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介绍了湖南省似大地水准面建立的概况,详细阐述了内、外符合精度检测的方法,对湖南省似大地水准面进行了全面的特征分析;对大面积区域似大地水准面提出了分区精度检测的方式。结果表明:城镇的似大地水准面精度较高,丘陵和山区需增加GPS/水准点的布设密度以提高似大地水准面的精度,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了湖南省似大地水准面建立的概况,详细阐述了内、外符合精度检测的方法,对湖南省似大地水准面进行了全面的特征分析;对大面积区域似大地水准面提出了分区精度检测的方式。结果表明:城镇的似大地水准面精度较高,丘陵和山区需增加GPS/水准点的布设密度以提高似大地水准面的精度,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一种有效的区域似大地水准面精度检测方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廖超明  王龙波  覃允森 《测绘科学》2008,33(6):53-54,41
利用大地水准面逼近严密理论Molodenskii级数解,结合GPS、水准、重力和地形资料精化区域似大地水准面,其精度已从分米级向厘米级、高分辨率方向发展。如何客观、高效地评价区域似大地水准面精度是本文研究的主要目的。作者以广西似大地水准面精度检测为例子,给出了一种综合考虑GPS/水准检测点GPS大地高和水准测量误差的区域似大地水准面精度检测方法。利用覆盖广西境内的446个C级GPS控制网和航控GPS控制网GPS/水准检测点,点间距约25km,采用加权平均法计算广西似大地水准面外符合检测精度为±0.041m。  相似文献   

4.
以惠州市为例,概述了惠州市似大地水准面模型建设的背景和基本情况,详细介绍了同等精度检测、低等级静态测量检测及动态测量检测的实施方式和精度统计,为全面应用似大地水准面模型成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精化大地水准面是现代重力场和大地测量学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本文介绍大庆市区域似大地水准面项目所采用的技术路线和方法。论述了GPS和水准路线的布测精度,GPS、水准数据处理和似大地水准面确定所采用的方案,及似大地水准面所获取的精度。  相似文献   

6.
GNSS和水准成果是研究似大地水准面精化的重要控制数据,充分发挥GNSS水准高精度的优势,有利于提升似大地水准面模型的精度。本文针对已有省级似大地水准面模型现势性不够和精度偏低的问题,提出了省级似大地水准面再精化方案,利用新的GNSS水准成果,采用反距离加权法对已有似大地水准面进行拟合纠正,并与常规完整精化方案作对比分析,研究其可行性。试验结果表明,省级似大地水准面再精化方案可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水准面精度,3个试验区提升比例分别为24%、38%和41%,但提升幅度不如常规精化方案。试验结论对今后省级似大地水准面精化工作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7.
针对通常的似大地水准面模型较少涉及海域的情况,该文基于重力数据和地形数据,采用顾及各类地形位及地形引力影响的第二类Helmert凝集法计算了珠海重力似大地水准面;利用高分辨率和高精度的地形数据来恢复大地水准面短波部分,提高了似大地水准面的精度;利用25个高精度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水准资料与重力似大地水准面进行了独立比较,其精度为0.012m;然后,采用球冠谐方法,将重力似大地水准面与25个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水准数据联合,建立了珠海市海陆统一的似大地水准面模型,其精度为0.008m;最后,利用15个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水准点对似大地水准面模型进行了外部检核,精度为0.010m。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大地水准面(N)与似大地水准面(ξ)之差公式的推导方法,揭示了其物理内涵,论述了其在精化大地水准面中的重要作用。当似大地水准面精度达到cm级时,大地水准面也将达到同样的精度。  相似文献   

9.
介绍区域似大地水准面再精化方法,以江苏省域内不同精度的重力似大地水准面及试验区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GNSS)/水准数据为例,计算分析了GNSS/水准点数、初始重力似大地水准面精度和内插拟合方法对再精化水准面的影响。结果表明,初始重力似大地水准面精度优于10 cm时,其再精化水准面结果精度与初始重力水准面精度关系不大,但其离散程度和初始重力水准面精度相关;平面/二次拟合与反距离平方加权内插结合使用效果更优,三次拟合与Shepard内插结合使用效果最优。结论对今后区域似大地水准面再精化工作中方案的选择、成本的节约等方面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针对区域似大地水准面检测技术进行系统阐述,并结合具体实例,论述区域似大地水准面检测过程中“检测点选定”前期介入工作的重要性,并对实例进行精度分析和结果评价,最后总结了检测点观测方法、布设时机和制定科学检测流程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