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地下水》2016,(4)
通过流动注射分析的方法检测辽河流域各个断面挥发酚的含量,并通过加标回收和样品平行测量等质控方法保证分析数据的可靠性和准确性。挥发酚作为"环境优先控制污染物",通过对近些年辽河各断面挥发酚监测数据讨论,分析了辽河中挥发酚的变化规律及原因。  相似文献   

2.
褚继菊 《地下水》2018,(5):207-208
挥发酚属于一类重要污染物,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会产生严重危害,所以被列为水质监测的必检项目之一。石羊河是甘肃河西走廊三大水系之一,流域内水质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武威市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社会经济发展。通过对石羊河流域20个地表水监测点水样中的挥发酚进行测定,检测结果表明:各监测点挥发酚含量在0~0.001 5 mg/L之间,挥发酚污染少,均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838-2002)I类水质标准及《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50-2006)的水质标准(0.002mg/L),流域水质总体较好。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水污染状况的日益严峻,应重视生产和生活污水的有效治理,不断提高挥发酚的监测精度,为保证水质监测工作的准确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水体中挥发酚类化合物主要来源于废水,具有致畸、致癌和致突变的毒性,因此,挥发酚是水环境监测中必须监测的项目。4-氨基安替比林分光光度法是目前最常用的一种监测方法。该方法选择性好而且稳定,因此在广大实验室中得以普遍应用。4-氨基安替比林分光光度法一般使用分液漏进行萃取操作,分液漏斗操作很不方便,而且容易漏液,分液漏斗不易洗涤等缺点。用锥形瓶代替分液漏斗,较好的克服了上述缺点,且不影响测定结果的准确度和精密度,提高了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4.
多源监测数据的自动汇聚和分析是实现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的重要基础。针对目前监测数据在集成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同时为了实现地质灾害监测工作的自动化,本文结合项目实际需求,开发了一套地质灾害监测数据集成系统。该系统集成了监测数据入库标准、异常数据处理技术等,并将先进的存储理念引入地质灾害监测工作中,借助于系统服务(System Service)的思想,实现了监测数据的自动化处理并实时汇聚入库,在监测数据平台上无缝集成各种监测数据,达到了地质灾害监测自动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刘娇  吴淑琪  贾静  佟玲 《华东地质》2019,(4):309-316
文章研究了吹扫捕集-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土壤中挥发酚的方法,分析了吹扫捕集各参数对挥发酚测定的影响,优化了吹扫捕集条件和气相色谱-质谱条件。通过与索氏提取技术对比,证明吹扫捕集-气相色谱-质谱法在实际样品检测中具有操作简便、分析周期短、试剂用量少、干扰小等优点,适用于测定沸点较低、溶解度较小的挥发酚,推荐选择经典的索氏提取技术测定沸点较高、溶解度较大的挥发酚。  相似文献   

6.
李明  陈卫忠  杨建平 《岩土力学》2016,(4):1208-1216
数据管理系统完成监测数据预处理,在健康监测系统中具有重要地位。通过比选利用罗曼诺夫斯基准则(t检验法)进行监测数据粗差检测。小波降噪方法可以有效去除监测数据中由于环境等因素引起的误差(噪声),获得更真实的监测数据,但目前如何选取阈值函数、阈值和分解层数等问题未形成统一认识。利用武汉长江隧道健康监测系统中39组监测数据,从统计学的角度对比分析了不同阈值和阈值函数组合下的小波降噪效果,结果表明,选择Rigrsure阈值和硬阈值函数进行4~5层分解降噪效果最好,将所得的研究结果应用于武汉长江隧道健康监测系统中其他同期监测数据的降噪中取得了满意的效果。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表明,相比于原始监测数据,利用降噪后数据预警可以有效避免虚警的产生。最后提出利用小波降噪和最小二乘法结合进行监测数据预测的方法,实践表明,预测结果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7.
水体中挥发酚测定中的流动注射分光光度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田芹  江林  王丽平 《岩矿测试》2010,29(2):161-168
挥发酚是水体中的重要污染物,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有着严重的危害,美国环保署已将11种酚类化合物列入环境优先污染物之中。文章概括了挥发酚的气相色谱法、蒸馏后溴化容量法、重量法、薄层色谱法、液相色谱法、光度法等检测方法的特点,重点介绍了流动注射分光光度法在挥发酚测定中的原理及在水质分析中的应用,讨论了该法的影响因素,包括缓冲溶液pH、氧化剂、空气峰以及实际水样的影响,并对这一领域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引用文献54篇。  相似文献   

8.
王世纪 《安徽地质》2022,(S1):33-37
基坑监测数据受测试仪器、监测环境、监测人员等因素的影响,所采集的数据中会存在噪声和含有一些与实际情况不符的异常值,这些噪声和异常值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监测数据的真实性,可采用小波分析对其进行降噪处理和异常值检测。小波分析将监测数据当作不同频率的数字信号序列,利用Matlab中的小波分析对上海某基坑支撑轴力监测数据进行了降噪处理和异常值检测,发现小波分析在基坑监测数据降噪处理和异常值检测中是有效的,可为基坑监测数据的处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顾华  单晓锋  崔君  张强  余肖峰  朱鸽 《岩矿测试》2019,38(5):518-523
应用连续流动分析法测定氯化物或硝酸盐含量高于0.4g/L的地下水样品中的挥发酚,存在较为严重的基质干扰,在线蒸馏过程中生成了大量的氯化氢和二氧化氮气体,导致冷凝后的馏出液酸性强,造成缓冲溶液失效。另外,当水中含盐量超过0.15%时,蒸馏器管路易堵塞,使该方法无法得到广泛的应用。本文采用3%磷酸二氢钾和3%柠檬酸作为蒸馏试剂,可消除20g/L氯化物和1g/L硝酸盐的干扰。同时采用50%甘油水溶液作为蒸馏试剂溶剂,能够缓解蒸馏器系统管路堵塞的问题,可以测定含盐量低于40g/L的地下水。该方法测定地下水中的挥发酚在0.002~0.100mg/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达到0.9999,实际样品的加标回收率为95.2%~104.6%,相对标准偏差(RSD,n=6)5%,方法检出限为0.001mg/L,适用于批量测定地下水样中的挥发酚。  相似文献   

10.
随着岩盐矿床逐步得到开发利用,盐矿开采过程中引发的地质环境问题也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而目前对盐矿开采引发的地面沉降和地下水污染等地质环境问题以理论研究居多,鲜有实际监测数据支撑,虽然有少量盐矿开展了监测工作,但其监测范围也多限于单个矿区、监测内容多为单个地质环境问题(如地面沉降的专项监测)。洪泽盐盆地质环境监测网是我国首个在整个盐盆范围内(覆盖现有开采区及规划开采区)统一规划建设的、集地面沉降和地下水污染为一体的综合监测网络,它的建设不仅极大地全面推进了洪泽盐盆矿山地质环境保护的进程,而且其建设经验、监测手段、运行管理模式也为其他地区盐类矿床的地质环境保护提供了有效的借鉴,同时,长期的监测数据也能为进一步研究盐矿开采区的地质环境问题提供可靠的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1.
《岩土力学》2015,(Z2):729-736
引入功效系数法完成健康监测系统中多个传感器监测数据的加权综合,实现隧道结构稳定性的实时预警(评价)。结合健康监测系统特点,提出利用同一时刻各传感器监测数据支持度来确定预警指标体系(最佳融合数据组)的方法,解决了功效系数法中指标体系选取困难的问题。选择三标度法确定指标权重,有效克服了1~9标度法主观性强、判断矩阵一致性差的缺点。将所提方法应用于武汉长江隧道健康监测系统预警中,首先,从4只表面应变计、6只测缝计监测数据中选择支持度大于0.1的数据构成预警指标体系。然后,利用三标度法确定各指标权重。最后,计算得到总功效系数值完成隧道预警,预警结果与隧道实际运营状况相符。功效系数法在隧道结构健康监测预警中具有很好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2.
由于受外界因素的影响,GNSS自动化监测设备在滑坡位移监测应用中监测数据存在波动性,采用未经检验、处理的监测数据进行滑坡趋势分析会产生偏差影响,因此采用"四分位数法"对GNSS监测数据进行整理,划分内限,"甄别"异常值后,将进一步降噪后的GNSS监测数据进行处理、曲线拟合,进行长期趋势项与周期性趋势分析,并将拟合长期趋势函数曲线与规范变形曲线进行对比,进而判断滑坡体处于的变形阶段,而且通过对比不同GNSS监测数据的周期性函数曲线,可用以判断同一区域周期性影响因素对GNSS监测数据变化情况是否存在相似性,有助于提高监测预警分析的准确性.通过实例验证,通过上述方法对GNSS监测数据进行处理、曲线拟合,综合分析出滑坡体的变形趋势与周期因素的影响情况,取得不错的效果,为后续监测分析提供了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李慧  周轶成 《水文》2014,34(3):66-69
水质预测是水环境规划、评价和管理的重要依据,对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及生态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针对水质预测中各项因子的不确定性,基于未确知测度理论(unascertained measure,UM),采用改变网络初值的方法,对BP神经网络加以改进,并利用黑河流域莺落峡水文站1998~2011年的水质监测资料进行分析和预测。以挥发酚为参考序列,用灰色关联方法分析参考序列与其他因子的关联度,并最终确定BP网络的输入节点为CODmn、DO、SO42-、Cr6+以及挥发酚,输出节点为挥发酚,从而建立UMBP模型。分析结果表明,UM-BP预测模型比标准的BP神经网络模型具有更高的预测精度。因此,该模型应用于黑河流域水质预测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4.
刘倩  刘光学 《地下水》2008,30(3):40-43
快速同时测定排污口样品中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总氮、总磷、挥发酚、氰化物、硫化物的分析方法。采用连续流动分析法,确定最佳实验方案。经多次试验验证,呈良好线性关系;质量控制样品测定值均在保证值范围内,样品回收率在95.2%~104%之间,RSD小于2%。  相似文献   

15.
钻孔倾斜仪监测在塘角村1^#滑坡预警监测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塘角村1^#滑坡是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监测预警工程Ⅲ期专业监测点。监测方法为滑体深部位移监测、地表位移监测,同时开展地表宏观变形调查。2007年4月滑坡开始出现变形;其中滑体深部位移由钻孔倾斜仪监测,最早发现滑体变形,随后地表位移GPS监测滑体出现变形,同时滑体地表出现裂缝,滑体局部产生溜滑现象;文章通过滑体深部位移实测监测数据纵向分析,结合与其它监测方法(GPS)监测数据进行横向对比分析印证,判断钻孔倾斜仪监测数据的有效性、准确性;阐述钻孔倾斜仪监测在塘角村1号滑坡预警监测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基于GIS的岩溶塌陷分布式光纤监测系统的研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结合某地区的岩溶塌陷分布式光纤监测的工程实例,开发出一套基于GIS技术的分布式光纤监测数据管理系统。该系统具有监测数据自动入库、监测数据可视化、监测信息查询与对比、监测点实时预警等功能,是一套集智能化分析与决策化管理为一体的多功能管理系统。  相似文献   

17.
矿井电阻率法监测是采煤工作面顶底板水害预防的一项重要技术手段,但因井下监测环境电磁干扰复杂、强度极大,同时为煤矿安全生产考虑,最大发射电流受限,因此,矿井电阻率法监测采集数据的质量难以保证。为了从每日监测到的海量数据中选择可信度较高的数据加以利用,对比分析了常用的矿井直流电阻率法探测数据质量评价方法的优缺点,基于矿井电阻率法监测本身自动化、智能化、全波形、不间断数据采集的特点,研究了矿井电阻率法监测全波形数据的时频域特征;针对发射电流、原始数据噪声、数据稳定性3个方面,利用统计学原理提出定量的数据质量评价方法,设计了可用于矿井电阻率法监测数据质量评价的发射电流和稳定性、接收信号时间和空间稳定性以及原始数据的信噪比4种参数;并以此为基础建立了矿井电阻率法监测数据质量评价流程;最后应用于井下实际采集的监测数据。结果表明:该流程具备针对性强、手段丰富、较全面反映噪声干扰情况等优点,能够适用于井下电阻率法监测本身自动化、智能化、全波形不间断数据采集的特点,解决了现有技术条件下矿井电阻率法监测数据质量管控不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曹金亮  韩颖 《地下水》2005,27(2):121-122
山西省的地下水监测工作由多个部门共同负责,地下水监测资料为各自的监测目的服务,不能共享,形成重复监测、监测费用浪费的监测现状.本文在分析地下水监测工作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在六大盆地建立区域性监测网、调整监测井点、增加监测项目、加强对地下水监测数据管理等工作思路.  相似文献   

19.
基于GIS的大型工程分布式光纤传感监测系统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BOTDR是一种新型的分布式光纤传感监测技术,其分布式、高精度、长距离、实时性、远程控制等特点,已逐渐受到工程界的广泛关注。本文结合工程实践中遇到的具体问题,研发了一套基于GIS的大型工程分布式光纤传感监测系统,讨论了系统的设计要求。并结合某隧道BOTDR监测工程实例,开发了一套相应的监测数据管理系统。该系统集工程监测数据的采集与管理、监测结果的可视化、监测信息的对比查询等功能于一体,是一套集智能化分析与决策化管理为一体的多功能管理系统。  相似文献   

20.
滑体渗透系数是决定滑坡对降水入渗或库水位波动响应的关键参数。当滑坡区有较丰富的地下水位监测数据时,基于监测数据反演滑体渗透系数是公认的最有效途径之一。然而,反演参数的准确性受制于监测数据的采集频率和时长。确定反演滑体渗透系数的相对最优监测频率和监测时长是获取准确反演结果的前提。本文以三峡库区典型的碎石土滑坡——李家坡滑坡为例,通过渗流场反演模拟和反演结果与监测数据拟合途径,以反演结果的稳定性和离散性为评价指标,分析地下水位监测频率和监测时长对滑体渗透系数反演结果的影响,进而提出水库环境中反演碎石土滑坡滑体渗透系数的相对最佳监测频率和监测时长。研究发现:(1)监测时长不大于810 d、监测频率高于15 d/次时,可以获得水位误差相对最小、且基本稳定的反演结果;(2)监测频率1 d/次和5 d/次、监测时长同为270 d时,或监测频率10 d/次、监测时长540 d时,反演所得渗透系数的稳定性较好、离散性较小;(3) 监测频率15 d/次和30 d/次时,即使监测时长长达1 170 d,反演所得渗透系数的稳定性、离散性依然较差。综合反演水位误差大小、反演渗透系数的稳定性和离散性以及监测成本,认为监测频率5 d/次、监测时长270 d为三峡库区碎石土滑坡相对最佳的监测频率和监测时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