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梁计林  龙丽娟 《海洋科学》2012,36(1):139-142
甲藻(Pyrrophyta)又称双鞭毛藻(Dinoflagellates),是海洋浮游植物的重要种群之一,其种类繁多,全世界已记录的约有130个属,1200个代表种。随着赤潮的频繁出现及赤潮毒素的强效活性的发现,有毒甲藻的危害及医药作用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赤潮毒素是海洋生物活性物质中研究、开发进展最为迅速的领域之一。  相似文献   

2.
全球赤潮生态学与海洋学(GEOHAB)国际合作计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 赤潮的一般特征海洋浮游藻类作为海洋食物网的基础环节 ,是海洋生态系统中的主要初级生产者。在海洋环境条件适宜的情况下 ,它们通常会迅速增殖 ,形成所谓的水华 ( Blooms) ,有时浮游植物的爆发性增殖会造成鱼类死亡 ,生态环境恶化 ,通过藻毒素污染海洋食物 ,从而对人类健康甚至生命造成威胁。国际科技界把这种现象称之为有害藻类水华 [Harmful AlgalBlooms ( HABs) ] ,通常情况下称为赤潮 ( Red Tides) ,其实这种叫法在科学上并不贴切。迄今为止 ,所记录到的赤潮生物 ( HAB Species)有 3 0 0多种 ,分别隶属于双鞭毛藻、其它鞭毛藻…  相似文献   

3.
海洋动植物中生物活性物质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于富才 《海洋科学》1994,18(4):20-22
近几年来,海洋生物活性物质的研究已引起人们极大重视。海洋药物、海洋保健食品、海洋新材料品种不断涌现。我国有海洋生物1400余种,可供食用的仅为10%,尚有大量的资源没有被认识和开发,开发利用的前景是相当广阔的,不仅可以向食用、药用方向转化,而且可向化工、饲料、农药、化妆品方向转化。有些海洋生物,虽然没有开发的先例,或者资源量不大,但其活性物质成分和化学结构有可能为开发新药开辟新路。也可以说,这部分资源是将来海洋药物和保健食品研究开发的贮备资源。1海洋生物毒素海洋生物毒素是海洋天然产物中的研究对象…  相似文献   

4.
海洋微生物毒素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浩瀚的海洋世界具有高盐、高压、低温、寡营养等诸多特点。海洋中生存着丰富多样的海洋微生物,它们产生了多种多样的生物活性物质,如生物信息物质、药用活性物质、海洋生物毒素和生物功能材料等。其中海洋生物毒素是当前研究中的一个热点,它具有化学结构多样、分子量小、生物活性高及作用机理独特等诸多特点。几乎所有的海洋生物种类都有产毒的个体,近年来的研究表明,作为一个庞大的类群,海洋微生物产毒种类繁多,如细菌、真菌、放线菌以及微藻等。与此同时人们还发现海洋微生物与其它的一些生物毒素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关系,研究较多的河豚毒素源于微生物的的观点已逐渐为人们所接受。和其它的毒素一样,微生物毒素既有对人类有害的一面,也有造福人类的一面,而微生物毒素在进一步研究利用中的优势地位也使人们对其投注了更多的目光。作者拟就海洋微生物毒素的产毒种类、毒素特点、检测方法以及资源化利用等方面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5.
小普林藻(Prymnesium parvum Carter)是一种具有药用价值的金色鞭毛藻,它能形成并产生鱼毒性,溶血性和解痉作用的毒素——普林藻素(Prymnesin)可作溶血剂和解痉药。但是在局部水域,这种鞭毛藻一旦爆发性繁生,会危害渔业生产,是鱼池中的害藻。突起普林藻(P. papillatum Tseng et J.F.Chen)是普林藻属的新种,在外形上和上述小普林藻很相似,而且在山东两个地区都能采到,可见并非是罕见种类,为此引起我们的注意。这里仅对不同地区,分离的两株突起普林藻的适宜生长条件进行研究,将为进一步测定其代谢  相似文献   

6.
随着海洋生态环境的变化,海洋生物侵入已成为核电冷源安全所面临的最大挑战。因海洋生物侵入导致核电机组降功率,甚至跳机、跳堆的事件时有发生。为降低此类事件的发生频率,研究人员尝试研究新的化学手段用于防控底栖海洋生物,抑制底栖海洋生物的生长。通过化学防控试验,验证了化学手段对于防控底栖海洋生物的有效性及有效浓度。通过比较分析,最终选择氯锭作为核电站防控底栖海洋生物的化学防控药剂。研究氯锭在化学防控底栖海洋生物的过程中,余氯监测结果满足核电站冷却水含有余氯允许排放浓度为0.2 mg/L的要求,未发现氯锭投放过程对周边海域海水环境产生明显影响。基于氯锭建立的海洋生物化学防控方法比较新颖,具有一定挑战性。应用结果表明,该方法对于滨海电站冷源海地瓜(Acaudina molpadioides)防控效果较好,适用于滨海电厂冷源安全保障。  相似文献   

7.
新学科的诞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由于人类面临的资源与环境问题,使占全球面积71%的海洋成为21世纪开发的重点领域。然而,各成体系的海洋化学、海洋生物、海洋地质和海洋水文,已难以适应认识和解决当前面临的全球变化问题的需要。80年代初,随着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IGBP)、全球海洋通量联合研究(JGOFS)、全球海洋生态系统动力学(GLOBEC)、全球海洋真光层研究(GOEZS)、海岸带陆海相互作用(LOICZ)等重大国际合作计划的兴起,处于这些学科交叉点上的海洋生物地球化学这新的分支学科应运而生,至90年代,这一边缘交又研究方向已成为海洋学研究的前沿领域。 我国的海洋生物地球化学研究虽起步较晚,但已取得飞速发展。至今,已开展实施了渤海生态系统动力学、东海海洋通量、台湾海峡生源要素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南海碳通量、南沙群岛珊瑚礁生态系物质循环等一系列重点项目的研究,强有力地推动了这一边缘交叉学科的发展。 海洋生物地球化学是利用化学、地质、生物、物理的观点综合研究海洋中物质循环的过程与规律,突出的特点是研究生物作用下的地球化学过程,研究的主要对象是生源要素(C,N,P,S,Si等)及与生物过程有关的其他元素。 本文从真光层内生源要素的循环、海水中颗粒物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沉积物-海水界面过程中的生源要素,以及微型生物在生源要素的海洋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的作用等方面阐述了生源要素的海洋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研究进展,以期推进我国该领域研究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8.
海洋微生物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海洋生物技术学(MarineBiotechnology,或称海洋生物工程学)兴起于本世纪80年代。海洋微生物技术是海洋生物技术学的一个组成部分。文中就抗生素、抗心血管化合物、抗病毒及抗肿瘤化合物、海洋生物毒素及酶等海洋生物活性物质,生物粘膜和生物污着,海洋污染的生物治理及水产养殖动物病害诊断与防治等海洋微生物技术的最新进展作了比较全面的综述。  相似文献   

9.
海洋生物活性物质的研究与开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海洋生物活性物质的研究与开发李光友(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刘发义(国家海洋局海洋生物活性物质重点实验室)一般认为,海洋生物活性物质主要包括海洋药用物质、生物信息物质、海洋生物毒素和生物功能材料等各种天然产物。关于生物活性物质的定义,日本的鸿巢章二...  相似文献   

10.
欧洲某些鞭毛藻对海洋生物的毒害,大致可分为由金黄曲沟藻(Gyrodinium aurcolum)引起的天然或养殖的海洋生物的毙死;由渐尖鳍藻(Dinophysis acuminata)引起的贻贝毒化和由塔马拉膝沟藻(Gonyaulax tamarensis)的游动细胞和休眠胞囊引起的麻痹性贝毒(PSP)和下痢性贝毒(DSP)。  相似文献   

11.
70年来中国化学海洋学研究的主要进展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我国的海洋化学工作者通过70年来,特别是近30年来的化学海洋学研究,实现了我国与世界先进水平进入同步发展的快车道,其显著的特点是:(1)化学海洋学研究从元素地球化学分布系统转向了以揭示深层次海洋生物地球化学过程为核心的研究;(2)化学海洋学研究实现了多领域、多视点的综合交叉研究;(3)更加关注了人为影响与自然变化共同作用下的海洋生态环境变化研究,对近海和海岸带而言,更加注重从海陆统筹一体化角度探析化学物质的分布迁移特征。本文从生源要素的海洋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微/痕量元素与同位素的海洋化学研究、生物过程作用下的化学海洋学过程等角度,重点总结归纳和分析了30年来我国海洋化学研究的重要进展和发展状况,以期对化学海洋学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借鉴和启迪。  相似文献   

12.
海洋生物活性物质开发利用的现状与前景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张尔贤  俞丽君 《台湾海峡》2000,19(3):388-395
本文从海洋药用,生物保健品及生物功能材料等方面介绍以开发海洋生物资源为目的国内外研究新成果并进一步探讨海洋生物毒素、抗肿瘤和物质、抗氧化物质以及化工制品的开发利用前景。最后全面评价了海洋生物资源的开发潜力。  相似文献   

13.
王玉荣  谢鸣  李佩 《海洋科学》2000,24(8):16-17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创建于1950年 ,是目前中国规模最大的多学科综合性海洋科学研究机构。海洋研究所建所以来 ,在海洋气象、海洋环流、潮流、海浪、风暴潮、海洋沉积、海洋地球化学、海底岩石结构、化学海洋学、海藻化学、海洋资源化学、海洋生物分类区系、海洋生态学、实验海洋生物学、海洋水产养殖生物学与农牧化、海洋生物技术、海洋工程环境、赤潮与海洋环境保护、海洋腐蚀及防护、海洋观测与遥感技术等等诸多方面的研究中 ,做出了许多开创性和奠基性的工作 ,取得了近500项具有很高学术水平和应用价值的科研成果 ,并形成了大量…  相似文献   

14.
经前教育部和有关领导批准,我院和法国科研中心海陆相互作用委员会合作进行黄河口海域科学考察,合作的题目是“黄河口痕量金属和有机物的地球化学行为研究”。这是一次以河口化学和地球化学为主的海洋水文、海洋地质、海洋生物等四个学科的综合考察。合作考察的内容是:(1)重金属及痕量元素的地球化学行为;(2)溶解有机碳和颗粒有机碳;(3)有机物质测定;(4)碳酸盐体系测定;(5)营养盐的测定;(6)溶解氧的  相似文献   

15.
郑宇  王江涛 《海洋科学》2009,33(8):97-100
海洋生物标记物是海洋自生或陆源输入的天然有机化合物,如甾醇、脂肪酸、非芳香烃和多环芳烃等.这些标记物分子由于其化学稳定性和分子结构的多样性,常被用作研究海洋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的指示物,因而称之为海洋生物标记物.  相似文献   

16.
生长在海洋这一特殊生态环境中的海洋生物,其生长和代谢过程中产生并积累了大量的天然产物,这些产物具有抗癌、抗菌、抗病毒、免疫促进等多种生物活性。因而,海洋生物是开发海洋药物和海洋保健品的重要资源。向大海索取更多的药品,造福于人类的健康,已成为人们普遍关...  相似文献   

17.
海洋是生命资源的宝库,地球上的生物80%存在于海洋,海洋生物物种远比陆地生物丰富和复杂。海洋微生物是海洋生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重要的海洋自然资源。近些年来,海洋微生物胞外多糖独特的化学结构和生物活性研究在海洋生态学、微生物学特别是药学领域受到广泛关注,海洋微生物胞外多糖的结构及生物活性研究取得了显著进展。  相似文献   

18.
有毒赤潮藻及其毒素的危害与检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海洋中可引发赤潮的藻类约有300种,其中有毒赤潮藻为80种左右。现已知道的赤潮藻主要毒素有麻痹性贝毒、腹泻性贝毒、记忆缺失性贝毒、神经性贝毒、西加鱼度和溶血性毒素,前5种毒素的结构已经基本得到证实。有毒赤潮藻的毒素可以在海洋生物体内积累,人类误食含有藻毒素的食品时可能中毒,严重者还可能死亡。海洋有毒赤潮藻及其毒素的检测已经成为当今全球赤潮研究和监测的重要内容之一,可以通过形态学分类方法、分子生物学技术(遗传探针)和免疫学检测技术对有毒赤潮藻进行检测;可以通过生物学、物理化学检测方法和神经受体结合、免疫学检测技术对赤潮藻毒素进行检测。  相似文献   

19.
赤潮毒藻塔玛亚历山大藻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洪专  高亚辉  易瑞灶  许晨 《海洋科学》2006,30(11):82-87
塔玛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 tamarense)是一种可产生麻痹性贝毒素(PSP)的海洋甲藻,其适应能力强、生存范围广,在中国北至胶州湾、南至厦门海域[1]和大鹏湾[2]都有发现,并有发生赤潮的记录,是重要的赤潮原因生物之一。其所产生的麻痹性贝毒素在一定条件下可通过食物链在鱼类、贝类等生物体内蓄积,对生物甚至人类产生危害,成为影响水产品食用安全的重要因素。同时,海洋生物毒素的高特异性、高活性特征,成为现代研究海洋药物的开发热点。因此,对塔玛亚历山大藻的研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作者主要综述塔玛亚历山大藻近年来的研究进展。1塔玛…  相似文献   

20.
海洋生物地球化学是在海洋生物化学与海洋地球化学的基础上新发展的一门分支学科.近十年来,该学科研究进展迅速,已成为当前海洋科学中最为活跃的研究领域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