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采用地震约束测井、测井标定和校正地震,二者相互动态调整的方法,对冀东高尚堡油田深层地层进行了深入的层序地层学研究:将Es3^2+3地层划分为1个层序、2个体系域、6个准层序组和16个准层序;总结了层序界面特征,将Es3^2和Es3^4顶部大套厚层泥岩作为目的层段层序研究的一般标志层,但是陆相沉积特有的复杂性,使得其识别难度很大;探讨了地层层序特征,认为目的层有两处沉积中心,其总体延伸方向近东西向。下部湖退体系域形成于湖盆收缩期,以G35-1、G62井区和G82井区沉积为中心,地层最厚;上部湖进体系域形成于湖盆大面积扩张时期,其沉积中心(G30—28井区以及G13—13井区)相对于下部体系域两个沉积中心,分别向北和东迁移。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建立柴达木盆地七个泉地区高分辨率层序格架时,提出了整体上以Vail的经典层序地层学理论方法和概念术语为基础,对于该理论体系中分析较薄弱的更高级别的层序,用Cross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方法加以研究。这样既克服了Vail理论体系中对高级别层序划分的薄弱环节,又发挥了Cross的高分辨层序划分在中短期基准面旋回及其地层响应和成因划分对比研究上的优势,形成了一套集各家之所长的综合层序地层学划分方法。  相似文献   

3.
陈留勤 《西北地质》2008,41(1):50-58
Shaw于1964年提出的穿时普遍性原理是现代地层学的重要支柱之一。20世纪70年代末由地震地层学发展而来的层序地层学是在年代和海平面变化框架内研究沉积相迁移的有效手段,它改变了划分沉积岩的原则而成为沉积地质学和地层学的一次重要革命。基本层序地层模式中相对海平面变化产生的地层超覆和退覆明显地体现了地层穿时普遍性原理,同时也暗示了地层穿时的本质。地层记录中的两种相变面——动态相变面和静态相变面形成于侧向加积和纵向加积两种沉积作用,它们所代表的两种穿时性——间断面穿时和相变面穿时,构成了地层穿时的两种基本形式。滇黔桂地区的泥盆系总体上构成一个自南向北厚度逐渐减小的楔状体,这是泥盆纪早期海侵尖灭与晚期海退尖灭的结果,研究区层序地层格架清楚地体现了地层记录的不完整性和穿时普遍性,同时也表明地层记录中的两种相变面及其所代表的两种穿时性是正确建立层序地层格架的关键要素。  相似文献   

4.
张海  甘凤伟  魏宁 《现代地质》2010,24(2):221-227
贵州地区的埃迪卡拉系由陡山沱组和灯影组构成,其中陡山沱组以硅质岩为主,灯影组以泥晶白云岩为特征。选取典型剖面进行层序划分,通过空间追索和对比,建立研究区埃迪卡拉系层序地层格架。层序地层格架的建立表明:从陡山沱组到灯影组构成一个总体向上变浅的沉积序列,该序列组成一个二级构造层序,并进一步划分为5个三级层序。二级层序及其所包含三级层序具有相似的相序组构,体现出“旋回含旋回”的特征。从浅水台地区到深水盆地区,灯影组白云岩不存在白云岩相变为灰岩的现象,可能从另一个角度表明这套白云岩就像陡山沱组底部的“帽白云岩”那样是原生白云石沉淀作用的产物,并且可能反映了“帽白云岩”所指示的前寒武纪晚期“极端温室效应”的延续。  相似文献   

5.
潘春孚  纪友亮 《沉积学报》2010,28(3):489-496
松辽盆地北部徐家围子等地区深层勘探相继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但由于古龙—常家围子断陷深层地质认识程度较低,该区还处于深层勘探初期阶段。古龙—常家围子断陷区沙河子组充填了一套扇三角洲和湖泊沉积,是该区重要的储层和生油层。综合利用测井、钻井、地震等资料,将层序地层学原理应用于陆相断陷湖盆沉积,识别出沙河子组三级层序顶底界面,将其划分为2个三级层序,并在层序内部识别出高水位体系域、水进体系域、低水位体系域,建立了该区高精度的等时层序地层格架。根据沙河子组地质结构和地层发育的构造背景,建立了沙河子组层序地层模式:双向多断阶层序模式、双箕状不对称层序模式。  相似文献   

6.
松辽盆地早期断陷湖盆样式研究表明,松辽盆地存在二型四式的构造样式:即有补偿断层和无补偿断层的单断型断陷盆地,有补偿断层和无补偿断层的复合型断陷盆地。一个完整的断陷湖盆层序形成一套区域生储盖组合,其中,发育在TST和HST之间的最大密集段为主力生油层,也是良好的盖层,而LST,TST底部,HST顶部及RST通常发育有利储层。它们的规律性配置可构成上生下储,下生上储,侧生侧储和自生自储四种有利的生储盖层组合类型。每个体系域中都有岩性油气藏,构造油气藏是HST的主要类型,RST中可以找到不整合油气藏。  相似文献   

7.
论沉积盆地的等时地层格架和基本建造单元   总被引:45,自引:4,他引:45  
层序地层分析为当代沉积学的重大进展领域和研究热点,主要来自北美边缘海盆地的经验不能简单的用于性质极不相同的、在我国占重要比例的内陆盆地和近海盆地。为此本文从更广泛意义上讨论了层序地层单元和各级建造块的地质涵意,并以在我国不同类型板内盆地中的实践进行了论证,提出了在我国进一步开展层序地层分析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层序地层学的理论和方法在沉积环境分析和储层预测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而且随着大面积高分辨率地震资料的不断增多,地震地层学和层序地层学的结合也越来越紧密.按照层序地层学的理论,对地震资料进行重新处理,探讨出一种有效合理的层序地层格架的建立方法,并在此格架下,进行多属性地震相体分析,从横向和纵向上同时进行划相,得到地震相体,利用地震相体进行地震层序的识别和解释,从而进行沉积环境的细致分析和储层预测.西南四川盆地的暗礁和浅层储藏特性描述中,此方法在划分地震层序和沉积层序方面,比以往的结果要精细和更加定量化.利用地震资料所做的地震层序和地震相分析具有较明确的地质含义,一般可以直接转换成沉积层序和沉积相.  相似文献   

9.
戴朝强  张金亮 《地质通报》2006,25(9):1168-1174
应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与沉积学等理论,通过对地震、录井、测井资料的分析,对鲁北东营凹陷南坡沙河街组第四段上亚段进行了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的划分与对比,总结出各层序地层单元及其界面在录井和地震资料中的判识标志,把研究区基准面旋回划分为短期、中期和长期3个级别的旋回层序。整个沙河街组第四段上亚段由一个长期基准面旋回组成,并划分出5个中期基准面旋回,首次建立了研究区内该亚段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格架,有利于东营凹陷南坡该亚段沉积微相和储层结构描述等精细地质研究的进一步开展。  相似文献   

10.
以野外露头观察和室内详细研究为基础,结合沉积模式和层序地层学基本原理,系统分析了燕山西段雾迷山组的沉积相特征,进行了单剖面的层序地层划分。燕山西段雾迷山组以环潮坪型碳酸盐沉积为主,陆源碎屑贫乏,叠层石非常发育。在延庆千沟剖面可以识别出26个三级层序,并进一步归为6个二级层序(S.1-S.6)。每个三级层序三分性明显,都由海侵体系域(TST)、早期高水位体系域(EHST)和晚期高水位体系域(LHST)组成。通过空间上的大范围追索和对比,建立了燕山西段雾迷山组的层序地层格架,绘制了其中5个主要阶段的栅状图(S.2-S.6),并且根据二级层序所表征的沉积相带空间展布初步恢复了雾迷山组沉积期的古地理环境,编制了相应的古地理图(S.2-S.6)。雾迷山组一、二段沉积期古地理环境表现为缓慢海侵,到三、四段沉积期海域范围达到最大值,随后在五、六段沉积期发生海退作用,沉积相带逐渐向沉降中心收缩,海域范围明显缩小。  相似文献   

11.
采用地震约束测井、测井标定和校正地震,二者相互动态调整的方法,对冀东高尚堡油田深层地层进行了深入的层序地层学研究:将Es2+33地层划分为1个层序、2个体系域、6个准层序组和16个准层序;总结了层序界面特征,将Es23和顶部大套厚层泥岩作为目的层段层序研究的一般标志Es43层,但是陆相沉积特有的复杂性,使得其识别难度很大;探讨了地层层序特征,认为目的层有两处沉积中心,其总体延伸方向近东西向。下部湖退体系域形成于湖盆收缩期,以G35-1、G62井区和G82井区沉积为中心,地层最厚;上部湖进体系域形成于湖盆大面积扩张时期,其沉积中心(G30-28井区以及G13-13井区)相对于下部体系域两个沉积中心,分别向北和东迁移。  相似文献   

12.
采用地震约束测井、测井标定和校正地震,二者相互动态调整的方法,对冀东高尚堡油田深层地层进行了深入的层序地层学研究:将Es23+3地层划分为1个层序、2个体系域、6个准层序组和16个准层序;总结了层序界面特征,将Es23和Es43顶部大套厚层泥岩作为目的层段层序研究的一般标志层,但是陆相沉积特有的复杂性,使得其识别难度很大;探讨了地层层序特征,认为目的层有两处沉积中心,其总体延伸方向近东西向。下部湖退体系域形成于湖盆收缩期,以G35-1、G62井区和G82井区沉积为中心,地层最厚;上部湖进体系域形成于湖盆大面积扩张时期,其沉积中心(G30-28井区以及G13-13井区)相对于下部体系域两个沉积中心,分别向北和东迁移。  相似文献   

13.
塔中东部地区发育上奥陶统良里塔格组礁滩相碳酸盐岩是油气产出的主力产区。为了揭示层序地层格架特征及其内部沉积微地貌特征对礁滩体储层的控制机理,本文通过对岩石学、沉积微相、古生物、测井相研究,建立了上奥陶统良里塔格组高频层序地层格架,可划分为11个四级层序和多个五级层序。研究区良三段—良二段以高位体系域垂向持续加积作用为主,是礁(丘)、滩组合镶边沉积的主要发育期,一个四级层序内可发育一个至多个礁滩体沉积微地貌旋回,礁型微地貌发育规模及厚度受海平面升降次级旋回和构造沉降控制。通过对良三段—良二段高位体系域成岩组构和成岩环境分析,认为受同生岩溶作用所形成的大气成岩透镜体主要发育在高频层序向上变浅旋回的顶部和微地貌高处。同一层序内沉积微地貌隆起和海平面相对升降变化所控制的暴露作用,以及同生期大气淡水溶蚀、淋滤作用是控制台缘礁滩体优质储层发育以及层位性和区域差异性的关键因素。集中揭示高频层序格架内微地貌特征及其对礁滩体储层的控制机理,有效指导了塔中东部地区奥陶系礁滩型油气藏勘探开发。  相似文献   

14.
濮城油田沙三中6-10砂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研究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研究了依据地层基准面原理进行开发调整阶段储层精细对比的方法,总结了地震、钻/测井基准面界面及地层响应特征和识别方法.以湖泛面为层序界面,在濮城油田沙三中6-10 油藏内识别出超短期、短期、中期和长期四级界面和基准面旋回,其中长期旋回相当于水下扇复合体,中期旋回相当于水下扇朵体,而短期旋回相当于水下扇叶体,短期旋回是油藏细分开发调整的最小单元.在原来5个砂组的基础上,经研究划分了6个中期旋回和27个短期旋回.在对断陷湖盆及水下扇形成的水动力过程分析的基础上,总结了水下扇形成过程中基准面旋回演化模式.  相似文献   

15.
川西新场气田蓬莱镇组陆相地层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研究   总被引:20,自引:4,他引:20  
利用钻井岩芯、测井和地震资料 ,运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及方法 ,对新场地区蓬莱镇组进行不同级次的基准面旋回层序划分 ,识别出 45~ 47个短期、5个中期、2个长期基准面旋回层序 ,并对不同级次的基准面旋回层序的结构类型、叠加样式和平面分布模式进行了较为深入的讨论。在单井分析的基础上 ,以二分时间单元分界线为优选等时对比标志对不同级次的基准面旋回进行了较高精度的等时对比 ,所对比的等时成因地层单元的最高精度可达到相当准层序组 (十万年级 )的短期基准面旋回。建立了新场地区蓬莱镇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格架 ,成功地将单井一维信息转化为气田范围内的三维地层关系信息。并分析了短期基准面旋回过程中可容纳空间 (A)与沉积物补给通量 (S)的比值 (A/S)变化对储集砂体的作用 .文中还利用沉积动力学的地层响应过程特征分析 ,重点讨论了中、短期基准面旋回过程中有利储集砂体的沉积相序列、组合特征、产状类型、控制因素及其与物性的关系。指出发育于长期基准面缓慢上升或下降过程中的三角洲沉积体系 ,为形成储集砂体的必备背景条件 ,而控制沉积体系中储层时空展布和演化规律的因素则主要为中期基准面旋回。在层序地层格架中 ,中期基准面旋回层序界面两侧的储层其储集性最好。以此为依据 ,提  相似文献   

16.
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山西组高分辨层序地层学研究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21  
梁积伟  李文厚 《沉积学报》2006,24(2):251-258
依据4个露头剖面、35口井的岩心和302口井的测井资料,按照基准面旋回的原理对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山西组进行了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划分。作为晚古生代长期基准面下降旋回的组成部分,山西组构成一个中期基准面旋回(MSC2),自下而上划分为五个短期旋回(SSC1、SSC2、SSC3、SSC4、SSC5);探讨了各短期旋回的层序结构、叠加样式和空间变化;建立了研究区山西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对比格架。通过对基准面旋回期间体积分配和相分异的分析,讨论了短期基准面旋回过程中有利储集砂体的沉积相类型和控制因素;指出中期基准面旋回的早期的短期基准面上升半旋回形成最有利储集砂体,沉积微相为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和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应用单因素综合作图法,研究了储集砂体的空间展布。  相似文献   

17.
泌阳凹陷基于层序地层格架的油气成藏模式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泌阳凹陷层序地层研究表明,油气藏与层序地层体系域关系密切:南部陡坡带上倾尖灭油气藏主要位于低位和高位体系域中;中央凹陷带岩性透镜体油气藏主要是低位特殊地质体和高位白云岩缝洞储层构成的油气藏;北部缓坡带与层序地层密切相关的是地层不整合油气藏及断层-不整合油气藏,断层-岩性、断鼻等油气藏在高位体系域较发育。此外,北部斜坡区存在低位三角洲以及湖扩体系域地层超覆油气藏和高位滑塌岩性体油气藏。结合泌阳凹陷层序地层特点和各种类型油气藏分布规律,总结了泌阳凹陷基于层序地层格架的油气藏成藏模式。油气成藏模式表明,深凹区环盐湖带是当前岩性-地层类隐蔽油气藏勘探的重点领域。这类隐蔽油气藏主要有低位特殊地质体、低位三角洲、湖扩体系域地层超覆、高位白云岩缝洞油气藏、高位浊积体、高位断层-岩性等潜在的岩性-地层油气藏。  相似文献   

18.
升平油田葡萄花油层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格架及储层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理论分析方法,在升平油田葡萄花油层三维地震资料及15口井岩心和356口井测井资料综合研究的基础上,通过不同级次基准面旋回界面特征的识别,将本区划分为1个长期、2个中期、6个短期和13个超短期层序,以超短期层序为目标,建立了单砂体等时对比单元的地层格架。以超短期层序为控制目标,详细研究了葡萄花油层沉积微相及单砂体分布规律:基准面上升期是三角洲河道砂体发育最有利时期,单砂体厚度大连续分布广;湖泛期细粒沉积物分布广泛,储集层不发育;基准面下降期受下切作用影响,河道砂体不发育。提出了葡萄花油层超短期旋回层序由于同沉积构造抬升作用所导致的从北到南逐渐减薄超覆尖灭新地层模式。  相似文献   

19.
垦西油田馆陶组河流沉积高分辨率层序地层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刘星  陆友明  程守田  胡光道 《沉积学报》2002,20(1):101-105,111
河流相地层沉积环境特殊,难于用传统的地震层序分析方法来进行层序划分与解释,Cross分析基准面与成因地层形成的过程响应原理,是利用高分辨率地层方法来研究河流地层的理论基础。高分辨率等时地层对比的关键是不同级别基准面旋回的识别。利用岩芯资料及其沉积标志,分析沉积微相类型及组合关系,可识别短期基准面旋回。在建立测井曲线响应模板的基础上,根据短期旋回的叠加样式,可识别中期基准面旋回。把基准面旋回转换点作为高分辨率等时地层对比的优选位置,进行连井剖面地层对比,建立河流地层高分辨率地层格架。以基准面旋回变化特征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河流相地层发育的过程演化规律及其沉积相横向迁移、纵向组合叠加关系与基准面旋回变化之间的藕合。通过深入研究,认为馆陶组地层形成的环境区别于传统的模式所指的环境,在分析了古典模式的基础上,指出了本区河流地层模型的独特之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