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
玲珑金矿田位于招远市城北20km玲珑镇,区内所见地层为新生界第四系山前组(Qs)、胶东岩群苗家岩组(ArjM)和胶东岩群郭格庄岩组(Ar3jG)。矿体多赋存于玲珑花岗岩中。矿体矿化严格受断裂构造和交代蚀变岩带控制,以 NE、NEE和NNE走向的三组断裂最发育,倾向NW或SE。倾角40°~80°南东倾斜的欧家夼一带为NEE向矿化蚀变带;东山大开头矿段及至玲南矿段发育NE方向矿化蚀变带;而九曲蒋家延至东风阜山矿段均呈NNE向矿化蚀变带;它们组成了矿田基本地质构造框架。 相似文献
3.
玲珑金矿田不同级别构造控矿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我国著名的胶东玲珑金矿田中,发育有众多的断裂构造,这些断裂构造具有明显的主次之分,并对金矿化起着不同的控制作用。其中,破头青断裂为一级控矿构造,它控制了整个金矿田矿脉的空间分布、矿化类型、矿物组合以及矿化深度的规律性变化。玲珑断裂为二级控矿构造,它控制了次级矿脉的富矿段,导致矿脉的斜列及走向变化,其产状对两侧次级矿脉的赋矿标高产生一定的制约。矿田内其他NE—NEE方向的众多断裂为三级控矿构造,它控制了矿体的产出位置、形态、产状等。 相似文献
4.
玲珑金矿田矿体富集规律及其控制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详细讨论了玲珑金矿田主要工业矿脉中的矿体在空间展布上的规律性,即等间距分布 规律、分段富集规律、矿体及矿体富集带的侧伏规律、对应产出规律、成矿界面向主构造倾斜规律 等,其中矿体富集带的侧伏、对应产出、成矿界面向主构造倾斜等是首次提出的规律性认识,并对其 控制因素进行了讨论。认为构造的多期叠加,以及在水平和垂向上的“峰”、“峰”之间的耦合,并由此 造成容矿空间的规律性分布,加之矿液的定向迁移等,是造成上述规律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玲珑金矿属于以石英脉型为主的金矿床,其矿脉受玲珑断裂和破头青断裂控制。区内脉群发育,175号脉群是玲珑金矿的主要大型金矿脉群之一。文章通过总结175号脉群成矿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分析了控矿因素、矿体赋存规律、矿石类型等;阐述了175号脉群深部成矿规律,并根据见矿工程利用地质块段法预测175号脉群11—101勘探线范围-800 m标高以下(332+333)金矿石量192.44×10~4 t,金金属量8.5t。 相似文献
6.
玲珑矿田金矿体侧伏受EW向基底构造和NE-NNE向控矿断裂力学性质。产出状态、运动方式联合制约。本文论及西山、东山、破头青和东风四个金矿床矿体的侧伏规律,并对其断裂控制机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位于华北克拉通东南缘的胶东地区深部找矿取得重大突破,已成为全球第三大金成矿区。玲珑金矿田是胶东石英脉型金矿的典型产地,也是我国最早勘查开发金矿的地区之一,近年来在该区深部探明的蚀变岩型金矿资源量已超过以往探明的石英脉型金矿。但对深部矿体的空间分布以及石英脉型与蚀变岩型金矿的关系还缺乏系统的认识。本文较详细分析了玲珑金矿田的矿床特征及深部变化,综述了矿床地球化学特征和成矿时代的研究成果,探讨了断裂与成矿的关系、石英脉型金矿与蚀变岩型金矿的关系和矿床成因机制。研究发现,蚀变岩型金矿受总体缓倾斜的主断裂控制,石英脉型金矿赋存于主断裂下盘的陡倾张裂隙中。以往认为的多个蚀变岩型矿床实际是同一个金资源量近600 t的巨型金矿床,矿床在垂向2500 m范围内形成3个矿化富集带。其Ⅰ- 2号主矿体埋深44~2333 m,控制最大走向长4750 m,最大倾斜深2430 m,矿体平均厚度11. 50 m,矿石平均品位3. 15 g/t。综合前人研究结果认为:金矿化发生于约120 Ma。成矿流体为中—高温、低盐度、还原条件H2O- CO2- NaCl±CH4体系热液,H- O同位素组成大部分投点于岩浆水与大气降水线之间,矿石的S、Pb同位素特征与赋矿围岩相似,成矿物质主要来自于下地壳,有少量幔源组分贡献。研究发现,大型蚀变岩型金矿体主要赋存于断裂倾角变化部位构成阶梯成矿模式,其原因是断裂倾角变化引起流体压力波动造成金质沉淀;石英脉型和蚀变岩型金矿的矿体特征有明显区别,后者矿体倾角缓、规模大,矿石平均品位低,矿石中金属硫化物含量少(平均S含量约是前者的1/3),金矿物粒度细,金矿物的赋存状态以晶隙金为主(前者主要为包体金);二者的地球化学特征略有差异,后者成矿期的流体包裹体类型较为单一、盐度和温度相对较低,石英脉型矿石的H- O同位素投点位置更接近于岩浆水,蚀变岩型金矿偏向于大气降水,石英脉型矿石的S同位素特征与胶东岩群相似,而蚀变岩型矿石的S同位素特征与晚中生代岩浆岩更接近。这些差异说明,石英脉型和蚀变岩型金矿是同一成矿事件不同成矿方式和不同构造位置的产物。综合分析认为,胶东地区的大规模壳幔混合源岩浆活动,为成矿流体活动提供了热动力条件、运移通道和部分流体来源;岩浆快速隆升引发地壳浅部产生拆离断层和相关张裂构造,为流体聚集、成矿提供了有利空间。 相似文献
8.
对几十年来地质找矿工作进行总结,支撑深部找矿的重大难题,经过多年的实际观测和分析研究,完成了“山东省招远市玲珑金矿构造蚀变成矿图”。玲珑金矿田发育玲珑焦家式金矿--陆内岩浆期后热液蚀变剪切带硫化物石英脉黄铁绢英岩蚀变破碎岩型金矿。该类矿床受断裂破碎带影响,成矿地质体是黄铁绢英岩质蚀变岩带。研究应用构造蚀变岩的地质测量和研究方法,实测了大量的构造岩相剖面,开展了1∶2 000和1∶10 000的填图。结果显示:(1)矿田处于滦家河岩体外接触带,赋矿围岩主要是玲珑似片麻状黑云母花岗岩。花岗岩的似片麻理走向显示北西西至南东东向分布,带有胶东基底的构造痕迹。(2)断裂蚀变矿化带控制了金矿的分布规律,它们受到后期构造的改造。(3)图中从西到东、从北到南,流体交代蚀变岩的规模都逐渐增大,因此,通过断裂蚀变岩的发育情况,可知较大矿床集中在矿田的东南部。东南部构造及蚀变带规模大,矿体埋藏深,有良好的成矿远景。“山东省招远市玲珑金矿构造蚀变成矿图”的编制,反映了区内控矿构造的新资料。关于矿田找矿预测的靶区得到了探矿工程的验证,并有力地支持了今后一个阶段的深部找矿问题。以成矿地质事件为基础的大比例尺构造岩相地质填图及找矿方法,具有重要的成矿研究和深部外围找矿意义,值得进一步深化和推广。 相似文献
9.
山东玲珑金矿地质特征及深部找矿潜力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根据玲珑金矿区的矿脉地质特征,归纳了上部矿体的赋存规律:靠近破头青断裂的矿脉规模储量较大,断裂的分支、复合、转折及交汇部位是成矿的有利部位,硅化、绢英岩化、黄铁矿化及蚀变叠加部位往往是最佳赋矿部位,中基性脉岩与矿脉的交汇部位地段矿体变大变富.对700m(-270m标高)以下的成矿有利地段(如175号脉群深部、36号脉群深部和玲珑断裂深部)进行了成矿预测. 相似文献
10.
11.
505脉总体走向270~310°,呈透镜体状、扁豆状以尖灭再现或尖灭侧现的形式产出.505脉为一典型的具多金属硫化物含金石英脉.含金矿物主要是黄铁矿,其次为方铅矿和黄铜矿.黄铁绢英岩化是金矿化的重要标志.控矿构造有4次脉动,与其对应,505脉分4个成矿阶段,主要是Ⅰ、Ⅱ阶段及Ⅰ、Ⅱ、Ⅲ阶段叠加的部位成矿最好.505脉受一近东西向脆-韧性剪切带控制.矿体主要产于断裂的85~90°走向段和倾角为小于45~50°的缓倾段.这些部位也是多次矿化叠加、矿体厚度大、矿石品位高的部位,这些地段也是工业矿体产出的地段. 相似文献
12.
煌斑岩在玲珑金矿田形成过程中的地质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玲珑金矿田发育的金矿脉以黄铁石英脉为主.发育的含金石英脉在时空及成因方面与煌斑岩脉有密切联系.在空间上,煌斑岩脉与黄铁石英矿脉呈小角度相交,且大都错断矿脉.在时间上,同位素测年显示,煌斑岩脉的形成时间范围较大,一般为80~132Ma,而石英脉的形成主要集中在100~110Ma.通过煌斑岩中金含量测定及高温高压实验,煌斑岩并非是金元素的来源,金元素与煌斑岩在高温高压条件下不相溶,在成因方面,形成矿脉的大部分金元素与煌斑岩脉应同属于地幔物质;地幔岩浆含大量的地幔流体,根据金的化学性质,金易和地幔流体中的Cl-、OH-结合形成络合物,在地幔岩浆上侵过程中随地幔流体上升到地壳上部,并在适当的位置聚集形成含金石英矿脉,而煌斑岩浆从上侵的基性岩浆中分离出来,充填于构造裂隙中,形成煌斑岩脉. 相似文献
13.
焦家金矿田的成矿构造物理化学场结构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焦家金矿田为例,采用成矿构造物理化学场结构分析方法,对与金矿床空间定位相关的地质,物探,化探综合异常结构和成矿物理化学场结构进行了解析,通过对研究区重,磁,激电异常场和成矿地球化学异常场和特征的揭示与厘定,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介绍了抚州-永丰断裂带两侧的构造、地层和岩性情况,并论述了断裂带两侧2个金矿床(虎墟、茅排)和6个金矿点(云山、温泉、梨溪、罗山、桐林、分界)的岩石特征与金矿化,表明金矿化与碎裂岩、粒状石英脉、硅质脉、硅化、黄铁矿化、赤铁矿化的岩石及铜、铅、锌硫化物矿物组合密切相关,同时,金矿化与千枚岩、片岩和石英闪长玢岩也有关。 相似文献
15.
16.
通过对青岗坪金矿区内发育的拆离断层系统的具体分析,揭示了其产生,发展的过程,对由其控制的几类金矿脉的形成机制进行了合理的探讨,并对不同的成矿阶段进行了划分。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金厂金铜矿田成矿构造形变特征分析和成矿迹象的评价,指明不同成因的成矿构造控矿性差异悬殊,矿田内局部地段矿体的富集是具有一定成生联系的成矿构造组合共同控制的结果。成矿构造形变机制与成矿作用具密切的有机取系,且前者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后者的特性。利用成矿构造特征分析法可求解反映构造控矿性的定量参数—构造变量和构造组合关联,从而确定最佳控矿构造组合,查明预测隐伏矿化区的构造准则和最佳矿化地段。 相似文献
18.
19.
选择胶东玲珑金矿典型矿体47号脉为研究对象,应用基岩地球化学方法,测试微量元素含量,研究微量元素与金的相关关系、计算微量元素的浓集系数并确定其轴向分带,探讨微量元素对深部金成矿的指示意义,期待能对玲珑金矿深部找矿提供一些参考.初步认识如下:矿区金矿体的最佳指示元素依次为Au、Ag、Bi、As、Cu、Co、Mo、Sb;金矿体的轴向分带序列从上到下依次为As、Pb、Ag、Cu、Hg、Sb、Mo、Ni、Th、V、U、Mn、Zn、Bi、Co、Au;矿体中Au、Bi、Ag、As富集系数大,Cu、Co富集系数中等,而Zn在矿体中相对亏损.研究结果表明,在深部47号矿体仍有较好的成矿前景.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