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超新星坍缩与中微子泄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用简化的中微子泄漏模式代替输运方程,计算超新星坍缩过程中的中微子变化,通过调节模式中的参数可改变中微子的俘陷密度,使之达到较为合适的值,还讨论了在中微子俘陷密度到达之前,特定密度区段(10~(-10)-5×10~(11)g/cm~3)内使电子俘获率有显著变化的一种参数方法及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2.
超新星坍缩与中微子泄漏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本用简化的中微子泄漏模式代替输运方程,计算超新星坍缩过程中的中微子变化。通过调节模式中的能数可改变中微子的俘陷密度使之达到较为合适的值,还讨论了在中微子俘陷密度到达之前,特定密度区段(10^10-5×10^11g/cm^3)内使电子俘获率有显变化的一种参数方法及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3.
太阳中微子问题的现状与前景许梅地球表面每平方厘米每秒钟内约有600亿个中微子穿过,但被专家们探测到的却少得可怜!问题的由来中微子,不带电,质量极小(可能为零),与其他粒子的相互作用极弱,但数量极多且充斥于宇宙间的每个角落。因此,对中微子的深入研究不但...  相似文献   

4.
文中从中微子物理学、太阳中微子的探测、标准太阳模型的建立等方面对太阳中微子问题的提出进行了回顾。各为太阳中微子探测器测量结果不同程度的偏低,以及不同类探测器测量结果之间的矛盾,使得人们对太阳中微子的研究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对太阳中微子问题可从粒子物理和天体物理两个方面进行研究。文中分别对这两个研究领域中提取的企图解决太阳中微子问题的模型作了简要评述。  相似文献   

5.
中微子质量之谜须眉中微子是否有质量?如果有到底是多大?这一直是粒子物理学家和宇宙学家所关注的问题。为了回答“太阳中微子失踪案”和天体物理学家提出的宇宙中应存在着大量暗物质两个问题,中微子有多大质量显得更重要:太阳中微子失踪的一种可能解释是“中微子振荡...  相似文献   

6.
林元章 《天文学进展》2000,18(4):301-311
系统阐述了太阳中微子“亏缺”问题出现的背景,包括介绍标准太阳模型,太阳内部的相聚变反应,太阳中微子能谱和流量的理论估算,以及太阳中微子探测实验和结果。讨论了为解释太阳中微子“亏缺”而提出的各种非标准太阳模型以及近年来愈益受到重视的中微子振动问题。  相似文献   

7.
极高能宇宙线一般指来自地外的能量高于1018电子伏特(eV)的高能质子与原子核,其起源的研究一直是高能天体物理和粒子天体物理领域的热点问题.近年随着一些大型探测器(如Pierre Auger天文台)的运行,极高能宇宙线的研究取得很大进展.然而由于极高能宇宙线事例相对较少及其在从源到地球传播过程中的复杂性(如与宇宙微波背景辐射以及磁场的作用),需要通过观测这些宇宙线在强子反应中产生的次级粒子(如中微子)来获得其起源的额外信息.最近,位于南极的IceCube中微子天文台探测到了54个能量分布在60TeV{3PeV内的中微子事例,开启了高能中微子天文学的新时代.在本文中,我们研究了高能中微子、极高能宇宙线的天体物理起源以及它们之间可能的联系.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实验测量的电中微子质量m_v_e=34±4eV的数值出发,指出宇宙间中微子质量将占总质量的99%,由此导致宇宙的闭合性.此外本文着重讨论了宇宙间中微子将主要是左手征态的中微子,由此才能在广泛的范围内和目前已知各观测资料相一致。本文还表明,由宇宙学所给出的中微子质量和的上限将是sum from i to (m_(vi)≤200 eV而不是通常的40eV。  相似文献   

9.
中微子是一种非常小的基本粒子,广泛存在于宇宙中。由于中微子不可见、不带电,而目几乎没有质量,因此几乎处于无法探测的境地。科学家一般认为,理论上有电子中微子、μ子中微子和τ子中微子三种形态,其中只有前两者能被观测到。与光子和其他高能粒子不同,中微子可毫无阻碍地穿过行星和恒星,穿越星际空间广袤的磁场,甚至可以穿透整个星系。科学家们花费了大半个世纪,才摸清太阳能量的来源  相似文献   

10.
在超新星爆发过程中,中微子的泄漏非常重要.采用一维球对称模型,在不同的中微子泄漏模式下,数值模拟了质量为12 M_⊙、14 M_⊙及15 M_⊙的Ⅱ型超新星爆发过程.结果表明:不同的中微子泄漏模式对超新星塌缩、激波的传播和爆发都具有影响;并给出了最有利于Ⅱ型超新星爆发的相关参数的最佳值.此外还讨论了物态方程与压缩模量对模拟结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很多年来,科学家一直在努力测定中微子和反中微子——核反应中产生的亚原子是像光子那样纯能量的,还是像电子那样是能量和物质的合成。经过14.5天的一个实验,一个国际专家组证实中微子有质量。  相似文献   

12.
研究由超新星和其他过程在太阳核心产生亚原子中微子粒子的天体物理学家,在加拿大安大略省萨德伯里附近一个新的中微子天文台(SNO)首战告捷。该天文台自1999年4月启动以来,一天记录大约10个中微子。在萨德伯里工作的物理学家霍尔曼说分析这些信号要花些时间,这是我们目...  相似文献   

13.
标准太阳模型和中微子流量预估太阳中微子“亏缺”是指目前实际探测到的太阳中微子流量比理论上预估的少得多的问题。理论上预估的太阳中微子流量是根据“标准太阳模型”(SSM)估算的。所谓标准太阳模型是在一些基本假定下 ,通过建立联系各种太阳物理参数的方程组 ,以原始太阳质量和化学组成为初始条件 ,以及与目前太阳年龄 4 6亿年对应的太阳半径和光度为边界条件 ,求解得到的太阳构造模型。标准太阳模型除了假定太阳为球对称 ,它的所有物理量只与日心距有关 ,以及不考虑太阳自转和磁场 ,或者说太阳自转和磁场的力学效应可以忽略外 ,还有…  相似文献   

14.
经过 2 0年的搜寻 ,科学家们终于发现了自然界中最捉摸不定、极其微小的亚原子粒子之一的τ中微子(ντ)存在的第一个直接证据。1 956年 ,考恩 (C .L .Cowan)和莱茵斯 (F .Reines)利用反应堆反应产物的 β衰变产生的反中微子 ,证实了电子中微子的存在 ;1 962年 ,莱德曼 (L .Lederman)等人证实了 μ中微子的存在。 1 975年 ,由于τ轻子的发现 ,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佩尔 (M .L .Perl)等人提出了存在τ中微子的理论。自 1 997年以来 ,由美国、日本等国科学家组成的一国际小组用费米实验室的环状粒子加速器进行了…  相似文献   

15.
围绕着恒星级黑洞的中微子主导吸积盘可以通过盘上发出的中微子湮灭为伽玛暴提供能量。对于黑洞超吸积系统,吸积可能引起黑洞特征的极大演化,这会进一步引起中微子光度的演化。考虑不一样的平均吸积率和初始黑洞参数,通过吸积系统的演化分析中微子湮灭光度和总的中微子湮灭能量随时间的变化。同时计算了短暴GRB 090510的中微子湮灭能量并与理论预测的结果比对,发现中微子主导吸积盘的中微子湮灭能量的理论预测值远高于观测值,意味着这种模型可能提供GRB 090510爆发所需要的能量。  相似文献   

16.
一种用于探测和跟踪来自空间的高能中微子的新型望远镜已经建成。一个物理学家和天文学家小组最近在自然杂志上报导了由AMANDA望远镜,一个建在南极之下1.5千米的大的探测器阵列对这些中微子所做的第一次观测。 AMANDA探测了连续通过地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1970年到1979年的太阳中微子流和太阳活动(太阳黑子、耀斑和质子事件)的数据作最大熵谱分析,并求其互相关函数和初相,得到:太阳中微子流和太阳活动均有11年的长周期;太阳中微子流和太阳质子事件还有共同的近3年、2年和1年左右的周期。太阳中微子流的3年周期占支配地位,质子事件中的3年周期亦占有重要地位。二级以上的耀斑事件亦有近两年的周期。它们的互相关函数和初相表明:太阳中微子流与太阳活动有正相关;对近11年周期的数据,太阳黑子和太阳耀斑相对于太阳中微子均有延迟时间47个月,对质子事件有延迟时间41个月。对于约3年的周期,质子的延迟时间为10个月。结合他人的太阳半径和太阳磁场的测量与分析结果,得到一个符合标准太阳模型中物理过程的太阳中微子流变化与太阳活动间的因果关系,并对这个因果关系的可能机制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8.
天文学研究天体的位置、分布、运动、形态、结构、化学组成、物理状态和演化的学科。一般分为天体测量学、天体力学、天体物理学等。天体测量学主要包括基本天体测量、照相天体测量、时间服务、纬度服务,以及射电天体测量学和空间天体测量学等;天体力学主要研究天体摄动理论、天体形状和自转理论,以及天文动力学等;天体物理学主要包括太阳物理学、太阳系物理学、恒星物理学、星系物理学、宇宙学、光学天文学、射电天文学、红外天文学、紫外天文学、×射线天文学、γ射线天文学、中微子天文学、等离子体天体物理学、相对论天体物理学等。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天文学的研究范畴和天文的概念在不断扩大和发展。自古以来天文学和人类生产和生活就有着密切的关系。编历、授时、测定地理坐标、天文导  相似文献   

19.
本文把简并中微子天体作为透明天体来讨论,从测地线方程的解出发,求得位于天体内、外的光源所发出的光线轨迹。进一步导出了由于透明天体的引力透镜作用所带来的对光强分布的影响——放大率K的表示式。并在简并中微子天体的度规下具体计算了放大率K和红移,计算的结果表明,当光源在某些位置上时,向某些方向发出的光,由于引力透镜作用其亮度可增强为原来的数百倍。本文最后提出,部分类星体可能是存在于简并中微子星团中的星系核。  相似文献   

20.
本文讨论了中微子质量不为零可能导致的一种新天体——中微子天体(记作NAO)。探讨了这种天体的形成机制和它与星系形成间的关系,确定了其内所含e,p,He~4等物质的含量,这些物质的存在可以给出一系列观察效应.NAO是尺度在100 pc量级、中微子总质量在10~(14)Me量级、其内所含e、p、He~4等物质的质量在10~9M。量级的一种特殊天体,具有丰富的新性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