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地球》2020,(3)
正自然资源是人类生存繁衍、文明发展等一切历史活动的物质基础,其中食物对任何一个个体、族群、社会、国家的存续至关重要,人类进化历史上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在为获取足够的食物而进行斗争。从对自然资源的简单攫取,到生产经济的全面发展,这种伟大的变革不过数千年,可以说农耕文明的出现,使得耕地资源创新利用,特别是以耕种优质的土地资源以获取充足的粮食作物,养活更多的人口,是工业革命之前的漫漫历史中的头等大事。  相似文献   

2.
正去年公布的中共中央《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中,在组建自然资源部那一段里,第一句话就是"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组建自然资源部是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这里既体现出党中央对生态文明建设、对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深远历史考量,也体现了党中央从更深层次、更科学的治理机制来解决当前生态保护和自然资源开  相似文献   

3.
《地球》2021,(4)
正地下水,作为人类生存和发展不可缺少的自然资源,是支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性和战略性资源,同时也是生态系统的关键要素。它赋存于地表以下土层或岩石的空隙中,相对于江河湖海,它更加洁净和稳定,供水保证能力更高。凿井取水是人类获取地下水的重要途径,极大地提高了人类适应环境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地球》2015,(8)
<正>地质环境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工作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在当前中央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先后做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的大背景下,必须把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充分认识进一步加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强化资源管理对自然生态的源头保护作用,组织动员各方面力量,加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加快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尽快形成开发与保护相互协调的矿产开发新格局。人类的历史就是一部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  相似文献   

5.
<正>“大地生五金,以利用天下与后世”,人类对矿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极大地推动了社会文明和科技水平向前发展。锡与金、银、铜、铁并称为“五金”。在公元前4000年左右,人类就开始使用锡,它在人类利用金属资源的历史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相似文献   

6.
段雯娟 《地球》2013,(11):36-38
矿产资源是人类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基本来源,是社会文明发展的物质基础。矿产资源是自然资源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离开了自然这个“最大的材料库”,就像俗话说的“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人类不仅无法进行任何生产活动,也无法生存与发展。  相似文献   

7.
岳尚华 《地球》2012,(12):59-61
自然资源是人类生存的基础和重要保障。节约利用资源对于人类社会的发展有着重大意义。11月8日,国土资源部科技与国际合作司司长姜建军在中国国际矿业大会的开放日上,作了生动的科普讲座。他从地球起源开始,介绍了地球自然资源的产生和人类社会的起源与发展,梳理了自然资源与人类社会的关系,对于引起人们的环保与节约意识起到了积极影响。地球承载了近七十亿的人类,从它  相似文献   

8.
淮河上中游地区位于中国东部南北过渡带,研究资料显示,淮河上游在距今约7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中期阶段,人类主要通过采集和农作物种植两种途径获取植物性食物资源,其农业模式为稻-旱(粟、黍)混作,而淮河中游地区同时期人类的植物性食物资源获取方式及其农业发展模式与上游地区是否相同,目前尚不清楚.顺山集遗址(约8500~7000a BP)是淮河中游地区目前所见年代最早的新石器时代遗址,本文选择该遗址出土的代表性石器圆形石球、石磨盘及石锤等石制工具17件及陶釜残片29件进行了淀粉粒残留物分析.结果显示,这些器物表面的古代淀粉粒主要来源于禾本科薏苡(Coix lacryma-jobi)、小麦族(Triticeae)、水稻(Oryza sativa.)、葫芦科栝楼(Trichosanthes kirilowii)根以及1种未知的植物种属.研究结果表明,淮河中游地区在距今7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中期,人类同样依靠采集和农业种植获取植物性食物资源,但与淮河上游地区不同的是,该区域的农业模式为稻作农业.值得注意的是,不同种属来源的淀粉粒在石器和陶器表面的出现频率分析结果表明,薏苡可能是顺山集先民主要的植物性食物来源,而水稻在当时的利用程度并不高.圆形石磨球、磨盘及长柱状石锤使用面上不同种类淀粉粒的发现表明这两类石器都曾被用于加工多种植物性食物,而石斧刃端发现丰富的植物淀粉粒,表明该类工具在当时除了用于砍斫工具以外,可能也曾被用来加工食物,其功能具有一器多用的特征.本文研究结果对了解顺山集先民的生业形式与出土石器的使用功能,探明淮河中游地区新石器时代早中期人类的植物资源利用与农业发展状况等问题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相似文献   

9.
袁勇  王成清 《地球》2013,(9):94-95
正土地资源是生态资源的核心要素。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科学合理地进行土地综合整治,对土地生态系统实施保育或恢复重建,可以有效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生态中国、文明美丽中国的战略目标。生态文明与土地综合整治生态文明是指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的客观规律,改造自然  相似文献   

10.
《地球》2017,(7)
<正>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全民生态文明意识的逐步增强,人们逐渐认识到经济社会的发展,如果以破坏生态和环境为代价,势必阻碍生产力的发展,难以实现经济社会的永续发展。如何将资源有效的开发利用与环境保护、生态文明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日益受到社会的关注。石油工业是一种主要以自然资源为基础的生产行业,在石油产品开采、炼化、储运、销售过程中,都存在着大量废物、废水、废气的排放,时刻威胁着生态环境。减  相似文献   

11.
曹卫星 《地球》2020,(3):1-1
山水林田湖草是-个生命共同体,其中的田,就是耕地资源。耕地作为自然资源和生产要素,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基础资源。土地是财富之母、发展之基、民生之本、生态之依。作为自然要素,土地为人类发展提供最基本的物质来源;作为经济要素,其开发利用保障和促进经济发展;作为生态要素,为生态建设提供基础空间和宜居环境。我国国土面积广阔,但资源人均占有量少,加之地形地貌复杂多样,自然生态环境脆弱,可供利用的优质耕地资源数量更少。  相似文献   

12.
《地球》2019,(10)
正习近平总书记:"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等一系列生态文明思想,开启了中华民族历史上一项伟大的生态环境保护工程。还自然以和谐,给大地以生机,是历史赋予自然资源部的职责,也是我们化石保护工作者的使命。中国是世界公认的化石大国、恐龙王国、古生物强国,近年来取得一系列震惊世  相似文献   

13.
《地球》2016,(7)
正土地是一切生产和一切存在的源泉,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载体。然而土地作为一种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使得我们必须在法律范畴对其做出合理且强制性的管理,因此,建立健全合理的土地资源管理方式和机制十分必要。1986年6月25日,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通过并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以  相似文献   

14.
正世界自然基金会近日(WWF)发表最新报告《Living Planet 2018》(地球生命力报告),世界顶尖的科学家发出警讯,野生动植物的灭绝已经到了足以威胁文明的紧急状态。报告显示,自1970年以来,人类已经消灭了野生动物60%的族群量,包括哺乳动物、鸟类、鱼类和爬虫类。这份报告由全球59位科学家共同编撰。报告指出,全球人口对粮食和资源的消费不断增长,正在摧毁数十亿年形成的生命网络,包括空气、水和其他人类所依赖的自然资源。  相似文献   

15.
徐绍史 《地球》2011,(4):7-10
今天是第42个“世界地球日”。每一年的今天,我们都会怀着敬畏的心情,隆重纪念这一特殊的日子,互相传递一种理念:地球是人类生存的家园,保护地球,就是守护人类自己的家园。今天,面对工业文明鼎盛、地球资源过度消耗的现实,我们向社会郑重呼吁:珍惜地球资源,转变发展方式。  相似文献   

16.
《地球》2019,(10)
正地球对于人类而言是一个巨大的宝库,它提供了人类生存发展所需要的资源、能源以及承载人类社会的生态环境。几乎人人都熟悉石油、天然气和煤炭这些地球的化石能源,然而地球内部蕴藏的地热能远比化石能源还要丰富。地热是重要的自然资源,也是可再生能源中最现实和最具竞争力的能源之一。地热是研究地球内热的一门学科,地热资源又是地球本土的一种宝  相似文献   

17.
正地球上的资源是有限的,空间是有限的,却有70多亿人口等着被养育。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她像母亲一样,给予了人类生存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自然资源。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和工业的快速发展,人类不断利用和消耗各种资源,使得地球的负载越来越沉重。保护地球,是每个人的责任。我们每个人都有义务行动起来,用自己的行动来保护我们生存的家园。世界地球日是一项世界性的环境保护活动。2009年第  相似文献   

18.
徐绍史 《地球》2012,(4):1-1
每年的4月22日,我们都会探询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人与地球和谐相处这一永恒的命题。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地球母亲为我们提供了生存与发展的一切物质需求。但是,地球上的自然资源却并非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尤其是矿产资源,伴随着人类社会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历史进程,被大量消耗,以至于我们今天在经济社会发展中,面临着许许多多重要能源与矿产资源供应瓶颈。正因为如此,今年的地球日,国土资源部围绕"珍惜地球资源,转变发展方式"的主题,将"推进找矿突破,  相似文献   

19.
李明明 《地球》2013,(9):46-49
正难以控制的碳排放背后,是人类的现代工业生产方式。如果人人都认为"物质享乐是好的,追求物质享乐是正当的",人类最终会因失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而灭亡。经济结构之所以必须调整,是因为旧的经济增长模式已经失效。这种旧模式在以往表现出的"高效率"是建立在对资源的过度攫取上,其中包括对自然资源的过度攫取。因此,经  相似文献   

20.
卞跃跃  顾善闻 《地球》2020,(3):26-31
民以食为天。温饱关乎生存.是人类一切社会经济活动的基础。自西周以来,中华以农立国。从氏族时代的井田制,到汉唐庄园制,再到宋明小农经济,尽管土地资源分配使用的主体儿度变迁,但相比于其他经济事务,历朝历代都对农耕给予了最高重视。男耕女织,睛耕雨读,中国的农耕文明在世界风骚独领数千年,某种程度上成为了中国历史文化的代名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