又常出现的问题,即正点风向记录中SSW和NNE相互误记,最(极)大风向记录中则是NNE常被误记为SSW...  相似文献   

2.
田小毅  朱承瑛  张振东  鲍婧 《气象》2018,44(3):408-415
利用2010—2013年长江江苏段沿线布设的36套自动气象站每分钟1次的能见度、相对湿度、温度、风向和风速等实况监测资料,对江面雾的时空分布特征和气象要素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显示:江面雾主要发生于6、11和1月;主要形成于19时至次日07时,其中02—04时最多,结束于06—12时,持续时间以3~9h为主。成雾时相对湿度基本在85%以上;主要的温度区间为春季5~19℃、夏季18~26℃、秋季7~23℃、冬季0~11℃;春、夏、秋三季风速都在5m·s~(-1)以下,冬季风稍大些,甚至在6m·s~(-1)左右的风速下仍然会生成雾,春季以1~2m·s~(-1)的NNE—E为主;夏季以0.3~1m·s~(-1)的NNE—ESE为主;秋季以0.3~2m·s~(-1)的NNE—NE和E—ESE为主;冬季以1~2m·s~(-1)的NNE—NE和WNW为主。此外,对出雾时首站的能见度变化进行分析,发现稳定的江面雾形成之前也会形成明显的"象鼻形"先期振荡特征,这一特征给江面雾的预警预报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
周述学  叶金印 《气象》1994,20(11):37-39
介绍了一种雾的客观预报方法,并研制了一个与STYS接口的雾的客观预报自动化业务系统,对雾有一定的预报能力。  相似文献   

4.
从GOES-Ⅰ开始的新一代地球静止业务环境卫星所提供的研究、监测气象和海洋现象的能力远远超过以往的静止卫星。本文给出改进的几个主要方面:(1)在卫星天顶角60°以外观测各种现象;(2)确定白天过冷云,以及冰、雪面上的低云区;(3)监测夜间雾的演变;(4)监测火情;(5)跟踪冰川;(6)改进海面温度测量;(7)使用一分钟间隔图象监测中尺度现象。同时,分辨率的提高和通道数的增加提供新的产品,使GOES图象与AVHRR图象结合起来使用,开创卫星图象产品应用的新时代。  相似文献   

5.
CHINAGLOBALATMOSPHEREWATCHBASELINEOBSERVATORYANDITSMEASUREMENTPROGRAMTangJie(汤洁),WenYupu(温玉璞),XuXiaobin(徐晓斌),ZhengXiangdong(郑...  相似文献   

6.
ANALYSISOFMEANWINDCHARACTERISTICSINTHEATMOSPHERICSURFACELAYEROFTHEGRASSLANDAREAINNORTHCHINAXueHeng(薛桁),ZhuRuizhao(朱瑞兆)andWuHo...  相似文献   

7.
广州市区雾霾与大气污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广州市区的雾、轻雾和驻出现天数的增多是与本地大气污染日趋严重密切相关的。根据广州站1960~1993年雾、轻雾和霸出现的记录,进行整理分析,得出相应结论。1大雾和轻雾本文指的大雾,即浮游在空中的大量微小水滴(或冰晶),使本地水平能见度小于1.0km。出现雾时,常使天空全部或部分不可辨,相对湿度常为100%或接近100%,风力微弱,气层稳定。轻雾是指微小水滴或已湿的吸湿性物质微粒所构成的灰白色的稀薄雾幕。出现时水平能见度在亚.0~10.ohm,空气没有雾那么潮湿。在气层稳定,较潮湿的天气条件下,多出现在早晚。统计…  相似文献   

8.
ADVANCESINTHEMONTHLY,SEASONALANDYEARLYLONG-RANGENUMERICALWEATHERPREDICTION¥ZhengQinglin(郑关林)ADVANCESINTHEMONTHLY,SEASONALANDY...  相似文献   

9.
ENSO及其对亚洲季风和我国气候变化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倪允琪  邹力 《气象科学》1995,15(4):30-45
ENSO及其对亚洲季风和我国气候变化影响的研究是当今气候研究中的重要问题,本文总结了作者在《气候动力学和气候预测方法研究》项目中有关专题“大洋,尤其ENSO和西太平洋暖池对东亚大气环流和我国气候影响”的研究工作,主要分三方面:1,ENSO是多时空尺度海气相互作用的结果-ENSO形成机理的研究;2.MENSO对我国东亚季风和我国气候影响,3,ENSO及其对我国气候影响的可预报性和预报试验。  相似文献   

10.
714SDDOPPLERWEATHERRADARSYSTEM¥GeRunsheng(葛润生),ZhangPeiyuan(张沛源)andPengHong(彭红)714SDDOPPLERWEATHERRADARSYSTEMGeRunsheng(葛润生),...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咸阳机场1992年1月—1996年12月5年历史资料的统计分析,得出咸阳机场雾的一些年、日变化特点,同时通过分析形成雾的天气背景、层结以及雾源等,发现稳定的层结和地面适宜的风向风速是咸阳机场雾产生的必要条件,而渭河和泾河是造成雾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1980年6月9日长江口地区平流辐射雾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黄培强  孙学金 《气象科学》1998,18(2):128-134
本文用二维非定常数值模式模拟了1980年6月9日长江口地区海雾向上海地区平流而形成的平流雾个例,其中讨论了盛行风、海陆环流对海雾的影响,结果与实况近于一致。  相似文献   

13.
江面平流雾的数值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任遵海  孙学金 《气象科学》2000,20(2):189-193
本文利用二维平流雾模式研究了海上暖湿空气平流到长江冷水面上形成平流雾的过程,对影响平流雾形成的两个主要因子(水面温度水平梯度和平流风速)与平流雾区的关系进行了数值研究,为江面平流雾的预报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14.
雾和霾都是低能见度天气,生成条件相似。利用安徽78个地面站逐时观测资料,基于雾、霾发生物理条件,建立了不同等级雾日和重度霾日的观测诊断方法,重建了不同等级雾和重度霾的时序资料。根据各站强浓雾发生的同步性,将安徽分为5个雾、霾分布特征不同的区域,探讨了各区域不同等级雾及重度霾出现时地面气象条件的异同。结果表明:(1)安徽省强浓雾主要是辐射雾。强浓雾、浓雾和大雾空间分布形势大体一致,淮河以北东、西部和江南都属于强浓雾高发区,但各地强浓雾的时、空分布特征和影响系统不同;重度霾有明显的北多、南少、山区最少的分布特征。(2)强浓雾年变化呈双峰型分布,峰值在1月和4月,日变化为单峰型,峰值在06时;而重度霾年变化为单峰型,峰值在1月,日变化为双峰型。(3)在强浓雾的高发时段(02—08时),强浓雾时降温幅度最大,比重度霾平均高1℃,风速显著偏低,超过75%的样本风速低于1.5 m/s,且无明显主导风向;而重度霾时,风速比雾时明显要大,个别区域有超过75%的样本风速大于1.5 m/s,且以西北风到东北风为主。说明重度霾能否演变为强浓雾的关键地面气象因子是风速、风向和降温幅度。   相似文献   

15.
本文采用二维非定常数值模式,模拟了大气边界层内海陆交界处的平流辐射雾的形成和演变规律。在模式中考虑了平流、辐射及湍流等物理因子及其相互作用。模拟结果表明,夜间盛行风将暖湿空气带入陆地,水汽经辐射冷却形成雾,地面陆风环流起了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6.
河谷风演变过程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浩 《高原气象》1993,12(1):1-11
  相似文献   

17.
利用MODIS卫星通道的红外特征,对2009年1月8—11日长江中游地区的一次大雾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由于云、雾、地表所处高度不同,位于水汽的强吸收带的MODIS卷云通道(1.38μm),在辐射传输过程中对水汽吸收的程度有一定的差异,从而导致MODIS接收到这些目标物的反射率差异较明显。其中雾与地表在1.38μm波段的反射率近似相等,而与云则有明显的差别。另外,通过31波段与20波段辐射亮温差的光谱廓线分析,发现云雾的亮温差要明显小于地表。  相似文献   

18.
厦门城市能见度和雾的特征与城市环境演变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周学鸣  蔡诗树 《气象》2004,30(1):41-45
利用厦门城市1980~2000年21年地面资料和探空资料,对能见度和雾演变特征及其物理成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厦门城市夏季能见度明显好于冬季,这可能与冬夏盛行风向不同,输送排放污染源地不同以及不同季节天气气候条件相关。厦门城市冬季和夏季能见度呈下降趋势,尤以夏季为突出,轻雾以上的频数也日益增加,其重要因素是城市的热岛效应。厦门城市能见度虽然明显好于污染较为严重的北京,但冬季厦门城市能见度与北京呈反位相演变趋势。夏季厦门城市能见度有着明显的日间变化,这与夏季海陆风日变化的垂直环流圈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9.
一次广东省大雾过程的数值模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NCAR)和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联合研制的第5代中尺度气象模式系统MM5,对广东省地区春季出现的一次大雾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模式模拟结果与实际温湿探空的对比表明,模式很好地模拟了大雾过程的流场变化特征及表征大雾的液态水含量分布。对这次大雾生消过程起决定性作用的是925 hPa风场的变化。当925 hPa转为偏南风控制时,暖湿的海洋性空气流经较冷的下垫面从而形成大范围的平流雾;而当925 hPa转为干冷的偏北风控制时,原本形成的大雾很快就消散了。同时模式也很好地模拟了伴随此次平流雾出现的逆温过程。逆温层高度约在900 hPa附近,具有相当的厚度,这对于大雾的形成和维持有一定作用。另外,利用模式模拟的液态水含量值估算的能见度水平分布情况与实况的观测结果也较为一致。  相似文献   

20.
The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radiation fog are studied by using a one-dimensional model.Theresults are as follows:(1)The fog can change the ambient wind and temperature fields,on the contrary,theambient fields may also influence the fog;(2)The modeling fog forms initially at a certain level above thesurface,which is detailedly explained in the paper;(3)Turbulence delays the formation of fog but promotesits development;(4)Whether fog liquid water content exchange coefficient equals momentum exchangecoefficient has no influence on the numerical results.In addition,wind,temperature,exchange coefficient,and net radiative flux before and after the formation of radiation fog,are also studi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