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城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直接关系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的科学性和实用性,是保障城市和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本文以河南省驻马店市为研究区,在分析驻马店市土地利用与土地生态环境现状的基础上,结合规划内容,通过成对比较法识别规划期内的主要环境影响要素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运用AHP计算权重,灰色关联度模型预测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实施对驻马店市带来的环境影响。评价的结果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后,土地利用结构和空间布局都能够得到优化,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在此基础上找出关联度较大的指标有针对性地提出积极的措施来缓解不利影响,从而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实施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2.
论述了可持续发展的系统观与协同观、土地利用系统与规划的主要特征及协同学应用于可持续土地利用规划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提出了一种面向规划/决策支持的应用框架,分析了GIS与系统分析技术应用于可持续土地利用规划过程的方法与途径,并提出了今后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3.
结合国内外城市土地利用研究现状,阐述GIS在城市土地利用研究中的现状与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方法,以期为城市土地合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使用文献资料法和对比分析法,从城市土地利用变化、评价及规划、扩展及演变、结构和优化等5个方面综述了GIS在城市土地利用研究中的应用,同时分析了当前研究的侧重点及不足之处。研究认为,GIS技术发展趋势与城市土地利用研究都面临着许多科学问题,二者既互相补充,又互相促进;当前需要在归纳总结各学科相关理论基础上,结合GIS技术的支撑,开展城市功能与城市土地利用关联研究,形成系统的城市土地利用理论体系;深入研究中小城市和欠发达地区不同类型城市的功能性用地机制,促进"3S"技术与城市土地利用模型库的融合,更加有效地指导GIS在城市土地利用研究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协同学在可持续土地利用规划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论述了可持续发展的系统观与协同观,土地利用系统与规划的主要特征及协同学应用于可持续土地利用规划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提出了一种面向规划/决策支持的应用框架,分析了GIS与系统分析技术应用地可持续土地利用规划过程的方法与途径,并提出了今后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5.
开展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对合理开发利用城市土地和促进城市土地资源与经济社会持续协调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以内蒙古包头市为例,以影响包头市土地集约利用的社会、经济、生态3个方面为要素层构建指标体系,运用最优组合赋权法对包头市2002~2009年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进行评价,并对影响包头市土地集约利用的驱动因素进行分析,最后提出促进包头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对策及建议。研究表明,2002~2009年包头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总体成上升趋势,包头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驱动因子主要是经济社会发展动力和生态环境促进动力两大类。因此今后要将社会经济效益同生态环境的保护更好地结合起来,共同促进包头市土地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6.
为评估"两型社会"建设是否对改善城市空气质量发挥了作用,本文以长株潭主城区为研究对象,从土地利用视角出发,融合地理国情普查数据、遥感气溶胶光学厚度(AOD)数据、PM_(2.5)浓度观测数据和相关专题数据,运用遥感技术、GIS空间分析和数学统计理论与方法,构建了顾及多源地理要素特征的城市PM_(2.5)污染时空变化模拟模型。在此基础上,分年均和季节时间尺度分析PM_(2.5)浓度空间分布特征及其与土地利用格局的耦合关系。结果表明,"两型社会"建设期间,长株潭主城区PM_(2.5)浓度呈显著下降趋势和明显的季节差异,但整体仍严重超标;主城区内PM_(2.5)浓度空间差异与土地利用类型显著相关,建设用地面积比例越高、园林地越低,PM_(2.5)浓度越高。该研究结果对于开展污染防治、指导土地利用开发以及实现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在土地资源紧缺等"城市病"问题愈发突出的背景下,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效率是国土资源管理的重点研究方向。为支撑城市土地空间资源集约利用研究,本文在深入研究城市土地利用评价及空间演化模拟技术的基础上,基于C#.NET开发平台,结合ArcGIS Engine组件技术,研发了城市土地空间利用评价预警调控系统,实现土地空间利用评价、预警及政策仿真调控等功能,作为科学管理土地的辅助工具。本文对系统的总体需求、系统结构及主要功能设计与实现进行了阐述,以期为土地资源管理研究及相关软件研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徐阳 《北京测绘》2021,35(11):1405-1410
基于"压力-状态-响应(Pressure-State-Response,PSR)"模型构建反映土地集约利用程度的指标体系,结合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空间分析等一些方法,从空间和时间尺度对山东省17地市的土地集约利用程度进行测.研究结果表明:鲁南和半岛地区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度较高;受区位和产业结构差异的影响山东省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程度呈现阶梯状分布;十年来山东省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程度总体上呈上升趋势;PSR系统内部协调度也趋于标准,说明协调度的标准化很大程度上可以促进土地集约利用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9.
基于倾斜摄影实景三维模型单体化分类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思  冯学兵  刘阳 《北京测绘》2018,32(4):409-414
目前,利用倾斜摄影测量进行城市三维建模技术已趋渐成熟,实景三维模型也越来越多的用于城市精细化管理中。本文阐述了三种不同类型城市三维模型建设方法,结合倾斜摄影实景三维模型,分析了多种模型单体化构建方法的优缺点,按照城市构成要素对单体化模型进行分类,并针对不同城市管理部门的三维模型应用需求,研究二维数据与三维模型数据融合组织方式,结合实际案例分析三维模型在城市管理、土地管控、规划审批等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连续运行卫星定位服务系统--城市空间数据的基础设施   总被引:86,自引:3,他引:86  
城市连续运行卫星定位服务系统是城市空间数据基础设施之一 ,它需要向用户提供包括实时和事后在内的精密定位服务 ,满足各领域对位置、时间及实时性的要求。着重论述了城市连续运行卫星定位服务系统的构成模式 ,并以我国第一个实用CORS系统———深圳连续运行卫星定位服务系统为例 ,介绍了系统的构成和在CORS系统下的作业情况  相似文献   

11.
以国土资源部新一轮国土资源大调查中全国500 000人以上城市土地利用动态遥感监测项目——2006年鹤岗市土地利用动态遥感监测项目为例,结合"3S"集成技术在项目中的使用所制定的技术依据、技术路线、技术方法和技术流程加以阐述,并对鹤岗市土地利用动态监测成果进行了数据分析。  相似文献   

12.
针对土地资源管理中应用生态学理论和国土资源信息集成研究不足的现状,该文以二调图斑为管理单元,以构建土地资源"数量、质量、生态"全要素指标体系标准库为管理核心,研究了现阶段土地资源业务数据的集成整合方法,探索了土地资源全要素管理技术路线及其系统实现,并以都江堰市为例进行了应用实践。研究结果表明,实现基于二调图斑的土地资源全要素管理,不但能够满足对于土地资源多种类型数据集成与整合,而且有利于提高土地资源相关业务工作的作业效率。  相似文献   

13.
城市小区是城市人居环境的重要构成部分,与城市居民生活关系密切。面向城市小区环境综合分析模拟的需求,本文结合虚拟地理环境中虚拟场景和集成建模等概念,设计了可支撑分析模拟的城市小区场景数据组织方法。通过小区系统、小区系统要素和小区系统要素关系来对复杂小区环境信息进行对象化的描述,并按照层次化结构实现城市小区建模场景的组织。利用统一数据表达与交换模型UDX对小区系统-要素-关系中的数据内容进行统一的表达和存储,在此基础上设计了城市小区建模场景对象;利用可扩展接口的方式,实现从城市小区建模场景中抽取符合分析模型需求的数据内容,由此支撑将不同地理分析模型与城市小区建模场景集成。试验结果表明,本文所设计的方法能够有效组织多源异构的城市小区环境数据,并可以便捷地为不同研究方向的城市小区分析模型提供所需建模数据。  相似文献   

14.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影响因素分析及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分析和研究不仅对土地利用理论发展有益,而且对一些城市的土地利用实践也有指导意义。本文首先从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内涵入手,对土地集约利用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分析武汉市土地利用现状,总结总体状况评价的指标体系,并综合评价了武汉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  相似文献   

15.
城市土地利用评价与空间监控预警是基于城市土地承载力和城市土地适宜性理论,评价城市土地承载力并形成城市土地适宜性分区图,并对土地利用方式改变给城市土地利用系统带来的影响进行评价分析,从而实现对空间的监控预警、控制城市增长。我国正步入城市社会,而城市可扩展空间有限,适当的城市规模、合理的城市布局不仅能够节约集约用地,而且能够节约资源和能源。将先进的计算机技术运用到城市增长控制中,处理城市土地利用系统不断更新的、日趋繁杂的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可以使我们更容易、也最大可能地接近目标。  相似文献   

16.
矿山开采沉陷的因素具有复杂性,但可以利用预测理论加以预测。在分析矿山开采沉陷系统灰色因素的基础之上,提出了将开采沉陷下沉量作为矿山开采沉陷系统的特征量处理,运用灰色理论对开采沉陷下沉量进行预测。灰色理论运用预测对象自身的时间序列,而与预测对象相关联的其他因素没有参与运算和建模,因此运用起来比较简单使用,不用考虑其他复杂的要素。灰色理论在矿山开采沉陷预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定量分析石油城市用地规模合理性,为制定城市发展战略提供重要的参考和依据。本文以黑龙江省大庆市为例,以影响城市土地利用规模合理性的土地投入强度、土地利用效率、土地产出能力和土地可持续利用度为要素层构建石油城市土地利用规模合理性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对大庆市2002-2007年土地利用规模合理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大庆市土地利用规模合理性总体呈上升趋势。土地投入强度、土地利用效率、土地产出能力和土地可持续利用度对土地利用规模合理性影响存在一定差异,土地利用协调度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土地利用协调度与土地利用规模合理性变化趋势不一致。土地利用协调度下降是近几年来大庆市土地利用规模合理性增长幅度缓慢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结合土地环境演变的空间、时间和属性特征,以"天—地—生"要素框架为研究模式,进行土地环境影响要素时空数据组织方法研究。基于"天—地—生"模式的土地环境要素时空数据模型表达了土地环境天、地、生要素的时空逻辑关系,反映了影响土地环境演变的多维要素之间的多层次关联关系,并能减少数据访问的复杂度,又确保地理实体对象中影响要素间的有机耦合作用。  相似文献   

19.
选择具有“中国油都”之称的大庆市为研究区,对其土地进行遥感调查,拟定了土地利用分类系统,给出了大庆土地利用覆盖的构成数据一览表和土地分类图。分析结果可为类似于大庆一类的工矿型城市土地利用分类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20.
近年城市化迅猛发展对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形成了制约,为了能够有效平衡城市建成区和社会发展的关系,本文利用ArcGIS从沈阳市两期影像数据入手,联合统计数据进行城市扩展分析,提取出扩张强度指标、城市重心坐标、城市紧凑度指标、城市用地分形维数等一些指标,并利用灰色关联模型确定影像建设用地规模的主要因素,分析沈阳市建成区扩张规律,利用土地利用模型(MLU)预测得到沈阳市建设用地规模将在2084年到达极限,从而为政府决策和城市发展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